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紙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Ⅱ 紙的發展史
紙是蔡倫發明的。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
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早期的造紙方法: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里煮,待晾涼後再進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Ⅲ 紙的歷史是什麼呢
紙的歷史如下:
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會用泥板書寫文字,古印度人用樹皮和樹葉記錄,而中國最早開始是用甲骨,後來則用竹子、木簡、絲帛來寫字。
1957年陝西西安東郊灞橋出土了西漢紙,灞橋紙的纖維肌理還不夠「紙」的比例成分,某種程度上像埃及的紙莎草一樣,只是纖維的堆砌粘合,還達不到紙的標准。
直到東漢時,蔡倫開始造紙。漢和帝時,蔡倫就把用樹皮、麻布、漁網混合材料做出來的紙獻給了皇帝,並且受到了嘉獎。所以那時候,大家把紙稱為「蔡候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人稱硬黃紙。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紙的種類:
按用途分可以分為包裝用紙、印刷用紙、辦公紙、生活用紙等。
生活紙就是人們在生活中常用到的紙,比如餐巾紙,衛生紙,濕紙巾這些。
包裝紙常用在包裝禮物之類的有白板紙、白卡紙、牛卡紙、牛皮紙、瓦楞紙等都可以用來包裝。
Ⅳ 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
一、紙的歷史與發展過程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Ⅳ 紙的歷史是什麼呢
紙的歷史如下:
紙的發明雖很早,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政府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了。
紙發明的意義
紙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儲存和交流,對於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Ⅵ 紙的歷史
古代文明曾採用過各種材料書寫文字。古巴比倫人將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在莎草紙上書寫,古阿玆提克人及瑪雅人以桑科植物樹皮製作的厚紙書寫繪畫,古印度人用貝葉(棕櫚葉)刻寫佛經,古近東人與中古歐洲人用野獸皮書寫,
而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西周銘文刻在青銅器上,秦漢陶文刻在陶器上,以後還有刻石、竹簡、木片、絲帛等等作為過書寫的載體,但是它們各有缺點:或是太沉重,或是太昂貴,不能大量使用,部分更不能修改。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他首創用樹皮、麻頭和破布造紙。樹皮內含物木素、果膠、蛋白質,製造較為麻煩、困難。東漢崔瑗曾經送給好友葛龔十卷《許子》的書,在他給葛龔的信件里提及:因為生活不富裕,沒辦法用白絹,只能用紙。由此可約略看出紙張在當時的應用情形。
當時是屬於初步發展的粗糙產品,但這種便宜的材料已經可以堪用。1987年在蘭州伏龍坪發現一座東漢靈帝之後的墓葬,其中一面銅鏡上包裹著兩張用墨寫有隸書及楷書的紙,內容大致為家書,可能是蔡倫改良後的紙。
晉代造紙術有進一步的發展,藤被廣泛地用作造紙材料。人們開始將大批竹簡文書,謄抄到紙上。紙開始代替竹簡成為文字載體。中國紙經過絲綢之路向西域傳播。
此際政府在江南各地設立官辦紙坊。唐朝時雕版印刷術出現,大大刺激了紙的發展。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傳播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唐代著名的紙張有用黃櫱染成的可避蟲蛀的硬黃紙、有薛濤的「十色小箋」等。在天寶年間,造紙術經由怛羅斯戰役傳至大食。
宋代造紙原料范圍擴大,竹被大量用來造紙。蜀中造紙多用麻,江浙多用嫩竹和麥莖稻稈,北方造紙用藤。著名的紙張有澄心堂紙、黃白經箋、碧雲春樹、龍鳳、團花、金花、藤白等箋,還有徽州「龍須紙」,餘杭由「拳紙」,溫州「蠲紙」,廣南「梅州紙」等。
元代著名的紙張有紹興出產的彩色粉箋、蠟箋、黃箋、花箋、羅紋箋;江西出產的白錄紙、觀音紙、清江紙等。
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最早對造紙術作詳細敘述。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一書中記述:明代有連七紙、觀音紙、奏本紙、榜紙、大內灑金五色粉箋、吳中灑金紙、松江譚箋、涇縣連四紙;此外還有印度金花五色箋、高麗白繭紙等。
清代常用的紙張包括:高麗紙、竹料連四紙、連四抄紙、清水連四紙、古色連四紙、本色毛邊紙、香色藍色連四紙、方白鑾紙、二白鑾紙、山西紙、青紙、方高紙、官青紙、宮箋紙、粉箋紙、
珠砂箋紙、各色毛邊紙、綿紙、蠟花紙、呈文紙、西清紙、榜紙、宮清紙、皂青紙、錦地綠花倭子紙紙、倭子紙、衢紅紙、京文紙、羅文紙等。
(6)紙的歷史是什麼擴展閱讀:
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復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
古代的紙有各種材料,真正意義的造紙技術源於中國,當時首創發明以植物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復合材料,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夠廉價的取得、製作、保存和書寫,它的出現與普及讓人類的知識得以方便地被保存及迅速地被傳播,對於人類文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造紙的纖維來源於:麻、棉、藤、桑皮、檀皮、芙蓉皮、稻桿、麥桿、竹、樹木、舊報紙、舊衣服等。
Ⅶ 紙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紙,是我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一個重要的發明。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發明了文字後,人們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
後來,人們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
紙起源於我國,是西漢時期發明的。到了東漢和帝時,蔡倫又對造紙進行了重大改進。人們將樹皮、破布、破舊漁網等加水蒸煮搗碎,直到成為均勻的紙漿,再把紙漿薄薄地倒在預先做好的篩網上,水漸漸流走了,篩網上便留下薄薄的一層紙坯。然後人們把紙坯晾乾,塗上一些苔膠,就制好了一張紙。
公元3世紀,造紙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並且發現植物纖維可用作造紙原料。這種造紙技術一直沿用到現在。紙作為一種商品先從中國傳到朝鮮和日本,後又由商人經新疆一帶,傳到阿拉伯國家,最後傳到歐洲。
公元8世紀時,伊拉克首府巴格達和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開始有了造紙廠。公元9世紀造紙術傳到了埃及。公元12世紀造紙業在西班牙興起,後來歐洲其他國家也先後建起了造紙廠。
紙的發明結束了我國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造紙術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Ⅷ 關於紙的歷史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
發展歷程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南中國在6000年前已經發現豐富樹皮布文化,樹皮布在植物上採用構樹(楮樹)、榕樹等,前者也是中國造紙所採用重要的植物。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紙張發明的時間大大向前推進。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拓展資料:
1.上古時代
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
1957年陝西省博物館在西安東郊灞橋附近的一座西漢墓中發掘出了一批稱之為「灞橋紙」的實物,其製作年代當不晚於西漢武帝時代。之後在新疆的羅布淖爾和甘肅的居延等地都發掘出了漢代的紙的殘片,它們的年代大約比東漢建初至元興年間的宦官蔡倫所造的紙要早150~200年。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紙的發明雖很早,但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政府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至獻帝時,東萊人左伯又對以往的造紙方法作了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紙張質量。他造的紙潔白,細膩,柔軟,勻密,色澤光亮,紙質尤佳,世稱「左伯紙」,其中尤以五色花箋紙,高級書信紙為上。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早在西漢,中國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宋蘇易簡《紙譜》:「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干,用重物壓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從現存世千年以上的書畫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紙作為書畫紙用。
2.魏晉南北朝時期
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紙面有明顯的紋路,其紙緊薄而勻細。
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東陽有魚卵紙,又稱魚箋,柔軟,光滑。江南以稻草,麥稈纖維造紙,呈黃色,質地粗糙,難以書寫。北方以桑樹莖皮纖維造紙,質地優良,色澤潔白,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稱棉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因當時把漁網破布劃為麻類纖維,所以統稱麻紙。
為了延長紙的壽命,晉時已發明染紙新技術,即從黃櫱中熬取汁液,浸染紙張,有的先寫後染,有的先染後寫。浸染的紙叫染潢紙,呈天然黃色,所以又叫黃麻紙。黃紙有滅蟲防蛀的功能。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公元8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
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級印刷紙、卷煙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3.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父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經過砑光,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還有一種硬白紙,把蠟塗在原紙的正反兩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摩擦,使紙光亮,潤滑,密實,纖維均勻細致,比硬黃紙稍厚,人稱硬白紙。
另外政治家填加礦物質粉和加蠟而成的粉蠟紙;在粉蠟紙和色紙基礎上經加工出現金,銀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紙品,稱做金花紙,銀花紙或金銀花紙,又稱冷金紙或灑金銀紙;還有 色和花紋極為考究的砑花紙,它是將紙逐幅在刻有字畫的紋版上進行磨壓,使紙面上隱起各種花紋,又稱花簾紙或紋紙,當時四川產的砑花水紋紙魚子箋,備受文人雅士的歡迎。另外,還出現了經過簡單再加工的紙,著名的有薛濤箋,謝公十色箋等染色紙,金粟山經紙,以及各種各樣的印花紙,松花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紋紙等。
同時,由於發明了雕版刷術,大大刺激了造紙業的發展,造紙區域進一步擴大,名紙迭出,如益州的黃白麻紙,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紙,均州的大模紙,蒲州的薄白紙,宣州的宣紙,硬黃紙,韶州的竹箋,臨川的滑薄紙。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棧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韌皮纖維作為造紙原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
4.五代兩宋時期
五代制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這種紙長者可五十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勻薄如一宋代繼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紙傳統,出現了很多質地不同的紙張,紙質一般輕軟,薄韌,上等紙全是江南製造,也稱江東紙。紙的再利用開始於南宋,以廢紙為原料再造新約,人稱還魂紙或熟還魂紙,具有省料,省時,見效快的特點。
5.元明清時期
元代造紙業凋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清代的造紙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
明代,造紙業才又興旺發達起來,主要名品是宣紙,竹紙,宣德紙,松江潭箋。
清代宣紙製造工藝進一步改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紙。各地造紙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種原料,製造的紙張名目繁多,在紙的加工技術方面,如施膠,加礬,染色,塗蠟,砑光,灑金,印花等工藝,都有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 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箋,如描金銀圖案粉蠟箋,描金雲龍考蠟箋,五彩描繪砑光蠟箋,印花圖繪染色花箋,三色紙上採用粉彩加蠟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銀畫出各種圖案。箋紙的製作在清代已達到精美絕倫的程度。
另外,我國從晉代開始朝廷就從鄰國接受貢紙,如南越進貢的側理紙(或稱苔紙),是以海苔為原料,加上味甘,大溫,無毒的側理製成的越南紙。朝鮮進貢的高麗紙,雞林紙為歷代統治者所喜愛。到清代則有朝鮮的麗金箋,金齡箋,鏡花箋,竹青紙,越南的苔箋,日本的雪紙,奉書紙,西方的金邊紙,雲母紙,漏花紙,各色箋紙,回回各色花紙等。
紙張、紙板及加工紙的統稱。是供書寫、記錄、印刷、繪畫或包裝等多種用途的片狀纖維製品。由懸浮在水中的紙漿,在造紙機成形網上沉積成錯綜交織的纖維層,再經壓榨、乾燥之後所製成。
參考資料:紙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網路
Ⅸ 紙的發展歷史,最早的紙是什麼紙
紙的發展歷史:公元105年發明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為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蔡倫對造紙術進行了很好的改良,使之成本下降、方法簡化且效果更好。
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帛、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
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紙。在設備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一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濕紙,提高了工效。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最早的紙: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