㈠ 讀歷史還可以學會經商之道
讀歷史還可以學會經商之道??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商人是不被認可的。士農工商,商居於末位。但在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中國古代各國的在經濟實力等方面都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與商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從出現以貝為貨幣的商周時期,到出現第一大儒商的春秋時期,再到商業空前繁榮的兩宋時期,以及迅速發展的明清時期。商人老祖宗們逐漸總結出一套受中華文化浸潤的經商之道。
經營和管理之道是一個企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託。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做到了「洋為中用」。而在中國源遠流長的經商歷史中,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古為今用」呢?像馬雲等大企業家又在老祖宗的經商之道中學到了什麼?
一、誠信為本,以義為利
商業交易是物質與財富的流通,也是人性的體現。中國人歷來講究「仁義禮智信」,自春秋第一大儒商范蠡開始,大商人們都將「仁德」、「誠信」作為道德標准。後人稱范蠡「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在越王滅吳之後急流勇退,在去齊止陶時「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欲做事,先做人,在他看來,仁德是富的精神寄託。陶朱公的美名播於後世,絕不僅僅因為其富甲天下而已。
二、因地制宜,擅察商機
常言道「機不可失」,能根據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反應,抓住商機,才能獲取利潤。范蠡在宜興時,發現用當地的泥土燒制的陶器美觀而實用,當地的百姓也懂得這一點,但並沒有人大量生產。他當機立斷,大量燒制陶器,並銷往周邊各地。並且選擇了作為當時水陸地作為商業基地,此地東能入海,南可到宋,貨物的轉運十分便利。
三、賤取貴出,薄利多銷
所謂「旱則資車,水則資舟」,能夠對商品的價格走向作出正確的預測與分析,隨時而動,才能掌握充分的主動權。被稱為「治生之祖」的戰國時期大商人白圭便提出了「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商法則。在收獲季節或豐年,從農民手中購得穀物,將絲綢等生活用品賣與他們;在收成不好的年代,適時出售糧食,同時購進滯銷的生活用品。白圭的這種方法,既獲取了大量利潤,又調節了市場的供求關系,利人利己。
四、雕紅刻翠,吸引顧客
從古至今,商品的銷售和商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高妙的宣傳手段和有口皆碑的品牌效應。古代商家很注重店面的包裝和名字,如唐代專門接待進京趕考的舉子的狀元樓,宋代的「清風樓」等等,或響亮明快,或富有文學色彩。明朝時,一位店家請才子唐伯虎為酒店作一佳聯: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很好地利用了人們「趨有名之家」的消費心理。如今各種商品都請名人代言,便與此如出一轍。
五、勤儉自律,居安思危
經商雖然以盈利為目的,但凡是都應當以道德信義為標准,以勤儉節約為手段。如白圭堅持「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在創業初期,固然要辛勤勞作,意圖光大。有所作為之後,也要居安思危,憶苦思甜。
那麼,這些古人的經商之道給予了現代商人和企業家什麼啟示呢?馬雲在談到他的從商之道時說過這些話,正與老祖宗們的做法相合。他說:人生在世在做人,不是做事;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大家看不清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阿里巴巴從互聯網未興起的最初那段艱難,不被理解的日子到如今的成就,正是因為有這些信念的支撐。
諸如此類,借鑒古人經商之道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看出古人的經營之道對於當今社會的價值。真正做到「古為今用」,面對當今紛繁復雜的商場,相信會另有一番作為。
㈡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商人
一、創造夢想、發現機遇的意識一般認為好的創業者應該是善於發現商機的人,但是什麼樣的人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機遇呢?是那些習慣於創造夢想的人。夢想會指引他去尋找、捕捉機遇,並將機遇轉化為恆久追求的事業。
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源於偉大的夢想,而偉大的夢想卻起源於創造夢想的人。當微軟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其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提出這樣一個偉大的夢想:讓計算機進入家庭,並放在每一張桌子上。進入21世紀後,微軟又提出新的夢想:通過優秀的軟體賦予人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進行溝通和創造的能力。偉大夢想的指引,是微軟之所以成為偉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二、凝聚夢想、專注熱愛的意識創業者光有夢想還不夠,還要能夠把過去的夢想進行優選提煉,凝聚成為一生的熱愛和追求,並把這種熱愛和追求與所創業的領域融為一體(或者說將創業的生意作為終身熱愛追求的事業),才能保證有足夠的耐心和堅韌、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和困境挫折,堅定不移地甚至是寂寞地走自己認定的道路。
一將成名萬骨枯。創業的道路是漫長而艱辛的,沒有一種如熱愛自己生命一樣熱愛事業的精神,是無論如何也堅持不下來的。象我原來是搞石油的,深知石油等常規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耗殆盡,由此產生一種強烈的危機感。有一天偶然接觸太陽能,終於找到實現自己夢想的路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從事太陽能事業,正是源於這樣一個夢想:為人類尋求一種可持續利用的能源,讓更多的人喜愛太陽能、用上太陽能,給子孫留下一片藍天白雲。有了這種感情,後來在推廣太陽能的十幾年裡,我遇到過來自員工的、經銷商的、供應商的、地產商的重重阻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脅。我苦口婆心地勸過,引經據典地爭過,也拍案而起地罵過,但從來沒有退縮過。有了這種感情,我們一切從零開始,堅持產業什麼最缺就做什麼的「稀缺理論」,一刻不停地創新、一刻不停地「補桶」,無中生有創造出集太陽能基礎理論、市場分析、技術研發、工藝、工裝、設備、大規模自動生產線、標准、檢測、SOD標准操作程序、網路建設、上游產業鏈控制、管理、營銷、市場策劃、物流、服務等於一體的完整工業體系,成功突破產業開創者難以逾越的「萬燕悖論」,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了這種感情,我們敢於面對任何的競爭。有一次,某媒體記者問我,現在很多大公司已經准備介入太陽能產業,你擔不擔心?我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們更熱愛太陽能,因為我的生命已經與太陽能融為一體了,這種狂熱的摯愛,是皇明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人可以跟我們競爭。再說,讓更多的人愛上太陽能、用上太陽能,不正是我的心願嗎,我為什麼要擔心?
三、學習新知、進取提升的意識任何事業,光有一股狂熱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夠。還要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經驗、新技能,補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強烈意識。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就必須勇於突破專業、職業、年齡、性別、環境等諸多條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凡是有益於自己事業的東西,都如飢似渴地學習:不懂技術學技術、不懂管理學管理、不懂營銷學營銷,不懂財務學財務……不斷地完善自己,永無止境。
我們常說創新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但創新從何而來?來源於永不停步的學習。學習是創新的基礎,是人的第一需要。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其實反過來才對,只有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創建於1986年的紅星集團,靠借債600元起家,2003年銷售額就突破62億元。紅星能創造出非凡的業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走「讀書興企」之路。公司專門成立了讀書成果分享委員會等四個委員會,廣泛開展各類快樂學習的工作,這一做法受到員工熱烈歡迎,因為在「紅星」工作,不但可以獲得相應的薪酬,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本領。大家牢牢抓住每一次學習機會,從開始的「要我學」自覺變為現在的「我要學」。對紅星人來說,學習是一種投資,學習是一種福利,學習更是一種生活。堅持不懈的讀書學習活動,既解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又實現了企業的不斷創新與超越,對公司發展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學習力已經成為紅星重要的競爭力。
四、堅持社會公理、科學理性思維的意識在今天這樣一個信息繁雜和知識爆炸的年代,怎樣才能確保所學知識和所作決策的正確方向?惟有強烈的認知並堅信真理的意識,才是創業征程中指路的明燈。就象數學家堅信勾股定律、圓周率,物理學家堅信物質不滅、能量守恆定律一樣。創業者必須堅信的一條是:付出必有回報。因為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是等價交換,無論個人還是組織,只有與社會和諧共存,為社會付出貢獻,善待消費者,才能長久地生存發展。同時堅信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上(積極向上)的基本人性不會改變。然後用這些基本的原理原則,進行科學地、理性地、邏輯地分析推理,構建一系列指導自己和團隊行動的理論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的團隊的願景、核心價值觀和使命,這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命脈,是企業戰略決策清醒正確的保證,是照亮企業前進航程的燈塔。
像世界500強著名企業IBM創始人托馬斯。漢森,從創立公司之始,就依據社會和經營的基本原理,確立了明確的企業原則和堅定信念。如依據以人為本的公理,確定必須尊重個人的理念;依據市場經濟等價交換的原理,確定必須盡可能給予顧客最好服務的理念;依據物以稀為貴、付出即有回報的原理,確定必須追求卓越工作表現的理念。歷任公司領導的首要職責,就是將這些准則烙印在每個員工心上,使他們都明白IBM的根本是什麼,從而為企業近百年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五、突破陳規、創新創造的意識條條道路通羅馬。羅馬只有一個,但通往羅馬的道路卻不同。每一個創業者的背後,都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他們成功的榮耀是相同的,但每個人成功的方法和歷程卻千差萬別。創業者的經歷、環境、素質、所從事的行業領域各不相同,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也不相同,必須要靠當事人的創新與突破,才能開辟一方新天地。任何的創業,都是一種探索,一種冒險,絕沒有一勞永逸的成功秘笈,也沒有預先畫好的地圖。一切都要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異。離開創新和創造,創業就是一句空話。如果以為僅模仿前人成功的經驗做法就能創業成功,那簡直是異想天開。因為如今的世界,信息瞬間萬變、科技日新月異、消費者需求永無止境,惟有不停地創新創造,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脫穎而出。
傳統行業如此,新興行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更不例外。在國際高新技術領域,跨國巨頭們利用手中掌握的專利和標准,設置各種限制性技術標准壁壘。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用足夠的自主知識產權來武裝自己。在自主創新方面,華為無疑走在了業界的前列。今年上半年,華為海外銷售達24.7億美元,占銷售總額的62%,超過2004年全年的國際市場銷售額。華為的海外業務已經拓展到了77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已經有274個運營商在使用華為產品。然而,華為拓展海外市場之路充滿坎坷,2003年1月22日,思科揮起知識產權大棒,指控華為侵犯其知識產權。該訴訟歷時一年半,最終華為、思科握手言和。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華為的產品在自主知識產權上不過硬,思科的訴訟輕則足以讓華為從美國市場鎩羽而歸,重則華為的整個海外市場戰略都將遭遇重大挫折。「華為最值錢的東西,不是寬大的廠房、先進的設備,而是擁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華為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六、平和心態、調節情緒的意識創業是艱苦的,創業者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創業的不同時期,經常要面對發展機遇、陷阱誘惑、市場競爭、經營風險、興衰存亡等重要關口。這些都是考驗創業者心理素質的關鍵時刻。歷史和現實當中,在此時情緒失控、喪失理智、迷失方向、鑄成大錯的比比皆是,甚至因為無法承受壓力和責任,而踏上不歸之路的也大有人在。創業者即企業的領導人要成功闖關,必須擁有和保持或慷慨激昂、或熱情奔放、或沉著冷靜、或堅毅不拔、或果敢無畏的心理狀態。
而且不論在何種心理狀態下,創業者內在最核心的深處,都必須始終保持一種清醒和理智。面對任何事情、任何結果,在人力已盡的情況下,就要用平和的心態看待無奈失意、成敗得失、功過褒貶。做到「力所能及之事全力以赴,力所不及之事泰然處之」。惟有如此,方能處變不慌、寵辱不驚、成敗不囿,排除外在的干擾或誘惑,朝認定的方向和目標奮進。
七、關注細節、緊盯結果的意識真正的商人和成功的創業者,無一不是最務實的。無論做什麼事,都講求效果的最優化與結果的最大化。他制定任何計劃、倡導任何理念,最終都會實實在在地落地。即使是看似空泛的企業核心理念或口號造勢,都必定有助於真正目標的實現。關注執行過程的細節與控制執行的結果,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成敗根源於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古人雲: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講的都是細節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有多少企業、多少經營者、多少浩大的工程,都是因為細節的缺失而功敗垂成!創業經營是來不得半點形式主義、來不得半點疏忽大意、來不得半點花架子的,如若犯之,必敗無疑。我們任何一個高遠的理想和目標,都要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否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同樣的,我們在做任何工作,執行任何任務,關注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時刻要牢記自己的方向是什麼、目標是什麼,警覺並評估自己的行動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的細節意識,才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否則,要麼是迷失方向的瞎忙活,要麼是眼高手低的空談。我經常跟員工講「兩個中心」,即:傳播要以受眾為中心,做事要以自己為中心。傳播要挖掘受眾的興趣點、利益點和技術支持點,才能達到傳播影響他們的效果。做事則一定要牢記自己的任務目標,緊盯過程及細節的落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日本人的精細是出名的。松下幸之助曾精闢地指出,精細化管理時代已經到來,企業的競爭就是細節的競爭,注重細節讓你立於不敗之地。記得豐田公司開拓美國市場時有這么一個故事:一位日本人以學習英語為名,跑到一個美國家庭居住。奇怪的是,這位日本人除了學習以外,每天都要做筆記,將美國人居家生活的各種細節,包括吃什麼食物、看什麼電視節目等,全記錄下來。3個月後,日本人回去了。但沒多久,豐田公司就推出針對美國家庭需求而設計的價廉物美的轎車,投放市場立即得到美國消費者青睞,一舉大獲成功。
八、改造員工、影響他人的意識大凡創業時期的團隊,人力資源必定是極其匱乏的。已有的人員不是缺乏知識技能,就是缺少經驗素養。再加上社會關系生疏,可以調動借用的外部資源稀缺。作為創業者,就要培養增進自己對內點石成金的功夫、對外借力整合的能力。要達到這一點,創業者必須有強烈的影響和改造他人的意願和意識。對員工和下屬,創業者本人必須在佈道傳經、授業解惑、指導說服、設立標准、轉變觀念、糾正習慣、校正行為等方面下功夫,來提高員工素養、培養團隊精神、凝聚團隊力量。對外,創業者本人必須要有強烈的意識去影響和改造與自己事業有關聯的組織和個人,如政府職能部門、政府官員、媒體、銀行、投資者、經銷商、消費者等,最大限度地改善外部環境,調動所有力量來支持自己的事業。
在中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史上,我們所做的最大的影響他人的工作,就是發動了世界史無前例的太陽能科普。10年前,至少有99%的中國民眾不知太陽能為何物,從1996年開始,印刷期發行量300萬份的《太陽能科普報》,免費發放給民眾,至今已發行近億份。從1997年開始,又開展了太陽能「科普萬里行活動」,至今累計行程8000多萬公里。另外還舉行了數千場太陽能綠色風暴活動、上千次可再生能源知識講座、百萬人參與的綠色環保簽名活動。難怪行業協會的一位領導說:中國人是通過皇明而認識太陽能的。正是這種主動影響和改造他人的行動,成就了今天的皇明品牌。
在改造內部員工方面,付出的艱辛也是其他很多行業難以想像的。因為太陽能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創業之初,沒有技術、沒有人才、沒有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所有的員工都是外行,一切只能在干中學、學中干。我始終對員工施加正面影響,阻止他們往消極落後的方向發展,引導他們積極拼搏進取,而且手把手、不厭其煩地傳幫帶,硬是把一個個門外漢,磨練成了技術、管理、營銷、傳播方面的專家,為企業自身及整個太陽能行業培養了一批拔尖的人才。有人戲稱皇明是太陽能產業的「黃埔軍校」,細想起來還是有點道理的。
九、敢擔責任、直面挑戰的意識創業者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你是這個團隊的領導人,應當對團隊最終的結果負全部責任。任何逃避和推脫都是無效的、荒謬的。特別是當團隊遇到重大決策或危機關頭時,所有的人都不敢、也不能出來承擔了,唯獨你必須出頭拍板作決定,或出面承擔責任和後果。只要這樣,這個團隊才有中流砥柱,員工才有主心骨,你才能贏得所有相關人員的尊重和信賴,才能使這個團隊有戰鬥力、有持久力。
另外,最高境界的創業者,總是勇於面對挑戰,主動迎接挑戰。因為此時不僅你,而且對你的競爭對手來說,也同樣處在重大關頭。如果競爭對手退卻了,你反而知難知危而進,將一舉戰勝對手,脫穎而出(一如彎道正是賽車手超越的最佳地點和時機)。
十、居安思危、自省自警的意識創業是一種冒險,是一種風險很大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少創業者一開始並沒有做好創業的心理准備,貿然踏上這條艱險之路,結果遇到一點危機,立馬就半途而廢、中途夭折了。更多的情況是,創業者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還是具有比較強的拼搏進取精神,也比較能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但等創業到一定程度、企業有了一點成就之後,由於不願再承受更多的壓力和責任,很多人會產生小富即安、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心理,有的甚至被小小的勝利沖昏頭腦,變得忘乎所以。從此失去了剛剛創業時期的那種敏銳和憂患意識。而真正的危機恰恰就在這時降臨。為什麼說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根源就在這里。比爾。蓋茨經常對員工說:微軟的壽命永遠只有18個月!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告誡自己的團隊: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危機,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進取和創新。
創業者還需要有一種有過即改、善於從錯誤中學習知識、汲取教訓的意識。尤其要避免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過於偏激,明知錯了,卻礙於面子或為了自己所謂的權威死不悔改,卻不知這么做恰恰會喪失自己的權威。其實,有過即改、及時從失誤中學習,既有利於工作,也更能贏得團隊的信任。另一種情況是,創業者往往把過去一些成功的做法加以固化僵化,不管時間條件變化與否,都當作經驗教條、金科玉律來奉行,結果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所以說,保持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的意識,是創業者永葆青春與活力的根本保證。
總而言之,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根本上不是他已經具備了什麼樣的能力與素質,而是要具備改變他人及環境的強大意志力和自信力。然後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改造自己,朝著一名合格企業家應有的素質與標准前進。因為,只要創業者有「心」,企業經營中所需的所有技能和經驗,都可以從後天學到。這個「心」,即上面所述的十種意識。這是每一個創業者在創業之前就應准備好的。
㈢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來鞏固。雖然辛苦,但也伴隨著快樂!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製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採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採集狩獵 捕魚 ,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 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孝文帝改革 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七年級下歷史知識點 總結 人教版2021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初一歷史 復習 方法 初探
一、初中學生歷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歷史線索不清,前後顛倒混淆。由於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中歷史部分的編排是按專題進行的,它將整個中國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均只用一個單元就加以濃縮概括,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雖能有所補充,但大多被教材所局限,導致學生在快速濃縮掌握幾千年歷史的過程中往往並不牢固。而在接下來學習各專題時,又再次涉及到各個時期或朝代,造成了他們對歷史時期的混淆,甚至有同學連中國古代史最基本的朝代先後都搞不清楚,所以經常造成朝代與事件、與人物,事件與內容等張冠李戴,混淆不清。例如填空題一般考查的均是學生極其熟悉的內容,如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頒布的文件,確仍是錯誤百出,學生幾乎將他所知道的所有文件均寫了進去,卻無法分清哪部文件屬於哪個國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只是簡單機械的背誦,卻未能加以理解記憶,雖將知識點背下來,卻無法准確應用。
2.漢字基礎不牢,別字錯字成堆。無論在填空題還是綜合題的答題中幾乎每題都能批到學生的錯別字,姑且不論一些比較冷僻的詞,就是平時最常用的中國共產黨的「黨」,獨立戰爭的「立」等一些最常用的字,錯誤率也不低,所以自然就在無形中讓學生的答題准確率降低許多,令人非常惋惜。
3.缺少相應練習,解題能力缺乏。如果說填空題考查的是學生的基本背誦,基礎知識的掌握的話,那麼選擇和綜合題中考查的必然有一部分是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選擇題:「有學者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的發展特點簡要的歸納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由理想到現實』,問其中『由理想到現實』的歷史事件是什麼?」這里對學生考查的就不只是他的歷史知識的記憶了,而更多的考查了學生對一些歷史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大部分初中生在這一方面明顯缺乏,所以整個閱卷中這一題的錯誤率是極高的。從中可以看出初中學生在審題、解題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何加強和彌補就有待初中教師去探討和解決了。
二、歷史復習的捷徑
1.化整為段背一背。眾所周知,復習課最難的就是提高學習興趣,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文科,它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背誦上,如果沒有扎實的背誦,即使能力再強,也是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而枯燥的背誦卻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對課堂的興趣,那麼,如何在45分鍾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背誦效率呢?首先,應堅決杜絕整堂課布置完背誦任務後,教師就撒手不管的現象,這樣的課堂恐怕連10分鍾的效率都達不到。其次,我採取把當堂背誦內容劃分為一小段一小段,例如,一節課的背誦內容把它分為5段,每一段規定學生在5~10分鍾內背完,同時在每一時段之前,先有教師或學生將要求背誦的內容加以分析,先讓學生聽一遍,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完,完成背誦後再由教師或學生互查背誦效果,這樣的話就把一節45分鍾的無聊背誦課變成了一段又一段的短時競賽課,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提升了。第三,抓反復,雖然學生當堂已經完成背誦,但是往往會在背完後出現反復,為鞏固記憶效果,在每次背誦下一課的內容時,我往往會給學生5分鍾的鞏固時間,以避免背完就扔的現象。
當然除了進行短時背誦,還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小 故事 、趣味歷史、史學新發現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由於所復習內容相聯系的趣味性較強,一兩分鍾的小講演可消除其復習一段時間後的疲乏,同時又能再次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課堂再次活躍起來。
2.抓住重點寫一寫。雖說歷史很長,知識點繁雜,但是作為初中歷史,結合考試要求與每年 熱點 ,仍能抓住一些基礎和重點知識,加以整理和精煉後再交給學生,必然會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顧此失彼,到頭來兩頭皆空的結局。當然這需要多位老師的共同探討和研究,為之付出極大的心血和努力,幸而現在網路發達可以充分借鑒他人的成果再加以自己的改善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這一成果可以有老師直接印發給學生,也可讓學生進行聽寫歸納,前者為學生節省了更多的復習背誦時間,後者卻可以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查漏補缺。在聽寫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不熟悉的內容記下,而自己熟悉的可以略寫或直接不寫,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復習狀況,讓自己的復習效率越來越高,需要背誦的東西也越來越少,增強它的成功感,並且還可以加強其錯別字的訓練,盡量避免許多學生會背不會寫的現象。
3.精選習題練一練。基礎知識掌握以後,所需要的就是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否則會背而不會做仍是空談。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有限,在基礎背誦上花費大部分時間後,解題訓練所剩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其解題能力,就需要教師精心研究考綱,結合熱點焦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編寫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可分專題(選擇題、材料分析題、能力與拓展題)訓練和綜合模擬訓練,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訓練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鍛煉學生應試的心理素質。每次訓練下來,教師都要認真地閱卷,分析總結,根據「錯題檔案」,全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並與學生交談,收集信息,然後在課堂上集中評講。不僅評講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審題、解題的方法,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及今後應注意的問題,再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要領。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相關 文章 :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人教版)
★ 人教版初一歷史上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上冊人教版知識點總結
★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上冊歷史提綱知識點(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匯總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㈣ 學習歷史是為了什麼
學歷史的目的有很多,其中最最常見的有兩種:
第一種:學歷史純粹是為了考試加分,考過了便算了;
第二種:愛好歷史,喜歡歷史,喜歡研究歷史,這種人國外我不知道多不多,但在中國那是數不勝數,即便是在中國最基層的農村,每個村都會有至少1個純粹的歷史很好者,他起到了為村民歷史啟蒙或基層教育的作用。
回到這個話題上來,學歷史是為了什麼?為什麼中國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歷史?
那是因為:--------讀史讓人明智,讓人變得聰明,可以借鑒古人的經驗教訓,只有去學習歷史,才會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才會讓人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如果發生在今天或者將來,我們應當如何應對。
事實上,今天我們身邊發生的任何事情,我們都可以從歷史中吸取到有用的經教教訓,無論你是什麼身份。
比如:你是一個老師,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因材施材」的方法;如果你是一名醫生,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諱疾忌醫」的病人心理;如果你是一個商人,你可以從歷史中學到「十分價錢,九分買腳」的道理;如果你是一個准備從政或從軍的人,那歷史更是非學不可,否則結果將會很慘很慘,因為從歷史里別人可以學到權謀,可你卻因沒學歷史,不懂應當而慘敗。
中國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重視歷史傳承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自豪,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從幾千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
不要看今天的美國強大,它是一次大的劫難都沒有遇到過,一旦遇上,能不能東山再起成為世界強國還不得而知。伊朗、土耳其、羅馬、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歷史上都曾如美國這樣強大過,但一旦衰敗,至今都恢復不過來。
但是中國呢,已經經歷了好幾次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歷史(秦滅漢興,漢滅唐興,唐滅宋興,宋滅明清興,清滅共和國興),強大是我們的傳統,深深地刻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腦海中,每次衰敗之後,中國總是能再一次屹立於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林。而其它國家一旦倒下,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靠的是什麼?靠得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不斷代的歷史文化傳承。現在知道歷史的作用了吧-----學歷史可以讓文明傳承,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可以讓整個民族擁有強大的自豪感。。。。。
好處多了去了。
㈤ 古代商人積累了幾千年的經商之道,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商人是不被認可的。士農工商,商居於末位。但在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中國古代各國的在經濟實力等方面都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這與商業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從出現以貝為貨幣的商周時期,到出現第一大儒商的春秋時期,再到商業空前繁榮的兩宋時期,以及迅速發展的明清時期。商人老祖宗們逐漸總結出一套受中華文化浸潤的經商之道。
經營和管理之道是一個企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託。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技術,做到了「洋為中用」。而在中國源遠流長的經商歷史中,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古為今用」呢?像馬雲等大企業家又在老祖宗的經商之道中學到了什麼?
一、誠信為本,以義為利
商業交易是物質與財富的流通,也是人性的體現。中國人歷來講究「仁義禮智信」,自春秋第一大儒商范蠡開始,大商人們都將「仁德」、「誠信」作為道德標准。後人稱范蠡「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在越王滅吳之後急流勇退,在去齊止陶時「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欲做事,先做人,在他看來,仁德是富的精神寄託。陶朱公的美名播於後世,絕不僅僅因為其富甲天下而已。
二、因地制宜,擅察商機
常言道「機不可失」,能根據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反應,抓住商機,才能獲取利潤。范蠡在宜興時,發現用當地的泥土燒制的陶器美觀而實用,當地的百姓也懂得這一點,但並沒有人大量生產。他當機立斷,大量燒制陶器,並銷往周邊各地。並且選擇了作為當時水陸地作為商業基地,此地東能入海,南可到宋,貨物的轉運十分便利。
三、賤取貴出,薄利多銷
所謂「旱則資車,水則資舟」,能夠對商品的價格走向作出正確的預測與分析,隨時而動,才能掌握充分的主動權。被稱為「治生之祖」的戰國時期大商人白圭便提出了「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商法則。在收獲季節或豐年,從農民手中購得穀物,將絲綢等生活用品賣與他們;在收成不好的年代,適時出售糧食,同時購進滯銷的生活用品。白圭的這種方法,既獲取了大量利潤,又調節了市場的供求關系,利人利己。
四、雕紅刻翠,吸引顧客
從古至今,商品的銷售和商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高妙的宣傳手段和有口皆碑的品牌效應。古代商家很注重店面的包裝和名字,如唐代專門接待進京趕考的舉子的狀元樓,宋代的「清風樓」等等,或響亮明快,或富有文學色彩。明朝時,一位店家請才子唐伯虎為酒店作一佳聯: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很好地利用了人們「趨有名之家」的消費心理。如今各種商品都請名人代言,便與此如出一轍。
五、勤儉自律,居安思危
經商雖然以盈利為目的,但凡是都應當以道德信義為標准,以勤儉節約為手段。如白圭堅持「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在創業初期,固然要辛勤勞作,意圖光大。有所作為之後,也要居安思危,憶苦思甜。
那麼,這些古人的經商之道給予了現代商人和企業家什麼啟示呢?馬雲在談到他的從商之道時說過這些話,正與老祖宗們的做法相合。他說:人生在世在做人,不是做事;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大家看不清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機會。阿里巴巴從互聯網未興起的最初那段艱難,不被理解的日子到如今的成就,正是因為有這些信念的支撐。
諸如此類,借鑒古人經商之道的例子還有很多。可以看出古人的經營之道對於當今社會的價值。真正做到「古為今用」,面對當今紛繁復雜的商場,相信會另有一番作為。
㈥ 古代官員為什麼看不起商人
長期以來,中國人的財富來源,主要是兩個,即所謂耕讀。耕是種田,農業生產,這是最主要也最正當的,因此地主在舊時代是得到尊敬的,他們靠土地、靠農業生產發家。還有靠讀書,讀書本身是不掙錢的,但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就是通過科舉獲取功名,當官享受俸祿,其實也是靠農業生產提供的物質條件。舊時代常見的門楣上大書「耕讀傳家」就說明,擁有土地和學習儒家經典是當時人嚮往和引以為榮的。
中國古代商業(資料圖 圖源網路)
但商業、手工業就被認為是「末業」,中國古代商人的地位一般都是很低的。「士農工商」,商是排在最後的。有些商人盡管富可敵國,但要取得社會地位,就只能通過結交官府,或者花錢買一個官爵,像在清朝買個「候補道」。許多成功的商人的經歷說明,經商賺錢往往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一旦賺了錢、發財了,還是要千方百計改變商人的身分,或者讓自己的子女向「儒」回歸,培養子孫讀書,實在不行也得買官。
另外一個方面,舊時代是沒有真正的私有財產的,是權力所有制,財產都是屬於皇帝的。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財富就都屬於皇帝,他可以隨時剝奪你。皇帝如果剝奪你的財產,或者政府要剝奪你的財產,沒有什麼道理好講的,一道命令就可以。中國土地的私有制也是不完整的,皇帝或官府要佔百姓的土地,是沒有什麼障礙的。
理論上講,所有的大臣、所有的人民都不過是皇帝管理的資產。在這種制度條件下,人們想的不是改變制度,而是改變自己,通過改變自己的社會身分來改變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小說《儒林外史》里范進一次一次考試的動力,因為一旦他成了舉人就有了相應的權力和勢力,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就可以享受免役,連家人都可以免役,中了舉就可以獲得豁免權,就馬上會有人來送土地,有人自願投靠當仆佣。
中國從來沒有神聖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而且中國人有一個習慣思維,就是除了種田和當官以外的致富肯定是有問題的,造成中國長期以來是瞧不起商人。而商人發了財之後,要麼就是改變自己的身分,要麼就是轉化財富形態,如造花園、修宗祠、買官,還有,附庸風雅。當然附庸風雅也有積極意義,客觀上是支持文化藝術事業。如清代揚州有很多鹽商,才出了「揚州八怪」。「八怪」並不都是揚州人,他們能聚集在揚州是因為鹽商買他們的畫,資助他們。但這樣一來,商人賺來的錢並不是用作資本在市場上流通,商業就不可能繼續發展。有人講,乾隆的時候國力很強,生產規模可能比英國還大。這種說法是不是符合事實暫且不論,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就是當時大量的財富不是在市場上流通,要麼放在國庫里,要麼藏在富人的地窖里,沒有起到流通的作用。
中國歷來所謂均貧富,其實就是均貧,富是均不了的,因為富的基礎就是權力。要均貧富,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打下來,然後分掉。但是一旦掌握了政權,這個政策馬上改變了。李自成得天下前的口號是「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未經美化的原話是「吃他娘,用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但得了天下就不行了,百姓不納糧,他靠什麼維持統治?就是紅軍建立蘇維埃政權後也一樣,也要正常征稅,不能老是打土豪啊。
這些都說明,中國歷來對財富的觀念是扭曲的,一說起來便是為富不仁,無商不奸,不義之財,總之,富與仁、義與利是對立的。所以中國人歷來認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大家窮,只要人人平均。反過來,生產水平本來就很低的情況下,要均富,富而均是根本不可能的。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首先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當然有人現在議論,說先富起來怎麼怎麼樣,要追究先富者的原罪。但如果不是鄧小平開了這個門,如果不改變觀念,中國能有今天的經濟實力和生活水準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確是帶來了不少社會的弊病,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肯定:中國幾千年來,一個政府、一個執政的黨,能夠真正把富民放在重要的地位,並且採取了措施,使民眾真的富起來,同時又帶來觀念的更新,這是很不容易的。
其實基督教原來也是有這樣的問題,也是說發財致富不是光榮的事。但是新教通過對教義的倫理解釋解決了這個問題。認為富裕不僅使個人得到幸福,而且也是榮耀上帝,是為上帝增光。這樣一解釋,富的倫理問題就解決了。同時也要求富了之後應該做慈善、做社會公益,這樣,致富就是光榮的了,富人就是堂堂正正的了。
以往中國人的觀念中義和利是對立的,要講義就不能講富,富了就是為富不仁,這個觀念普遍存在。所以有人富了之後,要編出種種神話,說明發財緣由,以證明是善有善報。其實過去西方人也編這樣的神話,新教倫理卻提出了新的理念,作了新的解釋。一個人能富裕說明有他能力,並且盡了努力,得到上帝的眷顧,也使上帝得到榮耀。新教的倫理解釋不是蔑視和拒絕財富,更不是仇視和打擊富人。多少年來我們灌輸和被灌輸的,是把優良的品質和貧窮聯系在一起,好像富了就沒有優良品質了,得了利就不義了,富了人就變了,所謂「飽暖思淫慾」。
雖然現在一部分人仍然有仇富心態,但大多是仇視那些巧取豪奪、貪贓枉法的人和搞權錢交易、靠不正當手段致富的人,而不是仇視一切富人和財富。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進步,不過應該說明,使中國人改變觀念的不是新教倫理,也不是其他宗教,而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現實成果改變了人們的財富觀念,尤其是義利觀。
㈦ 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
創業的25條原則 1首先要選擇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 2要當老闆為別人打工絕對不會成為巨富 3提供一種有效服務,或一種實際產品,靠寫作畫畫變成富翁的機會可以說無限小,而在營銷業,房地產業,製造業發大財的機會較。 4如果要堅持用自己的靈感來創業最好選擇娛樂業。 5不論你是演員還是商人都要盡量增加你的「觀眾」在小咖啡館唱歌的人賺錢一定比不上為大唱片公司錄唱片的人。地方商人不會比全國性商人賺錢多。 6找出一種需求然後滿足它,社會越來越復雜,人所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做先發現這些需求而且滿足他們的人,也是最先成為富翁的人。 6要敢採用新的產品和方法,它們會帶來新的財富。 8如果你受過專業教育或有特殊才能,要充分利用它。 9著手任何事前,先做研究,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和金錢。 10與其一直都想發大財,不如想像如何改進你的事業。事業進行順利,財富就會跟著來。 11可能的話進行一種家庭事業,那樣可以減少費用,控制也比較容易。 12盡可能減少開支,但不能犧牲你的品質,否則你等於慢性自殺。賺大錢的機會不大。 13跟同行朋友維持友誼,他們可能對你很有幫助。 14把盡量多的時間花在事業上,你必須先犧牲一點家庭和娛樂,直到事業站穩為止。 15要敢自己下決心。 16要敢說實話,拐彎抹角只會浪費時間。 17要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犯錯不是罪過,犯錯不改才是罪過。 18不要因為失敗就裹足不前,失敗是難免的也是有價值的,從中可以學到正確的方法。 19一旦發現某種方法行不通,立即把它放棄。 20不冒承擔不起的風險。 21連續投資,不要讓你的利潤閑著。 22請一位高明的律師,他會替你節約更多的金錢和時間。 23請一位精明的會計師。 24請專家報稅,一位高明的稅務專家可以提你免很對稅。 25保持健康心理很心靈平靜,否則再有更多的錢也沒什麼用. 市場是愚蠢的,你也用不著太聰明。你不用什麼都懂,但你必須在某一方面懂得比別人多 ,要想成為專家,你需要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實踐。這和成為其它行業專家的要求並無兩樣。 要想成功,聰明、努力、經驗和運氣都缺一不可。運氣往往偏愛最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聰明的人。「市場是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 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用錢掙錢,聽來多來吸引人,誰不想用錢掙錢?但用錢掙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錢,其次是你有相關知識來用這些錢掙錢。」技術來自於經驗的積累,這一積累過程是艱難且痛苦的,那些懶惰的人,不願動腦的人和只想快快發財的人在這行沒有生存的空間。 想在市場中掙錢,膽與識 缺一不可.有一些人有膽無識總是碰的滿頭包,有一些人有識無膽.一生都活在抱怨賺錢很難! 90%的困難你現在想都沒有想到,你都不知道那是困難。 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有一天一定會到。困難是不能躲避的,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抗的。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面對。創業就是面對困難。 挫折、失敗是任何人必須上的一課。 人創業的過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斷的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都要有心理准備。 每天要思考自己未來的十年、二十年要面對什麼,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這幾十年遇到的困難中,只會是小小的一部分。每次打擊,只要你抗過來.你就會變得更加堅強! 通常希望越大 結果失望就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很倒霉.那麼明天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吃虧吃到在也吃不下去的時候就不會吃虧了!你明天打擊真的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打擊我 還能怎樣? 困難你來吧! 我能抗過住。所以每一次重大的挫折,我都告訴自己,所以每一次重大挫折我都告訴自己.抗打擊能力強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永遠都不要和別人比幸運.也許我們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熬不住了,倒下了,我們可以多熬一秒鍾.兩秒鍾! 我永遠相信只要永不放棄,我們還是有機會的。最後,我們還是堅信一點,這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只要不斷學習,不管是這樣,還是那樣,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對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懂得堅持,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如果你放棄了,也許不用為了前進而努力了,但是你卻永遠也見不到陽光了。因為你放棄以後,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我們最大的財富是經歷了這么多的困難和失敗.犯了這么多的錯誤.我們前面犯了很多很多錯誤,今後還會犯很多很多錯誤.成功不是在於你得到了什麼,而是在於你得到了什麼 歷練了什麼.創業是人生的縮影,創業的征程是人生之旅中的精彩片段,從這個意義上講,因該把創業理解為一種過程,甚至整個生命都是一個過程,因為有過程.生命才美麗!成功是個很簡單的定義:你早上定下個目標,你晚上要吃2個包子,但是你現在沒錢. 如果到了晚上,你看你口袋裡有錢.你吃了2個包子這個就叫做成功. 成功就是一個目標放在那裡不管目標多大多小.你獲得了那個目標.獲得目標一瞬間的喜悅就叫做成功. 成功不是一個固定的定義,不是停在那個點上就永遠的成功下去了。這是個相對的定義,當你到了這個點上,你就失去了這個點失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從頭在來也未必是壞事情.成功也未必是最終結果.創業者需要警鍾長鳴! 100個人創業,其中95個人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沒有聽見聲音就掉進懸崖,還有4個人是你聽到一聲慘叫,他掉下去了;剩下一個可能不知道為什麼還活著,但也不知道明天還活不活得下來.能熬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沒辦法"不過回頭想想真正艱難困苦的日子其實是很短暫的,恐懼會隨時間的減少而消弱,但是危險不會減少! 存在的技巧就是沒有競爭對手! 失敗了之後可能有兩種人,一種人是精神上被打擊的太狠了,一蹶不振,另外一個是失敗了,但是精神還在,頑強的精神還在。只要精神還在,完全可以再爬起來。 只有在犯過錯以後,才能總結出一些經驗,而這些經驗恰恰是一些人急需的,因而錯也是一中資本.每次犯錯.你的體會就會深一層.時間一久你就知道怎麼做了。我們考慮人可以在錯誤中學習,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別人的錯誤中學習.把別人的錯誤經驗復制到自己身上,才會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知錯也不肯認錯! 服務是世界上最貴的產品.最好的服務就是沒有服務! 完善一套服務體系至關重要,丟掉一個大客戶天不會踏下來,如果不利用這次機會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天就一定會塌下來,服務將是一個大趨勢,收費最高.你把服務做好就需要形成一套服務體系和制度.不是安慰,不是道歉. 看見10隻兔子,你到底去抓哪只?有些人一會兒抓這個兔子,一會兒抓那個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只能抓一個,抓多了,什麼都會丟掉。 一個公司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犯錯誤,第一是有太多錢的時候,第二是面對太多機會的時候。一個CEO看到的不應該是機會,因為機會無處不在,一個CEO更應該看到災難,並把災難扼殺在搖籃里。一切皆為目標服務,一切皆為「專心做一件事」, 最容易作的決策一定是個臭決策,好決策往往在取捨之間,你都不知道它是對的還是錯誤的。領導者的決策就是舍和得。 所有傑出的企業家都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幾億元的投資決定,同時又會節省每一分他認為應該節省的錢。正是這種對錢的價值的尊重,才能讓投資資金發揮最大的價值.我們我們每天因該考慮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錢,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能夠走到今天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沒有錢,很多人失敗就是因為太有錢了。以前我們沒錢時,每花一分錢我們都認認真真考慮,現在我們有錢了還是像沒錢時一樣花錢,因為我今天花的仍然是風險資本的錢,我們必須為他們負責任,我知道花別人的錢要比花自己的錢更加痛苦,所以我們要一點一滴地把事情做好,這是最重要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曾經沒有錢,正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才要讓每一分錢都在腦子里花過,每一分錢都花得物有所值。融資的目的不是學習花錢,而是要學習怎樣花錢來做事
㈧ 中華文化為何能稱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
第一條脈絡是,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這是今天我們很多人會非常自豪地說起的一點。
確實,這是中華文明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今天的中國人使用的是商朝時就已經使用的文字,從字體上,已經由甲骨文演變成了楷書。我們現在讀中國三千年前的詩歌(《詩經》中一些周代早期作品),會發現仍然是押韻的。今天中國人祭祀祖先的方式與商周時期大同小異。事實上,如果一個漢朝人在今天醒來,他會發現,這個民族的心理和處世習慣,與漢朝其實相去不遠。
也就是說,幾千年來,中國文明總體上是獨立發展的,一直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對比一下世界史,這一點看得就更清楚。人類歷史上的其他古文明,今天都已經“滅絕”了。今天的埃及人除了利用金字塔發展旅遊,他們的文化和古埃及文明幾乎沒啥關系,因為在歷史上,他們先後被希臘人、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語言、文化甚至種族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兩河流域的所有古代文明,比如蘇美爾文明,更是這樣。事實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原本不知道蘇美爾文明的存在,直到近代以來充滿好奇的西方外交官在這里挖掘出幾千年前的神廟遺址,人類才知道這片土地上以前居然有過這樣一段輝煌的歷史。
在周秦之變和全球化之變當中的兩千多年,則是我們都熟知的王朝興替時期。也就是說,一個王朝建立一二百年後,就會“官逼民反”,出現農民起義,不久被另一個新興王朝取代,如此循環不已。這種現象大家都習以為常,但是可能很多讀者不知道的是,這種頻繁的改朝換代、易姓更王,並不是世界歷史的常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並不是這樣的。日本天皇萬世一系,英國“威廉征服”以後直到今天,血統上也是一直延續的。
事實上,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的越南和朝鮮,出現過周期性的“農民起義”導致改朝換代的現象。在中國范圍之內,也只有漢文化地區才有此類現象,西藏地區和大部分土司統治地區,都沒有周期性的所謂“農民起義”或者“農奴起義”現象。何以如此?最基本的原因是郡縣制下,政府的汲取能力空前提高,而這種汲取能力缺乏有效的制約,通常很快就會超過社會的承受能力,導致社會的崩潰。當然,這個機制的具體過程,我以後還要細講。
我要介紹的第四條大的脈絡,是在一頭一尾兩次巨變中間,中國政治和社會一方面不停地循環,另一方面卻朝著一個固定的方向演進。從表面上看,從秦到清中間這兩千多年陷入一種簡單的循環當中,不只是王朝更替的循環,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循環。比如在皇帝與丞相的關繫上,表現為皇帝對丞相的防範,用自己身邊的臨時的秘書班子取代丞相或者正式的政府機構。結果這個小班子又演變為正式的政府機構,皇帝又建立新的小班子取代這個正式的班子。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丞相的名目不停變化的原因,從丞相變為尚書省,再變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再變成內閣大學士,再變成軍機大臣。在地方與中央的關繫上,朝廷總信不過地方官,派出臨時官員前去巡察。
結果這些巡察的官員慢慢又變成固定的地方官,下一個朝代又要制定新的臨時巡察制度,如此循環不已,兩千多年一直在不停地玩這種游戲。當然,這個循環當中也有進步。這兩千多年並不是如西方學者所說,是一個完全僵化的、停滯的時代。在這兩千多年間,貫穿著一條主線,那就是政治技術的不斷演進。比如,雖然皇帝和丞相的關系總是在不停地變動循環當中,但是總的趨勢是皇權越來越重,相權越來越輕,直至皇權可以完全取代相權。這一變化,又影響了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
05我要介紹的中國歷史的第五條大的脈絡,是邊疆與中央的關系問題。
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新興政權,都是起自邊疆地區。對夏人來說,商人是邊緣民族,是東夷。對商人來說,周人也是邊緣民族,是西夷。一些歷史學研究認為,周人的先祖很可能是北方的狄人,比如徐中舒先生認為,周人出自北狄中的白狄。而在中原的諸侯國看來,秦人也是西邊的蠻夷之國,受草原文化影響極深,“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待之以夷狄。然而正是這個邊緣的、被視為蠻夷的國家,最終一統天下。這種邊緣與中央的關系,到了漢代以後,還產生了一個固定的模式,那就是幾乎都是起自東北的少數民族占據半壁江山,或者一統天下。
占據半壁江山的是鮮卑的北魏、契丹的遼朝和女真的金朝,一統天下的是蒙古的元朝和滿洲的清朝,他們都曾長期生活在東北地區。這些民族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鮮卑、契丹、女真和滿洲人都剃去前額和頭頂的頭發,鮮卑有“八柱國”,契丹有“八部”,滿洲有“八旗”。隋唐兩朝也是受少數民族文化影響極深的王朝,因為他們的開國之君身上不但有著至少一半以上的鮮卑血統,而且在文化上也嚴重地“鮮卑化”,這些在隋唐前期的政治中有鮮明的體現。因此,邊緣民族入主中原,不是一時一世的特例,而是中國歷史的規律性現象。這一規律性現象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
㈨ 作為一個商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1 良好的商業信譽 這是一個立足長遠的商人所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品行和能力。這種能力在今天是可以自己創造的。每一行都有道,信譽就是商人最基本的道。在今天它已經化成了銀行里的一條一條的歷史還貸記錄,包括房貸,車貸,各種各樣的貸。如今陌生人之間如何保證投資不會打水漂,這就需要看你的信譽。通過法律的程序,合理的手段,對方可以了解你曾經多年的商業信譽,在藍海競爭時期,信譽已經成為一種無聲但卻有形的競爭力。 2 建立廣泛人脈的能力 具備此種能力的商人往往擁有曲徑通幽的本事。他們才是真正懂得人力資源並將人力當做資源充分運用的一類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將可能變為現實,這種現實最終肯定是能夠帶來或短期或長遠利益的,商人絕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在無用的人身上。包括鋼鐵大王都說過:我寧願花費90%的時間去建立人脈。可見,此種能力的重要性。 3 對數字的敏銳分析 這種敏銳感覺包括:在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財務數字中,能夠一眼看出利潤的核心點在哪裡,成本的負擔在何處。面對談判桌上對手經過復雜計算報出的一長串數字,能夠立刻判斷出這串數字是否於己有利。這種能力絕非財經學院可以培養出來,也非數理學院可以演練出來,它更多的需要的是工作經驗的積累和腦力的思考。 4 獨立思考的能力 具備了此種能力的商人分得清什麼是機會,什麼是陷阱。面對各種花樣翻新的忽悠會有自己的方法對付。具備了此種能力,商人就會清楚用何種方法管理自己的企業是最合算的。具備了此種能力,商人就不會簡單地去模仿競爭對手,人雲亦雲,邯鄲學步。如果一個人還沒有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基本可以被排除在商人之外了。 5 在商言商的習慣 中國有許多商人,其中有一部分看上去不象是商人,倒更象政客。商人做事一般都是有底線的,這個底線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貌似政客的商人,做事底線往往讓人很難摸清楚。比較典型的是個別國企領導人。對於一個真正的商人來講,在商言商是最基本的要求。 6 對機會的把握能力 有許多小企業主在偶然中成功,在必然中失敗,為什麼?因為沒有把握好商機。也有一些企業主,花費巨大的資金做了市場鋪墊最終市場卻讓競爭對手占據了,為什麼?還是因為沒有把握好機會。一個真正的商人對機會的把握就象獵狗對獵物一般敏銳,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商人最真實的寫照。 成功的商人應具備堅韌的性格
人的一生總會碰到不少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成功的商人應注意培養堅韌的性格。
首先,要學會正確看待造成自己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分析遇到的問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身邊的事物,抓住問題的關鍵。
其次,培養自己的自信心,了解並發揮自己的長處。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功就更需要時間來體驗挫折,享受成功,進而認識自己。
正確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幫自己做應付困境的心理准備。
只要注意培養自己以積極的心態來應付自己周圍的一切,你的生活就會時時充滿了陽光,當你遇到困難時,就不會總是感到自卑和畏縮了。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