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對商鞅的評價,是不是過譽了你對此有何看法
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雖然商鞅變法沒有改變當時的局勢,但是也延緩了這個國家衰亡的壽命。
② 司馬遷為什麼說商鞅是千古罪人商鞅究竟錯在哪裡
司馬遷說商鞅是千古罪人?司馬遷不喜歡商鞅這一點沒錯,甚至還說商鞅是「殘忍少恩」的人,這更多是多商鞅這個人人格的否定,至於司馬遷評價商鞅是「千古罪人」?個人覺得這么說還是不太准確。
1、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商鞅是春秋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家思想家們,毋庸置疑,都是難得的人才。他睿智,一雙眼睛可以「穿透」人的皮囊,繼而從淺顯的「個性」中發掘人性的「共性」。於是,法家思想家們在「馭下」這一是事情上確實是有一套的。比如後世的韓非子就曾以「人皆自為」出發,指出了君主需要以此利用好「法術勢」的統治手段,繼而促使百姓不可欺君罔上。
至於人格方面的「善惡」?舉個例子,百年以前,寡居女子改嫁視為「不良」,即「惡」;現如今,盲目守寡說不定還會被指「不自愛」。善和惡,在某些歷史時期,就某些事情,還真可以「對調」。
所以,對於商鞅的「人格品性」怎麼樣,個人覺得,我們後人輕易評價還是顯得太「淺」。
試問,「眼見未必為實」,我們又如何篤定一個我們不曾見過、親自接觸過之人是「真善美」還是「假丑惡」呢?有人說這是不是太「小心了」?個人覺得,在評價先哲時,我們需要這樣的「謹慎」。
③ 歷史對商鞅的評價
有肯定與否定兩派觀點。多數持批評態度。
1、正面評價
毛澤東: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2、負面評價
《舊唐書》: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 ,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將商鞅稱為酷吏。
(3)為什麼歷史對商鞅評價不高擴展閱讀
商鞅最後下場
靠著商鞅的法度,秦國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師,攻城略地,擴大地盤,國力也逐步攀升,很快就傲視東方諸國了。
商鞅本人,不懂進退,秦孝公在位時,對他很信任,他立下莫大功勞的同時,得罪了秦國貴族。為了法令得到很好的實施,他甚至割掉了太子老師公子虔的鼻子。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商鞅被公子虔誣告謀反,不得已與前來抓捕的官軍力戰,最後戰死,屍首被拉回去五馬分屍。
商鞅雖死,制度不變。秦國沿襲的還是他那一套,因此最終還是靠他的政策統一了天下。 至於張居正,明室主少母寡,國之權柄,全在他一人之手,雖為臣子,行使的卻是天子權力。硬靠著自己的本事,將明朝這輛馬車從泥沼里拉上來,走回正軌,續命幾十年。因此稱他為有明一代三百年第一政治家,毫不為過。
④ 為什麼史記中司馬遷對商鞅和晁錯的評價並不高
因為司馬遷不認同法家的思想,所以說對商鞅的評價不高,至於晁錯,我想主要是因為他削藩的主張
⑤ 古人對商鞅之死得評判
由於獨尊儒術和嚴刑峻法的緣故,歷史上對於使用暴力手段進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評價並不是很好,以至於千百年後的人們公認秦國為虎狼之國。
司馬遷在《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中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 、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班固認為商鞅變法造成百姓貧富懸殊加劇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並,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安定。他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
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西漢的儒生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舊唐書》甚至將商鞅評價為酷吏。
但是,也有人肯定商鞅,比如王安石:「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國方略。而《資治通鑒》中說:「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雖說商鞅刻薄,所謂「亂世用重典」本也無可厚非,反而說明商鞅之誠信品質。
⑥ 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強大,但為什麼司馬遷卻要貶低商鞅
《史記》中,司馬遷最後是這樣說的: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司馬遷大致持有這幾個觀點,商鞅是一個刻薄的人,言論華而不實。見秦孝公是由寵臣引見的。等到當權後,對公子虔施刑,欺騙了魏國將軍公子昂,不聽趙良的話,證明他是個不感恩的人。
此外,《商君列傳》中也說到,商鞅相秦十年,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這難道不是商鞅治秦的功勞嗎?司馬遷自相矛盾,避重就輕,不去強調商鞅的功勞,只用一些諸如寵臣引薦之類的細枝末節去評價商鞅,這只能說明他作為職業史家,還是不夠職業,不夠客觀。
⑦ 司馬遷為什麼「討厭貶低」商鞅呢
商鞅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大家,他對制度改造的貢獻影響了我國後世幾千年。司馬遷也可以說是專業史家第一人,他所創立的紀傳體史書也開了職業史書的先河。司馬遷在他有限篇幅的《史記》中,給各位名人安排的住宿環境還是很擁擠的,大多數名人擠在一套房子里住。但他還是給了商鞅一所單獨的院落。《史記·商君列傳》的內容基本上是《資治通鑒》甚至《東周列國志》的藍本。然而讀到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令作者不禁產生了一些困惑。
其次,用刑這一點,是司馬遷極為反感的。司馬遷自己身受宮刑,這確實是個悲劇,是值得我們同情的。但司馬遷把自己受刑這一點帶到了自己寫的書里,在這方面,他沒有秉持客觀的歷史觀。法家講究輕罪重刑,這一點確實是法家的一個弱點和局限。強調人性本惡,要用刑罰來約束人的惡,所以法家所立之法,附加了極為殘酷的刑。但有一點我們要明白,立法在先,商鞅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對人施加刑罰。對公子虔施加刑法,只能從正面說明秦國貴族犯法,與庶民同罪。
此外,《商君列傳》中也說到,商鞅相秦十年,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這難道不是商鞅治秦的功勞嗎?司馬遷自相矛盾,避重就輕,不去強調商鞅的功勞,只用一些諸如寵臣引薦之類的細枝末節去評價商鞅,這只能說明他作為職業史家,還是不夠職業,不夠客觀。
⑧ 如何評價商鞅
評價
一、正面評價
1、革法明教
商鞅通過變法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建立一統天下的秦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朝歷代對於商鞅進行的富國強兵的變法都有極高的評價,例如:
蔡澤評價商鞅: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李斯評價商鞅: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評價商鞅: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後世遵其法。
桑弘羊稱贊商鞅: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劉向評價商鞅: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廣雍州之地,東並河西,北收上郡,國富兵彊,長雄諸侯,周室歸籍,四方來賀,為戰國霸君,秦遂以彊,六世而並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
北宋的王安石曾賦詩稱贊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梁啟超的作品《中國六大政治家》將商鞅與管仲、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張居正並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麥孟華給予了商鞅「法學之巨子,政治家之雄」的極高評價。陳啟天評價商鞅的變法「不但創造了秦國的命運,而且決定了秦後二千年的政治歷史」,商鞅是一位「革新的、實行的大政治家」。毛澤東對商鞅評價很高,說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
青年毛澤東寫道:商鞅的新法「懲姦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他還稱贊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2、盡公不為私
商鞅執法不避權貴,治理國家殫精竭慮、盡公不為私的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范雎評價商鞅: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死,信賞罰以致治,竭智能,示請素,蒙怨咎,欺舊交,虜魏公子卬,卒為秦禽將,破敵軍,攘地千里。
韓非稱贊商鞅: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戰國策》稱贊商鞅: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
劉向評價商鞅: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急耕織之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3、軍事才能
此外,商鞅作為統帥為秦國攻城略地,拓地千里,許多著作將商鞅與當時的名將並稱。《漢書·刑法志》將商鞅與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孫臏、魏國的吳起並稱;《荀子·議兵篇》將商鞅與齊國的田單、楚國的庄𫏋、燕國的樂毅並稱。
二、負面評價
1、人性刻薄
司馬遷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卬、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
2、加劇貧富懸殊
董仲舒批評說:商鞅廢除井田,導致「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班固認為商鞅變法加劇了百姓的貧富懸殊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並,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班固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
3、濫用酷刑
商鞅變法時所設的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
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4、愚民政策
記錄商鞅言行的《商君書》作為一部法家學派作品,其中充斥著大量愚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為帝王穩固政權,剝奪百姓人權的觀點。例如:《商君書》中認為國家與人民是矛盾的關系。人民強大,則國家虛弱。所以想要國家強大,則必須削弱人民。
能夠戰勝強敵、稱霸天下的國家,必須制服本國的人民。只有使人民愚昧無知、朴實忠厚,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這樣國家才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會牢固。《商君書》中認為人性本惡,必須承認人之惡性,治理國家要以惡治善才能使國家強大。
《商君書》中主張重刑輕賞,他認為加重刑罰,減少獎賞,是君主愛護民眾,民眾就會拚命爭奪獎賞;增加獎賞,減輕刑罰,是君主不愛護民眾,民眾就不會為獎賞而拚死奮斗。
5、貶斥儒家學說
商鞅貶斥儒家學說,將儒家所推崇的禮樂、詩書、孝悌、修善、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貶斥為六虱,認為國家必須去除六虱才能強大。西漢以來的儒生對於商鞅使用嚴酷刑罰改變民風民俗、敗壞道德的行為多有非議。
賈誼評價商鞅: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批判商鞅:商鞅棄道而用權,廢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為俗,欺舊交以為功,刑公族以立威,無恩於百姓,無信於諸侯,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
商鞅反聖人之道,變亂秦俗,其後政耗亂而不能治,流失而不可復。
唐代的趙蕤評價商鞅:夫商鞅、申、韓之徒,貴尚譎詐,務行苛刻。廢禮義之教,任刑名之數,不師古,始敗俗傷化。此則伊尹、周召之罪人也。朱熹批評:「他(商鞅)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
(8)為什麼歷史對商鞅評價不高擴展閱讀:
一、簡介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布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
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身亡。
商鞅及其變法對法家學派有著深遠的影響,法家學派後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後學著作匯編成《商君書》。司馬遷著《史記》時,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屍佼合立於《公孫鞅傳》。
二、著作
《漢書·藝文志》在法家論著中記載商鞅著有《商君》29篇,兵家權謀論著中著有《公孫鞅》27篇。其中《公孫鞅》已失傳,現存的《商君書》共有24篇,其中第16篇刑約和第21篇御盜內容已失傳。此外,《群書治要·卷三十六》還摘錄有《商君書·六法》一段文字。
《商君書》又稱《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後學著作匯編而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書中主張以法治國、重農抑商、重戰尚武、重刑輕賞,貶斥儒家學說、縱橫家及游俠。
三、人物紀念
1、商鞅墓
商鞅墓,又名商君墓。商鞅被車裂後,法家的後學者收殮商鞅的遺骨准備偷運回商鞅故里衛國安葬,在黃河德豐渡口被秦國守軍截獲,當地百姓與守軍便將商鞅遺骨草草埋葬於附近的秦驛山之下,後來法家的後學者尋訪至此為商鞅立了墓碑。
上書「商君之墓」。商君墓位於今陝西省合陽縣城東23公里處的洽川鎮風景名勝區秦驛山腳下,墓高三米多,直徑十餘米。1970年解放軍某部在此修建營房時將商君墓夷為平地。
2、商鞅廣場
商洛市(因出土有帶有「商」字的瓦當,確認系公元前340年秦封給商鞅的封邑)最大的廣場——商鞅廣場,坐落於廣場中心的大型主題性城市雕塑「商鞅」也成為該市的標志性雕塑。
廣場中心的商鞅雕塑高9米,「商鞅」左手持簡,身佩寶劍,剛毅果決,庄嚴威峻,雕塑背後是一堵總長33.8米的浮雕文化牆,主要講述商鞅變法前後的歷史風雲。
⑨ 歷史對商鞅的評價
一、正面評價
1、革法明教
商鞅通過變法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建立一統天下的秦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朝歷代對於商鞅進行的富國強兵的變法都有極高的評價,例如:
蔡澤評價商鞅: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2、盡公不為私
商鞅執法不避權貴,治理國家殫精竭慮、盡公不為私的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范雎評價商鞅: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死,信賞罰以致治,竭智能,示請素,蒙怨咎,欺舊交,虜魏公子卬,卒為秦禽將,破敵軍,攘地千里。
3、軍事才能
此外,商鞅作為統帥為秦國攻城略地,拓地千里,許多著作將商鞅與當時的名將並稱。《漢書·刑法志》將商鞅與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孫臏、魏國的吳起並稱;《荀子·議兵篇》將商鞅與齊國的田單、楚國的庄𫏋、燕國的樂毅並稱。
二、負面評價
1、人性刻薄
司馬遷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卬、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
2、加劇貧富懸殊
董仲舒批評說:商鞅廢除井田,導致「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班固認為商鞅變法加劇了百姓的貧富懸殊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並,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班固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
3、濫用酷刑
商鞅變法時所設的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
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4、愚民政策
記錄商鞅言行的《商君書》作為一部法家學派作品,其中充斥著大量愚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為帝王穩固政權,剝奪百姓人權的觀點。例如:《商君書》中認為國家與人民是矛盾的關系。人民強大,則國家虛弱。所以想要國家強大,則必須削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