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雲:「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問題是引發思維,積累知識和創造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維,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教師把握好課堂設疑,對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發揮整體作用,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②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理性地看待教學。什麼樣的教學才算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我認為不外乎兩點:一是課堂質量要高,二是課堂效率要好,任何學科只要做到這兩點,在某種程度上就算達到了課堂的有效性教學。那麼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呢?下面就歷史學科特點及本人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堂質量
評價課堂質量的標准應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有效來考慮。
(一)教的有效。
教師要教的有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准確理解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歷史教師專業活動的核心,也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新課標確定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課程的價值追求,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並沒有理解教學目標真正的含義。他們主觀認為新課標就是不要知識只要活力,事實上,新課程並不排斥或貶低知識本身,恰恰相反,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得更多的知識.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因此,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根本保證。
2.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助於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都具有獨特的功能和長處,但也都有其內在的局限性。
如選用講授法就要考慮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啟發式則要努力克服費時、費力等缺點,否則教學效果都會受到影響。
3.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作為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非智力因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課堂間的人際關系,必須既作為教學手段又作為教學目的來考慮,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是關鍵,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人格和儀表,通過親切的表情示意,准確優美的語言傳遞,誘導啟發式的提問,創設一種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鼓勵學生精思善問。教師只有創設了這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敢於質疑、探疑,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發揮。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目前已經成為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敢於表現自我、推銷自我,個性得到了極大張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極大提高。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學生主體發展與其學習環境關系密切。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樂於訓導而不善鼓勵,勤於指正卻吝惜贊賞。學生只能「親其師,信其道」,養成了一種唯書、唯師的心態,不敢懷疑傳統,不敢質疑書本,不敢挑戰權威。師生關系緊張,沉悶壓抑。處於這樣的教育氛圍中,學生失去了獨立性和自主性,沒有個性可言,更談不上主體作用的發揮。
(二)學的有效
在這一方面,我們要考慮到的是學生是否扎實有效掌握基礎知識,學生的`技能是否得到提升,素質是否得到發展。因此,我們的課堂重點要關注如下幾點。第一,在課堂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學生一但養成了好的習慣,那麼收益最無法估量.第三,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第四,注重對學生品行與個性的培養,具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能吃苦耐勞,能創新。
二、課堂效率
教師教的有效與學生學的有效的評價尺度是課堂效率。課堂效率是指教師在單位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情況,也就是說,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課堂教學效益,這樣也能保證學生在一天時間內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外活動。那又怎樣衡量課堂效率呢?我們通過教學反饋的及時性與多樣性來實現的。科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既包括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方法,完整的教學程序,還包括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獲取准確的反饋。教學反饋重在及時性。從反饋的途徑看,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如提問、觀察課堂反應、當堂測試等等。
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對課堂進行調控,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此外,教師也可以把記錄教學後記作為一種很好的反饋形式。把每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教後的感受記錄下來,對教學的構思及實踐進行總結,日積月累,可以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實現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付出很大的辛苦才能實現,但為了振興歷史文化,為了國家創造型人才培養,歷史教師責無旁貸。 ;
③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是歷史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中學歷史五種教學方法
1.講述法:是教師運用口語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敘述、描述、概述三種具體的類型。通過教師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掌握比較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知識,從而為培.養想像力、創造力、分析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2.講解法: 是對歷史名詞、概念、觀點和規律等內容進行解析論證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包含解釋法、比喻法、分析綜合法、比較法等具體的形式。
3.敘述法: 歷史教學中,教師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或歷史人物活動的時間順序,對歷史事實進行全面系統地講授的教學方法稱為敘述法。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個歷史事件的全過程。
4.概述法: 教師使用簡練、概括性的語言,對歷史知識中非重點內容進行大概介紹的教學方法。適用於歷史教學中雖屬次要,但又必須交代清楚的歷史事實教學。
5.談話法: 歷史教學中,師生之間通過口語交流,進行教學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包括師——生、生——生、師——生——生之間對話等多種形式。
④ 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教師備課時,一要備學生,即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二要備目標,即明確教學目標;三要備教材,即明確課文的重點、難點內容;四要備教法,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類型,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認真備課,了解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只有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加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學科內容相當豐富,歷史教材是整個歷史過程的高度濃縮。因此,歷史課堂教學要注意詳略得當,要改變歷史教學過程中那種按歷史事件的時間、原因(背景)、經過、意義、影響、評價等程式化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緊緊抓住教學重點,層層深入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綜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講述鴉片戰爭這一章節,要針對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及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這兩個重點,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狀況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狀況的對比、分析、歸納、概括,得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歷史原因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充分認識中國近代史為什麼是以鴉片戰爭開始為標志的。教師在課堂上的著重點是對課文重點的闡釋,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的發展規律。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對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0分鍾的利用率,應講求質量,切忌面面俱到。
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在大力推行課堂目標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於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應著眼於能力的訓練,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加強能力訓練可以不斷促使學生鞏固歷史知識,培養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⑤ 歷史教學基本方法介紹
歷史學作為一門鏈接過去、現實與未來的綜合性學科,它的發展實際上是人類社會軌跡在人們觀念形態和知識體系中的反映。那麼這篇文章我就給大家講講一些歷史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本的講授方法
第一,講述法。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實,歷史知識中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是要通過教師的具體講述傳遞給學生。教師生動的講述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歷史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記憶歷史史實一般遵循以下原則:將學習內容與學習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該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述,並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新知識與學生個人經驗相聯系,歷史知識具有連續性,只有將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結合起來,才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將舊經驗與新知識聯系起來,有助於新知識的掌握;鼓勵學生結合史實回答問題,如讓學生找出某段史料中存在的錯誤,結合所學內容分析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等等;布置多樣化的作業,如:編順口溜、列大事年表、構建知識結構圖等。
第二,講解法。講解是對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種方法。講解法常常是用於闡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民族關系、國際關系、會議和條約的內容、時間的因果分析、人物評價、事物的性質及影響等方面。講解法要遵循以下原則:邏輯清晰,深入淺出地分析和論證事理;以事實為依據,即以有價值的史料為依據,進行全面的、辯證的、客觀的闡釋。
第三,講讀法。這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科書和相關的歷史材料,並配合講解的教學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教材掌握歷史知識,並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講讀法重點在閱讀,關鍵在講解。運用講讀法最忌諱用大部分課堂時間來讀書,那樣等於取消歷史教學活動。
第四,談話法。即歷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問答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圍繞學習的重點內容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認識。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歷史課和文學課上,談話起著特殊的作用:它能促進道德信念的形成。」談話法運用得當,關鍵是教師運用好談話的技巧,掌握提問的藝術。問題的設計,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低到高,循序漸進。
第五,圖示法。圖示法也稱為綱要信號圖示法、圖文示意法,這是指藉助詞語、概念、數字、圖表以及符號等形式傳遞歷史信息的教學方法。其功效是提綱挈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利於學生把握歷史概念的邏輯關系,掌握歷史知識的整體結構和內在聯系。素材的選取,要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做到寧缺毋濫。
第六,這種方法主要是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歷史教學中的直觀教具有很多種類,如實物、模型、地圖、圖片、圖表等,以及一些電子視聽技術如投影、幻燈、計算機所呈現出的各種圖像。在歷史課堂上 運用直觀教具是經常性的手段,關鍵是要目的明確,突出教學重點,講究操作方法,注意教學效果,尤其是要與講述、講解、談話等方式緊密結合,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
第七,板書。這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黑板書寫傳遞教學信息。設計板書的原則有:掌握要領,明確重點,把握結構,分清層次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一) 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吸引學生
關注學生, 關愛學生, 加強歷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需要重新建設新型的歷史課程教學觀, 切不可對學生不管不顧。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 用微笑親近學生, 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學生[1].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氛圍, 學生自然能夠提高聽課效率。
(二) 有效設問
學生先預習課文, 完成導學案, 教師再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這是這幾年教改探索的模式。課怎麼講?為提高課堂效率, 有效設問是調動學生思維的一種積極手段。如講授2017年部編七年級歷史上第五課《青銅器與甲骨文》一課時, 可以先讓全班學生預習課本, 完成導學案, 再朗讀導入框, 接著設問:哪兩種文明反映了商周高度發達的文明?學生剛朗讀完會馬上回答「青銅器與甲骨文」, 從而馬上告知本課知識概要即青銅器與甲骨文。再引出第一個子目「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要求學生從課本第一段找出以下問題答案並畫線:(1) 原始社會後期哪裡出現了青銅器?請找出代表。(2) 商朝以後青銅器的種類有哪些?其中禮器代表什麼?請閱讀相關史事加以說明。這些設問學生能很明確在課本找出答案,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積極評價, 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也要求學生跟著問題學習課文, 不會分心, 動手、動腦。有效設問可以使課本知識清晰化、條理化, 掌握課文脈絡, 抓住重點、難點, 調動學生思維, 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 課堂競答
一個班級的學生有好中差之分, 一堂課接受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個歷史教師要教授4~5個班, 誰是好生、誰是差生、誰是中等生不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課堂效率, 就要提高差生的聽課效率。那怎麼辦?課堂競答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課堂競答方式可以檢驗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 同時還便於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 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出合理調整,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2].具體的操作是:先申明競答規則, 按座位分組, 難題優秀生若答出得2分, 普通問題中上程度學生答出得1分, 差生答出簡單問題得2分, 誰都不許說出答案, 否則本組扣分, 小組可推薦答題者也可自告奮勇。四個小組下課前排名。學生馬上有了積極性, 優秀生會積極回答問題, 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欲。中等生能答的也會舉手。剩下的就是差生, 他們平時羞於表現, 不愛表現, 生怕出錯鬧笑話, 其他的學生則會把很多簡單的問題讓給差生回答, 以爭得更高的分數。為此, 教師要多設置簡單的題目, 好調動差生的積極性, 差生每回答一個問題, 教師要及時予肯定或鼓勵。這樣差生就不會睡覺搞小動作或低頭偷玩手機, 課堂效率會顯著提高。
(四) 小組分工合作
傳統的歷史課教學方法是講述法, 即「滿堂灌」.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實踐證明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辦法, 各種方法適用於不同的課例, 不是一種方法都能適用於任何課堂。採用小組分工合作討論這一教學方法實踐證明也是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好辦法。
(五) 應用新技術手段提高課堂趣味性
歷史課本內容範圍廣泛, 涉及很多歷史事件, 對於學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 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難度, 學習興趣下降。對此, 教師善於利用新技術構建高效課堂, 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如微課、慕課、在線課程、數字圖書館等, 並把這些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 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歷史教學中, 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 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放在教學活動的首位, 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 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 寓教於樂, 不斷轉換並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夠得到不斷深化。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 智者見智, 仁者見仁, 提高課堂效率是歷史教師向45分鍾要效率的必然選擇。
⑥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實效性
一、要充分挖掘提問功能的有效性
1.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精妙的提問能夠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歷史奧秘的樂趣。精妙的提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學習、探究中體驗成功與失敗,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集中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實驗證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歷史教師通過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到歷史學習上,激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3.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問答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通過不斷地提出、思考與解答問題,在刺激與反應中,加強了師生間的信息交流,使雙方不斷地完善教與學的行為,使學生不斷提高獲取、組織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4.有效地組織教學、完成學習目標。通過科學的設問,教師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通過導入提問,在檢查舊知識基礎上,引領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領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在變化學習主題時,通過過渡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突破難點重點時,提問可以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結束時的總結提問,能使學生的知能升華,為以後學習埋下伏筆等。
5.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首先,有利於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通過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能夠加強學生對重要歷史概念、歷史現象和歷史結論的記憶和理解。其次,有利於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思維能力。高中歷史學科對學生提出了四大方面十點能力的要求。四大方面是指,再認、再現歷史知識、材料處理、歷史闡釋、語言表達;十點能力分別為:記憶、閱讀理解、運用信息、歸納、比較、概括、分析、評價、史論結合、語言表達等。教師科學地運用提問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這些學科思維能力,提高歷史學科素養。再次,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想,如培養歷史唯物主義等基本歷史思想等。
總之,有效使用問題的功能在於:從學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數量、質量、水平和學業成就;能促進思考,激發求知慾和探究欲;能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幫助學生組織他們的思想;能增進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能調節課堂氣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就某問題相關的內容與教師或同學溝通交流的越頻繁,他們習得的知識技能也就越多,也能更成功的通過學業考試。從教師方面看,採取有效的提問能力,便於教師監控學生理解程度並提供反饋,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要有效地優化設計提出的問題
陶行知先生說:「發展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教學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就給學生提供一次學習、思考、提高的機會,就能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但也並不意味著提問越多越好。教師的提問要適時、適度、適量,提出的問題要有教學價值,問題設計要科學精當。教師一般可在新課導入、主題學習、課堂小結等階段進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1、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上課之初的提問,其主要功能在於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立即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興趣是教學的基礎,教師在任何一個階段里都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注視學生的反應是否自然發生,如果自然發生則被稱為是注意的,教學本身就是有興趣的」。因此,導入新課時的提問,其目的是為了創設學習的條件,其要旨在於激發興趣。教師可因生、因時、因材,細觀察、巧琢磨,創設新穎的情景,設計新奇的問題。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巧妙、生動、形象、直觀、貼近學生實際經驗,發人深思,給學生以強烈的刺激,引起其反映,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慾。比較好的做法是,教師根據學習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設計成由淺入深的問題鏈,進行誘導式提問,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及早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主題學習。歷史教材的每一節內容就是學習的一個大主題,其下的每一個子目就是一個小主題。這些主題是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學習的重點。學習主題時,提問的有效性往往決定著一節課教學的成敗。因此,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科學地設計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
(1)巧妙設疑,啟發心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基本方法是一種歸納的或誘導的、分析的、回歸的、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於設疑,創設科學的誘導源或啟發源,以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設疑啟智的要旨在於「設疑—探疑—質疑—釋疑」,在這一過程中,讓疑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體驗成功與快樂,提高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啟迪智慧。
(2)注意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就是從社會熱點與生活熱點入手,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設計問題,提高學習效率。比如中美關系、中日關系問題、台灣問題等,針對台灣問題,教師可提供當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獨活動的猖獗、兩岸的交流、我國政府對台灣的政策、美國政府有關台海問題的政策等,進行設計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加深對台灣問題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奮發向上的鬥志。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生動活潑,使學生感到親切,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助於引導學生以史為鑒、古為今用,從歷史的高度來把握問題,總攬全局,提高對歷史學習的駕馭能力。
(3)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以舊促新:就是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與學習經驗出發,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創設問題情景,以舊啟新,新舊整合。在鞏固學生已有知識的前提下,突破學習的難點、重點和疑點,生成新的知識結構,從而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下面以「法國大革命」的學習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如學習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時,可設計以下問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分別有哪些?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又有哪些?法國與英美相比,革命爆發的原因有何異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英法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制訂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1787年憲法》和法國的《人權宣言》、《1791年憲法》等,這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在各國歷史發展進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學習的重點。教師可設置新的情境,如提供這些法律文件的圖片、引用這些法律文件的原文等進行設問,也可以直接提出以下問題: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中都制訂了重要的法律文件,概述這些法律文件的主要內容、特點和影響。通過對這些法律文件的分析,不僅突破了學習的重點,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充分認識了法律手段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加深了對資本主義法制社會的認識。
3、注重歸納概括,有效小結課堂。課堂小結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雖然用時較少,但作用甚大。利用提問進行小結,可以復習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的系統性;可以畫龍點睛,發展學生的思維,探究歷史發展規律;可以檢查反饋,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師生進行教與學的反思,調整行為,提高學習效率;可以承上啟下,做好課與課之間學習內
⑦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老師備好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步驟,合理安排課堂。
⑧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71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在倡導素質教育,實行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必須首先更新教育觀念,教師的觀念是教學的關鍵。培養創新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也指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師生關系不應是「權威」和「接受」,而是「導演」和「演員」、「指導」和「參與」的關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加強繼續教育和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思想,提高認識,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平時的教學,讓歷史課堂動起來,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二、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
創設一個師生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環境,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要把講台變成對話的平台,鼓勵師生、生生互動,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哪怕與教師觀點悖,也要充分肯定和欣賞。這樣才能激發出學生思維的火花。我在本校高二(5)班上課,有的同學提出各種各樣問題,甚至與教學無關問題,我不氣不急,機智、巧妙的回答,並把學生注意力引到教學內容上。這種情況最忌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聞不問,或加以批評、指責,這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課堂活動的原則是:「不怕學生的觀點有錯誤,就怕學生沒觀點」,對於敢提出觀點的學生給予表揚。在學生見解的基礎上,教師適當點評。
三、用自己廣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和感染學生
教師是多面手,除了應該擁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廣泛吸收各種營養知識,科學、文學、藝術、思想、宗教等都要有所了解,正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特別應關注重大的國內外新聞、 身邊的人和事。如果我們只知道教材上的內容而不知道變通和補充,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反之,如果我們腦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教學時就能信手拈來,吸引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只要課堂活起來了,還怕沒有效率?
教師上課時不能把情緒帶進課堂,應拋棄一切不舒心的事,精神飽滿地投身到教學中,以自己的情緒去影響、調動學生。教師的感情要豐富,語言要幽默,語速適中但也要有變化,語調要抑揚頓挫。這樣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情緒高漲起來了,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教學效果就好。同學們反映:聽這樣的課就是一種藝術享受。而有的老師上課情緒平平、語言干癟、語調平緩、語速過快或過慢、聲音過小,如同聽「催眠曲」般「渾渾然」,不能激發同學們的熱情,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⑨ 如何提高歷史課的課堂效率
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把這門藝術演繹好,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效率。我認為課前的深入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而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決於教育者的理念和教學藝術,通過兩年來的課堂教學、課後反思以及不斷學習,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現在就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尊重理解學生,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著名教育家愛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我想這種尊重是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當成被教育的對象。因此教師首先要尊重、理解、關愛學生,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得到學生的認可,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效進行,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自身素質,把握好教學重難點內容
教師對教材的研究,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深入研究教材,整合教材。如在學習《香港和澳門的回歸》這一課時,在深入研究課標和教參的基礎,我就把教材整合成四部分:1、回顧歷史——港澳問題的由來;2、偉大構想——「一國兩制」的提出;3、成功實踐——香港、澳門的回歸;4、展望台灣——富春山居圖。這樣,學生既清晰明白的知道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又能聯系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為下節課台灣問題的學習,做了鋪墊。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需要選定重點的內容,組織重點的活動,而重點活動是應該圍繞著重點內容來設計的。而這節課的重難點是「一國兩制」和香港、澳門回歸的意義,所以,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把重點放在對這兩個問題的分析上。通過對教材的重新整合和對重難點問題的教學活動設計,既方便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又能使學生重點掌握本課主要知識點,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興趣,倡導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所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因此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如在學習《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一課時,我就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糧票、布票,讓學生知道這是以前人們買糧食、買布需要的東西,對比現在他們的生活,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什麼糧票這些票類已經推出歷史的舞台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歷史課堂中,播放歷史視頻,由學生表演歷史情景劇等方式,都能很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課堂小結和反饋
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我想我們教學也一樣吧!不是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所以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