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考什麼初一下冊

歷史考什麼初一下冊

發布時間:2022-09-20 06:33:10

A.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歷史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都比較容易產生混淆,下面是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一,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義:唐朝時,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2.概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同行的還有許多留學生和留學僧。

3.貢獻: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鑒真東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

2.過程: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葯、文學、書法、建築、繪畫等。

3.意義: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三、玄奘西行

1.時間:貞觀初年。

2.過程:玄奘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他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3.貢獻: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思考: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帶給我們的啟示?

特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原因:①國家安定統一;②經濟文化繁榮;③對外開放政策;④對外交通發達。

啟示:第一,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於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簡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1)南方農業有較大發展。水稻躍居宋朝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地推廣到長江流域。茶樹栽培也有很大發展。

(2)南方手工業興旺。絲織業勝過北方。棉織業在南宋時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重心;宋朝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業繁榮,有開封、杭州等商業都市,有廣州、泉州等外貿商港,是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安史之亂

1.背景:開元末年以後,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禦重任,逐漸擴張勢力。

2.爆發: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3.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明清兩代知識點

1.明朝的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朱棣設立東廠進行對臣民的監查、偵查。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2.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3.明朝後期,女真的傑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後金。遷都沈陽,後改稱盛京。

4.明朝後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5.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對國的統治。

6.為了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

B. 初一下冊歷史重點知識點的歸納有哪些

初一下冊歷史重點知識點如下:

1、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2、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4、「資本主義萌芽」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指的是一種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是在封建社會晚期,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條件時產生的。

5、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國陶瓷發展的一次飛躍。唐朝的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為有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成為的瓷都。

C. 七下歷史1~13會考什麼知識點

七年級歷史下冊1-13課也就是從隋朝-元朝的這一段歷史,知識點的話重在朝代的更替,每一朝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以及文化發展。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總結
在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把歷史當成了副科,認為歷史背一背就可以了,但等到初三一模考試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歷史成績考的一塌糊塗,還歸罪於孩子是沒有認真背誦,孩子也接受了這個觀點,從而便走進了「死記硬背」的死胡同,那麼歷史光靠背誦就能學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不知道歷史當中所存在的邏輯就算背會了也很快會遺忘,更不用說在考試中在想起來了,所以學好歷史一定要理解,理解後再加以記憶,這樣才會學好初中歷史,在考試中取得高分。
其實理解性的學習歷史有點類似於理解性的去背誦古文,一篇古文如果我們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去背誦花費大量的時間也是可以背會的,但是這樣的背誦一是容易忘記,而是根本不會運用,歷史亦之。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總結
那麼理解性的去記憶歷史是怎樣一個過程呢?剛剛說了,學好歷史一定要理解,何為理解呢?拿「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南京條約》舉例,相信很多同學在背誦《南京條約》的內容時都是花費了好多時間的,那麼如果我們理解了就很容易背誦了,在背誦《南京條約》的內容時第一我們要理解一個大前提,但凡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基本都會有「賠款」和「割地」這兩項,知道了這個大前提後,那麼《南京條約》的內容也不例外,同樣有「割地」和「賠款」,我們只需要記「割的是香港島」,「賠了3100萬銀元」就可以了,這樣前兩條的內容就背會了,對應的如果理解了英軍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也就可以推出第三條的框架了,英國想要向中國傾銷商品,但是中國閉關鎖國只開放了廣州一處通商口岸,英國認為在中國賣不出去東西是因為通商口岸開的少,那麼最終英國通過鴉片戰爭逼中國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在條約里肯定會加上增開通商口岸的條件,知道了這個後,《南京條約》的第三條內容想必同學們已經知道框架了,那便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如果可以這樣理解性的去背誦歷史的話相信在考試的過程中也不會出現「短路」的現象。
距離中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近了,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省份都出現了中考延遲一個月的政策,這對於參加中考的學子來說又增加了復習的時間。莫言老師已經在荔枝微課上傳了中考歷史精講知識點,下載荔枝微課搜索中考歷史全程輔導就可以聽莫言老師的課程了,在考前還會有題型專項訓練。可以利用此階段在吃飯洗澡的時候去聽莫言老師的基礎課程夯實一下基礎。在基礎知識夯實之後我們來說說中考如何取得高分。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總結
第一:歷史如果想取得高分,選擇題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中考過程中你的選擇題全部都對了,那麼你的分數一定會有一個保障,選擇題如果錯的超過5道,那麼基本上你的歷史成績不會高到哪裡了。所以中考前歷史選擇題的刷題很重要,通過選擇題的刷題可以查漏補缺自己的知識點,至少最終要實現5套卷子選擇題全部正確的局面才可以停止刷題。中考歷史選擇題注意事項
1.千萬不要不會的就不選,不選那是0分,蒙也要蒙一個[大笑]
2.材料式選擇題不光觀點要正確,還要材料當中提及才可選。
3.問到根本原因考慮生產力。
4.看清題干當中的歷史時期,這是做題的大背景,有助於排除選項。
5.看清地理位置,是歐洲還是亞洲還是全世界。
第二:選擇題如果能取的一個高的分數,大題相信你也不會太差。總結以下幾點。
1.不要空白,不會寫也要編幾句。
2.出現「根據材料」,你偷著樂吧,反復閱讀材料,材料里有答案。
3.根據每題的分值去拆分,1分1點,寫全了。
4.出現「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材料里沒有答案,但材料是引子,要用課本的知識去解答。
5.出現「概括,概述,提取,簡析」詞彙,繼續偷著樂,直接在材料里找准關鍵句抄就可以。
這是一些答卷的方式方法,但是這些都是要建立在基礎知識夯實的情況下哦。

D. 初一下冊歷史必背重點有哪些

初一歷史必背知識點有: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國家:生活於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住干欄式房子。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生活於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傳說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炎帝黃帝(人文初祖)部落結盟,為漢族前身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

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堯、舜、禹時期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禪讓制」。

6、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住的是干欄式的房屋。

7、炎帝號稱神農氏,是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

8、 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10、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為「禪讓」。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制度繼承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績是治水,他採用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們尊稱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E.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歸納總結

在歷史學科中,有很多知識都比較容易產生混淆,下面是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一,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

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二、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統治為開通大運河奠定經濟基礎。

②隋朝國家統一。

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評價

(1)積極:

①經濟上: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

(2)消極: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運河的開鑿並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國)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三、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1.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隨後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號「貞觀」。

3.統治

(1)納諫: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徵敢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

(2)用人: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

(3)政治: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4)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5)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四、開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後,穩定政局,勵精圖治。

2.措施

(1)重用賢能,出現賢相姚崇和宋璟。

(2)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3)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4)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五、遣唐使

1.含義:唐朝時,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2.概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同行的還有許多留學生和留學僧。

3.貢獻: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 、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六、安史之亂

1.背景:開元末年以後,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禦重任,逐漸擴張勢力。

2.爆發: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3.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七、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1.建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

2.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後繼者,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了軍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採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設置相當於副宰相的若幹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並頻繁調動,三年一輪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F.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期末高分必備

距離初一期末考試沒有多長時間了,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下冊歷史教材目錄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第3課:盛唐氣象

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初一下冊歷史重要知識點整理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89年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2000多公里。

2、開鑿的目的:① 加強南北交通 ② 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四、唐朝的建立

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 都城:長安

五、貞觀之治

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

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

3、崇尚節儉;

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六、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歷史上稱武則天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七、開元之治

唐玄宗勵精圖治的表現:

(1)任用賢才(姚崇) (2)重視吏治 (3)崇尚節儉

八、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

(1)農耕技術的發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葉生產的發展

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3)農業工具的改進: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

(1)絲織業

(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

(1)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2)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九、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十、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風俗習慣

①生活的地區:青藏高原一帶。

②生產: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

③崇尚戰功,以戰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有什麼意義?

①維護了和平,增強了友誼

②密切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G.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歷史是屬於文科類的學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為繁瑣,所以,歸納整理歷史必背的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更多「歷史知識點」相關 文章 內容推薦(↓↓↓)

初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初中人教版歷史知識點歸納

初中歷史關於戰爭類的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大全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1

唐朝的中外 文化 交流

一、遣唐使

1.含義:唐朝時,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

2.概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同行的還有許多 留學 生和留學僧。

3.貢獻: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 、建築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鑒真東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

2.過程: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葯、文學、書法、建築、繪畫等。

3.意義: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三、玄奘西行

1.時間:貞觀初年。

2.過程:玄奘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他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

3.貢獻: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思考: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帶給我們的啟示?★★★★★

特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原因:①國家安定統一;②經濟文化繁榮;③對外開放政策;④對外交通發達。

啟示:

第一,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

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於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2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經濟的發展。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實現了統一,為隋唐時期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二、開通大運河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統治為開通大運河奠定經濟基礎。②隋朝國家統一。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開通的作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9、評價:

⑴積極:①經濟上: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②政治上: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

⑵消極: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運河的開鑿並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國)總的看來,大運河的開鑿,是隋對中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1.過程:①隋文帝即位後,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2.意義: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同時也推動了 教育 的發展。科舉製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滅亡

1.背景: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2.概況:山東地區首先爆發農民起義,隨即蔓延至全國,隋朝統治面臨瓦解。

3.滅亡: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與秦朝滅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國)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3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1.建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以開封為都城,建立政權,史稱北宋。

2.統一:宋太祖和他的後繼者,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 措施

(1)軍事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了軍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採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設置相當於副宰相的若幹人,與宰相共同議政;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②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並頻繁調動,三年一輪換;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上: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影響: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二、重文輕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將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

2.措施

(1)重視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繼續採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

(2)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3.辨證認識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

(1)積極影響:①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及經濟的發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2)消極影響:①文臣掌兵,不熟悉軍務,而將不專兵,兵無常帥,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也導致了北宋在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輕武形成了以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集團,但由於政治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多,人浮於事,既導致政府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4

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

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許多新品種。

④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飲茶 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

⑤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方面:

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

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類玉」「類冰」)、邢窯白瓷(「類雪」「類銀」)、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3、商業繁榮:

⑴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

⑵長安城:①建築宏偉;②市坊分開(坊是居民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③街道規劃整齊;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一)西南──吐蕃(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4、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二)北方──回紇的勃興

1、回紇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

2、8世紀中期,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3、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唐太宗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採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發展?

①設置機構:唐太宗和武則天先後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區)

②和親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冊封制度:唐玄宗冊封回紇、靺鞨和南詔的首領

④軍事進攻:唐太宗打敗東突厥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一)科技方面

(二)文學方面(詩歌)

(三)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

思考:隋唐時期為什麼會出現輝煌的文化?

①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②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

③各民族間和對外交流的頻繁,有利於文化的發展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5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1.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隨後消滅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平定了全國。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號「貞觀」。

3.統治

(1)納諫: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徵敢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

(2)用人: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齡、杜如晦。

(3)政治:①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4)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5)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4.結果: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 清明 ,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5、評價唐太宗: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會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點:

(1)主要盛世:西漢的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和基礎。

B、政治清明和政策穩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證。(如:制度的創新、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

D、統治者的勤政愛民、勵精圖治。

(3)共同表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外交開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二、現實意義:

(1)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保證社會經濟發展。

(2)合理調整統治政策,促進經濟快發展。

(3)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任用,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4)以德治國與以法治國並重,確立民本思想,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社會。

三、女皇武則天

1.稱帝:與唐高宗共掌朝政,後相繼廢掉兩個已經做了皇帝的兒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國號為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統治措施: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

3.影響: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開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藝,治理國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後,穩定政局,勵精圖治。

2.措施

(1)重用賢能,出現賢相姚崇和宋璟。

(2)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3)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4)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3.表現:

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相關文章:

★ 七年級下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考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一下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 2021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必背知識點

★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匯總,填空題簡答題必考要點

★ 七年級下人教版歷史重點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H. 初一歷史考試知識點

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如果說學習一定有捷徑,那隻能是勤奮,因為努力永遠不會騙人。學習需要勤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奮。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製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採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採集狩獵 捕魚 ,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 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孝文帝改革 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張騫通西域

1、西域: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

(3)意義:了解了西域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聯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

(1)惡劣的自然環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於祖國、信守、不辱使命。

造紙術的發明

1、紙的發明:西漢時期懂得造紙基本 方法 ——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2)蔡侯紙的特點: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質量也提高了。

3、造紙術的貢獻(或意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七年級歷史 知識點 總結 人教版2021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台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點

1.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隋煬帝時開通的大運河(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2.我國歷的女皇帝:武則天。(其統治被稱為「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唐朝的全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的「開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辦法開始於:隋文帝時期。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標志:隋煬帝時設「進士科」。

6.科舉制中最早設立殿試、武舉的是:武則天。

7.科舉制中,詩賦最早成為進士的主要內容是在:唐玄宗時期。

8.科舉制廢除於: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紀中亞.印度半島及我國新疆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

10.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由隋朝李春設計主持修建造的趙州橋。

11.宋代最重要的糧倉:太湖流域(「蘇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後最的瓷都:北宋興起的景德鎮。

13.宋代的娛樂商業場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15.兩宋、元朝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

16.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唐中後期。

17.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最後完成:南宋時期。

18.我國省級行政區制度建立的標志: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管轄,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灣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的標志: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台灣(當時台灣叫「琉球」).澎湖列島。

20.西藏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的標志:元朝設宣政院管理全國的佛教和西藏事務。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22.元朝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標志: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

24.明朝科舉制變化的標志:採用「八股取士」(為選拔能聽命於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壯舉: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他的隊伍人稱「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泉州籍抗倭將領: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的標志:雍正帝設──軍機處。

28.台灣歷第一次被外國侵佔:1624年,被荷蘭侵佔。

29.1662年,鄭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31.中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32.我國現在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宮。

33.明朝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細的葯物理學著作:明朝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葯巨典」)。


初一歷史考試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初一歷史的必考知識點

★ 七年級歷史必考知識點總結

★ 初一歷史常考知識點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復習提綱

★ 初一上冊歷史必考知識點歸納

★ 初一歷史備考知識點

★ 初一歷史重點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一上冊歷史期末復習知識點歸納

I. 七年級歷史課文知識點

課堂臨時報佛腳,不如 課前預習 好。其實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勤奮都是最好的 學習 方法 ,沒有之一,書山有路勤為徑。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七年級歷史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第一章中華文明的起源(1-1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並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 種植 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 文化 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戰國(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夏 朝,這是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

2、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P23

4、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P27

8、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P30

10、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P30—32

11、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 口號 。P31

12、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P32

13、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形勢圖》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P34

15、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次革命。P36—37

16、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P37

17、春秋後期,我國發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早在商朝就有製造。P27、P36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一南北,同一全國。

3、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4、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的國家糧庫。

5、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6、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7、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12345)

8、修建大運河的目的是加強南北交通

9、隋文帝鞏固統治的 措施 :a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B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C意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10、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歷史學習方法 技巧

及時復習鞏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不管哪個學科,要想學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績,都必須及時復習鞏固,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按質按量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懶散拖沓,所學的知識不及時掌握,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責任心,這樣怎麼能把學習搞好呢?

學會解題,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要想學好歷史,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必須掌握解題的方法,在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現在,歷史考試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選擇題、判斷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選擇題。歷史考卷中的選擇題一般都是單項選擇題,只要求選出一個正確答案。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①直選法。依據題目,聯系所學知識,即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題時,如果一時難以確定正確答案,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對該題的選項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較法。我們還可以對所有選項進行分析比較,最終通過思考確定選哪一個。

2、判斷題。我們先要找出該題中的所有知識點,然後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判斷,只要有一個錯誤,該題就應打「×」。做題時,一定要仔細些。3、材料分析題。首先,要大膽去做,不要有畏難情緒。其次,要注意方法。我們可以按這個步驟去做:①認真閱讀材料,讀懂材料;②看提出的問題,帶著問題再快速瀏覽材料。③聯系所學知識和材料做答。答案要簡明扼要,不要展開講。4、問答題。問答題的審題很重要,一定要看清題意,弄明白要求回答什麼。回答時要把相應的問題講清楚,答完整。答案要層次清楚,分要點作答。掌握了基本的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解題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們對歷史學習付出極大的熱忱,有信心和決心,肯努力,講求方法,你們一定能學好歷史,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秀的成績。


七年級歷史課文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復習提綱

★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

★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大全

★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重點

★ 七年級上冊歷史的知識點

★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匯總

★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整理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 七年級歷史下冊課本知識歸納

閱讀全文

與歷史考什麼初一下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