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貴州省石阡縣有什麼歷史人物
徐培深:男,字資之,號松泉,又號梅花之主,1779年出生,1858年去世,貴州石阡湯山鎮(今銅仁市石阡縣)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與同鄉成世瑄,張海瀾同科考中進士,被京城名宦們譽為「石纖三傑」。復殿試中二甲12名,改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戶部員外郎雲南司主事、直隸知州等。在京不久外放陝西,直隸等地任職。道光十年(1830年),任江南監察御史,贏得「剛直不阿徐御史」的美名。也因如此直諫冒犯皇帝,險遭殺身之禍,最終遭罷官離京。道光十五年(1835),徐培深游歷揚州,受兩江總督陶澍之聘,主講梅花書院,因號梅花主人。
張海瀾:清朝政治人物,貴州石阡府(今銅仁市石阡縣)人。清嘉慶廿二年(公元1817年),他與同鄉徐培琛,成世瑄上京會試,同時高中丁丑科進士,被京城名宦們譽為「貴州石阡三傑」。歷官內閣中書、川東道、四川華陽知縣等。他關心人民疾苦,為使農作物不受蟲害,狠剎濫捉田雞之風,效果良好,被當地人傳為佳話。離任時,百姓夾道歡送,並豎功德碑以示不忘。
成世瑄(1790~1842),字師薜,號琨圃,亦號蘭生,貴州石阡人(下屯)。成世瑄是石阡三傑之一。在署理兩江總督期間,仍事必躬親,日理萬機。諸事紛至沓來,成世瑄積勞成疾,數月之間咯血數次。盡管如此,他仍以國事為先不敢偷安,終因力盡身頹、咯血數升不止,於1842年5月26日病逝任上,時年52歲。
夏國光:男,字觀之,號貫之、官之,又號松明山樵,清末貢生,清朝時期著名畫家,清朝貴州石阡(今銅仁市石阡縣)人。生活於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公元1862-1908年)。他善繪畫,擅山水,尤工畫梅。有四時花卉屏長傳世。
李紹蓮:名光聯,字壁輝,號紹蓮,別號青蓮居士,清甲午科舉人,石阡縣中醫開山鼻祖,貴州石阡湯山鎮(今銅仁市石阡縣)人。其父李大斌是湯山鎮的名中醫,在該鎮中河街設有「李仁和葯店」。1895年李紹蓮進京會試時在康有為的倡導下,參加「公車上書」,與眾舉人聯名上書,請求變法。變法失敗後,返回石阡設館教學。後因其父病故,他辭教從醫,苦研醫道,並收受弟子,晚年積一生經驗著有《中醫要覽》一書和手抄驗方一本,死後鄉人建有鄉賢祠以紀之。
邱石冥:男,原名樹滋,又名孺子,號石冥山人,1898年出生,去世於1970年,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貴州石阡白沙鎮(今銅仁市石阡縣)人。民國時期公認的國學大師。
❷ 貴州英雄人物有哪些
1,鄧恩銘
鄧恩銘(1901-1931),又名恩明,字仲堯,男,貴州荔波人。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五四運動爆發後,鄧恩銘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2009年9月,鄧恩銘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王若飛
王若飛(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幼年原名大倫,小名運笙(運生)、蔭生,號繼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參加革命深入敵後化名黃敬齋,出生於貴州安順,傑出的共產主義先驅、中共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2009年,王若飛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3,周逸群
周逸群(1896—1931),字立鳳,祖籍湖北省蒲圻縣,出生於貴州省銅仁市。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宣傳家、活動家,賀龍同志的入黨介紹人,早期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締造者之一。
中國共產黨三大革命根據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紅軍的創建者之一。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4,曠繼勛
曠繼勛(1897—1933),男,漢族,原名大勛,號集成,貴州思南縣人。少時只讀過三年私塾,從小好動,愛彈跳,會騎馬,練就了一副輕捷矯健的身軀。輟學後隨父串鄉擺攤賣葯。1919年入川當兵,歷任連長、營長。2009年9月10日,曠繼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5,黃大發
黃大發,男,漢族,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小學文化,195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現任團結村名譽村支書。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稱號。
❸ 中國建國以來貴州有哪些將軍和元帥
1、楊至誠
楊至成(1903.11.30-1967.2.3),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貴州省三穗縣八弓鎮木界村人,侗族。
在革命生涯中,歷任連政治指導員、連長、軍部副官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務部部長、中央軍命軍事委員會總經理部兼紅軍總兵站主任、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先譴工作團主任、軍委采辦處主任、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軍委後勤部部長兼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兵站部部長。
中共中央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黃河兩延衛戌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東北人民自治軍後勤部政委、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華中軍區和中南軍區軍需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等職,參加南昌起義、湘南起義、紅一方面軍長征、東征戰役、平津戰役等。
2、廖錫龍
廖錫龍,男,1940年6月出生於貴州思南,1963年2月入黨,1959年1月入伍,解放軍軍事學院基本系畢業,大專學歷。上將軍銜。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
3、羅烈文
羅烈文 貴州威寧人。1943年(癸未年)4月生,1962年6月入伍,大專文化,畢業於軍事學院基本系。八十年代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任團長,師參謀長。四川省軍區司令員。少將軍銜。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4、陳沂
陳沂(1912.12~2002.07),男,貴州遵義人,漢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上海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長級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中共八大列席代表、十二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5、楊成熙
楊成熙,男,漢族,1955年11月生,貴州遵義人,197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中將軍銜。
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副書記。是中共雲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委員。
黨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
❹ 在貴州的歷史里出了那些名人,偉人
1、尹珍
尹珍(79-162),字道真,東漢牂牁郡毋斂(今貴州獨山、荔波境內)人,是貴州最早見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問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學者、文學家、教育家和書法家。
曾任尚書承郎、荊州刺史等職。尹道真是貴州漢文化的傳播人,西南漢文化教育的開拓者,數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辦校的遺跡,祭祀廟宇香火綿延。
作為貴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種不甘落後、奮發自強、熱愛家鄉、回報故土的精神便成為了貴州學人的楷模。
2、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
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
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范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3、楊粲
楊粲,字文卿,小字伯強,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據播州(即今遵義)的楊氏鼻祖楊端之十三代孫。粲為楊軾之子,幼年過繼給伯父楊軫為嗣。
秉性好學,篤信儒家經典,少年即懷大志。宋寧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襲播州安撫使,執掌播事30餘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中興人物。
4、孫應鰲
孫應鰲(1527年-1586年),字山甫,號淮海,謚文恭。貴州清平衛(今凱里)人。先祖孫華原籍江蘇如皋縣。孫應鰲生於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歲能作文。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舉人第一名。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出京為江西按察司僉事。
歷官陝西提學副使、四川右參政、僉都御史。隆慶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書院,吳國倫提學貴州時,親晤應鰲於山甫書院。官至工部尚書。
5、鄭珍
鄭珍(1806~1864)清代官員、學者。字子尹,晚號柴翁,別號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長,貴州遵義人。道光十七年舉人,選荔波縣訓導,咸豐間告歸。同治初補江蘇知縣,未行而卒。
學宗許鄭,治經學、小學,亦工書善畫,還是晚清宋詩派作家,其詩風格奇崛,時傷艱澀,與獨山莫友芝並稱「西南巨儒」。所著有《儀禮私箋》、《說文逸字》、《鄭學錄》等。
❺ 誰能說出貴州或銅仁在明朝和清朝時的相關典故和事跡(最少回答三個)
典故一:銅仁地名
明嘉靖《思南府志》載:"府江上流五千里,從播州石阡二水合流處,地名銅壺嘴,寺址尚存,相傳寺有銅像7軀,重各千餘斤,忽亡去其三區至銅仁府,現境以為祥,因以名府。"
典故二:反清將領
包茅仙,松桃人。咸豐五年,於松桃孟溪起義。攻取烏羅、松桃,後揮師南下至湖南鳳凰,轉而向北,直逼秀山。咸豐六年,清廷調齊湘、川、黔各地清軍前來鎮壓,以軍退守梵凈山,雖拚死決戰,終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
典故三:苗族起義
龍子賢,苗族,銅仁人。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龍子賢率銅仁、平頭的苗族人民起義。明廷調湖廣官兵六萬、貴州官兵四萬進行圍剿,但三千苗族武鬥越斗越勇,勢力還不斷擴大,遍及湖廣、川、貴三省。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苗民起義軍破印江縣、又破石阡縣,火燒思州府。
典故四:大書法家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人,土家族。光緒二十九年頤和園竣工,親王征書匾額「頤和園」,京城善書者眾多,各大翰林爭相獻書,慈禧太後看後皆不滿意。恰值嚴寅亮在京授館,經人推薦參加應征。以行楷相融變化書寫「頤和園」三字,善書者嘖嘖稱贊,慈禧極為欣賞,命其書園內殿堂、樓、閣匾額十八方,對聯二十三副。事後,慈禧太後召見嘉勉,賜玉章「宸賞」一枚。消息傳出,書法界聞之大震,嚴寅亮馳名海內,登門求書求教者接踵而來。嚴甚謙虛:「餘生平浪得虛名,愧不副實。」
❻ 貴州銅仁在近現代史上有哪些名人,或者擴大一下到貴州的近現代史
銅仁周逸群,安順王若飛,興義何應欽 。和兄弟省大湖南沒得比啊。
❼ 思南縣內歷史上都出過那些名人,他們是誰
有田秋、李渭。
1、田秋
田秋(1494—1556),字汝力,號西麓,土家族,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城)人 ,明代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為官二十年,直言敢諫,廉潔奉公。
他是開發貴州人才,興辦州縣學校的先賢,功德卓著,業績昭然。貴州自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建省至嘉靖的百餘年間,全國13省有12省都有鄉試科場。
惟獨貴州科考仍歸並於雲南省,凡要考舉人的學子都得到雲南昆明應試。千里迢迢,道路崎嶇,行旅艱難,這對貴州選賢育才帶來很大不利。貴州撫按也曾向朝廷申報自設考場,未能如願。
往往被朝廷以「舊制難改」或「舊制不可輕改」而了之。這樣,就造成了貴州教育的發展緩慢,邊遠州縣的教育就更落後了。
田秋於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向皇帝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奏請在貴州獨立設鄉試考場。
十四年(公元1535年),獲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首次開科,從此貴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
2、李渭
李渭是明朝理學家。號同野,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舉人。
歷任華陽(四川成都)知縣、和州(安徽和縣)知州、高州府(廣東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戶部郎、韶州知府、廣東副使、雲南左參議等。
(7)銅仁歷史人物有多少擴展閱讀:
思南縣近代名人:
1、曠繼勛
曠繼勛(1897—1933),男,漢族,原名大勛,號集成,貴州思南縣人。少時只讀過三年私塾,從小好動,愛彈跳,會騎馬,練就了一副輕捷矯健的身軀。輟學後隨父串鄉擺攤賣葯。
1919年入川當兵,歷任連長、營長。1925年升任黃隱江防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不久江防軍縮編為第七混成旅時改任第二團團長。同年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分管財政。
1929年6月29日建立四川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蓬溪縣蘇維埃。後出任紅6軍、紅4軍、紅25軍等多個紅軍軍長、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3年夏,在四川通江洪口場犧牲,時年三十六歲。2009年9月10日,曠繼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2、肖次瞻
肖次瞻(1905.10--1940.12) 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漢吉,漢族,中共黨員,黔東早期中共地下黨組織主要創建人,思南縣人。
13歲考入鎮遠中學,後考入常德教會學校,專習英語、數學,1924年隨父到武漢,就讀於共產黨人陳潭秋、進步青年錢介磐創辦的共進中學。
1925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積極投入學生運動;1926年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惲代英等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後出任中華全國郵務總工會籌備處常委。
3、干正書
干正書,男,中共黨員,土家族,高級編輯,貴州省「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貴州省核心專家。他曾在思南任過鄉鎮秘書,縣委宣傳幹事。
1981年調入貴州日報工作,任記者,專職評論員,理論部主任。1991年任貴州日報社副總編輯。
1998年任總編輯。他采寫和編輯的新聞作品中,有近百件獲中國新聞獎,全國黨報新聞獎以及貴州新聞獎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思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