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ppt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ppt

發布時間:2022-09-18 11:54:27

① 如何上好高一第一節歷史課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能夠很好的上完課。

2、准備好每節課的課後練習題。課後練習題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6、准備課程的教學大綱。這個教學大綱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模板,但總體來說主要是寫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成績考核方式等內容。

7、准備課程的教學計劃。就是要寫清楚課程一學期每個時間點的教學內容安排,即每節課需要上什麼內容,什麼時間上,在哪間教室上。

8、准備好每節課上課的教案。教案就是設計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舉例等。

9、准備好每節課上課的課件。把每一節課要上課的內容做成圖文並茂的PPT,將會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課效果。

② 談如何上好高中歷史第一課

從事高中歷史教學三年,每年接觸剛剛跨進高中校門的高一新生時,發現他們對歷史課的印象是「副科」、「聽故事」,沒什麼好重視的。「學習歷史還有用嗎?」「不如把學習歷史的時間用來學習有用的東西如計算機等,甚至休息也好!」「我本不想學的,是老師要我學;」等等受急功近利社會思潮影響的言論,在同學們的頭腦中頗有市場。作為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扭轉剛進入高中大門的高一新生的錯誤觀念,是一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上好新學期的第一節歷史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不宜講新課,而要上一節導言課,課上不僅要充分「推銷」自己,更要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課程設置、主幹知識、考試方式和學習方法等,讓學生對本學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此,能否上好第一節歷史課將是關繫到能否培養學生「歷史」興趣與情結的重要一環。一、端正學生學史的思想認識,突出學史的重要性各種情況表明,要上好歷史課、學好歷史科,必須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認識,否則就難以激發起同學們學史的熱情,即使學習也是應付式,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更不用說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質甚至中華民族的國民素質了。因此,在正式學習歷史前必須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認識,要求學生從思想認識和日常行為上重視歷史科的學習。歷史不能像應用科學那樣直接地創造財富,也無法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錦囊妙計,看似「無用」,但卻有「大用」:學習歷史對於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學習做人等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習歷史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還具有獨特的作用;對於同學們的學習而言,歷史對地理、語文、政治的學習很有幫助。如《史記》就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英文的學習也很有用,不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不利於英語的進一步學習。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可以培養和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在學習中、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藉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工作辦事能力。「學史使人明智」就是這個道理。學好歷史知識還能幫助人們提高娛樂和審美的水平,幫助我們理解其它學科或者其它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我們在觀看外國優秀影片,如《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基度山伯爵》、《列寧在十月革命》等時,如果不學習世界歷史,就無法了解影片中故事背景,無法真正看懂這些片子,也就無從分析、理解了,更談不上欣賞。在中學開設歷史課,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和提高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不學歷史,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就不會完整,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不開設歷史課,要提高中華民族的國民整體素質就無從談起。二、讓學生了解歷史教材的結構和編輯特點新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採用通史編年體裁,較容易掌握,新教材採用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分為若干個歷史單元模塊,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因此它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通史知識基礎。同時新教材每一課的內容容量大,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前認真預習,將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或寫下來,這樣課前就有了疑難問題,帶著這些疑點上課,便會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三、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學習方面的基本常識導言課學生了解有關歷史學習和研究方面的基本常識、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有關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對以後的歷史學習有著十分重要作用。學習歷史知識要注意四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歷史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要學好歷史科,必須讓學生了解這四要素內涵和外延,掌握它們、運用它們。初步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歷史書裡面的內容隱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同時教材也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來編寫的。因此,學習歷史前對基本的哲學原理進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人的學習習慣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為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並把它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常規措施來認識。這些習慣主要有: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每天安排學習計劃的習慣、在作業和試卷上的有關位置工整書寫班級、姓名和學號的習慣、在教材或其它閱讀材料上做記號或批註的習慣、帶著問題看書的習慣等。在中學基礎教育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成為提高教與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導言課對學生在整個學年以至整個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歷史導言課的講述,使學生對本科的知識概況、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高中歷史教材的特點以及注意事項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史的興趣。對本學期教師的教學計劃、其它安排有所了解,對歷史學科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精心設計好和上好導言課就成為每位教師新學期開學初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整個學期或學年的教學工作都影響很大。

③ 如何使用ppt提高歷史教學成效

一、科學性性強、實效好
初中歷史教材側重趣味性,以歷史人物事件過程性知識為主,理論分析要求不高,它的編寫符合了初中學生重直觀感受,邏輯分析能力不足的生理心理特點。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採用以教師為主導的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手段教學是符合初中歷史教材特點和初中生心理生理特徵的,是具有科學性的。融文字元號、聲音、圖像、動畫、影視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符合對人腦的科學使用。科學證明人腦左右半球是有分工的,多媒體教學可使大腦兩半球功能互相結合共同參與信息處理,同時刺激大腦兩半球,使思維交往頻率加快,較之傳統的講述法更符合科學,更能充分發揮大腦的功能,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且歷史的功用在於借鑒和啟迪而不在於記住那些陳屍枯骨、瑣碎的事件,學生也不是裝載知識的書櫥。傳統教學中,教師常疲於完成教材上基本知識的傳授,較少顧及歷史與現實的結合。而多媒體教學有容量大、節奏緊、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為教師靈活機動的教學、歷史和現實的結合、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創造了條件,學生不再是一個書櫥,而由「被動」轉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習歷史可以品味人生,思索現實、預測未來,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潛移默化,影響其人生發展的軌跡。
二、直觀形象生動
多媒體手段教學可以通過展示文物圖片、文獻資料、歷史地圖、歷史現象的模擬動畫以及歷史紀錄片等多種信息,把不可再現的歷史現象,重新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簡單化、平板的形象立體豐滿化。如在講《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時,我用多媒體製作了一個圖表,用了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兩個錄像片段和五幅海峽兩岸科技、體育、文藝、商業、民間交流的照片,通過准確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的「看本」,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化,使學生在學習中見其人、睹其物、聞其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了學生探索的慾望,極大的優化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豐富有趣
學生注意力集中與否是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歷史是一門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學科,有很強的趣味性。但傳統的單一死板的接受性學習,容易使學生厭倦,喪失對原本興味盎然的歷史學科的興趣。而融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影像為一體的多媒體演示教學,可將燦若群星的歷史人物、圖片繪畫、新聞報道、知識競賽、游藝活動、影視的收聽收看等融入歷史課堂,如講述《向人性扼殺者宣戰》時,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神曲》的朗誦及《哈姆雷特》劇目片斷並用大屏幕展示《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察感悟歷史,進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探幽索隱、深化知識、發現規律。在調動學生有意注意的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以直接興趣為基礎的無意注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情境性
精心創設的歷史情境,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使學生跨越時空、地域的鴻溝,撥動學生的情感,從內心自然接受和形成歷史觀感。過去單靠教師的語言講授創設歷史情境,有點蒼白和單調,如今多媒體演示教學可圖文並茂、聲情兼具地再現歷史情景,具有很強的直觀性,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多了些內心體驗和感受,更利於將形象與思維融為一體。如在講《全民族抗戰的興起》時,我先放了一段盧溝橋事變記錄片,讓學生領會日軍精心策劃、突然進攻的陰謀及二十九軍將士奮起抵抗、寧死不屈保衛祖國的精神,然後,我又展示了南京大屠殺的幾個錄像片斷,讓學生體味中國人遭受日軍蹂躪的慘痛一幕。短短幾分鍾,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結及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少同學還就當今的中日關系發表了見解。通過這段學習,學生的思想接受了洗禮、心靈受到觸動,使「教」與「化」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
五、動態性強
變化的事物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從人們的視覺上來說,傳統的教學是靜態的,不利於調動人們的各項器官為學習服務,而多媒體演示教學有很強的動態性,可通過設定、Flash動畫、影視等手段,化靜為動、化死為活,調動人們的視聽器官為學習服務。如講《「解放者」的風采》時,我用動畫將「三角貿易」再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能看到黑奴貿易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從而體驗它的殘酷和野蠻。這種模擬,使教師少費口舌,學生又能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節奏緊容量大
歷史課內容多、頭緒雜,受課時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上常常陷入忙於板書、忙於描述那些學生看不到的人和事、忙於講解那些學生費解的概念,結果也只是完成了基礎知識的傳授,談不上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如講述《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本課的內容多且雜,利用多媒體事先准備好板書、法律資料、圖像圖形、影視音樂等信息,不僅省出了板書的時間,而且直觀形象的資料、圖文影視、圖示板書將教師費盡口舌描繪講解的人、事和概念以形象化、簡單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知識容量增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
七、美的藝術
多媒體教學是教育、技術、藝術三者有機結合的統一體,精心設計的板書是幫助學生撬開智慧大門的杠桿,但傳統教學,由於受教師字體、時間、黑板的限制,一時匆忙信筆塗鴉,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演示教學所出示的是事先精心准備好的板書,字體美觀適中,還可根據需要使用不同的顏色和布局,這種醒目、美觀、鮮明、合理的板書能使學生形成視覺快感,得到美的享受,有助於學生的記憶,對學習不無裨益。同時,教學中穿插的精美圖片、優雅音樂也能給學生美的熏陶。
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不容忽視的功能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採用,但在使用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走入誤區。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避免一些錯誤的傾向。
首先,應避免在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術而忽視師生互動作用的傾向
多媒體歷史課件的畫面形象生動、圖文並茂、聲音悅耳動聽,對學生的感官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夠大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很多老師在上課時重用多媒體,而忽略了自己還有粉筆和一張嘴,也忽視了教師自身的資源,尤其是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身體語言,而這些又能對學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人文力量感召。這樣便在課堂上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老師和學生努力睜著眼睛瞪著前面的屏幕,老師只須動動嘴皮動動手,支嘴皮,一般只是把屏幕上的內容再說一遍,稍微好一點的呢,再把有關的內容說一遍,最差的就是那種由於大屏幕的存在而顯得教師的存在成為多餘的了。動手呢,只不過是點點滑鼠,除此以外手好像也成了多餘的了!這樣,教師的自身作用就隱蔽了,這種教學過程不再是由教師引導,而成為機器的主宰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少了,直觀的刺激多了,原本教學過程中的優勢隨著多媒體的過多使用而逐漸喪失,多媒體本身的刺激逐漸麻木,學習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在課堂中,老師要仍是不可缺少的主體,多媒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能起一種輔助作用,它的存在是為了增強教師的作用,加強師生互動,而不是要削弱或代替教師的作用,讓學生一味地接受。
其次,應避免在歷史課件製作和網路化教學中存在單純追求形象直觀、動感和色彩而忽視學科內容特點的傾向
歷史課件和網路化教學的直觀、生動是其特點,但很多教師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片面追求課件的形象性、生動性,而很少思考這個形象性、生動性會對課堂教學起什麼樣的作用。實際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動性,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從課堂中心轉移到畫面的生動形象、聲音的變化多端等方面,從而弱化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課堂教學目的,更談不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像有的老師製作的課件,色彩艷麗、動感十足,四通八達,確實能夠吸引學生,但易喧賓奪主,歷史課程本身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和規律得不到充分體現,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魅力也沒有體現出來,學生從中不能體會歷史思維的樂趣和感受歷史情感的熏陶。用一句俗語就是「外行看熱鬧」,熱鬧之後學生記得多少,理解多少呢?恐怕教師本人都沒有把握。所以任何脫離教學實際,片面追求課件的生動性、形象性的做法都亟待糾正。
最後,應避免在運用信息技術和中學歷史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向學生收集羅列知識過多而忽視信息質量反饋的傾向
從歷史學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門嚴肅的社會學科,具有內在的規律和理論,通過學習,學生應當掌握基本史實,形成一定的理論認識和思維能力;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正常人在45 分鍾的時間內能夠接觸和理解的知識和要培養的能力都有個限度,我們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這個限度,又不能超越這個限度。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正是這種傳遞知識的快速性容易使我們在運用信息技術時,盲目加大知識的容量,而不考慮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程度和能力的培養情況,不給學生有思考的餘地、聯想的空間,結果學生接受信息過多,造成「死機」。而且眼下有關的歷史影視、資料、圖片舉不勝數、魚龍混雜、真假難辯。如不加以謹慎選材,只一味地加以羅列,容易讓魚目混珠的材料走上課堂,導致誤導學生、自食惡果、事倍功半。這些情況都應該盡量避免。
總之,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要揚長避短,使古老的歷史學科在先進科技的幫助下煥發出青春。

④ 如何運用多媒體課件上好初中歷史課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它對於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其它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現代化教育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已經走進初中歷史的課堂,並以其特有的優勢改變了歷史課任憑老師一張嘴、一枝筆、一幅掛圖進行課堂教學的傳統形象。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課堂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恰當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新知的動力。心理學研究也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對學習對象產生興趣,他就可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而歷史學科一直被學生認為是一門較為枯燥乏味的學科,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那麼教學效果自然就會提高。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
在教學中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學資料(包括資料數據、聲音、錄像等)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在課堂有限的時空內,使學生增加接受知識的信息量,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的空間,為學生分析問題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增強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了自己對歷史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們能直觀地感知歷史時間的演進、地域空間的變遷、歷史人物的活動、重大事件的發展、社會形態的演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同時運轉,感性認識與理性有機結合,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如講《甲午中日戰爭》內容,可播放電影《甲午風雲》中的這樣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上奮勇抗敵,壯烈烈國;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自保」;慈禧太後籌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全軍覆滅。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里就毀滅在日本侵略手裡呢?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聯系李鴻章退縮避戰、慈禧太後鋪張浪費的鏡頭,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因此恰當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歷史的變化發展過程,並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媒體提出新問題、新思路,推動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歷史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計算機走進歷史課堂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首先,計算機具有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圖形、動畫、發聲等功能,能夠增加歷史教學內容及過程的趣味性,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走入過去的時光,重溫歷史事件。其次,計算機存儲量大、准確性高、直觀性強、處理速度快等特點,為歷史教師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提供了更先進、更有力的手段。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歷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運用多媒體教學有許多優勢,但同時,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首先,教師的教育思想落後,也就是說教師對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這種教育改革還沒有徹底理解。
其次,過分講求形式,盲目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傾向。許多青年教師不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注重實效,認為運用多媒體手段就是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就越能顯示教學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從而忽視了傳統教學手段。為了上一節歷史教學示範課,常常為一支粉筆,幾張幻燈片就能解決的問題,也牽強地使用多媒體,而要花費幾倍甚至於幾十倍的精力去製作或請人製作多媒體課件,結果反而破壞了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效果無明顯增強。
第三,沒有從本質上突破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是把板書製成多媒體教學框面,加上一些音像、聲響等多媒體,只是讓書本搬家,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而沒有真正的實質內容。
第四,多媒體課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多媒體的運用並沒有真正把它應有的優勢發揮出來,沒有體現它的發散式思維的培養和啟發式教學的運用,還是線性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沒有利用多媒體起到更大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第五,歷史教師計算機技術不嫻熟。在製作課件交互性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難以在課件教學中實現,更不用說人機交互了。
三、在歷史課堂中有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建議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地進行歷史教育,而從歷史學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現性的特點和較其他學科更為嚴重存在的「師講生聽」的狀況看,如何實現多媒體技術為歷史學科教學目標服務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運用,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轉變觀念,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變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整合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整合到歷史學科中,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一是轉變不重視多媒體技術在人文學科中運用的思想或認為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太麻煩、太難的畏難情緒。二是要轉變已經把多媒體技術僅僅看作是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社會變革的動因,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與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相聯系的。
(二)學習先進教育理念
目前歷史計算機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教師缺乏科學理論和先進理念作為理論基礎。對中學歷史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進具有指導意義的有:
(1)
三大傳播理論。 ①「 四大要素決定論 」——
貝羅認為,傳播過程有四個大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傳播的效果是由四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共同決定的。②「傳授雙向互動論」——施拉姆認為,傳播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傳者和受者都是傳播的主體。受者不僅接受信息而且對信息做出積極的反應。③「傳播五
W 論」——拉斯威爾認為:要描述什麼叫做傳播,可以概括成五 W : wh0 ,傳播者是誰; What ,傳播內容說什麼; Which
Channel ,傳播的通道是么途徑; TO whom ,接受者是誰,即對誰說; With What Effect ,傳播達到什麼效果。
(2)兩種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與「建構主義」,代表人物有皮亞傑、紐厄爾等,基本觀點:①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形成,要通過學習者的主觀作用來實現。新學習的知識必須附著在原有知識結構的「附著點」上。只有學習者將外來的刺激同化於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能發生有效的學習。②學習憑智力與理解,絕非盲目的嘗試。③學習過程是信息加工過程,人腦好似電腦,應建立學習過程的計算機模型。認知理論認為新知識一定要以舊知識為附著或拋錯點,認知的發展過程是同化、順應、平衡。
這兩種新教學理論要求歷史教師開發教學課件時做到:①利用多媒體優勢,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歷史教學軟體必須引導學生把已學的歷史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歷史新知識建立起緊密地聯系。對舊歷史知識的整理科學越明晰,越有利於新知識附著,使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充分發揮。

②要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特長,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既要符合青年學生求知慾強,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又要創設比較好的情境和情緒體驗,引出並保持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寓教於樂。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和調用功能,在課堂上展示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文字、畫面、聲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本以外的內容或本學生的前沿知識。這就對教師的素質進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專業知識,更要在信息技術運用上「采眾家之長,成一家之言」,真正將多媒體教學的優點發揮到及至,達到「授人以漁」、「點石成金」的效果。③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參與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因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有些教師往往增大教學容量,一味追求高、深、難,把學生視為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本來意義,甚至加重學生的負擔。課堂教學採用計算機輔助手段,除了讓學生廣泛地獲取歷史知識,開闊視野外,更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其實,教師要把節約下來的時間還給學生,大膽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博採眾議。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不僅要研究歷史之「然」,而且要研究歷史之「所以然」。如果課堂教學能讓課本知識延伸,就能達到高層次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真正發揮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
(三)正確處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關系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要想取得應有的最佳效果,必須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使用。針對教學中的具體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一般而言,像圖表、地圖、短小歷史影片、歷史圖片等資料、內容,可以藉助於多媒體工具來展現,這樣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對於一些板書,一些啟發式的提問,一些討論,則不必樣樣都採用多媒體工具來設計。有些通過老師的口頭表達,更容易與學生溝通,和學生產生共鳴。甚至有助於老師的課堂即興發揮,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所以,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內容的需要,選擇多媒體手段,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我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應從歷史課的授課類型和歷史教材內容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同時還要從初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而心理學又告訴我們如果長時間單一做某種活動,會使人感到疲勞。),科學地運用多媒體使多種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適當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設計一些人機對話類型的討論題、思考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討論,多媒體展示,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也會感到有有張有弛精神也會非常飽滿,也就不會出現冷場的現象了。總之,「教就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用什麼先進的教學手段都必須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四)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講授仍是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的語言、教態、情感對初中生起著巨大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多媒體技術怎樣發展都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教師表情以及身體、語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因此,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不是老師撒手不管任憑計算機牽著學生走。我認為教師要時刻對課堂進行宏觀調控,同時應該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強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創設一些情景引導自學、思考和分析,使教師能按自己的需要組織教學,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不是受課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因此,如何用好多媒體關鍵在教師。任何時候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不是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可見,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起主體作用,媒體仍起中介作用。
(五)中學歷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加大教育投資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革,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每一位教師帶來挑戰,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對教學形式的需求也越來越新穎多樣,這就需要每個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書本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技能。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每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應自覺地加強信息技術知識方面的學習與提高,隨時關注它的發展動態而不至於落後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會作、會用,更要用好。另一方面的事實是,目前還有許多學校沒有這方面的條件,利用多媒體從事教學還無法實現。即便是有條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師,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它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惟有國家或當地政府加大對這方面地教育投入。
總之,我們只有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正視傳統歷史教學手段中的實用價值,二者相互結合,使它們互為所用、相輔相成,並在教學中自覺克服多媒體教學的消極方面,才能正確合理的使用它,最大限度的為提高歷史教學效果服務,從而真正進入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教學時代。

⑤ 如何上好歷史課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
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2 話,那將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把學生的心緊緊地栓住,使他們懷著無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因此,一段精彩的導入將會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二、 創設情境,體驗新知 情境創設強調為學生創設完整、真實的歷史情境,以激勵學生的認知需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體驗學習。歷史不像其他學科,歷史課中的情境創設要具有歷史氛圍。它既反映過去的事件、人物,又體現今天人們對歷史事件、人物的看法。因此,歷史教學情境創設除了要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外,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能在自己已有的歷史知識中感知歷史、認識歷史、評價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我們知道歷史是不可能從頭再來的,但我們卻可以藉助情景創設,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感受特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現在很多老師都嘗試使用「虛擬情境教學法」,通過虛擬的情景,再現歷史。下面以我在講授「美國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為例,來談歷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美國百歲高齡老人馬文•L•諾森今年秋天接受了貝勒大學授予的學士學位。1929年迫於生計告別大學生涯時,他僅差1個化學學分就能拿到貝勒大學學士學位。 77個春秋後, 如今已經滿百歲的他終於迎來遲到的畢業證書。 老師說:「諾森已經是一位百歲老人了。生日那天,兒孫們問他:您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諾森老人說那當然有很多很多了,可要說最難忘的,得說是1929年那場災難,那種殘酷的現實,曾經扼殺了他年輕時的夢想。同學們知道諾森老人所說的災難指什麼嗎?」 這樣學生就能說出那場災難指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這一環節通過一段虛擬人物諾森的故事創設了經濟大危機的情境,起到激情引趣的作用,也能引領學生盡快融入大危機的情境中。 英國歷史學家柯林伍德認為:應努力在內心構築一個歷史的氛圍,這種氛圍能再現和還原歷史事件發生時代的特定局面,任何歷史都是現在的歷史,只有更加深入一個特定時代人的心靈和思想,才能觸摸到歷史的脈搏。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比較好的幫助學生觸摸到歷史的脈搏。 歷史是過去的,昨天已成為歷史,更何況與學生相隔甚遠的歷史教材,學生和我們都是歷史的旁觀者,站在這個角度學歷史,學生是無法理解當時的歷史
3 氛圍的,也就無法理解歷史的真正內涵,也更無法激起學生內心的波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穿越時空隧道,改變教師講史說史、學生聽史讀史的學習方式,利用各種手段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演繹歷史中的某一角色或片斷,這樣才會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距離他們遙遠而難以記憶、理解的歷史知識與歷史現象。 三、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為什麼學生會在我們的課上打瞌睡?那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方式未能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未能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未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教學模式中我們應用了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探究知識的方法。所謂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把全班學生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要充分尊重學生,遵照自願的原則,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與合作意識。由組長對小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過去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實踐、操作。通過教學實踐,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小組合作探究過程的實施: 小組合作探究的整個過程大致可分為:明確探究問題--合作探究--交流學習—展示反饋結果。 1.明確探究的問題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明確探究的問題。告訴學生評價的標準是什麼,以及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適時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怎樣
4 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的任務最好是團體性任務,而不是個體性任務,即任務所要求的資源(信息、知識、技能、材料等)最好是單個學習者所不可能全部具有的,離開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個人就無法實現任務目標。小組成員在任務目標上是共同的、明確的,同時資源上又是相互依賴的,這可以促進學習者對活動的參與。 2.合作探究 確立學習任務之後,小組要通過研究學習目標,明確主攻方向和需解決的問題,根據組員特點,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在此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引導。 3.交流學習 小組成員通過探究,闡述各自觀點,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研究,再在全班匯報自己小組的交流成果。對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請其他小組幫助解決。 4.展示.反饋結果 通過小組間的交流探討,教師指導學生逐步統一認識,得出結論,並對各小組和組內成員的表現給予評價、激勵。 教師作為整個課堂的引導者,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適時地參與小組的討論,要靈活調整教學環節,及時地診斷與處理問題,當小組面臨問題時,能夠加以指引,當學生感覺學習沒有動力時,我們要及時地創設情境,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使學生產生合作學習的沖動和願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多走動,多觀察,多傾聽,正確的認識加以肯定,錯誤的思想必要時可進行干預,激發學生思維碰撞,將課堂推向高潮。 接下來教師應將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集體力量也無力解決的問題,一般也是這節課的難點問題做詳細講解。 四、梳理知識、歸納整合 這一環節是為學生及時構建知識體系而開展的整合性認知活動。通過本環節,讓學生對學得的知識及其本質屬性進行再認識;對自己掌握的知識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歸類連接、重新整合,構建出個性化的比較科學的知識體系。 有學生反映對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重要知識點印象不深刻、掌握不扎實,尤其聽了若干節課後,很多節課混在一起,對前面某節課的印象更淡化遺忘,很難
5 回憶起某節課到底學了什麼?哪是重點?有哪些重要題型?本節需達成的學習目標是什麼?這當然由於課堂教學中的若干環節做得不夠所致,但沒把知識做好歸納整合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1、知識整合應該成為本節課的「濃縮袖珍版本」。一節課結束後,學生腦海中儲存羅列了很多知識,繁多而零亂,使知識不能系統化、網路化,缺乏對本節知識全景式知識結構的構建。對於一節歷史課,學生是按照教師講授的先後順序去聽講和接受的,就如同坐在河流上依次走過時間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學到後面,前面的可能就淡忘,最後不能見到整條河流的全景。如果在本節課小結中不去萃取本節精華、提煉出重要知識點和重要題型,使本節所講知識濃縮為一個「精華袖珍版本」,那麼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就不深刻,正所謂「綱不舉目不張」。所以,一節課結束時要通過小結全景呈現本節知識結構,做到「舉綱張目」。使學生在回望這節課的時候,只要想著課堂的知識整合部分,就能概視這節課的全貌。 2、知識整合應該成為本節課的「升華版」。很多教師把一節課的知識整合做成了知識的重復羅列,看似進行了整合,但沒提煉出本節的知識精華,整合應該是一節課的畫龍點睛之筆,是對本節知識的提煉和升華,是萃取知識精華的一個環節。所以能否通過課堂知識整合對本節課進行突破和升華是影響一節課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那麼,如何做好知識的整合呢?我認為應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這一環節的操作有如下幾步:(1)學生個體先自結、整合知識點,構建自己的知識網路;(2)組內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3)教師適當地引導組間交流,完善知識體系。讓學生在「交流互評」中不斷豐富學習的方法策略,在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相互評價中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五、生成運用、鞏固提升 本環節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認知目標後而進行的形成性評價,使學生已獲取的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同時對前幾個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償教學,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拓展和提高。 這一環節教師的任務是提供材料、診斷補償、反饋矯正;學生的任務是自我演練、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具體操作如下:(1)教師出示訓練材料(此訓練材料應是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在精確把握重、難點的前提下通過精挑細選所確定的
6 訓練材料),材料的出示形式應根據學情靈活設置。(2)學生自我演練,獨立完成;然後組內交流,解決部分問題;對本組內仍存在的爭議或疑惑,在組間或班內進行生生、師生的交流,在交流互動中進一步達成共識,完成查漏補缺和鞏固提升。 本教學模式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創設情景環節當我們採用虛擬情境教學法時要注意,這個「虛擬的」 情境不是隨意編造的,而是以史實為依據,從當時歷史背景出發,由教師精心編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呈現出來的。 2.在歸納整合環節需要學生自己總結整理,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學生思維的自我完善過程,以便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知識體系的構建以本節的學習內容為主,也可以構建出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 3.在生成運用環節要注意,首先,在選擇訓練題目時,除對基礎知識和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外,還要注重選擇題目的針對性、典型性和層次性,適當控制題量和難度,要在知識的重點、學生的疑點和不同知識的銜接點上設置題目;其次,訓練時,要注重獨立性和規范性;再次,訓練時,要注重互動性和規律性
相關參考:http://wenku..com/view/ee5fca90daef5ef7ba0d3caa.html

⑥ 淺談如何上好一節初中歷史課

把課上好,是教師的職業操守和工作體現。課上得如何,取決於課備得怎樣。每節好課,看上去是上出來的,實際上是備出來的,即在課前做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如何搞好教學設計,是每位教師所面對的問題。
一、案例一:在一節有關新中國外交成就的初中歷史課上,教師講到萬隆會議,主要介紹了周恩來總理的外交風采,出示了多幅周總理的照片,播放了周總理在會議上演講的影視資料。然後,讓學生討論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起的作用。
問題在於:是否遵循課標的要求,歷史課的教學角度,要依據課標要求,要在鑽研課標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如萬隆會議,實驗稿課標上寫的是: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而新版課標的要求,在中國史中是: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史是:通過萬隆會議┄┄知道戰後殖民體系的崩潰和亞非拉國家為捍衛國家主權、發展經濟所進行的斗爭。
因此,這一問題的教學角度不是周總理的外交風采,而是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作用,以及這次會議的歷史意義。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對歷史的闡述是有多種角度和側重的,但從教學上來說,確定教學角度,首先是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按課標要求來設計。
啟示:要了解和把握課標要求
二、案例二:有位教師在講洋務運動時,在講完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後,講道:洋務派辦的這些新興工業,需要引進外國的設備、技術和人員,而當時的人都不懂外語,難以操作。為此,洋務派推行新式教育,興辦培養外語人才的學校。
問題在於:是否釐清歷史的邏輯,將歷史的邏輯轉化為教學過程的邏輯:
1.教學環節解決課堂教學是如何展開和進行的問題設計課堂教學的總體進程和每一個步驟。
2.教學內容梳理本課內容所涉及史事的邏輯與層次,釐清所教史事的范圍、要素和前後關系。
3.學生認知預設問題和設計活動,牽引學生的認知,通過師生的互動促進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教學內容進行符合歷史發展線索的梳理,然後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過程的編排,使得教學環節有前後相連的邏輯關系,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夠同步而有序地展開。而這一切的基礎,要以歷史時序為基礎,符合歷史發展邏輯。
啟示:要把握歷史發展的脈絡
三、案例三:有位教師在講三國鼎立時,大約用了20分鍾具體而生動地講述官渡之戰的過程。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的建立與發展。
問題在於:是否把握教學的重點。重點即教學的核心和關鍵所在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沒有重點,就會面面俱到,平淡無奇;如果都是重點,等於沒有重點,還是一鍋粥。需要思考的。
1.是重點的選擇:
在歷史上的地位;
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本課中的地位。
2.是如何突出重點採取有效策略活化重點,強化重點,圍繞著重點:
補充相應的材料;
設計思考的問題;
組織探究的活動。
例如,講改革或條約的內容,往往有著多項措施或條款,若逐條介紹,就會顯得重點不明顯,內容也枯燥,因此要選擇重點。如,商鞅變法的內容包括:什伍、連坐制度,獎勵耕織、重農抑商,獎勵軍功;
廢井田、開阡陌,推廣縣制,統一度量衡,移風易俗。
重點可定為:
獎勵軍功——打破貴族世襲制,提高軍隊戰鬥力
廢井田、開阡陌——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
推廣縣制——廢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權體制
啟示:要學會抓住教學的重點
四、案例四:在一節有關唐朝文化的初中歷史課上,講到唐詩,教師先是組織學生展開賽詩會的活動,分小組朗誦唐詩,然後分別對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篇進行具體分析,闡述其中的寫法及意境。
問題在於:是否突出歷史的特色
中學歷史課程的很多內容,屬於專門史的范圍,如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等。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從歷史的視野上來考察某一領域中的問題,把握其中的歷史變化和歷史意義,而不是只注重講清一般的知識,所以,要探索如何講出歷史課的特色。
凸顯歷史的特色,就是將某一史事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加以考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對史事進行闡釋,而不是單純、抽象地講述和簡單地加以評論。
啟示:用歷史的視野進行闡釋
五、案例五:有位教師在講經濟特區時,運用地圖,先說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然後說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再說設海南經濟特區,及上海浦東開發區。然而,未說明經濟特區的特在何處?
問題在於:是否把握了核心要素。每個具體的歷史知識,都有其基本的、核心的要素,是由這些要素構成知識的。備課時不但不能忽略了核心要素,而且要將核心要素加以梳理,以使其更為清晰。
經濟特區這一知識的核心要素包括:
過程要素:是怎麼發展的,如何有步驟地逐漸展開
政策要素:引進外資、設備和經營方式,在稅收、出口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格局要素: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格局。
此外,經濟特區與經濟開發區的區別。
再如:秦始皇這一人物的要素
1.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推行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3.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
啟示:細致梳理知識的核心要素
六、案例六: 有位教師這樣講黃花崗起義:起義爆發後,革命黨人向總督衙門發起猛烈進攻。他們個個視死如歸,英勇無比,勇猛殺
敵,在槍林彈雨中前赴後繼,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搏鬥。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革命黨人仍是戰斗到底,直到起義失敗。
問題在於:是否有比書面語更好的敘述方式
1.是口語化。
2.是注重歷史細節
歷史是由細節組成的,講歷史離不開細節,要把歷史講得具體生動,使學生能夠感悟到,就更需要有細節。教學內容的具體、活化,學生才能對歷史有所感悟。
從概念到概念,從道理到道理,空洞無物,是歷史教學的大忌。細節的描述要符合歷史的事實,不能 憑空想像或者隨意編造。
有位教師在講唐都長安的繁盛時,這樣講道:長安城裡的大街小巷店鋪林立,出售各式各樣商品,如茶葉、絲綢、唐三彩等。到了晚上,全城是一片燈火通明,人流如潮,叫賣聲不絕。
例如:西安事變中捉蔣。12日凌晨,孫銘九率一百多人來到臨潼的華清池,解決了蔣介石的衛隊後,直奔蔣的住所五間亭。蔣介石聽到槍聲,慌忙逃向後山。孫銘九沖進蔣的卧室,見屋內無人,而蔣的假牙還放在桌上,鞋子擺在床下,衣帽掛在牆上,一摸被子,尚有餘溫。於是判斷蔣沒有跑遠,就率兵到後山搜索,發現蔣介石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將其架出來,推上汽車送往西安城內。
啟示:要學會具體生動地講歷史
七、案例七:有位教師在講唐都長安的市場時,出示了《唐六典》中的一段材料:「凡市,以日中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然後,對材料中的文字進行了解釋。
問題在於:如何運用歷史的材料。歷史材料的運用,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材料的研習,分析材料所述的要點,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並運用材料進行歷史的推論,從而提升學生歷史的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如上引材料,可以從中獲取的信息是:
1.官府對市場進行嚴格的監控。
2.市場活動的范圍和時間受到限制。
再如,講到大澤鄉起義,可以引用下列材料:「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史記•陳涉世家》
設問:從材料中是否能找出起義的原因?
啟示:材料運用重在研習和分析
八、案例八:
有位教師講春秋戰國的變革,在講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時,提問學生:牛耕有什麼好處?一名學生回答道:「牛比人勁兒大。」教師順勢說:「對,牛耕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課後,我問教師:牛比人勁兒大,難道是春秋戰國時人們才知道的嗎?如果不是,為什麼以前不用牛耕?
問題在於:是否關注歷史的聯系。從認識歷史的角度上講,只有
將相關史事聯系在一起進行考察,才能搞清歷史的真實面貌。從學習歷史的角度上講,只有將相關的歷史知識聯系在一起,才能建構起較系統的知識體系。
處理教材時需要聯系的類型:
1.是教材中呈現的史事如: 中國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的聯系與比較。
2.是教材中若隱若現的史事。如:《辛丑條約》與盧溝橋事變的關聯。3.是教材中未呈現的史事。如: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日本關東軍。
要加強:板塊之間,專題之間,課題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史事的聯系和認識的聯系。
啟示:要從聯系的角度看歷史
九、案例九:有位教師在講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時,引述了三段《共產黨宣言》的論述,並逐段進行解釋。最後,告訴學生:正是《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即馬克思主義誕生。
問題在於:是否注重歷史的分析。歷史是對過去事物的分析、理解、評判與闡釋,這也是對中學歷史教學的要求。對於教學中所涉及
到的重要史事,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其中的本質特徵、歷史作用和影響,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如:分析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由農業文明演進到工業文明的轉折點,是工業化的開端,不僅使生產力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也使工業成為社會經濟的先導。
●工業革命使建立在機器大工業基礎上的近代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並將此前處於世界市場之外的國家和民族統統捲入世界貿易的旋窩。
●在人類歷史發展上,19世紀歷史的三大潮流,即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運動的發展、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都是受到工業革命的直接影響。
啟示:要對歷史進行全面的分析
十、案例十:有位教師准備《遼、西夏與北宋的並立》一課時,開始設計的導入是展示地圖,說明當時主要政權的分布情況。後來,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改為運用身邊的材料來引出本課的教學。
問題在於:是否關注學生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除了要考慮課標要求、教材內容、授課方式等問題,還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進行教學。主要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擬定有啟發性的提問、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1.激發興趣的教學策略
★ 盡量創設歷史的情景
★ 設置促進思考的問題
★ 引發學生歷史的感受
★ 聯系學生已知的事物
★ 開展學生為主的活動
★ 對學生學習予以鼓勵
2.設計問題的教學策略
★問題的提出應圍繞教學目的和重點
★應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談話
★問題應明確,使學生知道問題所在
★提出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引導性
★面向全班學生提問,促進學生思考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適時引導
★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鼓勵並小結
3.組織活動的教學策略
★明確每一個課堂活動的目的所在
★與學生共同對活動程序進行設計
★活動要建立在史事掌握的基礎上
★活動的重點在於歷史問題的認識
★注重在活動中學生的分工與合作
★教師要及時對學生活動予以引導
★要關注活動的效果及活動的延伸
4.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
★指導學生閱讀有關歷史的材料
★指導學生概括所學的歷史事實
★指導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
★指導學生辨明各種歷史的解釋
★指導學生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
★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
啟示:從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

⑦ 求教!新學期的第一節歷史課怎麼上

是新老師的話,第一次上課的話,就先應該和同學互相認識,以朋友的身份,介紹介紹你自己,態度要很有親和力,然後讓同學介紹他們自己,盡量讓氣氛好一些。(我們那老師都這啊,同學感覺都還不錯)
一次講課的話,你可以不先講,我們老師就是這樣,她讓我們先背,背目錄,背有幾個單元,可以限定時間,同樣也提升了同學的學習效率,因為你教的是歷史,所以目錄應該是必掌握的,只有心裡有底,考試的時候才知道從哪翻書啊。
我認為這種方法還可以。
希望你能成功!

⑧ 如何上好初中歷史課.ppt

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編者意圖。弄清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熟悉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其次掌握學生情況,有的放矢

⑨ 怎樣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高中歷史千萬不要給學生念書,學生不是第一天上學,而且辨別觀念開始成熟,時間一長上課效率會大打折扣(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老師,高一歷史自學的)誤人子弟啊!!!
作為第一堂課,可以和學生隨便探討一些歷史問題(不要無聊的講些未解之謎——學生大都看過吧,某個人某件事或者現代生活折射的歷史等等)稍微跨學科沒關系,別扯太遠就行,切記和某一個人暢談或一個人誇誇其談,注意調動學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歷史內容悄悄串進去,忌多。一談話形式的課堂氛圍會給你以後的教學帶來結實的基礎。
上面純屬作為一個學生的感受,我受過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學生痛苦的「抉擇」,貌似嚴重了,O(∩_∩)O哈哈~!!放鬆沒那麼嚴重!

⑩ 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

在歷史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上好一堂歷史課,首先要把握好歷史教材的深度,更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其次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最後,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
一、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
要挖掘好教材的深度,首先要吃透教材和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編者意圖。弄清知識體系和教材結構,熟悉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其次掌握學生情況,有的放矢。由於學生基礎不一,教材撐握的深度應有分寸。否則是對牛彈琴。顯然這里所說的挖掘教材深度並不是越深越好。關鍵是不要做夾生飯。應做到深淺適宜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到津津有味,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
二、要把握好調動學生的廣度
抓好調動學生的廣度是區別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應試教育只注意調動少數升學有望的學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落實好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氣氛的好壞關鍵要看調動學生的廣度,要使每個學生都處在積極的學習之中。從目前情況看,課堂上滿堂灌,唱獨角戲的現象不多了。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仍覺束手無策,在課堂上仍看幾個尖子。教師提問,學生發言的,老是那麼幾個人,對大多數學生從不過問。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師生活動脫節。有些學生即使想主動學習,也因教學目標過高和方法不對胃口,只是騰雲駕霧,一堂課下來,不知所雲,收獲甚微。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面考慮如何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課堂上要善於啟發各類學生,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把轉化學困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是個合格的教師。
三、要把握好課堂訓練的密度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講練結合是課堂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抓好課堂訓練的密度是落實知識體現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一堂課就做到訓練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這樣效果就會必然好。從當前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問題看完全沒有課堂訓練的課很少發現。主要是課堂訓練的密度不足,主導和主體一頭重一頭輕。在多數情況下,仍然存在著講的多,練的少,重灌輸,輕引導,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器。
一堂課應該內容好、方法得當、密度大。講、想、練三者不可偏廢,教師講給學生指出的方向,起到引導作用。重要的是學生要吸收,消化,讓學生能力有一定提高,做到學以致用。
四、要把握好教學藝術的力度這里是就教學藝術給人的感染力而言,抓好教學藝術的度就是捉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學藝術強,給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學藝術差,效果就蒼白無力。教學藝術的魅力就和我們看電視劇一樣。一部好的電視劇,如果只是乾巴巴地把角本讀給人聽,印象一般不會深刻。但如果配合角色、活現,就會給人終身難忘的深刻的印象。
總之,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度,雖然不是課堂教學的完整的評價標准,也不失為課堂教學所必須考慮的四個方面。它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你若能達到這一點,你的歷史課堂教學更會錦上添花。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