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般的歷史考試中,考什麼內容
200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 序言(略) 2008年考研歷史學基礎(代碼313)考試大綱 1、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2、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古代史 約30% 中國近現代史 約20%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約2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4、試卷體型結構 選擇題 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 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簡答題 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考察范圍:分中國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兩大范圍。 第一章 中國古代史 一、中國古代歷史的開端 1、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 2、氏族公社 3、中國遠古社會的傳說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發掘和文化遺址 2、夏朝的鞏固和發展 3、商族的起源 4、從盤庚遷殷到武丁中興 5、周族的興起和滅商 6、西周後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滅亡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 8、夏、商、西周的社會經濟 9、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戰國 1、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的反展 2、春秋戰國的改革與變法 3、春秋戰國社會等級關系的變化 4、從諸侯割據到秦統一 5、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四、秦漢 1、秦統一專制集權國家的建立 2、漢承秦制與「文景之治」 3、漢武帝與西漢的強盛 4、西漢後期的社會危機與王莽改制 5、劉秀與東漢初期政治 6、東漢後期的政治危機 7、漢代的社會結構 8、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9、秦漢的農民起義 10、秦漢的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 11、秦漢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魏晉南北朝 1、曹操統一北方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與經濟 3、西晉的短暫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問題 4、十六國與南北對峙 5、東晉南朝的門閥政治與寒人的興起 6、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7、北魏統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8、北魏末年的社會矛盾 9、北朝時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 2、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 3、唐朝對隋朝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4、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 5、唐朝前期的社會經濟 6、「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 7、兩稅法與唐後期的經濟 8、唐後期的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 9、隋唐的民族關系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 七、宋、遼、西夏、金、元 1、宋、遼、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2、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 3、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與宋金對峙 4、宋代經濟的繁榮 5、元代的統一及其影響 6、元代行省制度 7、元朝的民族政策 8、宋元的科技與思想文化 9、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八、明清(前期) 1、明初專制集權統治的加強 2、鄭和下西洋與「南倭北虜」 3、明中期的社會危機與張居正改革 4、東林與復社 5、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 6、明末農民戰爭 7、清軍入關與清初的社會矛盾 8、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9、康乾盛世 10、清前期的邊疆與民族政策 11、明清對外政策與朝貢貿易 12、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 13、明代的衛所與清代的八旗制度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二章 中國近現代史 一、列強的對華侵略 1、兩次鴉片戰爭 2、沙俄侵佔中國領土 3、中法戰爭 4、中日甲午戰爭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6、重要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影響 二、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 1、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2、太平天國的政權和制度 3、義和團運動 三、晚清政局 1、湘軍與晚清地方勢力的崛起 2、洋務運動 3、清末新政 四、晚清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西學東漸與中西文化沖突 3、科舉制度的廢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五、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 1、維新變法思潮 2、戊戌變法 3、立憲運動 4、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5、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 6、從興中會到武昌起義 7、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六、北洋政局與社會革命 1、袁世凱與北洋軍閥的統治 2、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 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新文化運動 5、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6、五四運動 7、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8、第一次國共合作 9、北伐戰爭 七、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蘇維埃革命的興起 1、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2、新軍閥混戰 3、中共領導的武裝斗爭和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4、紅軍五次反「圍剿」與長征 5、抗戰前十年的中國社會經濟 八、抗日戰爭 1、日本侵略東北與偽滿洲國成立 2、抗日救亡運動 3、西安事變 4、盧溝橋事變 5、南京大屠殺與日軍暴行 6、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 7、抗日根據地的開拓和建設 8、延安整風與中共「七大」 9、中國軍隊的反攻 10、日本投降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11、抗戰時期的社會經濟 九、國共和平談判與全面內戰 1、戰後國民黨的統治與人民的反抗斗爭 2、重慶談判 3、內戰爆發、三大戰役與解放軍渡江作戰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十、民國時期的科學與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與中國科學的初步發展 2、民國時期的各種思潮 3、民國時期的史學、文學與藝術 4、魯迅與左翼文化運動 十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內外政策 2、新中國的鞏固與經濟建設 3、社會主義改造 十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經濟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經濟建設的曲折 3、國內政治與對外關系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從「五一六通知」到全國內亂 2、廬山會議與批林批孔 3、從「反擊右傾翻案風」到粉碎「四人幫」 十四、撥亂反正(1976-1978年) 1、撥亂反正的歷程 2、「兩個凡是」與真理標准大討論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政治、思想和組織路線 十五、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1、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啟動 2、特區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3、鄧小平南方講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貳』 初中歷史競賽主要考什麼
歷史(Ⅰ)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共有9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4)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2)列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探討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2)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3)概述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史實,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4)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概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史實,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說明民主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3)列舉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認識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4)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西方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3)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2)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3)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4)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3)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4)概述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的史實,認識其歷史意義。
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
(2)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3)了解蘇聯解體後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教學活動建議】
(1)組織課堂討論,談談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2)以「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為題,舉辦討論會。
(3)收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圖片、資料,分成專題舉辦展覽或編寫紀實報道。
(4)訪問當地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了解他們是怎樣履行職責的。
(5)搜集有關史實,說明加強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6)觀看有關錄像片,了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7)組織討論會,分析希臘民主政治或羅馬法的利弊得失。
(8)就世界多極化趨勢與和平發展的關系舉行演講會。
歷史(Ⅱ)
歷史(Ⅱ)著重反映人類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共有8個專題。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並在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了解自古以來中外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人類為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進一步加深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的認識,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1)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3)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4)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簡述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2)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主要史實,探討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3)探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1)概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總結其經驗教訓。
(2)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其對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歷史意義。
(3)講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4)概述我國創辦經濟特區、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和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史實,分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點。
(5)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認識其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
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
(2)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3)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播媒體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
5.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1)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2)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3)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6.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1)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
(2)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1)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後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2)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3)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8.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為例,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2)以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及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為例,認識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
(3)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4)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通過學習,了解歷史上中外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遷的基本史實;學會搜集、整理和運用人類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相關資料,理解歷史上不同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並對其做出科學的評價與解釋;進一步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活動建議】
(1)收集資料,列表勾勒我國經濟發展的曲折歷程。
(2)編輯專題牆報或組織討論會,就某一時期中外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比較,探討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
(3)閱讀有關文學作品或觀看歷史影視資料片,增強對中國民族工業艱難發展的認識。
(4)調查本地區交通方式的變化,討論交通發展對當地經濟和人們思想觀念產生的影響。
(5)結合生活實際,考察改革開放以來本地區經濟發展某一方面的變化,並撰寫調查報告。
(6)搜集資料,探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7)繪制地理大發現的航路示意圖,或製作地理大發現的地理模型、沙盤等,或在計算機上製作地理大發現的平面動畫。
(8)收集有關資料,並結合事實,就羅斯福新政對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作用進行討論。
(9)以蘇聯和中國的有關變革為題,舉辦討論會。
(10)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調查經濟全球化對本地區的影響,並提出對策性的建議。
歷史(Ⅲ)
歷史(Ⅲ)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進程及其重要內容,共有8個專題。
思想文化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思想文化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程,並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發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進一步從思想文化層面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徵,是高中歷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2.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概述漢字、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脈絡。
(3)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4)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3.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3)簡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史實,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4.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4)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5.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討論在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
(3)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系於教育」的深刻含義。
『叄』 遼寧中考歷史考古代史嗎
考。根據遼寧省教育局發布的《關於2022年本省中考考試大綱》得知,中考歷史標准范圍有《中國現代史》6個版塊,《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肆』 初中歷史中考知識點
一、歷史區分:
古代史:夏商周到1840年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1840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中國現代史:1949年至今。
二、古代史知識點: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生產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間聯系加強、戰亂帶來災難,人民渴望統一、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群。
2、西周: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建立:楚漢之爭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即漢高祖。漢武帝大一統:背景:休養生息 國力強盛。措施:改革官制 大量選才 削弱王國勢力強化法制。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西漢統治達到鼎盛。
3、唐朝:618年建立統一。貞觀之治原因:吸取隋忘教訓,強調「存百姓」。措施:革新制度,倡節儉,興科舉。開元盛世措施:選賢,重農,限佛,募兵制,興文治。作用: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三、近代史知識點:
1、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2、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3、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4、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5、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
6、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7、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
8、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四、現代史知識點:
1、中共歷史上召開了多次重要的會議,歷次會議的時間經常容易混淆,例如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七大」、「八大」、「九大」召開的時間分別是1921、1922、1923、1945、1956、1969。
2、1953年,中央確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三改」讓你記住工業化和進行三大社會主義改造是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任務。
3、1984年,中央開放了沿海14個沿海開放城市:口訣「一天兩連通三州,煙波江上北兩島」。
『伍』 中考歷史一般是考些什麼
初一中國古代史,初二中國近代史,初三世界史
『陸』 中考歷史考古代史嗎
考,但近代史比例更大
『柒』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歸納
現在,初中歷史所涉及的是粗線條的知識,每課的內容也不多,學起來應該很容易。可是,部分學生總是學不好,成績不理想。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初中歷史必考內容 總結 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1
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
(1)諸子百家思想觀點: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禮治」或「德治」,即指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國」,即強調法的作用,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③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秦漢以後統治者的修養生息政策正是這種治國思想的體現。
(2)演變: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思想在不同時期分別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張,雖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從總體來看,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取二者之長、棄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輔的治國方略。
①秦統一中國後,採用了法家的主張,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②西漢初年,先後採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無為而治」和墨家節儉的思想。
③西漢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實現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統」,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內法,劑之以道」的治國模式。
④漢代以後,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視,逐漸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學;隋唐科舉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墨家「選賢舉能」的思想。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2
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②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築路。
④ 文化 侵略:西方的-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大片領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破壞: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喪失、獲得在華駐兵權。
②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輸出資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③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3
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特點
(1)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
①含義:受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現:太平天國運動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
(2)農民階級具有落後性
①含義: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階級局限性,難以提出科學合理的革命綱領以指導其革命。
②表現:《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資政新篇》的不切實際性;「扶清滅洋」 口號 的盲目排外性。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4
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認識
(1)三次發展機遇: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放鬆。
(2)四個原因:
商品經濟的發展、外國侵略的刺激、洋務運動的誘導、國民政府的政策。
(3)五個發展階段:
「春」:甲午戰後的初步發展和一戰期間的「短暫春天」;
「夏」:1927~1936年國民政府統治前期的較快發展;
「秋」:抗戰時期遭到沉重打擊;
「冬」:解放戰爭時期陷入絕境;
「新生」: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
(4)分布結構:
「弓箭」結構——主要分布在自然經濟解體程度比較高的沿江、沿海地區。
(5)兩個影響:
一是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步;
二是為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革、思想進步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和階級基礎。
(6)三個障礙:
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其中,最主要的障礙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
初中歷史必考內容總結歸納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必考題總結
★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中歷史知識總結
★ 歷史知識點梳理總結
★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中中國歷史常考知識點
★ 初三歷史必考知識點梳理與復習方法
★ 常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捌』 初中升高中的考試的歷史考的內容是整個初中的歷史書本的內容
初中升高中的考試的歷史考的內容基本上是整個初中的歷史書本的內容,但各年級內容所佔比例是不一樣的,中國古代史(七年級部分)約佔百分之十五,中國近現代史
(八年級部分)約佔百分之四十,世界歷史(九年級部分)約佔百分之四十,地方史約佔百分之五。
『玖』 急求初中歷史考試復習資料
看看這個行不行~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這些只是一部分,告訴我你的郵箱,我發給你。
『拾』 中考歷史主要考哪些內容
分三個方面
一.從內容上看:分世界史和中國史。考察歷史事件對其歷史的影響,這是宏觀的考察。世界史和中國史所佔的的分值不同,大多數地區中考側重於中國史。
二.從微觀上看:一個事件要分幾部分來考察,也就是大題中的1234小問。主要分為:事件的原因、過程(其中的人、地、時間、結果)、影響(作用)、啟示(開放性為主)。所有時間都可以這樣考。
三.總想考察歷史事件間的聯系。這是比較難的的一部分,多通過材料大題讓找聯系、啟示。要求考生要自己的准確認識、理性的去分析。
其實歷史不難,認真復習,把歷史當做一串串有趣的故事自然會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