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覺醒年代故事概括
《覺醒年代》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
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五四大遊行、火燒趙家樓、總同盟罷課、「挽蔡運動」、陳獨秀被捕、拒簽21條等環環相扣、驚心動魄。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新文化陣營發生裂變。陳獨秀與李大釗、陳延年、陳喬年等由分到合,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胡適等人則與陳獨秀、李大釗由合到分,走向了全盤西化。《新青年》解體。覺醒年代,大浪淘沙,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曙光初現,社會主義在中國終成必然。
B. 關於李大釗的故事
李大釗的故事
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來到人間時,父親李任榮就因患肺病逝世;剛過周歲,母親周氏又因感傷過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釗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無兄弟,又鮮姊妹,為一垂老之祖父教養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時管教李大釗甚嚴,不準他外出去看賭博,更不許他罵人、打架,否則就要他接受大熱天上房頂舉著沉重的木杈翻麻等處罰。如此嚴格的家教,對李大釗的成長影響很深。
李大釗自己做父親後,從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啟發,同樣對子女加以嚴格的教育。掃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實踐中的兩則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紛紛揚揚下個不停,院子里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李大釗對他的女兒和兒子說:「雪下得多大啊,你們快拿著掃帚到院子里去掃雪。要高興的話,堆個大雪人也好。」孩子們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孫:「天這么冷,你還叫孩子們去掃雪,要是凍病了可怎麼辦?」李大釗笑著說:「孩子應當從小養成吃苦的習慣,免得長大了什麼也不會做。身體經常活動,也會增強抵抗力。呆在家裡不動彈,就更怕冷了。」說完,他和孩子們拿了簸箕與掃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掃雪,一面對孩子說:「將來誰也不能當寄生蟲,誰要是不勞動,誰就沒有飯吃!」孩子們邊掃雪,邊聽父親講新奇的故事,一點也不覺得冷,反而是越掃越有勁……
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學了。李大釗又非常注重用音樂來陶冶孩子的心靈,用歌曲寓理於情,寓教於樂,使孩子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個晚上,他稍有空閑,就將兒子李葆華、女兒李星華喊進書房,先要他倆將當時在學校學的歌唱給他聽,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喜歡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們親愛的孔德,啊,我們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園,你永是美麗的王國……」李大釗聽完歌,沒有一句誇獎,只是幽默地說:「北河沿是一條又臟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裡經過,裡面常泡著死豬、爛狗,臭烘烘的,怎麼能說是孩子們青春的花園、美麗的王國呢?這個歌子太不現實了,這不是培養孩子們睜著眼睛撒謊嗎?」接著,他就教孩子們唱《國際歌》。他一邊彈琴,一邊用低沉的聲音唱著。他說,聲音不能太大,讓街上警察、暗探聽見,他們會把我們逮起來的。他不僅教孩子會唱,還把歌詞大意講解給孩子聽,並且用家鄉一位窮苦大伯一年辛苦到頭,全家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例
C. 南陳北李是什麼和什麼
南陳北李(南陳北李)南邊姓陳,北邊姓李
歷史上的南陳北李
1. 中共黨史上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說。「陳是指陳獨秀,李是指李大釗。在共產黨建立之初,陳獨秀建立的中央黨支部在上海,與李大釗建立的北京支部保持相對獨立,「南陳北李」的說法顯示了緊密同一的黨組織還沒有誕生[1]。 2. 自稱「大地之子」的陳國達與「地質之父」李四光並稱為「南陳北李」。中科院院士、地質學家。 3.中國南方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北方以李姓為第一大姓,因此並稱為「南陳北李」。
D. 南陳北李是指哪兩個人 上有南陳北李是哪兩個人
1、中共黨史上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之佳話。「陳」是指陳獨秀,「李」是指李大釗。兩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並非單指陳為安徽安慶人,屬南方;李為河北樂亭人,屬北方;
2、而主要是指建黨時期陳獨秀在上海、廣東,而李大釗在北京從事一項共同的偉大事業。兩人一南一北,交流往來,最終建立起了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