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無錫建城歷史多少年

無錫建城歷史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9-19 15:28:35

A. 吳錫市歷史多長

無錫是江南文明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紀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

無錫(6張)
偕二弟仲雍,東奔江南,定居梅里(現無錫梅村),築城立國,自號「勾吳」。今無錫有泰伯殿堂。[4] 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武王滅紂,分封泰伯的後裔周章少子為安陽侯,今惠山區陽山又名安陽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派王翦駐守無錫縣[5]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
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名為有錫縣[5]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置無錫縣。三國時,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

陵典農校尉。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常州府)。[6]
六朝時期,無錫治湖築圩,水利設施大量興建,農業耕作技術提高,商業貿易開始形成。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7]
唐代無錫屬江南道的江南東道。無錫農業發展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術,形成稻麥兩熟制,太湖周圍卑濕之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棋布、排灌結合的水網系統,養蠶業發達。城中金銀、彩帛、煙酒、油醬、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7]
宋代無錫屬於兩浙路常州,南宋時兩浙路分為東西,無錫隸屬於兩浙西路常州。[8]
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9]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明清時期,無錫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碼頭。至清代中葉,無
無錫
錫家庭棉織業年產土布300萬匹,佔全國棉布產量的6.7%。[7]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為無錫、金匱兩縣,同城而治,均屬常州府。宣統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統治,錫金軍政分府成立於原金匱縣屬,轄原無錫、金匱兩縣;同年5月,撤銷錫金軍政分府。
民國元年(1912年)錫、金兩縣合並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廢蘇常道,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民國23~26年(1934~1937年),為無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抗日戰爭期間,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中共領導的錫北、錫東、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權。[8] 民國38年(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分無錫為無錫市、無錫
太湖絕佳處
縣,市、縣同城,無錫市屬蘇南人民行政公署。
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無錫縣屬先後多次變化,曾經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
無錫市區於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區格局,即崇安、南長、北塘3城區和1個郊區。1958年8月25日,蘇州專區的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
1962年,無錫縣劃歸蘇州專區。
1981年,無錫市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原屬蘇州地區的無錫縣、江陰縣與原屬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為無錫市管轄。1984年,國務院批准無錫市為首批「較大的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8]
1987年起,經國務院批准,先後撤銷江陰、宜興縣,改設江陰(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馬山鎮包括馬圩地區設立馬山區。1995年
無錫
6月,撤銷無錫縣,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錫山市。
1995年3月,無錫市市區和無錫縣行政區劃進行部分調整,組建無錫新區。郊區旺庄鄉,無錫縣碩放鎮和坊前、新安、梅村3鎮的19個行政村,連同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新加坡工業園,構成無錫新區。
2000年12月,撤銷錫山市,設立錫山區和惠山區;撤銷馬山區,將馬山區的行政區域和錫山市的部分鎮(9個)並入無錫市郊區,並將郊區更名為濱湖區。

B. 無錫市簡介

無錫,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被譽為「太湖明珠」,位於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樞,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於無錫。無錫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無錫同時也是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素有布碼頭、錢碼頭、小上海之稱。無錫地處太湖之濱,風景絕美秀麗,歷史千年悠長,是在江南蒙蒙煙雨中孕育出的一顆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豐富而優越的自然風光和厚重而悠長的歷史文化。「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正是詩人郭沫若用來形容江南名城無錫美麗風景的。

C. 無錫有多少年的歷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無錫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過著定居生活。在鴻聲彭祖墩、新瀆廟墩、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盪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點。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創造和豐富了太湖流域輝煌的遠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紀末,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長子太伯、次子仲雍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定居梅里(今錫山市梅村鎮),並入鄉隨俗,斷發文身。太伯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奉立為君主,自號為「勾吳」。太伯帶領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耕。相傳他率領眾人開鑿了長數十公里的太伯瀆(俗稱伯瀆港)。還栽桑養蠶,制陶冶銅,「數年之間,民人殷富」。周朝滅商朝後,因太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從太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太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
無錫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無錫歷史悠久,據仙蠡墩遺址、許巷遺址等出土文物證明,早在夏朝以前,無錫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勞動。在新瀆廟墩、 葛埭橋庵基墩和玉祁蘆花盪、高城墩、祁頭山、駱駝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點。無錫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後屬於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無錫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稟父的長子泰伯,為讓王位於三弟季歷,從現屬陝西的歧山南奔荊蠻,偕弟仲雍,南來梅里(今無錫縣梅村)定居,並入鄉隨俗,斷發文身,受到當地百姓擁戴,被奉立為君主,築起城廓,建立荊蠻小國,自號勾吳,築吳城。周滅商後,因泰伯無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吳國。 從泰伯至闔閭共24世,前後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吳國的都城。泰伯、仲雍將中原地區的文化帶入江南,與江南地區原有文化有機融合,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吳文化,留下了伯瀆港、闔閭城,以及東漢時期的泰伯廟、泰伯墓等許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跡。
周元王三年(前473),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無錫設置縣的時間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前202),稱無錫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1912)兩縣仍合而為一,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十六年(1927),無錫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地區。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江陰、無錫、宜興3縣。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2001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行政區劃2001年,無錫市轄7個區,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92個鎮,31個街道。

D. 蘇州建城早還是無錫建成

蘇州建城早。。
1、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2500多年(蘇州公元前514年建城,吳:西周 闔閭大城為吳都)。2、無錫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江蘇省地級市——2100多年,無錫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

E. 為什麼無錫歷史都會從商朝末年說起

無錫是江南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其有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公元前11世紀末,周王的長子泰伯與二弟仲雍在梅里(今無錫梅村)定居,築城建國,自稱 "勾踐",以讓國君代其三弟季歷之位。今天的無錫有泰伯堂。周滅商後,周武王封仲雍第五子孫周章為武公,建立武國。六朝時期,無錫修建湖泊,興建水利設施,改進農業技術,並開始形成商業和貿易。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的河道上到處是商旅和船隻。


無錫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吳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江南的古老文明,當時由吳太伯創立的基礎,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 678.2萬,其城鎮化率達到83%,在全國城鎮居民中,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幾乎排在第二位。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F. 談談對無錫的看法

在華東線的旅遊城市中,無錫是因瀕臨美麗的太湖而著名的。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佳賓。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前去欣賞這顆「太湖明珠」的迷人風采。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鄰常州市,東靠蘇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貫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其地形為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渠流縱橫,河網密布,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轄錫山、江陰和宜興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4656平方公里,人口約426萬。其中市區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是江蘇地區僅次於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是我國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大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陝西來到這里定居,築城於梅里(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是無錫建城的開始。

無錫之名最早見於《漢書》,相傳周平王東遷時(約在公元前770年),惠山東側發現了錫礦。錫在當時是冶煉青銅器的原料,於是爆發了當地人和外來者長達幾百年的流血沖突。到了戰國末期錫礦日漸減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將王翦在錫山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天下寧」表達了人民渴望安寧太平的生活,因此「無錫」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為城市的名稱。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著深厚的基礎。早在明代時,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19世紀中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為「中國四大米市」。本世紀以來,無錫更是依靠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原料基地和工商業發達的城市,被譽為「小上海」。

無錫經濟的發展與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一定的關系。無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氣候也為養殖業提供了條件,太湖中出產的各種水產品種達數十種,尤其以銀魚、蟹最為著名。此外,無錫的土特產品:假(惠山泥人)、大(無錫醬排骨)、空(無錫油麵筋)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為到無錫旅遊的賓客提供了方便。航空:無錫碩放機場已開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陽等多條航線。鐵路:無錫地處京滬線上,每天在無錫停留的快車逾百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火車可直達無錫。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無錫,與華東每個城市每天均有旅遊汽車往返;九條國道、省道成放射狀通向全國、全省。水路:從浙江湖州可乘旅遊船經太湖到無錫;從蘇州、鎮江、丹陽可乘遊船經古運河到無錫。

無錫的旅遊資源更是得天獨厚,這里有被譽為「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還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園;江南著名賞梅勝地梅園和著名的「園中園」寄暢園等。也有近幾年新建的「唐城」、「三國城」、「水游城」等影視拍攝基地。這些景觀,使遊客們在觀賞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時,又領略了中國古典名著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太湖的山水,眾多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古跡,使無錫成為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G. 古代春秋時期,無錫到底是越地還是吳地

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著美麗而又富庶的江南地區,人傑地靈,她是我國原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後期,從查山、崧澤等地遺址下層出土文物證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區已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時期,經過遠古原始社會、原始部落、蚩炎黃、三皇五帝、跨越夏商之交,這塊以無錫為中心的江南腹地早已閃爍出「魚米之鄉」這顆東方明珠的光彩。

漫長的歷史進程淡薄了人們的感覺。五千多年前創立世界古代文明的東方大國曾先後由三個具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大部落所組成。樂部蘇浙皖魯及沿海一帶由當時是國最大的部落首領青帝蚩尤統率,他以強大的陣容擊敗炎帝族共工,直近黃帝族,氣吞山河、威震華夏。一度主宰著中國的歷史!北方內蒙黃河中游由羌人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率領;西部黃河流域上游蒙古高原一帶的狄人由黃帝軒轅氏率領。戰略軍事家黃帝以少勝多,發明指南車,又聯合炎帝,在十分危急困難的情況下出奇制勝,消滅了蚩尤,再擊敗盟友炎帝,又西伐白帝,建立了統一的中華民族。正統觀念的史學家歷來只會歌頌黃帝,而貶低部落所創立的古代源於「混沌時代」,是夷蠻、羌、狄三族共同組成的。更確切地說中華民族應是蚩炎黃三族組成,這才真正是中華文明的起點,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筆下的太湖流域卻是「地廣人稀」、「刀耕火耨」的荒涼之地,曾自居中原福地,歪稱太湖江南為「荊蠻之地」,稱當地百姓為「南蠻」,帶有民族岐視的色彩,這是歷史局限性的緣故。

太湖流域長江三角州「良渚文化遣址群」中出土的五千年前一位軍事首領墓中有48把石釒戊、琮、壁、鐲、玉釒戊、鉤、玉禮器等珍品,有力證明華東地乃泱泱大區、燦燦古文明區。

古代周族領袖亶父世稱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殷朝第23代商代國君武丁40年左右(約B.C.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國君祖甲5年(B.C.1253年)遂建都陝西岐山周原,並生有泰伯、促雍、季歷三子。長子婚後無子女,三弟有子昌,聰明伶俐即周文王。亶父暗示王位傳季,日後傳孫昌。長子孝父讓賢,冬去春來,泰伯和二弟帶領一支人馬迅速南下,渡河過江,直抵太湖北部經無錫坊前直達梅里,安營紮寨,建城立國。時值殷朝第27代國君庚丁8年(約B.C.1212年左右)。泰伯在江南第一古鎮--梅里造牆建城,定為國都,號稱句吳,這是三千二百多年前江南地區最早城牆。他把西北文化帶來江南,並入鄉隨俗,把古代繪畫藝術用在人體皮膚的美化上來,帶頭實行對百姓的理發制度,把披頭散發的長發剪成具有時代特色的短發,促進人們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即歷史上著名的「斷發紋身」。

次年聞父病重,上慧(即惠)山采約,收集治父病的葯方,與弟北上控父治病後返梅里。爾後建立城邑、開發江南、變漁狩之地為稻田,擴大耕地面積,深受百姓愛戴。年後,至殷朝第27代國君庚丁10年(約B.C.1210年左右),古公亶父病亡,兄弟返岐奔喪,把王位繼承權讓位於三弟季歷,並速離岐帶孝返錫,為創建的句吳古國不辛勞,嘔心瀝血,是創建古代吳文化的先驅。

孔子曾評論泰伯,有「志讓兩家天下,功辟萬古江南」的至德聖人尊稱。

泰伯先讓賢後開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他融合全國東、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礎,他不僅僅是吳國的創始人,更重要的,泰伯是一位傑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群眾領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歷盡艱辛,去創建、去開發、去為百姓服務;他不因循守舊繼承父業王位,而是去拓新,造就新天地。當弟季歷為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殺害後(B.C.1193年),泰伯再次讓位於侄昌(周文王),時已年邁,不久病故。無錫人民為永遠懷念這位開國國君,厚葬於鴻山(皇山)。泰伯生於約殷朝商王祖甲5年(約B.C.1253年左右),病故於殷朝第30代國君帝乙4年(約B.C.1187年左右),享年66歲,無子,死後傳位於大弟仲雍。從此,這位偉人就長眠在無錫梅里(今梅村)鴻山之麓,泰伯墓作為千年古跡供後人瞻仰。

作者: 蘇南三市 2006-4-9 17:50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吳文化與無錫歷史初探
根據歷史記載:無錫作為歷史古都整整已有三千二百年了。紀念泰伯名勝古跡有城裡大婁巷內的的泰伯祠堂(解放後被毀)、錫山泰伯殿、梅村泰伯廟及鴻山泰伯墓道。在泰伯殿堂上高懸「至德無上」四個大字,他的功績真可謂:「志異征誅,三讓二家天下;功同開辟,一扌不萬古江南」。孔子曾稱贊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卒後傳子周武王,於殷趄第31代國君紂辛32年(B.C.1123年),武王滅紂,並分封泰伯的後裔周章少子為安陽侯,現今錫山市陽山,又名安陽山。

三千二百多年來,從泰伯建吳,定都無錫,歷經滄桑,傳至第十九世孫壽夢(B.C.585-B.C.561年)國力強盛,稱霸江南,在位25年。壽夢第4個季扎受封於延陵。孔子曾書題季子墓:「嗚呼,有延陵君子之墓。」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文字最短的墓碑記。

無錫一作為先前早期古都早被某些歷史學家遺忘,而蘇州卻是吳國遷都後僅40年的都成,並在此亡國(B.C.473年)。近來國內名人雅士紛紛聚首姑蘇,慶祝蘇州建城2500年。事實上,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來研究無錫經濟的發展和她的歷史,我認為更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向國內外友人宣告:無錫是吳文化的源頭,無錫作為吳國古都已有3208年之久,遠遠超過蘇州2500年之歷史,早700多年。整個吳國歷史長達742年,足足有7個半世紀,是古代中國歷史最長的一個諸候國家。

在七個世紀內,無錫一直是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吳王國的首都,天時地利人和,出現了許多著名人物:有句吳國創始人吳泰伯,仲雍,有世界級的大軍事家吳孔子(孫武),著有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孫子兵法》13篇。《孫子兵法》不僅威震華夏,而且遠至今日的美國軍事家也孫子兵法理論所折服。吳王夫差在蘇州因享樂而亡國,孫武隱跡無錫梅園小桃園處,至今留有孫巷這條街道和孫氏後裔。有對城市建設有功的吳國國王壽夢(B.C.585-B.C.561年),在位25年,在錫城建造皇宮殿宇,現今的東大街、大市橋、大婁巷、觀前街和崇安寺一帶,並建造戰車兵器,訓練軍隊,成為春秋時期的一代英雄。有壯士專諸,他是燒魚聞名國內,是著名的烹任專家,素有「廚師鼻祖」之稱。他臂力驚人,被公子光收買,製造出「魚腹藏劍」的歷史悲劇。他當場刺死吳王,公子光按其遺囑:「一定要安葬在吳王宮宮殿處」,即厚葬於無錫城中大婁巷(解放後專諸紀念塔被毀)。當時在清理刺客現場時,殺氣沖天的宮殿,數隊兵士的殘殺,哭聲叫聲亂成一片,破碎的碗碟,甩得滿地,最後一大堆垃圾被傾倒入鄰近的河塘中(註:原大市橋附近河道縱橫,昔日中山路是條河流。在三鳳橋下三皇街旁皆是河),世代滄桑,幾經變遷,不料,在現今錫城改造中,竟會在東大街地段建高樓挖地基時發現一枚春秋戰國時代的青銅短劍,這是在吳五宮附近被挖掘出來的,春秋青銅劍,有可能是「專諸刺僚劍」。如果說被郭沫若捧為國寶的「越王勾踐破吳劍」,是千年匠人萬心那樣的名貴,那末比「越王劍」還要早半世紀的「吳王劍」的發現就更具有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它是吳王闔閭派專諸刺王僚劍,不僅具有工藝品價值,更具有歷史價值,建議市博物館應把此劍重點保護起來供世人觀賞。文化專家和考古專家們更應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深入現場、深入工地去發現更多的古代文明,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並恢復古跡景點。 春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開始,吳越再戰,馬山一仗,吳國大敗,夫差亡國(B.C.473-B.C.472年)。泰伯開創的吳國基業整個歷史竟長達740餘年之久。

范蠡和西施也隱跡太湖,范蠡並改名為陶朱公,制陶經商,泛舟蠡湖,並著名有世界上最早的《養魚經》,至今仍為亞太地區養魚專家所稱贊。 公元前335年楚威王滅越後,無錫由楚國宰相春申君黃歇經營,發展農業,在錫山開采錫礦,製造錫具,建造黃城(又名吳墟),常飲馬於慧(即惠)山,後人紀念億,定名為黃公澗,解放後立石坊刻字「春申澗」。錫礦開采至秦始皇年代(B.C.221年)已近枯竭。並於西漢高祖五年(B.C.202年)正式由國家立案建縣,定名為無錫縣。至王莽時期改為有錫縣,隋朝復改為無錫縣。清朝雍正年間,以今中山路(原為南北走向一條河)為界,河西定為無錫縣,衙門在今郵政大廳與郵電大廳當中,解放初期,蘇南行署在此辦公,門前二石獅子搬到今錫惠公園門口;河西因有金匱山(今大樓巷野園里),故定名為金匱縣,1911年合並成為錫金軍政府,現城中公園原為錫金公園,金匱縣正堂衙門即現在的崇安區區政府所在地。

作者: 蘇南三市 2006-4-9 17:51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吳文化與無錫歷史初探
無錫縣城牆的變遷:紀元前3208年,泰伯來錫後先在梅里建城規模較小,這是江南最古老的城邑。公子光奪取王位後在今胡埭鄉建立第一個闔閭城,在縣西25公里處,然後再建第二個闔閭城(姑蘇城)(B.C.514年),但這以前若干年吳王僚早已在無錫建造城牆,並大興土木建造吳王宮,宮殿建築群(在今市中心中陽附近大婁巷)。秦始皇下江南,先到無錫,由縣令陪同,游覽太湖風光,足跡到達馬山,故又馬跡山。

經春秋戰國的動亂時期,無錫縣城多次毀建,劉邦建立漢王朝(B.C.206年),復建無錫縣城,規模尚小,城圍2里19步,城牆高2丈1尺。城東鴻山南麓是以「舉案齊眉」著稱的東漢高士梁鴻、孟光夫婦的隱居地。 梁朝時,無錫城牆擴建,周長達四里37步(註:舊制一步等於五尺),子城周長1百30步。至宋朝時,力築子城,擴大到170步,有正四城門,原東門稱為熙春門。

明代倭寇侵錫,城牆毀掉數十米,在光復門處血流成河,縣令王其勤奮力抗倭,後把護城河上的橋改為吉祥橋,延用至今。王其勤的飲馬槽(石制)現存在城中公園同庚廳左側河旁,是一難得的抗戰文物。學前街西面有西水關,是江南地區數一數二的水城門,可惜已拆。
欲使春秋傳萬古,須知日月照千江。

昔日無錫也算著名的水城,並不亞於威尼斯。大小河流及橋梁不下數百,光錫城內就有河流20多條,各種木石橋50餘座。從無錫縣衙門正堂前樓(已拆),有東西二大街,東去是市中心大市橋,復修於隋朝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是隋煬帝下江南時修建的。中市橋是宋代建築遺存,然尚有許多的橋是無法考法了。

解放後,無錫城門有東門、南門、西門、老北門(1945年改為勝利門)和光復門。時無錫城牆周長11.2里,於1950年4月開始至1951年3月拆除,建成環城路(解放路)。

吳文化是開創江南古文明的源頭,吳泰伯開創的基業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家,吳國具有740年的歷史,是歷史上任何一個諸侯國所不可比擬的。

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泰伯浩氣存千古,肝膽留人間。世上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吳歌如海源金匱」(無錫)之說。泰伯南下,把周朝的詩歌和無錫地區的土(山)歌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吳歌,促使古老的所謂「荊蠻文化」和北方文化結合而發展成為吳文化,無錫是發祥之地,創出了無數的光輝燦爛的無錫山歌、田歌、村歌、漁歌、圩歌、船歌、情歌......等,這都是泰伯及其後人的豐功偉績。

有史記載可知,無錫是具有3200多年歷史的古都城,隨著考古的進展、歷史遺跡的發掘及古文物的研究,可以斷言無錫的古文化還可以推到更遠古的年代,而不只泰伯作吳。讓我們為發掘和繼承古文化為現代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吧,為無錫建成三千二百周年而慶祝吧!

H. 無錫的文化和文明

文化,形成不同地區的特色。無錫倚山臨湖、通江達海,「水性使人活」、「山性使人實」,太湖山水潤而不媚、秀中見雄,形成了「包容、通達、務實、誠信」的無錫文化。九龍山上開掘十三泉,可以消除「王氣」,卻滅不了無錫的靈氣,無錫歷史上的文人墨客何止「三斗六升」。處「江湖之遠」,無錫涌現了一大批憂國憂民之士,也形成了「以民為本」的無錫文化特色。 無錫文化之源 長江、黃河文化結合。無錫建城的歷史三千年,但史前文化可直溯八千年前。無錫彭祖墩、江陰祁頭山、宜興駱駝墩考古成果表明,早在河姆渡——馬家浜文化時期,無錫已有豐富的史前文化。江陰出土的用於祭祀的玉琮,一毫米內刻有數條紋線,軟玉硬似金屬,刻功令人驚奇。長江史前文化特色在民生方面,稻作文明、蠶絲起源、薴麻織品、生漆利用,長江流域皆早於黃河流域。黃河文化是王族、皇室文化,多年佔主流地位。但爭王爭霸,連年戰亂,破壞了生產力發展,隨著住民的南遷避亂,經濟中心逐步南移。周朝泰伯奔吳、南北朝北方戰亂、唐朝安史之亂、宋朝南渡四次人口大規模南遷,把黃河文化帶到了江南。泰伯在無錫興修水利,帶來了社會化生產技術。無錫是長江文化、黃河文化的結合,無錫文化早於吳文化。「三讓王位」之說值得研究,「爾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泰伯奔吳後近百年,其後人方得周武王封吳君,是「避」是「讓」還值得考證。 無錫文化之脈 文脈。文學界有「三學」——「選學」、「錢學」和「紅學」,都與無錫相關。「選學」研究昭明太子編文選。一千五百年前中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在江陰顧山香山寺選編,南梁太子蕭統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標准把文學與「經、史、子」區分開來,收集先秦至南梁文學作品七百餘篇。昭明文選成為唐朝及以後科舉教育的教科書——「文選爛、秀才半」。蕭統還在顧山紅豆院留下一段凄婉纏綿的戀愛故事,歷代文人傳唱至今。「錢學」,專門研究錢鍾書。國學大師錢鍾書,博學多才、博聞強記,精通多國語言,畢生「橫掃清華(圖書館)」。他以強烈的現代意識統領文學研究,不僅使「西學東漸」,而且也使中國學「西漸」,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其65歲完稿的《管錐篇》引用了四千餘位著作者上萬種著作的數萬條書證,旁徵博引,縱橫開闔,錢鍾書被譽為「文化昆侖」。海峽另一岸國學大師錢穆也是無錫人,創辦香港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一生有關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諸子研究等著作一千七百餘萬言,畢生「以史證經」、「以史證子」,學術思想主張「和合與同化」、「天人合一」。 畫脈。「山水有清音」,受太湖山水薰陶,無錫畫家多師法自然,講究「神韻生氣」。東晉顧愷之被畫壇尊為「畫祖」,有「三絕」——「才絕、畫絕、痴絕」之稱。顧擅畫人物,注重「以形寫神、神形兼備」,尤重「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傳說他畫維摩詰像,一點睛畫像就好象活了。作《洛神賦圖》,洛水女神的神韻氣質得到充分發揮,「肩若削成,腰似素約」、「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顧愷之還開繪畫理論先河,集畫畫、論畫、評畫於一人。元代倪雲林的畫,格高思逸,乾隆評說:「元明大家,獨雲林格韻尤超,世稱逸品」。其畫多平山遠水疏樹瘦石,「一石一木,自有千岩萬壑之趣」,意境清遠、簡潔、超逸,惜墨如金的簡約畫風一掃綺靡塵俗之氣。 樂脈。「以樂傳辭」、「以文化樂」,吳地早有音樂傳統。《三國志周瑜傳》:「曲有誤,周郎顧」,說明周瑜精通音律。《晉書樂志》:「吳聲雜曲,並出江南」。江南絲竹,以「小、輕、細、雅」著稱,「三絲一竹」就可組成一個樂隊,「今夜聞君絲竹語,如聽仙樂耳暫明」。江南絲竹有三個來源:崑曲曲牌、道教音樂、吳聲歌曲。首先是崑曲,「無錫曲道之盛,自明季已然」。崑山魏良輔改革南曲,余懷在《寄暢園聞歌記》文中有記載:「轉喉押調,度為新聲」,後稱為「水磨腔」。參與崑曲改革的,有「善吹簫管」的無錫人陳夢瑩、顧渭濱、呂超涓等。 無錫文化的極品 惠山泥人——國家級文化遺產。惠山泥人聞名世界,被譽為「最富有東方色彩的民間工藝品」。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送給總統卡特的禮品是惠山泥人廠的「京劇臉譜」。迄今已有23位外國元首級人物訪問過惠山泥人廠。惠山泥人已走向世界,曾到多倫多、法國等多個國家展出,出口歐洲、日本等十多個國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喻湘漣、王南仙的手捏戲文去年年底在台灣展出,引起轟動。 紫砂陶藝——紅火國際藝術品市場。近日報載,「重慶驚現明朝供春壺,標價1800萬元」,古玩市場又一次掀起了宜興紫砂熱。供春,又名龔春,明代正德年間宜興紫砂藝人,與時大彬、陳鳴遠並稱為紫砂壺三妙手,他們的作品都是國寶級藝術珍品。宜興紫砂上世紀七十年代恢復出口名家作品,八十年代起港台形成收藏狂熱,紫砂陶藝這一藝術奇葩也逐漸被人再認識。明清二代記載紫砂陶藝的著述凡16種,記載明代金沙寺僧以來,紫砂有名的工藝大師計140多人。徐秀棠《中國紫砂》記載有考的明清大家8人,民國8人,上世紀五十年代7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5人,省工藝美術大師4人,省工藝美術名人10人。1915年起,在舊金山巴拿馬國際大賽、芝加哥博覽會、萊比錫博覽會上獲獎多人。紫砂工藝人才車載斗量,無法勝數,紫砂陶藝,前途無量。 寄暢園——山水園林之極品。中國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築、詩畫、楹聯、雕塑等多種藝術的綜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園隨於詩,因心造境」,園林藝術代表藝術的極高境界。園林集詩文畫意於一體,築園名家集詩人畫匠於一身,賞園之人,也須有「林泉之心」,方能領略古典園林清逸高尚的意境。

閱讀全文

與無錫建城歷史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