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查西江的歷史多少年

查西江的歷史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9-19 09:09:36

㈠ 西江千戶苗寨在哪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千米,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千米,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00千米。

(1)查西江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西江千戶苗寨歷史沿革

1945年,丹江撤縣,西江改歸台江縣管轄。

1950年,雷山設立縣人民政府,西江屬於第二區公所。

1954年,建立雷山縣苗族自治區,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屬西江區,1959年,雷山、爐山、丹寨、麻江並入凱里大縣,西江屬於凱里縣的雷山片。

1961年,恢復雷山縣,建丹江、西江、大塘、永樂四區、44個公社,千戶苗寨當時屬於西江區西江鎮。1992年,撤區並鄉後,千戶苗寨屬於西江鎮管轄至今。

㈡ 全球最大苗寨,已經有2000年歷史,被稱為什麼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這里住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也是構成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到現在,中國很多地區還有著少數民族的聚集地,而少數民族獨特的風情,也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

在貴州,就有一個苗族的聚集地,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苗寨,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這個苗寨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全球現存最久遠,最完整的一個苗寨。

這個苗寨也被認為是一部苗族「活歷史」,展現著苗族的發展史,對於學者而言,這是一個極富有研究價值的「天然博物館」,對於遊客來說,這里卻是一個展現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極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旅遊景點。

㈢ 貴州行之五(西江千戶苗寨)

      上文寫到,在小七孔緊趕慢趕,是為了當晚趕往千戶苗寨,因為要在苗寨的某飯店用晚宴。(此處隱去飯店名字,以免再被鎖定)。

      從這天下午開始,貴州就把「天無三日晴」的一面,不留情面地淋漓展現。

      我聽說西江千戶苗寨的時候,望文生義,以為西江就是珠江的支流西江。後來才知,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討」,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賞」氏族討來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達並定居在西江以後,陸續又有其他苗族分支遷來,形成以「西」氏族為主體的苗族融合體。傳說西江有千年以上歷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林蔭記》中記錄的西江苗族子連父名的世系譜,從蚩尤到1732年間共有284代,說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後裔。

      再說白水河,黃果樹瀑布也在白水河上,但兩個白水河毫無關系。黃果樹瀑布所處的白水河是珠江之南盤江支流之支流。而穿過千戶苗寨的白水河最終注入了洞庭湖,歸屬了長江。一個南下,一個東去。

      一路鞍馬勞頓,晚上八點左右,車抵達千戶苗寨小北門。剛剛結束小七孔的行程,又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下車時,已是疲憊不堪。等著導游將景區門票買好,感覺好像又過了好久。

      後來聽一個朋友說,他 20多年前,無意中來到了苗寨,當時,諾大的寨子,只有一個酒吧,也沒啥客棧,他背著一個高高的戶外旅行包,還被村民看做「外國人」。但如今的苗寨夜晚,燈火璀璨,與宏村、與西塘、與麗江,已經無大不同,即使店鋪賣的東西有差別。

      下了景區公交車,導游一直叮嚀收拾好門票,說憑票還可以坐公交、出入觀景台3次。(後來,也沒用上,就當做支援景區建設了吧)。

      冒著不時飄落的毛毛細雨,終於到了飯店。晚餐是酸湯魚長桌宴,據說這是苗寨招待貴客的最高禮遇,現在成了標準的團餐。我們的餐標是高配,每人50元,現在想想,50元的標准,還算公道,起碼菜很硬,除了酸湯魚,還有臘肉、白斬雞、白切豬肉、炸蟲子等等(在我們這里50元,難以吃個這個標准)。苗族妹子唱著山歌,過來敬米酒,只敬一杯,用的是一次性餐具,並不是一碗接一碗敬,你喝,就是一碗,不喝,也不勸你。

      長桌宴四人配一小壺米酒,也就是點到為止。同團60歲以上的居多,晚餐都吃不多,我自己也太好意思吃太久。期待中的長桌宴,就這樣草草收場。

      餐畢,是贈送的打糍粑體驗,揮動幾下木榔頭,姑且算消化消化食,解解酒罷。

      據說,余秋雨先生來過此地,還留下了帶傳奇色彩的故事。但,只想早點休息,上高處觀景台,賞苗寨夜景,實在再無興趣。何況,推開住處的窗戶,已是「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在斷斷續續的Ktv歌曲中,入夢了。。。

      現在回想起來西江千戶苗寨的行程,有不少遺憾。事後補了補課,據來自貴州人大網的一篇文章記載,苗寨的五號風雨橋,是一座真正的古橋。我的住處正好被安排在此橋附近,遺憾的是,盡管次日起了個大早,也沒有去五號風雨橋,靜靜領略,作感古幽思狀。而是,和絕大多數打卡式遊客一樣,直奔觀景台而去。

      風雨橋,江浙閩一帶稱為廊橋,但一個景區里有七座廊橋,確實也聞所未聞。其實,這七座風雨橋都有著充滿意趣的名字,大概是為了遊客方便,直接用最簡單的名字代替。

      早晨的苗寨,沉澱了晚間的喧囂,少了些景區的味道,多了些村寨的氣息。過了一號風雨橋,再往上,是上坡路,老媽有點吃不消,沒有到觀景台,和老爸原路返回。

      路上,清幽行人稀少,見到了幾個晨跑的外國人(我猜測他們是在這里久住或小住),再就是三五個扛著單反的遊客,估計和我一樣,都是為了拍苗寨的晨景。

      觀景台,並不好找。我沿著路標,還走過了一些。我意識到,公路的去向絕不是山頂,而可能是鄰縣。果斷折返,打聽著,終於到了觀景台。時間還早,觀景台也沒有工作人員,隨便拍了幾張照片,景緻比起原來的期望,有點落差,倒是返回客棧時,拍了幾張苗寨原住民的生活照,差強人意,聊以自慰。

    苗寨,過了一號風雨橋不多遠,沿著白水河,有一條道,道的東面,還有一條道。我在這里,走了岔道。也多虧是走了岔道,看到了挑擔子的村民,看到了苗寨的小市場。

    旅途中的美,常常會出現在不經意中,這就是所謂的「美麗的邂逅」?

㈣ 有關西江流域

這個是西江的概況:珠江的幹流~西江亦作Si Kiang或Xi Jiang,英語作West River。
中國南方大河珠江的幹流。在中國廣西東部、廣東西部。主流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在黔、桂兩省邊境與北盤江匯合稱紅水河,向東南流到象州石龍附近與北岸柳江匯合以後稱黔江,在桂平與西南來的鬱江匯合後稱潯江,到梧州與西北來的桂江匯合後始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流域面積345,700平方公里。西江在石龍以上為上游,流經石灰岩地區,河床深切,灘多水急,落差大,又多伏流。北盤江上的黃果樹瀑布水頭高達70公尺。石龍至梧州為中游,多峽谷和淺灘。梧州以下為下游,河道寬闊。出高要、羚羊峽進入珠江三角洲,在三水同北江相遇。三水以下水流分散,主流經磨刀門入海。
西江是珠江主幹流,位於中國廣西東部、廣東西部。從上源南盤江的發源地——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脈的馬雄山,到廣東省思賢滘。河長2074.8 千米,流域面積35.5萬平方千米。西江從上源到下游各河段另有別稱:從河源至望謨縣蔗香雙江口稱南盤江,雙江口至象州縣石龍三江口稱紅水河,由三江口至桂平市稱黔江,桂平市至梧州市稱潯江,梧州市至思賢滘始稱西江。從河源到三江口為上游,包括南盤江和紅水河兩段,長1573千米,河流穿行在高原盆地與峽谷相間的地形中,河道深切,平均比降0.85‰,有急灘跌水。從三江口到梧州市為中游,包括黔江段和潯江段,長294千米。黔江段中有著名的黃茅峽和大藤峽,其中大藤峽長44千米,河中水急,枯水時最深處亦達85米,是西江幹流最深處。在潯江段,兩岸有低山、丘陵和平地。梧州至思賢滘為下游,長208千米,河寬水深,河道平均比降0.09‰,寬700~2000米,最後由思賢滘進入珠江三角洲河網區。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2277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上游。西江水系是兩廣交通運輸的大動脈。隨著西江水系的開發和整治,西江將成為貴州煤炭、西南磷礦外運廣東和北方地區的重要通道。

㈤ 西江千戶苗寨,為何被譽為是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我國雖然民族眾多,但是我們十分團結。在這五十六個民族中有一個叫做苗族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歷史不輸於我們漢族的文化歷史,在貴州省的東南方有一個苗寨,這個苗寨可以說是我們對外國際的一張亮麗名牌的千戶苗寨。這個苗寨僅僅只有1285戶,確是苗族文化歷史中的一個“瑰寶”。從圖片來看,苗寨中的每一戶人家都是緊緊相擁,層層疊加,還有一些雲霧飄散,氣勢非凡。這個千戶苗寨歷史久遠,而且一直都是自我發展所以苗族文化一直能被保存良好,被稱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

三、千戶苗寨的風景

苗族文化中的住宅都是以“吊腳樓”為主,現在也一直存在著這個文化傳統,走進這西江的千戶苗寨,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歷史文化氛圍。08年後西江共有五座風雨橋,在夜晚的時候,千戶苗寨的燈光亮起,會有一種“人間燈火”的感覺,彷彿穿越少年,夢回古代,登觀景台,坐觀光車,千年苗寨盡在眼前。

㈥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屬於貴州哪個縣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屬於貴州雷山縣。

西江鎮屬於雷山縣管轄,雷山縣境內有郎德上寨、國家級森林公園雷公山等等,其他周邊有鎮遠古鎮、下司古鎮、荔波大小七孔、劍河溫泉、施秉雲台山、黎平肇興侗寨、黃平舊州城等等。

西江千戶苗寨座落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國最大、世界無雙的天下第一大苗寨。

距雷山縣城36公里,距黔東南州州府33公里,距省府貴陽市約280公里,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四面環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由於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千餘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6)查西江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千戶苗寨的歷史沿革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擴張,與東進和南下的炎帝、黃帝部落發生劇烈的武力沖突,經過長時間的征戰,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區被擊敗,蚩尤被黃帝擒殺。

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徙,放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退回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並於洞庭湖和鄱陽湖之濱建立了「三苗國」。隨著三苗部落的日漸強大,堯、舜多次對「三苗」進行征剿。

舜帝位,「南巡狩獵」,對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進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區遷徙,其中被迫向西北遷徙的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於「羌人」,成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則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區遷徙,

從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雲南東部、貴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寮國、越南等地。而往西南遷徙的苗族先民則與楚人和睦相處,成為後來「楚蠻」的主要成員。

戰國時期,秦滅楚,一部分苗族背井離鄉,長途跋涉西遷,進入武陵山區的五溪一帶,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武陵蠻」。

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里較快地發展起來,形成與漢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勢力。

公元47年,漢王朝派出軍隊征剿「武陵蠻」,迫使苗族再次離鄉背井,一部分進入黔東北地區(今銅仁一帶),一部分南下廣西融水,後又溯都柳江而上到達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數次大遷徙中,分化成了許多不同的分支。

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幾乎是同時到達貴州榕江,由於西氏族在榕江多處輾轉,到達西江的時間晚於柳氏族。西氏族到達西江的年代約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達以前,這里已經居住著苗族「賞」氏族。

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討」,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賞」氏族討來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達並定居在西江以後,陸續又有其他苗族分支遷來,形成以「西」氏族為主體的苗族融合體。

傳說西江有千年以上歷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林蔭記》中記錄的西江苗族子連父名的世系譜,從蚩尤到1732年間共有284代,說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後裔。

春秋戰國時期,雷山屬牂牁國與且蘭國之邊地,戰國時屬大夜郎國,秦時屬象郡且蘭縣邊境,西漢時處且蘭、毋斂兩縣之間,東漢時屬毋斂縣,三國屬蜀國之牂牁郡轄之邊地,

魏晉時期屬牂牁郡賓化縣境,唐朝時屬於羅恭縣,五代至宋朝屬夔州路紹慶府羈縻州,元初屬「管外苗族地區」,元朝中期屬湖廣省播州宣慰司,明屬管外苗族地區。

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了管理苗疆,對苗族人民實行編戶定籍,強行取消苗族子連父名的傳統,用苗名的諧音來定漢姓,西江境內苗族的蔣、唐、侯、楊、董、宋、顧、龍、陸、李、梁、毛、陳、金、吳等姓就是由此而來。

從秦漢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區朝廷的設置雖有涉及,但郡縣制、羈縻州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極弱,甚至沒有直接治理,在歷史上多被稱為「蠻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1729年),貴州巡撫張廣泗開辟苗疆,設「新疆六廳」,置丹江廳,下轄丹江衛和凱里衛,西江屬丹江衛。

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衛設置了分土司,包括黃茅嶺司、雞講司、烏疊司,雞講司就位於現西江西南附近的營上村,從此西江被列入中原政權的治理范圍。

1914年,丹江改廳稱縣,西江屬其轄內。

1944年,置雷山設置局,西江復歸雷山管轄,改為西江鎮。

1945年,丹江撤縣,西江改歸台江縣管轄。

1950年,雷山設立縣人民政府,西江屬於第二區公所。

1954年,建立雷山縣苗族自治區,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屬西江區,1959年,雷山、爐山、丹寨、麻江並入凱里大縣,西江屬於凱里縣的雷山片。

1961年,恢復雷山縣,建丹江、西江、大塘、永樂四區、44個公社,千戶苗寨當時屬於西江區西江鎮。1992年,撤區並鄉後,千戶苗寨屬於西江鎮管轄至今。

㈦ 西江千戶苗寨的歷史沿革

西江千戶苗寨的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秦滅楚,一部分苗族背井離鄉,長途跋涉西遷,進入武陵山區的五溪一帶,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武陵蠻。

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里較快地發展起來,形成與漢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勢力。春秋戰國時期,雷山屬牂牁國與且蘭國之邊地,戰國時屬大夜郎國,秦時屬象郡且蘭縣邊境。

西漢時處且蘭、毋斂兩縣之間,東漢時屬毋斂縣,三國屬蜀國之牂牁郡轄之邊地,魏晉時期屬牂牁郡賓化縣境,唐朝時屬於羅恭縣、

五代至宋朝屬夔州路紹慶府羈縻州,元初屬管外苗族地區,元朝中期屬湖廣省播州宣慰司,明屬管外苗族地區。

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了管理苗疆,對苗族人民實行編戶定籍,強行取消苗族子連父名的傳統,用苗名的諧音來定漢姓。

西江境內苗族的蔣、唐、侯、楊、董、宋、顧、龍、陸、李、梁、毛、陳、金、吳等姓就是由此而來。

從秦漢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區朝廷的設置雖有涉及,但郡縣制、羈縻州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極弱,甚至沒有直接治理,在歷史上多被稱為蠻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貴州巡撫張廣泗開辟苗疆,設新疆六廳,置丹江廳,下轄丹江衛和凱里衛,西江屬丹江衛。

乾隆三年,丹江衛設置了分土司,包括黃茅嶺司、雞講司、烏疊司,雞講司就位於現西江西南附近的營上村,從此西江被列入中原政權的治理范圍。

1914年,丹江改廳稱縣,西江屬其轄內。1944年,置雷山設置局,西江復歸雷山管轄,改為西江鎮。1945年,丹江撤縣,西江改歸台江縣管轄。

1950年,雷山設立縣人民政府,西江屬於第二區公所。1954年,建立雷山縣苗族自治區,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屬西江區。

1959年,雷山、爐山、丹寨、麻江並入凱里大縣,西江屬於凱里縣的雷山片,1961年,恢復雷山縣,建丹江、西江、大塘、永樂四區、44個公社,千戶苗寨當時屬於西江區西江鎮。1992年,撤區並鄉後,千戶苗寨屬於西江鎮管轄至今。

(7)查西江的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2018年6月20日,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旅遊專業委員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西江千戶苗寨文化研究院共同發布了《西江模式: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十年發展報告(2008-2018)》。

報告指出,西江千戶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境內,有1400多戶,6000多人。

2008年旅遊開發前,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經濟落後、貧困面廣、文化保護乏力的傳統村落,雖然坐擁豐富的苗族文化遺產,但富饒的貧困是其典型特徵。

第三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召開,開啟了西江千戶苗寨全新的鄉村發展道路。歷經十年,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

從2008年的78萬人次和1億元,猛增到2017年的606萬人次和49.91億元,分別增長了7倍和49倍。2008年旅遊開發前。

西江全村有1500多名村民外出打工,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僅1700元,旅遊開發後,外出打工村民紛紛迴流,旅遊收入已經成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

2017年,西江千戶苗寨村民人均收入達22100元,是2007年的13倍。通過旅遊開發,整個西江千戶苗寨村寨面貌得到有機更新。

傳統生計方式得到升級轉型,旅遊品牌日益響亮,民族文化得到保護發展,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樂居樂業樂游的和諧景區已經形成。

與查西江的歷史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