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評價,隨便一個人,
林則徐
林則徐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關天培
他是愛國將領,驍勇善戰,是為深具民族氣節的一代名將。大公無私,一身正氣,是人民愛戴的好將領.
左宗棠
他是中國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他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卻終因胡雪岩滿門抄斬而身敗名裂,也因李鴻章的鎮壓而無能為力。但總的來說,他還是為晚清付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那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左宗棠是時代造就的英雄。
魏源
魏源,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他編撰<<海國圖志>>喚起國人,學習外國的長技,興利除弊,增強國力,抵抗外來侵略,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滿懷愛國熱情,是清後期著名思想家.在賦稅問題上,魏源主張培植和保護稅源,指責苛重稅斂.魏源主張國家利用賦稅手段保護工商業的發展,認為「士無富民則國貧,士無中戶則國危".這一思想有助於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孫中山
他被尊稱為"國父".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皇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涌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孫中山所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具有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帝國主義這兩大重要意義和貢獻。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共產黨採取支持政策, 他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大陸歷史課本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
嚴復
嚴復翻譯了《天演論>>等西洋學術名著,成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並以教育救國為任。辛亥革命後,他一度黨附袁世凱,捲入洪憲帝制,為世人詬病。基於對國情民性的獨特把握,嚴復終身反對革命共和,時持犯眾之論,既不獲解於當時,更致聚訟於後世。雖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獨行的操守,學術政見有其一以貫之的原則,在翻譯學上更是為一時之先,其風格思想影響了後期一大批著名翻譯家。其眾多譯著更是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2. 說幾個著名的中國近代史人物
孫中山、李大釗、陳獨秀、林則徐、宋教仁。
一、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二、李大釗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三、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四、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
五、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字鈍初,號漁父,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中國「憲政之父」。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款學堂,常議論時政,萌生了「實行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1904年2月華興會在長沙成立,黃興任會長,宋教仁任副會長。
1913年2月國會選舉接近尾聲,國民黨取得重大勝利。1913年3月袁世凱惶恐不安,策劃構陷宋教仁,未果之下,指使洪述祖派刺客在上海火車站將宋教仁暗殺。
3. 中國近代史上(即1840年--1949年)的偉大歷史人物或重大歷史事件,至少十個,並進行簡單的介紹。
1840--1842年 鴉片戰爭
1856---年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1894年(光緒二十年)爆發。按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Sino-Japanese War) 。豐島海戰是戰爭爆發的標志。大清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後,又一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又一次,把中華民族帶入了災難的深淵。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在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譯作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江寧條約》,又稱《中英南京條約》。
1844年 中關《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8年 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
《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簽訂
1860年 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
俄《北京條約》簽訂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朝政府與英國、美國、日本、俄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和平協定。被認為是中國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之一。條約簽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洋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1851—1864年 太平天國運動
1898—1900年 義和團運動
1898年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後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
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護國運動開始
護國戰爭(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
新文化運動為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並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從而在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條件。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標志中共成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而後,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逮捕。會議被迫終止,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現成都北路7弄30號)舉行。出席大會的有黨的中央局成員、地方組織的代表等共12人,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蔡和森、鄧中夏、施存統、王盡美、鄧恩銘、項英、向警予、高君宇、張太雷。他們代表著全國195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也出席了會議。
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統一戰線策略
1945年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949年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城市
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會主義建設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1987年 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1924年 國民黨一大、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形成
1936年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9月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 孫中山逝世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ge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ge命政變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9月 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注意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底 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
1937年秋 中共召開洛川會議
1931—1933年粉碎國民黨四次反ge命「圍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中央紅軍長征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57年 中國g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慶談判 雙十協定簽字
1949年4月 北平談判
1946年初 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9月北平中國人民政協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 中國近代史上有哪些英雄人物
中國近代史上的人物:
1、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4)怎麼介紹近代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毛澤東,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11月,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1月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5. 如何評價一位近代歷史人物,舉例說明
評價歷史人物,無論是近代還是古代,都可按以下所述幾方面進行評價:
一、堅持一分為二,辯證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為例外,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如對毛主席的評價,我們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卓著功勛,又應正視他在「文革」中的錯誤,並且是功大於過,功勞是主要的;又如拿破崙,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對外來干涉,保衛法國,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他對外又實行侵略擴張,(客觀上有利於鏟除歐洲封建勢力,解放佔領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本性。
二、結合歷史處境,具體分析
傑出人物是時代的產物,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環境、階級歸屬、家庭背景、個人的性格特徵等相關聯的,因而應把傑出人物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作具體分析。
如岳飛,處於南宋面臨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他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其抗金主張在當時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是進步的,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再加上岳飛從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影響根深蒂固,結果造成了時代悲劇和個人的性格悲劇。對岳飛的思想和能力我們要具體分析,而不能脫離或超越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用現代的思想去責備留下「遺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繼承和吸取教訓。
三、堅持唯物主義,客觀分析
傑出人物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我們又不能陷入歷史決定論,而忽略了歷史人物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判又應實事求是,重視確鑿證據,堅持唯物史觀。
如曹操這種人物的出現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和客觀要求,但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卻主要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初中歷史書對曹操的個人資料介紹不多,評價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的史實從哪獲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究竟是曹操還是梟雄?歷史史實不準確就可能評價不客觀、不公正、證據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頗。
總之,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聯系具體歷史背景作歷史的、階級的、辯證的分析。
6. 中國近代名人
中國近代名人有:孫中山、林則徐、魯迅、宋慶齡、胡適等。
1、孫中山
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是首個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在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領導了兩場革命,一場是辛亥革命,革命的對象是滿清王朝。另一場是國民大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推翻滿清王朝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
2、林則徐
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煙壯舉。林則徐是一位不避風險、以身許國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地扞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且在遭受國內政敵陷害打擊的時候,仍然始終堅持愛國理念,從不動搖。
3、魯迅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他的著作無數,其中《阿Q正傳》《孔已己》《葯》《狂人日記》等都深刻反映了當時畸形社會下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況。
4、宋慶齡
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5、胡適
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7. 幾個歷史人物的簡介(200字左右)
1、周恩來
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2、鄧小平
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
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3、魯迅
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
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4、屈原
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中的《國風》並稱為「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5、孫中山
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6、文天祥
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7、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8、毛澤東
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9、林則徐
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0、李世民
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後竇氏。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8. 列舉中國近代史上30歷史人物主要事跡,影響或貢獻
1、林則徐虎門銷煙,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
「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史例,也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
史學家認為,它展示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對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有著標志性的意義,成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2、李鴻章等人興洋務運動,開中國近代化先河。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清朝海軍實力的完全喪失,也標志著35年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
19世紀,世界已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時代,任何國際或國內斗爭的失敗,都可能被視為落後,洋務運動也因甲午戰爭之敗被歸為此列,但它不過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連續「失敗」中的一次。
盡管「自強」進程頗多可指摘之處,但傳統中國的架構已被突破——洋務運動以引進技術為富國強兵手段;百日維新則以為立憲才能救國;「五四運動」時國人已認識到改革還需從思想著手。
3、孫中山創興中會,辛亥革~命,建中華民國。
至辛亥年前後,梁啟超、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觀念均有極大的進化。梁啟超於1905年首次提出「中華民族」一詞,與「排滿」思潮決裂。
孫因現實需要(革命黨人以「排滿」為發動民眾的重要工具),雖然在辛亥前從未公開批評過「排滿」,但1912年元旦發布的《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主張「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與梁啟超的意見已頗為相近。
自此之後,保有「滿洲主權」也成為了孫中山不可動搖的一條底線。
4、關天培,抗擊洋人。
穿鼻之戰是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的中英戰斗。道光十九年(1839年11月3日)英艦在穿鼻洋(廣州虎門口)進行挑釁,清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抗擊。傷英艦一艘。英軍敗退,落海數十人。
5、薛岳,長沙會戰。
1938年10月武漢棄守後,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文夕大火」卻把即將成為抗日前線的長沙付之一炬。
鐵血將軍薛岳臨危受命,赴任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他曾經的對手——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彭中華,則奉中共中央之命,主動上門獻計獻策,與薛岳並肩盡抗敵守土之責。
經歷悲壯慘烈的惡戰,薛岳終於在中國共產黨和湖湘群眾的密切配合與支持下,指揮三湘虎賁將士先後逐退了岡村寧次、阿南惟幾對長沙的三次進攻。
當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抗戰還任重道遠,但中國人民已經用鐵的事實證明了毛澤東《論持久戰》中的論斷:「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後的勝利必然屬於中國。
9.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介紹
中文名: 顧城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56年9月
逝世日期: 1993年10月8日
職業: 詩人
主要成就: 朦朧詩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黑眼睛》《英子》《白晝的月亮》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10. 介紹3個近代歷史人物至少400字
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別號壺公、抱冰,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築縣(今貴陽市)。1863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學政。1874年起任四川學政、山西巡府。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因力主抗爭任兩廣總督。1889年7月調任湖廣總督。1906年升任軍機大臣。在督鄂17年間,張之洞力主廣開新學、改革軍政、振興實業,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財賦稱饒,成為當時中國後期洋務新政的中心地區。
李鴻章,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漢族人,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李鴻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身後被慈禧太後稱贊為「再造玄黃」之人。清朝追贈其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張勛,原名張和,字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謚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1884年在長沙參加軍隊,參與鎮壓義和團運動,得到皇家的恩寵,逐步陞官,在軍中的聲望也上升。為人忠義,講義氣。其深受清朝厚恩,一直以「大清復辟」為己任,因所部定武軍均留發辮,人稱「辮帥」,北洋軍閥,中國近代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