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包公祠在哪裡
河南省開封縣向陽路1號
開封包公祠位於開封城西南碧水環抱的包公湖畔,是為紀念中國歷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 自金、元以來,開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紀念這位先賢。現包公祠是恢復重建的。是目前國內外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影響最廣的專業紀念包公的場所。 包公祠由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組成。風格古樸,庄嚴肅穆。東側為靈石苑,由石雕、水榭構成,典雅別致。祠內陳展有包公銅像,龍、虎、狗銅鍘,包公斷案蠟像,《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正史演義等文物史料。 祠為白牆青瓦構築的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築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不阿,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 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聳立,內有古井,號「廉泉」。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人井底,隨著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清末舉人李國葦根據傳說寫了《井亭記》,發出「抑或孝肅祠之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 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祠四周即包河,相傳生紅花藕,斷之無絲,「包老直道無私、竟及於物」,因此傳為佳話。 園景區內假山起伏跌宕,瀑布飛流直下,小橋潺潺流水,錦鯉清波,奇古嶙峋,令人流連忘返。綜合服務區內設有定點涉外餐廳、停車場、商品部、導游部、高檔衛生間、公用電話、咨詢台等,能為遊客提供導游、購物、餐飲、停車、咨詢、攝像等多項服務。 先後榮獲全文明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活動先進集體、首批國家 AAAA 級旅遊(區)點等榮譽稱號;開封包公祠還與開封博物館、延慶觀、大相國寺等共同組成了開封包公湖風景旅遊區,交通、食宿、購物、觀光等極為方便。
景點類型:宗教場所
最佳季節:3月-5月和9月-11月最佳。 開封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乾冷少雪。 春節期間會有民間藝人表演,非常熱鬧可以一觀。
『貳』 中國最豪華的祠堂在哪裡為什麼說它最豪華
陳家祠內易受風雨侵蝕的建築構件均採用花崗岩石材,其淺灰色調與磚木結構建築的主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歷史上,廣州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
『叄』 鄧氏最大的祠堂在哪裡
鄧氏最大的祠堂座落於香港屏山,是鄧族的祖祠。
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鄧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為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跡之一,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祠堂有很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平時各房子孫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務時,經常也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場所。此外,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常利用祠堂作為會聚場所。在中國古代儒家倫理中,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的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大多建有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
『肆』 去沙灣古鎮,有哪些景點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古鎮書齋、中華神木傢具館、熾昌堂、清水井、留耕堂等景點是人們去沙灣古鎮時,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
沙灣古鎮是始建於中國南宋年間的文化古鎮,有著800多年的悠久歷史,那裡的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而且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人們去這個古鎮旅遊,一定不能錯過古鎮書齋這個景點。它是一個三間兩廊的建築,是古代的進士巷,也是以傳授蒙學知識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地方,它是古代封建社會,科舉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那裡能品味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三、留耕堂
留耕堂也是人們去沙灣古鎮旅遊是最不應該錯過的熱門景點,這個地方是沙灣河是宗族的始宗詞,最早建立於1275年,經過了數百年的歲月洗禮,屢毀屢建,直到現在保留了完整的建築形象期,建築面積高達3300多平方米,人們在這個景點能看到古代宗法禮儀所需的布局,更能看到它恢宏的氣勢和典雅紅利的裝飾,能近距離感受古代建築藝術的魅力。
去沙灣古鎮,那裡的何氏大宗祠、惠岩何公祠、農耕生活館等景點也不能錯過。人們在這個存了八百多年的古鎮中行走,能感受到濃濃的古代建築與文化氣息,了解古代大宗族的內涵與魅力。
『伍』 中國可見的最早的祠廟遺存在哪裡
中國的建築是在黃河和長江流域開始的。在黃河流域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就有7000多處。其中最早的是河南新鄭裴李崗和河北武安磁山兩處,距今已有7000—8000年。黃河流域的原始農業村落,面積達數萬至數十萬平方米、典型的村落遺址如仰韶村落遺址、西安半坡遺址、鄭州大何村遺址,住房多為淺穴或地面建築,以木骨架抹草泥成為牆壁和屋頂。晚期的龍山文化出現套間房址,普遍有石灰質的地面表層,光潔耐用。陝西臨潼姜寨發現的仰韶村落遺址,居住區的住房共分五組,每組都以一棟大房子為核心,其他較小的房屋環繞中間空地與大房子作環形布置,反映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情況。西安的半坡原始部落遺址就為人們提示了原始建築的藝術形象。遺址平面或方或圓,挖地為穴,四周從穴口撐椽木交於中心立柱頭,上面覆蓋草筋泥灰,在頂端束之成結,形成一種不規整的方或圓錐體。門道是兩坡地上交的雨篷,與其錐體前方部分連接。富有意味的是,中國的半坡遺址就已經有了裝飾,正如楊鴻勛所說的「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西安半坡』有一個列入建築殘件的浮雕或圓雕泥塑殘片,似為動物形象,如果無誤,則可以證明仰韶文化建築裝飾已有相當的發展。」建築裝飾的出現,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有了審美的意識。考古發現,中國最早出現的祠廟可以遠溯到5000年前的遼寧紅山文化遺址,在這個遺址中發現了一座大型女神廟,出土多個裸體著色的女神泥塑。這可以說是中國可見的最早的祠廟遺存。
『陸』 太原晉祠的導游詞
推薦導游詞如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歡迎您參加本次旅遊活動。希望通過我的講解陪伴您這次美好時光。
人雲:「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晉祠看看。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心。
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瓮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是後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詞重修擴建。
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游覽勝地。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築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於世。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鍾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晉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造成日後八百年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叔虞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簡稱「晉祠」。
在漫長的歲月中,晉祠曾經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不斷改觀。南北朝時,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於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在祠區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觀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並序》,並又一次進行擴建。宋太宗趙光義於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
自從北宋天聖年間修建了聖母殿和魚沼飛梁後,祠區建築布局更大為改觀。此後,鑄造鐵人,增建獻殿、鍾樓、鼓樓及水鏡台等,這樣,以聖母殿為主體的中軸線建築物就次第告成。原來居於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邊,退處於次要的位置了。
晉祠最著名的建築為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聖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後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庄嚴,雍容華貴,鳳冠霞披,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魚沼飛梁,建於宋代,呈十字橋形,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隻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麼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聖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卧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柒』 廣州市的祠堂有多少 主要分布在哪裡 主要姓氏是什麼
廣東的祠堂,最著名的是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名珠」和「百粵冠祠」的陳家祠。這座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民間祠堂至今保存良好,還被列入「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是國務院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甚至已成為一個地名,連廣州市一號地鐵都在此停靠,足見其影響力之大了。
『捌』 曾氏祠堂在哪裡
坐落於江西省全南縣城廂鎮鎮仔村境內,是謂宗聖公祠。
曾氏祠堂長52.8米,寬18.5米,高9.7米,佔地面積976.8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度不凡。在全南是鳳毛麟角,在整個贛南亦不多見。抬眼望,青磚、朱門、雕梁、畫棟、飛檐,雖經歲月的洗禮已顯斑駁,但其特有的精氣神是怎麼也跑不掉的,宛若一位飽經滄桑的無言老人,安詳得令人敬畏。
這就是宗聖公祠,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祠,一座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的古祠。
古祠始建於明朝永樂2年(公元1404年),於永樂7年落成,系當地曾氏開基之祖榮千九郎為祭祀始祖曾子(即曾參)而修建的。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宗傳人,與孔子、孟子、顏子並稱中國歷史「四大聖人」,人稱「宗聖」(宗聖公祠由此得名)。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啟孔孟學派,編《論語》、寫《孝經》、著《大學》,其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以誠為上、重在養志的孝道觀影響了中國歷史2000多年。
『玖』 示兒的背景故事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