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己知彼對應的人物是誰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孔明也就是諸葛亮。
2. 寫出有關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的人物
這句名言主要記載在《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有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計》的說法。
3.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自哪個歷史人物
(1)孫武;春秋晚期。 (2)《孫子兵法》。 (3)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的人,百戰都不會有危險。
4.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自哪裡屬於什麼學派
《孫子兵法·謀攻篇》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都有危險。
5.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是從哪個古代人物身上出來的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
對敵我雙方的優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孟氏 註:「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 雲,用兵以持重為貴,蓋知彼知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 毛澤東 《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亦作「 知己知彼 」。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 魯迅 《准風月談·關於翻譯(上)》:「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6. 歷史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故事
陳湯,字子公,山陽瑕丘人。陳湯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知識淵博,擅長撰寫文章。陳湯家境貧寒,乞貸沒有節制而被同鄉人瞧不起。後來,陳湯被推薦為郎,經常出使他國。時間長了,被封為西域副校尉,和甘延壽一起做事。宣帝時,匈奴內部變亂,五個單於爭奪大權。呼韓邪單於和郅支單於為得到漢朝的支持,都將自己的兒子派到漢朝,漢朝都接受了他們。後來呼韓邪單於來到漢朝,拜見皇上。郅支單於以為呼韓邪單於破落孱弱而投降了漢,不會再回來了,便向西佔領了右地。不久,漢出兵送回呼韓邪單於。這時的郅支單於已經佔領了呼偈、堅昆、丁令三國並在那裡建了都城。郅支單於不滿漢擁護呼韓邪而不幫助自己,將漢使者江乃等人拘了起來。初元四年,郅支單於釋放使者,要求漢朝歸還他的兒子,並表示願意歸附漢朝。漢派衛司馬谷吉送郅支單於的兒子回去。到達西域後,郅支單於反悔,殺死漢朝派來的使臣。郅支單於知道自己背負了漢朝,又聽說呼韓邪日益強大,便向西逃到康居。漢派使者三輩來到康居,要求運回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單於將使者扣留,不肯奉詔,他上書漢皇說:「我願意歸附強漢,但必須將天子的兒子送來。」建昭二年,陳湯與甘延壽一起出使西域。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有遠慮,多計謀,好奇功,每次經過城池山川,常常登山遠望。到達西域後,陳湯和甘延壽商議說:「郅支單於雖逃到遠方,但那裡沒有強兵守衛,如果發動屯守邊疆的將士,指揮烏孫國眾兵直接攻打那裡,郅支單於想逃也沒地方逃,想守也守不住,千載之功可一朝完成。」甘延壽聽後,想要奏請朝廷。陳湯說:「國家與公卿討論的都是大策略。此事,無須上奏。」甘延壽還是猶豫不決,因為他和陳湯的想法不同。剛好此時,甘延壽久病不起,陳湯便獨自下令,聚集起城邊諸國士兵、車師戊己校尉、屯田吏士。甘延壽聽到後大驚,想要制止。陳湯大怒,拔劍叱責甘延壽說:「軍隊已經聚集,您想敗壞眾人的心志嗎?」甘延壽只好順從。陳湯總共聚集漢兵、胡兵四萬餘人。集合好軍隊後,甘延壽、陳湯立即上疏謝罪,表白自己假託聖命的罪過,並陳述了所面臨的軍事狀況。即日,陳湯率軍出發,軍隊分為六個部分。他們從溫宿國出發,由北路進入赤谷,經過烏孫國,來到康居東界,傳令部下不準搶掠當地百姓。這期間,陳湯召康居東界貴人屠墨入見,向其明示漢朝的威信,最後雙方共飲結盟。漢軍繼續前進,在距單於城六十里的地方駐紮下來。後來,又擒獲了康居貴人貝色子男開牟,讓他作為向導。貝色子就是屠墨母親的弟弟,他也仇恨郅支單於,所以他把所知道的情況全部說了出來。第二天,軍隊繼續前行,在距郅支單於城三十里處駐扎。郅支單於派人問漢兵前來做什麼。漢軍回答說:「單於上書說願意歸附大漢,親自進朝。天子哀憫單於遠離大國屈居康居,由此派都護將軍前來迎接單於。因為害怕驚動左右,不敢到城下。」甘延壽、陳湯又責備說:「我們遠來迎接單於,至今沒有見到單於派代表出來,難道單於忘記了這件大事,不行客主之禮?」第二天,軍隊在距郅支城三里的地方駐扎。不久,漢兵望見單於在城上立起五彩幡幟,數百人披戰甲上城,一百多騎兵出城,一百多步兵把住城門。城上的匈奴士兵不斷向漢軍挑釁。甘延壽、陳湯命令部下聽到鼓音向前接近城池,士兵四面圍城,各有所攻。軍隊接到命令後,穿過溝壑,鐵盾為前,弓箭為後,仰射城樓上的人。那裡的匈奴兵趕忙逃下去。土城外有一個重木城,城裡人從木城中射箭,射傷了很多漢兵。於是漢兵點火將木城燒掉。夜裡,城裡數百騎兵想突圍逃跑,結果全部被城外的軍兵殺死。剛開始的時候,郅支單於聽說漢兵來了,就打算逃跑,但害怕康居的居民認為自己變成了漢兵的內應,所以沒有逃;又聽說烏孫諸國都出兵了,自己更是無處可逃。郅支單於出了城,但又回到城中,說道:「堅持防守,漢兵從遠處而來,不可能久攻。」這才披上戰甲來到樓上。諸閼氏夫人等數十人正在用弓箭射擊城外的軍兵。城外的人也射中了郅支單於的鼻子。郅支單於趕忙下城,退守到內宮。半夜過後,木城被攻破,敵兵退守土城,登上城牆大呼。康居的士兵一萬多人分在十多處,四面環城,與城內的軍兵相呼應。夜,漢軍數次奔襲軍營,遭到抵抗,於是停止了進攻。天明時分,四面火起,漢兵###起來,大呼進攻,鉦鼓之聲驚天動地。康居這才引兵退去。漢兵從四面攻入土城中,郅支單於和手下男女百餘人逃入內宮。漢兵放火燒內宮,爭相進入內宮殺敵立功;最後,將郅支單於斬首,獲得了漢使節所奉的帛書。這次戰斗總共斬首閼氏、太子、名王和他們的手下總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俘獲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有一千多人。陳湯把所獲的都分給了發兵的諸國首領
7. 背水一戰 三顧茅廬 破釜沉舟 知己知彼 草木皆兵 圍魏救趙 一鼓作氣 運籌帷幄分別是哪個人物寫的
背水一戰——韓信
三顧茅廬——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
破釜沉舟——項羽
知己知彼——孫武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龐涓、田忌
一鼓作氣——曹劌
運籌帷幄——蕭何
8.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是從哪個古代人物身上出來的
春秋時期的孫武
9. 歷史上知己知彼的知音有哪些
卓文君、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說是家戶喻曉。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是當地的大富豪。卓如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如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如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某日,卓王孫在家晏請王吉,司馬相如也在被請之列。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如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如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如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如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後來司馬相如漸顯達,想納妾,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不過,考證家們言此詩是民間作品。司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貪念如君的美貌,後來就死在了這個病上。如君著誄文,流傳於當世。
管仲、鮑叔牙:
春秋時代,齊國著名的宰相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國成為東方的霸主。管仲有一個從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鮑叔牙。
鮑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們曾經合夥做買賣,每次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些,朋友都認為鮑叔牙糊塗,吃了大虧了。
「鮑叔牙真糊塗!跟管仲兩個人合夥做買賣,表面說是合夥,其實本錢都是鮑叔牙的;那麼,賺了錢,管仲憑什麼多分呢?至少也應該一人得一半啊!」。
而鮑叔牙卻回答說:「你們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親要奉養,多拿一些是應該的。」
「這……」鮑叔牙的這番話,說得幾位朋友無話可說。
管仲和鮑叔牙也曾經一同上戰場;在打仗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最後面,表現得一點都不勇敢,人們都對管仲很不滿。鮑叔牙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對人們說:「管仲不肯拚命的原因,是他的母親年紀大了,只有管仲這么一個兒子,萬一他有個三長兩短,他的母親就沒人奉養了。」「啊!這……」這一番話,又使那些人無話可說。
後來管仲也曾經做了幾次官,每次都因為表現不好,而被免職了,大家都恥笑他。而鮑叔牙知道這件事之後,就對人們說:「其實,管仲並不是不能幹,只是運氣不好;這些小事不適合他來做,他的能力很強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後來,管仲輔佐公子糾又失敗了,而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卻接掌了齊國的政權,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告訴他說:「我們國家經過這么久的混亂,現在總算安定下來,為了使全國百姓以後能好好過日子,我要請您做宰相,幫助我治理國家。」
想不到,鮑叔牙竟然拒絕了。他對大王說:「感謝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實在無法擔當這么重大的責任。」
「您不肯幫助我,我怎麼能治理得好國家呢?」「大王,我推薦一個人,他才是最適合的宰相人選。」
「誰?」「管仲!」「管仲!這個人我
恨不得殺了他,您還要我請他做宰相?」「大王,當時管仲要謀殺您,是為了公子糾的緣故。他輔佐的是公子糾,當然希望公子糾能夠做齊國的國君,而您是公子糾的競爭對手,所以他只好想辦法除掉您,並不是他對您個人有什麼仇恨啊!」「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們齊國強大起來,成為天下的霸主呢?」「當然想啊!」「那麼您一定要忘掉過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夠幫助您達到這個理想。」
「好吧!」於是,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以最隆重的禮儀,請管仲來做宰相。果然,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將齊國治理成富足強大的國家。後來管仲曾對人說:「生我,養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幫助我的,卻是鮑叔牙呀!」
10.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關於哪個歷史人物
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西元一九六年,孫策派水軍攻打錢塘江南岸的固陵,屢攻不下。他的部下孫靜向他獻計:「王朗在固陵防守很堅固,不宜正面死攻。離這里幾十里的查瀆有條路,可以迂迴包抄固陵。你給我一支兵隊,我從查瀆那邊圍攻,給他來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肯定能取勝!」孫策一聽有理,就派兵給他,依計而行。同時,下令軍隊弄來數百個大缸,盛滿水,給人以准備長期作戰的感覺。到了夜晚,還命令軍隊多點燈讓敵方以為孫策的主力還在原地。當孫靜的部隊突然出現在固陵附近的高遷屯時,王朗大吃一驚,趕忙派周昕率隊迎戰。然而周昕不是孫策的對手,很快戰敗。周昕一死,不久,固陵也就陷落,會稽一帶便被孫策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