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大胡同的歷史故事
天津自明初設衛以來,一直是通衢大邑,人雜五方,素稱「畿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因而衣食住行,風月繁華,無不競奢糜麗。 天津清代詩人有詩句:「繁華要數估衣街。」估衣街,現仍存在,地處紅橋區北門東。為昔日集中出售服裝之所,反映了天津服裝行業的鼎盛局面。
天津史書上及現存城市布局中,有蹤跡可尋的老商業街,要數估衣街。《元史·海運編》里曾提到楊村馬頭。而清初《天津衛志》中屢屢提到馬頭渡等地名。明白誤的,馬頭渡地居如今的北大關橋址。由此可推斷元明時天津衛的繁華商業街—馬頭東街,即如今的侯家後中街、估衣街一線。明代天津巡撫李繼貞被天津人崇祀而建有祠堂。據民國《天津縣新志》編撰人高凌雯考證,李繼貞祠堂在馬頭東街。而李的祠堂為清代萬壽宮,即今北馬路北門東小學,該小學前門原在今估衣街上(後移至北馬路)。故馬頭東街為今估衣街可證。換句話說,估衣街就是有600多年歷史的馬頭東街 。
估衣街西口,立有一面牌樓,上寫「沽上市廛」四個字。沽,是指天津舊有七十二沽(沽者,小水也),所以「沽上」就成為天津的代稱。「沽上市廛」就是指天津的商市。兩百年前清代文人李慈銘(蒓客)來天津,經常到估衣街遊玩,他在自己的《越縵堂日記》中曾描寫這條街「廊舍整潔」,「幾及二里」,繁華絕似「吳(蘇州)之閶門」。可見它繁榮的面貌。估衣街上有各種老字型大小老商店,如吃飯飲宴,有「估衣街里趙洪遠,一飯尋常費萬錢」的說法。天津飯店中的老「八大成」(八家字型大小中含「成」字的大飯庄:如「聚合成」),大部分在估衣街舊賈胡同或侯家後。再如天津最老的洋廣雜貨商店「范永和」及京都達仁堂,老皮貨涼席店都在估衣街上。西口面對的是「五甲子」老煙鋪該煙鋪至晚設於是1644年 。
㈡ 天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
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從
1860
年鴉片戰爭伊始,天津不
斷的遭受外來侵略者無盡的蹂躪,歷經八國聯軍的無情摧殘
又親眼見證了日本的燒殺劫掠也經歷的那段„
,
同樣也親眼
目睹了中國由沉睡到崛起的一段辛酸史。從任人蹂躪到如今
的亞洲強國乃至世界不敢小覷的文明古國,其中的辛酸和努
力,完完全全的都被有形和無形的記錄在了歷史的無言和厚
重當中。天津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為此奮斗付出或者犧牲過
的每一個人,他們都被在記在了她的眼裡心中,成就了她現
在的風韻和特別。
1) 周恩來與天津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總理周恩來,以其偉大的人格、傑出的才幹被國際輿論稱作「整個20世紀中最傑出的政治家」。周恩來的成長與天津息息相關,他生前曾多次稱天津是他「青年時代的故鄉」,並一往情深地向人談及他在天津生活、學習、戰斗的歷歷往事。周恩來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淮安。1913年隨伯父來到天津,考入聞名全國的南開學校。周恩來以優異的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目睹中國內憂外患的局面,他決心東渡日本以求救國真理。行前留下「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的詩句,被人傳唱至今。 周恩來與天津的淵源千絲萬縷,難以說盡.海河人民、南開學子以各種方式紀念著這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總理。南開校園里矗立著他的巨大雕像,覺悟社舊址被保存至今。
2)鄧穎超在天津的足跡 鄧穎超,1910年來到天津,靠母親行醫和自己課余打短工維持生計。1916年,鄧大姐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在校期間,正值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爆發,年僅15歲的鄧大姐便以滿腔熱情投身反帝愛國的革命斗爭。1919年5月25日,她參與發起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任評議委員和講演隊長,創辦了平民學校,出版了《醒世》周刊和《平民》半月刊,宣傳和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婦女抵制日貨,爭取民族獨立,保衛國家領土主權。 「覺悟社」很快成為領導天津革命斗爭的堅強核心
3)吉鴻昌與天津愛國將領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第二年全家遷入。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曾任寧夏政府主席的他和馮玉祥等組成抗日同盟軍,並親任前敵總指揮。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
4)張學銘與天津無論是開始的睦南道,還是後來的常德道,對張學銘一生而言天津都是個重要的地方。盡管他的晚年是在北京度過,但張學銘卻在天津做了很多頗具影響力的事情,也在這里經歷了數次角色轉換。張學銘早年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後又進入日本步兵專門學校學習,1929年由日本回國後就職於東北軍。 1930年,經國民黨元老吳鐵城舉薦,張學銘出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長。1931年4月,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局長,日本人策劃的「天津事變」便在此後發生。張學銘粉碎日偽陰謀暴亂取得了重大勝利,而日本失利後,通過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向蔣介石政府抗議,南京政府在日本的所謂「抗議下」妥協退讓,張學銘被迫辭職出國考察。張學銘後來被提任為天津市建設局副局長、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長,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天津的市政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張學銘曾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5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天津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政協委員等職務。
5)張作相 的天津往事 一九三三年熱河淪陷後,張作相去職到天津隱居。漢奸洪維國(曾任偽滿洲國財政次長)多次到張的住處,利誘威脅,勸他為日本人效勞,張作相嚴詞拒絕。洪原是張學良的下屬,「九·一八」後來華北工作,與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勾結,當了漢奸。偽滿洲國成立後,土肥原又授意洪維國以多種手段拉張作相出山,遭到拒絕,便在天津日租界利用報館拋出「號外」,聲稱張作相已離開天津到霸縣找二叔子張廷樞(東北軍一一二師長,當時駐軍霸縣),准備指揮東北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挑撥張作相和國民黨的關系,因為當時東北軍已由國民黨統一指揮。對此,張作相大為震怒,當面怒斥洪維國的可恥行為。 在誘降張作相時,日軍曾派人將張在沈陽,吉林的箱櫃什物送往錦州「福厚堂」(張寓)交其戚人點收,以討好張作相。張聞訊後,立即告誡家屬子女,一律不準挪動,以示不受拉攏。
6)顏惠慶,上海人,1991年任命國政府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1949年後,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7)張自忠(1891~1940),山東臨清人,著名抗日將領.1935年任察哈爾省主席,翌年任天津市市長,曾參加台兒庄會戰、武漢保衛戰1940年與日軍激戰在南瓜店壯烈殉國
8)庄樂峰 江蘇丹陽人,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曾任美商勝家份人際公司買辦、天津英租界華人納稅會董事長,為耀華學校創辦人之一 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背景,天津有了她獨特的建築風格,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的歷史痕跡,更使這座城市充滿了厚重感。
㈢ 天津有什麼有名的傳說
民間故事大多「口口相傳」,離奇而又虛幻。但民間故事裡卻包含了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公案倫理,充滿幻想光怪陸離,正好合了老百姓胃口,所以生生不息,流傳至今
第一個,當然要提一提咱們的天津老鄉——哪吒了,傳說哪吒就是在三岔河口「鬧海」的。大家都知道他的父親是鎮守陳塘關的李靖,而陳塘關那就是河西區的陳塘庄啊。歷史上的李靖是唐初名將,原籍陝西,從未當過陳塘庄總兵。但《封神演義》把他寫成商末周初人,後來成為統領天兵天的托塔天王。李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哪吒。哪吒生而靈異,神通廣大。哪吒七歲那年,事情的高潮部分終於來了。天下大旱,東海龍王不僅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搶童男童女。哪吒挺身而出,大鬧三岔河口,打死夜叉又殺了龍王三太子敖丙還抽了龍筋。龍王勃然大怒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水淹天津城,逼迫李靖交人。哪吒拆肉還母,拆骨還父。死後,被師傅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還魂再世。
第二個,要說一說三岔河口的分水劍了。相傳,以前南運河、北運河、海河在三岔河口匯會時三水顏色互不相攪。大禹治水的時候,天津這個地方洪水泛濫,大禹命人在三岔河口的水底放了一把叫做「分水劍」的寶劍,從此大水退去,天津這個地方的人們才有了安穩日子。天長地久,就有人惦記上了這個寶貝。乾隆年間的一個夏天,三岔河口來了一個兩眼炯炯放光的南方人。一連好幾天,他都在三岔河口的一個擺渡口徘徊。他看上了在擺渡口的做生意的郝家老果子鋪的笸(po三聲)籮。這個笸籮可不一般,從鋪子開業就沒換過,每天盛新出鍋的果子,整個被油浸成了琥珀一般的顏色。這個南方人出高價買,可是掌櫃郝胖子說啥也不賣。那個南方人連番漲價引起郝胖子懷疑。再三的詢問下,南方人說出了自己的真是身份和意圖。南方人本姓黃,是會彆寶的「南蠻子」,他看到了水底的分水劍想把劍彆走,但是水底有老龍守著。黃某需要法器相助才有可能成功。笸籮年代久了有了靈氣,也經歷過烈火焚燒,正是他所需要的!黃某以財帛引誘郝胖子做他的助手一起彆寶,郝胖子一時貪財答應了。可是就在行動的時候,郝胖子突然醒悟:「分水劍被拿走,天津的風水就破了,到時侯洪水泛濫全城百姓跟著遭殃,我不成了千古罪人?」於是郝胖子中途退場,不在幫黃某人。最後,黃某人身首異處,分水劍卻保住了。遭受這次劫難後,三條河的水從此不再分成三色,變成了一個顏色了。
㈣ 有沒有關於天津的民間傳說或者神話故事
天津的民間傳說:
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
(4)天津有多少個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
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遊的最佳季節。
冬半年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加強,以偏南風為主,氣溫高,降水也多。有時會有春旱。
天津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4℃,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8℃;歷史最高溫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溫度-2℃。歷史最低溫度是-17.8℃。
㈤ 天津的歷史名人及故事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字樹君,號吟齋。天津人。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張兆祥】(1852~1908)畫家。字和庵。天津人。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嚴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孫,號夢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華世奎】(1863~1941)書法家。字啟臣,號璧臣。天津人。清內閣閣丞,民國成立之後,以遺老自居,終生不剪辮子。同嚴修組崇化學會,主其事。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可謂其代表作。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周學熙】(1865~1947)實業家。字緝之,別號止庵。安徽東至縣人。1894年中舉。初官於浙江,後為山東候補道員。1900年入直隸總督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回國後曾作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民國後兩度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任期內在天津先後創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教育用品創造所、灤州煤礦公司、啟新洋灰公司、京師自來水公司、耀華玻璃公司、華新紡織公司以及天津中國實業銀行等,成為一個典型的企業集團,奠定了北洋實業的基幹,本人亦成為與南方張謇齊名的著名實業家。著有《止庵詩存》、《止庵詩補集》。
㈥ 天津的歷史故事
天津老地名蘊含歷史故事
津地名里蘊含著一些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例如,與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有關的地名就為數不少,河西區的掛甲寺和薊縣、寶坻區一些地名的來源都和李世民有關聯。
據民間傳說,薊縣地名中的「擂鼓台」是李世民東征時築台擂鼓點將之處;「東二營」、「西二營」是李世民東征時於此地駐扎兵馬的兩個營盤;「大安宅」、「小安宅」是李世民曾於此安營紮寨,初名大、小安寨,後改今名;「驗甲宮」是李世民東征途中晾甲的地方;「邦均鎮」原名「商君店」,因傳說戰國商鞅曾在此宿店,故名。後唐太宗東征至此,因地名諧音「傷軍」犯忌,故改名「邦軍店」,後民間演化為「邦均鎮」;「馬伸橋」是李世民東征路過此地,御馬勞乏伸腰,故村名馬伸腰,後演化為馬伸橋。
據民間傳說,寶坻區石橋鎮有兩個相鄰的村子——大小「黑豆窩」,傳說當地盛產黑豆,唐王征東回師路過此處時曾用黑豆喂馬,故名黑豆窩。石橋鎮還有一個叫「歇馬台」的村落,傳說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地高台歇馬,故名。「帳房衢」是李世民東征途中設帳房之處。
在歷史上宋朝和遼國相隔大清河、拒馬河南北對峙,遼國曾多次越過界河與宋軍楊延昭部(即俗稱「楊家將」)激戰。今靜海縣與河北省交界一帶,就是兩軍馳騁交戰之處。傳說靜海縣南部的古城窪(今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的堤外窪地)一帶,就是楊延昭軍隊的大營。其轅門就設在古城窪的北部,後形成村落初名「轅門口」,元朝時更名為「元蒙口」。為偵察搜集遼軍情報,楊延昭派出兩個偵察機構,一處設在轅門以北,後形成聚落初名「探馬庄」,後演化為今名「譚莊子」。另一處設在轅門以西的寺廟內,由楊五郎弟子(僧人)刺探敵情,人稱「禪房」。後形成聚落,現已發展為「東禪房」、「當禪房」、「西禪房」三個村落了。
靜海縣子牙鎮所在地名「王二庄」,原名「望兒庄」,傳說每當楊延昭臨陣與遼兵交戰,其母佘太君常於此眺望觀戰,故名。距王二庄一里多遠有「宗保村」,傳說是楊延昭之子楊宗保領兵駐扎之處。附近還有「孟莊子」和「焦莊子」,傳說是楊延昭部將孟良、焦贊的駐地。寧河縣「潘庄」,因是宋將潘仁美的封地而得名。據民間傳說,武清區「牛鎮」是楊六郎當年抵禦遼兵大擺牤牛陣的地方。最具浪漫色彩的地名是寶坻區的「南仁浮」,相傳楊六郎在此與大刀王懷女交戰被俘,在王的威逼下楊被迫與王懷女成婚,故名「男人服」,後演化為今名。
作為宋遼戰爭的另一方,關於遼國和蕭太後的故事在天津地名中亦有反映。寶坻區有「打扮庄」,相傳遼國蕭太後督軍南下,與宋兵交戰,曾在此築梳妝樓,梳洗打扮,故名。寶坻區大口屯鎮綉針河東岸有毗鄰兩村——大小「綉針口」,相傳遼代建村,綉針河當時為蕭太後的運糧河,此處為巡查護衛運糧河的哨口,故名。 另外,武清區有黃花店鄉,始建於遼代會同年間(938~947),據《畿輔通志》轉引《東安縣志》載:「省抑宮在安次南,遼會同中建。以禁嬪妃之有犯者。元時屢遷廢後於其地。今屬武清縣,俗名皇後店。」此地原屬安次縣,明初劃入武清縣。今稱「黃花店」,系由「皇後店」諧音演化而來。與之對應的地名是泗村店鄉的「太子務」,遼代成村。傳說遼太子曾前往皇後店(軟禁失寵遭貶後妃的冷宮),探視被罷黜的母親,途中在此留宿,故村落得名太子府,後演化為太子務.
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的歷史故事
據說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一個這個巷子里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型大小喚作「桂發祥」。這個人很聰明又能幹,炸麻花可以說有一手絕活。他炸的麻花真材實料,選用精白麵粉,上等清油。每天做的麻花香味能傳遍整條巷街,人們聞到香味紛紛蜂擁到他的鋪子購買,因此他的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開了店面。開始還算是賓客滿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越來越覺得麻花有點乏而生膩,漸漸的生意就不如以往了。老人家不甘心。後來店裡有個少掌櫃的,一次出去遊玩,回到家是又累又餓,就要點心吃,可巧點心沒有了,只剩下一些點心渣。又沒有別的什麼吃的,那少掌櫃的靈機一動,讓人把點心渣與麻花面和在一起做成麻花下鍋炸。結果炸出的麻花和以前的不一樣,除了酥脆不艮和香氣撲鼻,味道可口。按照這個方法,劉老八是盡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條和麻條之間夾進了什錦酥餡。至於配料,更是苦思冥想,頗費了一番腦筋,桂花、閩姜、核桃仁、花生、芝麻......還有青紅絲和冰糖。為了使自己的麻花與眾不同,增強口感味道,把放置時間延長,取材也是愈來愈精細,如用杭州西湖桂花加工而成的精品咸桂花、精製小麥粉等等,製作成不僅存放良久不艮,而且香氣四溢,味道香脆可口,滿口生津。
就這樣,經過反反復復的精心研究,劉老八終於創造了金黃油亮、香甜味美、久放不綿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從此「桂發祥」麻花著稱於市,廣受歡迎,成為天津衛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絕」之首。而桂發祥的十八街麻花也就因此創立了百年字型大小,成為天津百姓的最愛食品
參考網址http://www..com/s?wd=%CC%EC%BD%F2%C0%FA%CA%B7%B9%CA%CA%C2&pn=40&usm=1
㈦ 天津非遺文化歷史故事有哪些
天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故事,有唐人的故事
㈧ 天津傳統文化有哪些
1、天津時調
天津時調是天津曲藝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主要流傳於天津市。
天津時調源於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並流傳於天津城區,以天津方言語音演唱。天津時調的表演形式為一人或兩人執節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時調曲調非常豐富,包含許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調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調。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種傳統說唱藝術。上世紀50年代形成,是天津業余演員改革、發展天津時調「大數子」的結果:去掉了「大數子」的前兩句「靠山調」慢板,豐富了伴奏音樂。演出時,演員手持節子板數敘,唱調幾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對仗,對尾字的要求押韻即可,全篇既可一轍到底,也可用花轍。自由活潑,頗富韻律。伴奏樂器為大三弦和揚琴等。
3、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是一種採用京東方音說唱表演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於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懷柔和天津寶坻一帶。
京東大鼓約形成於清代中葉,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有過不同的稱謂,如京東怯大鼓、樂亭調、平谷調大鼓、平谷調等。表演時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擊鼓為節,旁有樂師伴奏。京東大鼓經典劇目主要有《王婆罵雞》《耗子告貓》《大八義》《小八義》等。
(8)天津有多少個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天津的建築:
1、古代建築
天津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包括獨樂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樓教堂、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等。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黃崖關古長城,有各種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盤旋於群山峻嶺之中,四周風景優美如畫。
全市現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區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著名的有天後宮、玉皇閣、文廟、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禪院、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舊址等。
2、近代建築
天津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築獨具特色,既有雕梁畫棟、典雅朴實的古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有英國的中古式、德國的哥特式、法國的羅曼式、俄國的古典式、希臘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這些外國建築稱為「小洋樓」。
㈨ 天津的歷史故事【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
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允。朱棣為與朱允爭奪皇位,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
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一四〇二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
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衛,駐軍一點六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歷史由此而開始。
㈩ 中國歷史上有什麼著名事件發生在現在的天津
著名事件:大沽口保衛戰。
大沽口保衛戰,發生在咸豐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59年6月25日),共打沉英、法軍艦3艘,重創3艘,英法聯軍共計傷亡420餘人,英國侵略軍司令賀布也受了重傷。大沽口保衛戰的的勝利,是鴉片戰爭後清軍在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仗,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惟一的一次勝仗。
大沽口簡介:
大沽口(Dagu Port)是中國明、清海防要塞。位於今天津市東南50公裏海河入海口處。西北距北京約170公里,東瀕渤海,西鄰海河平原,隔河與塘沽相望。
「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車」,有京津門戶、海陸咽喉之稱明永樂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後,在天津築城設衛,於大沽海口築墩設炮。清代置大沽協鎮營,道光二十年(1840)直隸總督納爾經額,增建大沽南北炮台、炮位,置大炮30餘尊,防兵2500人。
咸豐八年(1858)清大臣僧格林沁統重兵駐扎津沽,督辦防務,設防大沽,建炮台 5座,共置大炮64尊,以威、鎮、海、門、高五字分號排列,並設防兵2.5萬,籌建大沽水師,在水底植叢樁以御敵船。
(10)天津有多少個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美、俄四國3次入侵天津。清咸豐八年(1858),英法聯軍侵佔天津後,迫使清廷簽訂了《天津條約》。咸豐九年(1859)侵略者趁到北京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之機,再次發動了侵華戰爭。
咸豐九年五月十七日(1859年6月17日),英國侵略軍司令賀布率英艦20艘、法艦2艘抵大沽口外,拽倒攔江鐵戧4架,進行挑釁。二十日,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到達大沽,要求清軍將攔河之鐵戧木筏撤掉,清廷讓他們從北塘進京換約,可英、法侵略者卻以武力相威脅不走北塘。
五月二十五日,賀布親率軍艦10艘布列在大沽口,先令火輪拖拽鐵戧,連續拖倒10餘架,而且拒絕天津道送來的勸阻照會。下午2時,用輪船直撞守護炮台的鐵鏈,隨即向炮台發起轟擊。
守衛炮台的愛國官兵抑怒多時,勢難禁遏,各營炮位環轟疊擊,又有小船20餘只,滿河游駛,共打沉英、法軍艦3艘,重創3艘,英法聯軍共計傷亡420餘人,賀布也受了重傷。
大沽口保衛戰的勝利,是鴉片戰爭後清軍在抗擊外來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大勝仗,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惟一的一次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