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高中歷史新課標新在哪裡

高中歷史新課標新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18 01:07:32

❶ 高中歷史新課標教材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以前舊版的現在還用嗎

新課標從2004年開始用的,現在一些沒有新課改的省份還在用舊版

❷ 高中歷史新課標有怎樣的特點

高中歷史新課標的特點是培養學生四大核心素養,尤其是家國情懷,而且還充實了基礎知識

❸ 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如何體現新課改

新課標的歷史教學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它包含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如何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直接關繫到歷史課的成功與否。歷史教學是師生互相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歷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學生歷史學習方法改進的前提,教學方法的改進是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服務的,教法改進是手段,學法改進是目的和目標。
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切實做到:
1.逐步推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現代化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是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現代教育技術不斷進步的形勢下頒布的。它的頒布,預示著一場新的革命,對我們現有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挑戰,我們的歷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把改變舊的教學模式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改革課堂教學,切實在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的觀念,突破舊的模式,實現開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
實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是要改變歷史教師一講到底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最終構建新型的教、學、教材、教師和學生的理念。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和指導者。誠然,教師仍然是歷史知識的傳授者,但知識傳授不再是教師的唯一角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
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多樣化,也需要現代化。在現代教育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僅僅依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顯然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需要。合理、創造性地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資源已成為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從歷史學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現性的特點以及較為普遍存在的「師講生聽」的現狀來看,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以使之為歷史課程教學目標服務,已非常迫切。
要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真正運用到我們的歷史課教學中,我們的教師首先要在以下兩個「轉變」上下功夫:
首先是要轉變思想觀念。即要轉變不重視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歷史等人文學科中運用的思想和對現代化教育技術運用到實際歷史教學中的畏難情緒。要看到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全面運用,將會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也就是說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是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相聯系的,而這些都是新的課程標准一再強調的。
其次是要轉變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不改變,僅僅是內容、手段、方法的先進,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質教育進入歷史課堂的。比如,我們的許多教師現在已經在課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學軟體,但其作用僅僅是輔助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講授,而較少考慮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這種多年來統治我們課堂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轉變,歷史教學的現狀就不可能真正的改變。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交互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開發、使用以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兩者相結合的教學軟體,促進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構。
當然,教學手段現代化要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我國地域廣大、各地發展不平衡,我們不可能要求全國都一步到位,可以分步實施。條件好的地區要加快發展,要大力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現代遠程教學網路,要鼓勵中青年教師自己製作優秀的教學軟體,實現歷史教師軟體資源的共享。條件差一些的地區,由於設備、條件等硬體的限制,可以逐步到位,先以掛圖、投影為主進行教學,再逐步創造條件,最後過渡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現代遠程教學網路教學。總之,我們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靈活、創造性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技術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新課程標准倡導在歷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歷史教學多以傳授歷史知識為主,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多系被動接受知識,教學多為知識單向傳遞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直接影響到歷史教學的質量。
改變歷史教學這種狀況的關鍵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高中歷史教學必須由單項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多元交流,即把教師一人唱主角的課程變為大家都來唱的課程。為此,歷史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歷史教學不再只關注知識傳遞,而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提倡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創設情景、收集資料、課堂模擬等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求、體驗歷史過程,使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由教師→學生的單一途徑變為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等多元途徑。
為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獲取新歷史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歷史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師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體驗,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學歷史教學的質量。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很重要,現有的課程標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學活動建議,這些教學活動建議僅僅是提供了一些範例,給歷史教師一種活動啟示、一種設計思路。每位老師都可以根據各自的條件、能力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開辟多種途徑,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3.更多地關注學生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長期以來,我國廣大中學生採用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徵的方式學習歷史。這種歷史學習方式消磨了廣大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影響了歷史學習的質量,嚴重製約了學生創造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在新一輪的高中課程改革中,我們應該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實現歷史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
新型的歷史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學習者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自己設計評價指標。由於自主學習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有感情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所以是一種有效的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的動機和個人的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它不僅可以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益,而且有助於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
探究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
可見,新型的學習方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應盡快用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去。

❹ 新課標的新在哪裡

新課標對舊課標最大的變化,體現在「課程性質」上:「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從而一舉確立了語文課程的核心,即「語言文字運用」。另外,新課標作出的幾處重要修訂如下:

1.更加重視識字與寫字教學,讓識字與寫字重占語文教學高地。新課標特別指出,識字寫字「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同時強調:「義務教育的各個學段的寫字評價都要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而「第一、二、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的強制性「建議」,無疑為識字與寫字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最可靠的時間保障。

2.順應時代需要,增加「非連續性文本」。對這一新事物,新課標所持的態度非常明顯:一是早接觸,二是要求高。增加「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要求,立足點不僅僅停留在閱讀能力的培養,還關乎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增補和調整了古詩文背誦與課外讀物。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推薦古詩文背誦篇目共為136篇,比舊課標120篇從數量上增加了16篇,體現了新課標「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的古代詩詞教學目標和精神。詩歌散文作品閱讀增加了《艾青詩選》、《革命烈士詩抄》、中外童謠和兒童詩歌,長篇文學名著刪減了羅曼·羅蘭《名人傳》,增加了羅廣斌、楊益言《紅岩》和夏洛蒂·勃朗特《簡·愛》,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4.增加了閱讀教學的內容,拓寬了閱讀教學的內涵,對教師的閱讀教學作了更具體化的要求。在舊課標能「欣賞文學作品」、能「閱讀簡單的議論文」、能「閱讀科技作品」的基礎上,新增加了「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及「非連續性文本」的要求。特別拉回了閱讀教學「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的具體要求。第四學段增加對「理清思路」的考察,對當前閱讀乃至寫作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弱化現象有較強的糾偏指導意義,還歷史性地承擔了與高中閱讀教學的銜接任務。

❺ 高中歷史新課標要求的內容

高中歷史新課標要求掌握經濟,思想,政治三個大的方面。分別講述世界歷史古代史政治,雅典民主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制,美國總統制。日俄君主立憲制

❻ 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課程目標分為什麼

一、高中歷史教師面臨的挑戰
高中歷史新課程無論從教材結構、知識體系、教學理念、目標要求,還是高考改革、教材選擇、教學組織等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不同版本教材如何選擇和實施
在舊的課程體系中,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主要由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組成,而且全國基本一致。在新課程體系中,《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圈出了教師教學的范圍,各個版本的教科書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教科書的選擇面擴大了,有可能相鄰的兩個城市所用的教科書都不一樣,而各個版本的教科書在體例設置、內容選擇、觀點闡述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如,中共何時正式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以往教材都是說在中共「三大」,現在有的新教材也仍然這么寫,但有的高中教材則寫成中共「二大」,這在以往的一本教材時期是不可想像的。還有就是新教材增加了一些以前教師很少接觸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內容。如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歷史學家的基本工作方法、二里頭遺址研究中的疑難問題等一系列內容。這就對歷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理念與方法、考核與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中歷史教師面臨一系列的新問題,如,如何進行專題式歷史教學,如何開設歷史選修課,如何進行歷史課程的過程性評價,如何改進高中歷史學習方式,歷史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如何應對高考等等。
2、傳統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如何改變
舊的教育機制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苟病早已被大家所認識和批判,都渴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重塑歷史課堂的價值和活力。然而長期以來以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技能訓練為課堂教學的任務,教師已習慣於按教材篇目,對教材知識進行精細化的處理,然後組織程序化的教學和操練,以達到教材知識落實的目的。結果是課程實施變成了教材灌輸,教材篇目限制了教師和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空間,捆住了教師和學生的手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只有教材的要求,沒有課程的目標;只有教材灌輸的范圍,沒有課程實施的空間,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宏論」,課本的知識,這些都無益於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更談不上主動參與和探究學習了。如果教師在觀念和方法上沒有更新,仍受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和影響,那新課改的實施就會困難重重。

3、高中歷史教師自身素質如何提高
由於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不管是知識結構水平、教學方法的運用、新教材駕馭、新課改課堂的駕馭、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廣大教師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而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課改的實施。因此,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推進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關鍵。

4、初、高中的新課程改革如何銜接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是在初中新課改的基礎上實施的,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特別是新教材的編寫不再是通史體例,如果學生基礎過於薄弱,專題式的教學將面臨課時過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的諸多障礙,如果教師迫於現實的考試壓力,而不自主的穿老鞋走新路,那麼新課程改革將失去原有的意義。因此初中階段的學習水平及初高中教學的銜接程度直接影響著新課改的實施效果。
5、教學課程資源和硬體設施如何滿足
教學課程資源包括圖書資源、網路資源、社區資源、校本資源等等,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和學習,如果教學課程資源不足,將嚴重影響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或者由於資源不足而造成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只有少數同學唱主角而多數同學濫竽充數的情況。學校的硬體設施包括教學儀器、活動場所等等,如果硬體設施不足,必然導致教學手段單一,學生活動受限,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熱情,也難以實現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二、 如何應對高中歷史新課改

1.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活動體現為單一的講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於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歷史史實,教師充當了歷史知識和結論的灌輸者的角色。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師觀、課程觀、教材觀、學生觀、評價觀,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原則,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角色影響行動,歷史教師的角色是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體驗歷史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和信息源。所以教師要由照本宣科的「領唱人」變為無所不知的「故事大王」,由上帝化身的「傳教士」變為引領學生品償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大廚師」,由師道尊嚴的「師長」變為與學生平等的「談話人」。

2.完善知識結構,拓寬學術視野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的知識體系更新迅速,如果我們還僅僅滿足於幾本「教參」或大學通史教材,那就無法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和保證歷史教學的質量。高中歷史新課程採取中外歷史合編和專題化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不僅把中外歷史結合起來,而且幾乎所有的模塊都涉及多學科的知識,如語文、政治、地理、音樂、美術和各種自然科學。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一方面要加深歷史專業學識,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相關學科、交叉學科的知識,使自己由單一的「專業型」教師培養成長為「復合型」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完善知識結構,方能使新課程的實施落到實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史學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視野的多樣化、廣泛化,史學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也不斷深入。史學研究一方面注重多角度、多層次對歷史問題作微觀探析,另一方面也呈現出綜合化研究的態勢,這對中學歷史教學必然產生較大影響。我們看到,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材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擯棄了某些陳舊的觀點。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觀點。教師應該如何去做呢?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一些傑出史學家的學術論文或論著,如羅榮渠的《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等。多角度地了解歷史問題的側面,還可以體會史學家是如何使用史料、詮釋史料以及進行論證與說明的,從而使歷史教師自身思維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有效訓練。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歷史學術刊物及時了解最新史學觀點,課程設計,教學得失等等,如《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新課程》、《歷史研究動態》等等。同時,我們還要學習當代歷史教育和教學理論,提升自己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和把握。

3.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當問及教學過程中用什麼材料進行教學時,很多老師會不假思索地作出肯定的回答:「當然是用教材上的材料教啦!」。問題是新課程教科書有四個版本,同一個課題在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中所選取的材料是不同的,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有人可能會說,「那就把四個版本教材共性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問題是四個版本共有的內容不一定就是符合這一課題的最優選擇,同時也就失去了「版本」的特色和意義;有人可能又會說,「應該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為依據,」問題是「四個版本」都是依據課程標准編寫的。而且任何一種教科書都不可能是絕對真理,教師有權形成自己的教學處理,新課標同樣也是如此,中學歷史教師有權在對新課程的解讀實施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處理。我們不妨回到從前,在「一綱一本」的情況下,我們的教學是不是「千人一色」的。如果不是,那就說明教學中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不是「教材」、「版本」和「大綱或課標」問題,應該是「教師」問題,不同的教師會對教學材料作出不同的選擇和組合,而決定教師「選擇」的一定是「教育追求」、「教學理念」、「學科功底」等專業素養。所以,無論我們選擇哪一版本教材,關鍵在於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駕馭能力,在於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4.注重資源開發,健全評價體系
課程資源的多樣化和評價體系的多元化是實現歷史課程目標的有效保證。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評價體系的重新構建,從而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真正實現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和課程目標。歷史課程資源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資源。從資源的分布看,除校內資源外,還包括校外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社區資源等。從資源的內容看,包括影視資源、文物、遺址等。教師要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整合,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拓展學習內容,深化歷史感受,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關於健全評價體系的問題,歷史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歷史新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要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也就是說,歷史教學評價必須實現多元化,必須糾正將升學考試作為日常測驗或考試的惟一模式。當然,要改變和健全評價體系,首先要改變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體系,其次是學校改變對教師的評價體系,再次是教師形成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如果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還是按照高考升學率的高底作為評價一所學校的好壞或主要依據,那麼,學校也會以同樣的評價體系要求教師,一旦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與某種現實的「功利」褒獎緊密聯系,傳統的評價模式依然會我行我素,新課程的實施將大打折扣。所以,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要加大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和建立健全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使新課程的步伐邁得踏實而有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❼ 老版高中歷史書與新版的不同點

老版的概念模糊,如果說的是大綱版,那麼老版和新版的區別首先體例上,大綱版是通史形式,新課標版是專題模塊形式。其次,新課標版每課板塊更豐富,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史學資料和圖片,提高學習興趣和歷史韻味。如果新版指的是2012年最新版的教材,那麼與先期的教材比較最大變化是課題變化比如,必修一第一課由「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改為「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第二課由「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改為「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第三課由「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改為「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從措辭上更加細密嚴謹。內容上有微小的調整,滲入了史學研究新成果。以上只是本人的感覺,沒有深入研究,僅供參考。

❽ 高中歷史課標和初中歷史課標的區別

一、特點不同

1、高中歷史課標:構建了「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三類課程所組成的課程體系,並採用通史與專題史相結合的方式呈現。

2、初中歷史課標:從基本問題出發,選用合適的案例。所選案例經典而簡練,且與前面的理論闡述互相照應,既有正例,又有反例(或者說是不完善的案例);以場景式實踐,提出可行的、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改進建議,使教師能夠豁然開朗。

案例與評析,將新課程標準的解讀與教育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與廣大一線教師的話語習慣、思維習慣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場景式的路徑引領。

二、出版社不同

1、高中歷史課標: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

2、初中歷史課標: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三、內容上不同

1、高中歷史課標:注重展現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和歷史發展大勢,精選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歷史啟示。

2、初中歷史課標:集中提煉、破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和突出問題,讓問題「露」出來。然後,對這些基本問題進行理論解讀,力求彰顯前沿視野、理論深度和實踐路徑,從而讓理念「立」起來,讓教師對理解新課程標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獲得明朗而切實的答案。


❾ 高中歷史課標的作用

第一,課標可以讓你明確學習的重點在哪裡,為你指引方向
第二,課標可以幫助你在復習時明白大致學習脈絡,從而更精準地復習
第三,課標還提供了專業術語,在寫歷史小論文時可以運用,寫得好就是點睛之筆,加分項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新課標新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