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在的黑龍江省,在古代叫什麼
古時候叫渤海都督府。
唐聖歷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渤海國,最盛時轄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龍江省東部和南部。定都上京(今寧安)。唐代設忽汗州、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室韋都督府(黑龍江省西部)
黑龍江省,簡稱「黑」,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哈爾濱。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部,界於北緯43°26′—53°33′,東經121°11′—135°05′之間,北、東部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相鄰,南部與吉林接壤,是中國最北端以及陸地最東端的省級行政區。總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黑龍江省地貌特徵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勢大致呈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西南部低,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地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四大水系,屬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1)黑龍江歷史歸那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和位置區域:
截至2018年,黑龍江省共轄1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分別是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慶市、雞西市、雙鴨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鶴崗市、綏化市、黑河市、大興安嶺地區。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駐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
位置境域
黑龍江省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西起121°11′E,東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2個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3個濕潤區。面積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區和松嶺區)。
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遠東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西部與南部分別與內蒙古和吉林省相鄰,東部近日本海。
② 黑龍江的由來
你好,這里有個傳說。
黑龍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二萬年以前,黑龍江地區就有了遠古人類活動的跡象。而它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黑龍江不叫黑龍江而叫白龍江,是因為白龍住在這里,並不時的興風作浪,給這里的人民帶來很大的災難,人們對此恨之入骨,可又沒有任何辦法。山東省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竟奇怪的生了一條小黑龍,可是姑娘的舅舅卻把小黑龍視為一種怪物,趁黑龍不注意,無情地把小黑龍的尾巴砍斷了,因小黑龍沒有父親,就隨媽媽的李姓,有些人叫他「禿尾巴老李」。被舅舅砍掉尾巴後的小黑龍就跑到現在的黑龍江邊,發現這里的小白龍在興風作浪,多年來發水鬧災。善良的小黑龍決心替鄉親們消除這個禍害,並且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勇敢的大戰白龍,經過激烈的斗爭,終於把白龍趕走了。小黑龍還經常幫助鄉親們開墾荒地,負責管轄這條江水永不泛濫成災,這里的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生活越來越美好,為了感激小黑龍的恩情,就把這條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黑龍江」。
③ 我想知道黑龍江的歷史沿革 誰能幫忙急等回答!
黑龍江省政區的形成 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古時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夫餘地。唐屬忽汗州和瀚海都護府(唐朝諸侯國渤海國),遼金為東京、上京二道(路),元歸遼陽行中書省和遼陽行省,元朝軍隊在此駐扎,明屬女真奴兒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龍江岸築城,名黑龍江城,清朝後期後改為黑龍江省。 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禦沙俄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縣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寧古塔將軍移住吉林烏拉後,於1757年改稱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之下先後設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倫貝爾、呼蘭、布特哈、通肯等7城副都統和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1862年(同治元年)開始,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取消副都統,相繼設立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建置。 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璦琿和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割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1900年江東六十四屯被沙皇俄羅斯武力佔領。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4月,清廷對東北行政體制進行改革,從本來設置的將軍改設巡撫,為一省之長。實行省、府、縣三級體制。在省之下、府之上設立道以為監察區域。在原黑龍江省區設有3道(璦琿兵備道、呼倫兵備道、興東兵備道),7府(呼蘭、綏化、龍江、海倫、嫩江、黑河、臚濱),6廳,1州,7縣。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現在屬黑龍江省境內的尚有2道(設於哈爾濱的西北路分巡兵備道和設於三姓城的東北路分巡兵備道),7府(雙城、賓州、五常、依蘭、密山、臨江、寧安),3廳、1州,7縣。 中華民國成立後,黑龍江省沿襲清代省、道、縣三級體制,共轄龍江、綏蘭、黑河3道。後增設呼倫道,共為4道,21縣,6設治局。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今在黑龍江省境內的有濱江、依蘭2道,18縣。1930年黑龍江省轄42縣,11設治局。當時隸屬於吉林省今屬黑龍江省的有22縣。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政府逐步收回中東路「附屬地」的行政主權。1920年將該區域定為「東省特別區」。1922年東北當局設立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以統一監督節制該區域內的軍警、外交、司法各機關。1924年5月,北京政府批准東省特別區獨立於黑龍江、吉林兩省區域之外,成為與省並列的特別行政區。 東北淪陷時期,日偽政權實行省、縣(市)二級體制。從1934年開始對東北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省的數量增多,區域劃小。偽滿覆亡前夕,東北地區劃分為15省1特別市,其中在今黑龍江省內設有龍江、濱江、三江、黑河、北安、東安6省,下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東安5市,74縣,3旗。 抗戰勝利後,1946年8月,東北各省市行政聯合辦事處在哈爾濱成立,是東北地區最高行政機關,後改稱東北行政委員會。在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下,實行省(特別市)、縣(市)二級行政制度。 黑龍江省是東北和全國解放較早的地區,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龍江省境內先後成立了5省1直轄市民主政府,即黑龍江、嫩江、合江、綏寧、松江5個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1946年10月,綏寧省改設為牡丹江專區,直屬於東北行政委員會。同年11月,哈爾濱市改稱特別市。1947年2月至9月,黑龍江、嫩江2省曾合並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同年8月,牡丹江專區撤銷,設立牡丹江省,1947年7月該省撤銷,所轄區域分別並入合江、松江2省。1949年5月,合江省與松江省合並成立新的松江省,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並成立新的黑龍江省。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松江省直轄市。黑龍江、松江兩省共轄5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興山),71縣,2礦區(雞西、雙鴨山),2旗。解放戰爭時期,在黑龍江省境內曾設立專區一級的行政區域,除黑河專區外,存在時間均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省、市(地)、縣3級體制。黑龍江地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仍設松江、黑龍江兩省,所轄市(地)、縣(旗)不變。1950年10月,哈爾濱市開始設立相當於縣一級的市轄區,齊齊哈爾市也設立了市轄區行政建置。兩省共有14個市轄區。1953年8月,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為新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省轄市。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轄白城地區的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此後,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再沒有大的變化。合省後的黑龍江省轄98個縣級以上行政建置單位,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市、佳木斯、鶴崗5市,黑河、嫩江、合江3專區,66縣、旗,2個兼有行政職能的縣級礦區(雞西、雙鴨山),22個市轄區。
④ 黑龍江的名稱由來
黑龍江省因河流而得名.黑龍江名稱最早見於《遼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龍,故名黑龍江。
清代,設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管轄黑龍江地區。順治九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康熙十年,清朝沿黑龍江岸築城,名黑龍江城,清朝後期後改為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是中國最北端以及陸地最東端的省級行政區,北、東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與內蒙古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
(4)黑龍江歷史歸那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黑龍江歷史悠久的古城
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縣,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寧古塔所在地。相傳清皇族遠祖有兄弟六人居此,滿語「六個」為「寧古塔」,故稱其地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
寧古塔有新舊兩城,舊城在今海林市舊街,康熙五年(1666年)遷建新城,即今寧安市區,稱寧古塔新城。清初寧古塔為設置在盛京(今沈陽)以北管轄黑龍江、烏蘇里江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
⑤ 黑龍江省歷史
現在的黑龍江省並不是原來的黑龍江轄區行政轄地,原來的黑龍江轄區管轄黑龍江流域中上游和外興安嶺西部,現在的黑龍江省只管轄黑龍江南岸和原來吉林的南部部分地區,現在的黑龍江省是1954年才形成的。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禦沙皇俄羅斯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兵駐守,寧古塔、盛京兩昂邦章京並存,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也即兩個行政區域: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今黑龍江地區大部分位於寧古塔將軍轄區(吉林將軍轄區)之內。1683年12月,清廷決定,劃出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增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將軍轄區。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共同守衛東北。這是黑龍江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18世紀後期外東北黑龍江北岸,庫頁島等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給沙皇俄羅斯後,使中國在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後來所設的黑龍江行政區域倒退到黑龍江南岸。
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古時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夫餘地。唐屬忽汗州和瀚海都護府(唐朝諸侯國渤海國),遼金為東京、上京二道(路),元歸遼陽行中書省和遼陽行省,元朝軍隊在此駐扎,明屬女真奴兒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龍江岸築城,名黑龍江城,清朝後期後改為黑龍江省。
清朝統一全國前,已經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禦沙俄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縣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在中國清朝時期黑龍江流域部分屬黑龍江將軍轄區,流域部分屬吉林將軍轄區:寧古塔將軍移住吉林烏拉後,於1757年改稱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之下先後設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倫貝爾、呼蘭、布特哈、通肯等7城副都統和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1862年(同治元年)開始,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取消副都統,相繼設立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建置。
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過不平等的《中俄璦琿和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強行割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行政區域大為縮小。1900年江東六十四屯被沙皇俄羅斯武力佔領。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4月,清廷對東北行政體制進行改革,從本來設置的將軍改設巡撫,為一省之長。實行省、府、縣三級體制。在省之下、府之上設立道以為監察區域。在原黑龍江省區設有3道(璦琿兵備道、呼倫兵備道、興東兵備道),7府(呼蘭、綏化、龍江、海倫、嫩江、黑河、臚濱),6廳,1州,7縣。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現在屬黑龍江省境內的尚有2道(設於哈爾濱的西北路分巡兵備道和設於三姓城的東北路分巡兵備道),7府(雙城、賓州、五常、依蘭、密山、臨江、寧安),3廳、1州,7縣。 中華民國成立後,黑龍江省沿襲清代省、道、縣三級體制,共轄龍江、綏蘭、黑河3道。後增設呼倫道,共為4道,21縣,6設治局。當時為吉林省所轄而今在黑龍江省境內的有濱江、依蘭2道,18縣。1930年黑龍江省轄42縣,11設治局。當時隸屬於吉林省今屬黑龍江省的有22縣。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政府逐步收回中東路「附屬地」的行政主權。1920年將該區域定為「東省特別區」。1922年東北當局設立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以統一監督節制該區域內的軍警、外交、司法各機關。1924年5月,北京政府批准東省特別區獨立於黑龍江、吉林兩省區域之外,成為與省並列的特別行政區。
東北淪陷時期,日偽政權實行省、縣(市)二級體制。從1934年開始對東北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省的數量增多,區域劃小。偽滿覆亡前夕,東北地區劃分為15省1特別市,其中在今黑龍江省內設有龍江、濱江、三江、黑河、北安、東安6省,下轄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東安5市,74縣,3旗。 抗戰勝利後,1946年8月,東北各省市行政聯合辦事處在哈爾濱成立,是東北地區最高行政機關,後改稱東北行政委員會。在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下,實行省(特別市)、縣(市)二級行政制度。
黑龍江省是東北和全國解放較早的地區,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龍江省境內先後成立了5省1直轄市民主政府,即黑龍江、嫩江、合江、綏寧、松江5個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1946年10月,綏寧省改設為牡丹江專區,直屬於東北行政委員會。同年11月,哈爾濱市改稱特別市。1947年2月至9月,黑龍江、嫩江2省曾合並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同年8月,牡丹江專區撤銷,設立牡丹江省,1947年7月該省撤銷,所轄區域分別並入合江、松江2省。1949年5月,合江省與松江省合並成立新的松江省,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並成立新的黑龍江省。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松江省直轄市。黑龍江、松江兩省共轄5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興山),71縣,2礦區(雞西、雙鴨山),2旗。解放戰爭時期,在黑龍江省境內曾設立專區一級的行政區域,除黑河專區外,存在時間均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行省、市(地)、縣3級體制。黑龍江地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仍設松江、黑龍江兩省,所轄市(地)、縣(旗)不變。1950年10月,哈爾濱市開始設立相當於縣一級的市轄區,齊齊哈爾市也設立了市轄區行政建置。兩省共有14個市轄區。1953年8月,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管。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並為新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改為黑龍江省省轄市。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轄白城地區的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此後,黑龍江省的行政區域再沒有大的變化。合省後的黑龍江省轄98個縣級以上行政建置單位,其中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市、佳木斯、鶴崗5市,黑河、嫩江、合江3專區,66縣、旗,2個兼有行政職能的縣級礦區(雞西、雙鴨山),22個市轄區。
⑥ 黑龍江的來歷
黑龍江作為行政區域名稱始於清代,而之前的漫長歲月里,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東胡(山戎)、濊貊、肅慎(息慎)等民族先民已經與中原民族產生了廣泛交流,相互影響,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早在帝舜時代,即有「息慎氏來朝,貢弓矢」的記載,周景王時宣布「肅慎,吾北土也」。
隋唐時期,黑龍江地區在河北道的統轄之下,先後設立了渤海、黑水、室韋3個都督府。武周時,居住在今牡丹江流域的粟末靺鞨部酋長大祚榮,逐漸征服周邊靺鞨各部,於698年創立「震國」,並於713年改稱「渤海國」。
「渤海國」創造了燦爛的渤海文明,其管轄范圍最盛時「方五千里」,南至今朝鮮的龍興江,東至日本海,西抵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北達今黑龍江。境內仿行唐朝的府州縣行政制度,設有五京、15府、62州、100餘縣。
1862年(同治元年)開始,黑龍江將軍轄區內取消副都統,相繼設立道、府、廳、州、縣等地方行政建置。
截至2015年底,黑龍江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5種(含亞礦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4種(含亞礦種、下同),佔全國2013年度已查明229種礦產(含亞礦種)資源儲量的36.68%。在84種礦產中,除石油、天然氣、地熱、鈾礦、地下水、礦泉水外,其它78種礦產的資源儲量均按《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標准編入《截至二O一四年底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儲量表》中。
已查明資源儲量的84種礦產按工業用途分為9大類,其中能源礦產6種;黑色金屬礦產3種;有色金屬礦產11種;貴金屬礦產6種;稀有、稀散元素礦產8種;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34種;水氣礦產2種。已發現尚無查明資源儲量的各類礦產51種。
⑦ 黑龍江的由來是什麼
黑龍江作為行政區域名稱始於清代。1683年12月,清廷為抗擊沙俄入侵,於黑龍江左岸璦琿舊城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劃出寧古塔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歸黑龍江將軍統轄,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並立,「自是東北三分,吉江並列」。這是黑龍江自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
(7)黑龍江歷史歸那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並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撤銷松江省建制,與黑龍江省合並為黑龍江省,同時將哈爾濱市改為省轄市並入黑龍江省。同年8月兩省正式合並,省會設在哈爾濱市。
同時,將原黑龍江省所屬的白城、洮南、鎮賚、大賚、安廣、開通、瞻榆7縣,劃歸吉林省管轄。新的黑龍江省,南與吉林省接壤,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北、東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蘇聯相望。全省總面積46萬余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250萬。
⑧ 黑龍江在古代是什麼國家
黑龍江在古代是渤海國。
渤海國(698年—926年)是東亞古代歷史上的一個以靺鞨族為主體的政權,其范圍相當於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
唐聖歷元年(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建立渤海國,最盛時轄5京15府62州,地跨今黑龍江省東部和南部。定都上京(今寧安)。唐代設忽汗州、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黑水靺鞨)、室韋都督府(黑龍江省西部)。
渤海國歷史:
713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為號。762年,唐朝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此外還有「靺鞨國」、「渤海靺鞨」、「高麗國」等別稱。
渤海都城初駐舊國(即東牟山一帶),742年遷至中京顯德府(今吉林和龍),755年遷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785年再遷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794年復遷上京龍泉府。
渤海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麗人等民族構成。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全盛時轄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響,享有「海東盛國」的美譽。
926年,渤海國為契丹國所滅,契丹以其地為東丹國。渤海國歷時229年,傳15王。
⑨ 清朝時黑龍江省這片地方的名字叫什麼
就是叫黑龍江。
————————————————
黑龍江省的由來
清朝統一全國後,加強了對「龍興之地」——東北地區的統治,設盛京總管統轄。為抵禦沙俄勢力對黑龍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駐守寧古塔(今海林縣境內)地方,翌年升為昂邦章京。於是,寧古塔、盛京兩昂邦章京並存,東北地區被劃分為兩大軍事駐防區域,也即兩個行政區域。1662年,改稱「鎮守寧古塔等處地方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今黑龍江地區位於寧古塔將軍轄區之內。將軍既是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又是地方最高民政長官。
1683年12月,清廷決定,劃出寧古塔將軍所轄之西北地區,在黑龍江中游東岸的黑龍江城,增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地方將軍,簡稱黑龍江將軍。形成盛京、寧古塔、黑龍江三將軍並立。寧古塔將軍移住吉林烏拉後,於1757年改稱吉林將軍。這是黑龍江自成一個軍事、行政區域並以「黑龍江」命名的開端。
——————————————————————————————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