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泰山從古至清一共有個多少次封禪
秦始皇封禪,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眾儒生諸說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 漢武帝封禪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後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為奉高縣。此後,漢武帝又曾五次來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漢光武帝封禪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台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二十五日禪梁父山,改年號為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禪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 高宗率文武百官、 扈從儀仗,武後率內外命婦,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於闐、波斯、 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次年二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後升壇亞獻。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群臣朝賀,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為「舞鶴台」、登封壇為「萬歲台」、降禪壇為「景雲台」,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為乾封縣。 唐玄宗封禪 唐玄宗於開元十二年(725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 封泰山神為「 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鉻》,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 社首壇頌 》、禮部尚書蘇 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宋真宗封禪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現唯王旦《封祀壇頌碑》尚存於岱廟院內。 宋真宗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
㈡ 漢武帝為何能有五次泰山封禪
封禪——在泰山上築土成壇,燒柴禾在壇頂,以祭天,此稱作」封「。在泰山下面的小山樑父山上選擇一塊地方,埋祭品,叫做」禪「。兩方面合稱「封禪「。
封就是祭天,禪就是祭地。
祭天,古代帝王選在了五嶽之首的東岳泰山,祭地選在了泰山附近的梁父山。梁父山又稱為「地神」。
漢武帝時代,終於打敗了匈奴,使西漢成為當時世界上與羅馬帝國並列的最強大國家。於是漢武帝覺得自己也應該通過封禪大典向天下表示一下。
因為漢武帝也不知道前代帝王如何舉行封禪大典的,所以漢武帝也是自行決定封禪禮儀流程。
與始皇帝不同,他先在梁父山行禪禮,再到泰山頂上行封禮。
漢武帝一生五次封禪,是帝王封禪冠軍。
㈢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泰山封禪,結局都差不多
封禪是中國古代較為遙遠的祭祀活動。
古人認為,五嶽之中泰山最高,是天下第一山,因此皇帝封禪,大都到泰山進行。
北宋景德元年(1004),遼朝蕭太後南征,一直打到定州。宋真宗在寇準的強迫下「親征」,雖軍事獲勝,仍主動簽訂屈辱的澶淵之盟。為掩人耳目,奸相王欽若指出「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宋真宗遂自編自導「天書從天而降」鬧劇,文武百官和民眾2萬餘人連續五次聯名上表,請求封禪泰山。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禪活動進行。宋真宗也是中國歷史上帝王封禪的最後一人。
明朝朱元璋取消泰山的封號。此後,明清兩朝將原來的封禪改為祭祀。至此,從秦始皇延續至宋朝的封禪鬧劇才告一段落。
㈣ 曾八次到泰山封禪的古代帝王是誰
是漢武帝。
漢武帝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第一次到泰山封禪後,遵循「古者天子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的古制,在以後執政的二十多年裡先後八次到泰山封禪,成為歷史上到泰山封禪次數最多的一位帝王,也是最「牛」的一位。泰山至今仍然保存著武帝封禪時的漢明堂遺址、柏樹和無字碑三處遺跡。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鼎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舉行了他的第一次封禪。」漢武帝封禪,是兩封兩禪,動靜搞得特別大。他在封禪前,召集儒生討論儀式,儒生們一人一個說法,難以施行。於是,漢武帝自定封禪禮儀。他到梁父山祭地,在泰山下設壇祭天。壇廣一丈二尺,高九尺,下埋「玉牒書」。舉行完這個儀式,漢武帝登上泰山頂,再次祭天。第二日從北坡下山,在泰山下的肅然山再次祭地。祭時用三脊草、珍貴的飛禽走獸及諸物,並以五色土封。封禪結束,改年號為元封元年。為了顯示帝王的寬厚仁德,下令免去包括泰山在內五個縣當年的賦稅,並給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兩匹布帛。
這位帝王在位五十四年,文治武功,顯赫一時,是漢代帝王中最有作為的一位,他不光把天下囊於懷中,還捎帶著把到泰山封禪把這項儀式搞到了極致。他在實施封禪儀式時,提出了封禪泰山要具備三個「必須」:一是必須一統天下;二是必須天下長治久安;三是吉祥的天象不斷出現。漢武帝首次封禪在泰山之頂立一塊無字碑(今漢「無字碑」)。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㈤ 有多少皇帝在泰山封禪過呢
中國歷史上在泰山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
太史公在《史記·封禪書》中給出了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的條件: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說,帝王要想到泰山搞封禪活動,必須締造了太平盛世才有這個資格。而在班固的《白虎通義》中則記載道: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也就是說平定天下的開國之君,也有資格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後世封禪,基本就遵從了這兩個條件——平定天下,太平盛世。沒辦到這個兩個條件中的其中一個,不能到泰山封禪。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建立者。劉秀經過長達12年統一戰爭,滅亡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平定動亂之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㈥ 總共有幾位皇帝在泰山進行封禪為什麼要進行封禪
總共有6位皇帝,他們在泰山封禪其實是在顯示自己的功勛。從周朝開始就有了泰山封禪的說法,但在泰山封禪的皇帝需要滿足條件,就是要在位的時候建立了很大的功績,而且在位期間平民安居樂業,沒有遭受苦難。其實古代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皇帝還是比較少的。所以自古以來在泰山封禪的皇帝不多,只有6位,但這6位中還是有幾位並不符合泰山封禪的資格。敢到泰山封禪的,不是真的有政績,就是傲慢自大、好大喜功。
接下來這幾位皇帝在泰山封禪,在後人看來就不夠格了,他們分別是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李治與李隆基之所以被人覺得不夠格上泰山封禪,就是因為他們前面有一個建功立業的唐太宗李世民。李治和李隆基的成就都比不上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都沒有去封禪,他們怎麼好意思到泰山封禪呢?
而宋真宗在位時期,與遼國打戰,明明佔有優勢,竟然與遼國簽訂了盟約,向遼國進貢。他的這些舉動導致朝堂內外都很不滿。後來更是關注於泰山封禪之事,不理朝政。宋真宗以為自己勞苦功高,還追求後世的名聲,導致國家內憂外亂。總的來說,想要去泰山封禪不是那麼簡單,君王沒有成就便去泰山封禪只會讓人覺得不自量力。
㈦ 泰山封禪的皇帝有幾位
正史記載,一共只有六位帝王封禪過泰山,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在這六位封禪的皇帝中,唐朝和漢朝各自佔了兩位,比較符合漢唐兩代的歷史地位。
秦始皇嬴政,首創泰山封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巡行東方,在泰山舉行封禪儀式,立石頌德。
漢武大帝劉徹開創漢武盛世的局面,公元前110年,在泰山進行封禪儀式。漢武帝曾先後五次舉行封禪儀式。漢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皇帝,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建武三十二年在泰山封禪。
唐高宗李治,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開創盛世,史稱「永徽之治」。665年,唐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在泰山進行封禪。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勤於政事,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726年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進行封禪。
宋真宗趙恆。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為相,勤於政事。但在局勢有利的情況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1008年,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
「封禪」,是中國古代民族或國家最高祭典。因為它是人間「帝王」與天、地通話的儀式。《史記封禪書》正義雲:「此泰山上築土為埴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盲禪者,神之也。」又引《五經通義》雲:「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但是,一般帝王還沒有資格封禪,一定要受命於天,奄有四海,致天下太平者才有資格。
㈧ 泰山是歷代帝王封禪祭祀的聖地。請問自秦至清,史籍上確切記載的到泰山封禪祭祀的皇地共有多少位
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載入史冊的有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其中漢武帝七次東巡登封。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後改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頂。
㈨ 中國歷史上哪些皇帝到過泰山封禪
歷代帝王泰山封禪共有6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1、秦始皇封禪
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
2、漢武帝封禪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後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
3、漢光武帝封禪
公元56年光武帝率群臣至奉高,遣派役夫 1500 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台上壘方石。
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二十五日禪梁父山。
4、唐高宗封禪
665年年唐高宗派人在泰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
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後升壇亞獻。
5、唐玄宗封禪
726年唐玄宗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
6、宋真宗封禪
1008年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
㈩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皇帝在泰山封禪有多少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422個皇帝,162位王。而在泰山封禪的有72王與12帝。
拓展資料: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泰山封禪的72王:
首先來介紹一下《史記》所撰的七十二王,這大概是源於原始人群對自然山川的崇拜。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東漢哲學家王充在他的《論衡•書虛》中也說:「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紛紛湮滅者,不可勝數。」
司馬遷從《管子》中找到名字的是十二位,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是傳說中的人物。《尚書•舜典》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後。」所謂「巡狩」是指游牧民的巡行狩獵。「柴」,燒柴火。「望」,是一種祭祀形式。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崇拜,與後世有目的的神道設教,告成功於天,以強調帝王統治權力的禮儀活動,有明顯區別。
泰山封禪的12帝:
封禪和朝拜泰山,載入史冊的是從秦始皇開始,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記功。其中漢武帝七次東巡登封。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後改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頂。歷代帝王藉助泰山的神威鞏固其統治,而泰山又因封禪告祭被抬到與天相齊的神聖高度。一座自然山嶽,受到文明大國的歷代最高統治者親臨封禪祭祀,並延續數千年之久,幾乎貫穿整個封建社會,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精神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