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被哪國所滅的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曹魏所滅。
蜀漢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後國力受損,後又經諸葛亮治蜀國力恢復,又迫使南中地區屈服。
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物資、人口、裝備以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國力再度強盛。軍事上蜀漢也常常占據主動,但後期逐漸走向衰落,最終被司馬家族掌控的曹魏所滅。
蜀國的禮制:
劉備諸葛亮治國是禮法並施,威、德並行,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亦即以法為體,著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為用,著重教化為本。以商鞅之法,卻不迷信其權威主義,取其理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為一。
經過這樣的「法治革新」運動,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吏治也逐漸清明。而蜀漢後期,執政者費禕 多次施行大赦,大司農孟光引諸葛亮、劉備故事對費禕進行了強烈的斥責。
⑵ 蜀國是怎麼滅亡的
1、蜀後主劉嬋寵信宦官黃浩,群臣人人只求自保,大將軍姜維屯田沓中避禍,蜀國防禦上下不能同心一致,被鄧艾偷襲成功。
2、姜維與鍾會相持於劍閣,、鄧艾的一支部隊偷過陰平,攻打江油,但是蜀後主懦弱無能,朝廷臣子懦弱不能統一御敵,沒什麼抵抗投降了。
3、根本原因在於,蜀國地處偏遠,人口不足,戰爭潛力不夠,再加上蜀國人才後期凋零,政治腐敗無能,失敗是必然的。
4、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不能審時度勢,貿然出擊導致全軍覆沒,成都門戶綿竹失守。
蜀漢(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亦稱「劉蜀」、「季漢」。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斗中因戰功步入仕途。
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2)真實歷史蜀國怎麼被滅擴展閱讀:
蜀國范圍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蜀下大力量平定了越巂、益州(今四川境內)、牂牁(今貴州境內)、永昌(今雲南境內)四郡之變亂。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
三國時期疆域大致穩定:魏與吳、蜀間的界線是長江與淮河之間、今大別山、湖北漢川至興山一線、大巴山、秦嶺,而吳、蜀之間以今湖北的西界、貴州務川至台江一線、廣西西界和中越邊界為界。
⑶ 歷史上的蜀國到底是怎麼亡的
歷史上蜀國是被魏國打到了家門口,最後劉禪乾脆選擇了投降,蜀國已經是強弩之末,因此宣告徹底滅亡。
⑷ 蜀漢滅亡的過程
蜀漢後期,姜維的北伐使得蜀漢國力耗損巨大,宦官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老臣張翼都開始反對姜維北伐,姜維感到壓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儲備軍資,繼續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黃皓,但因劉禪十分寵信黃皓而無能為力。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姜維得到鍾會治兵關中的消息,上表劉禪調遣張翼、廖化駐守險要,但黃皓聽信鬼神之說,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蜀漢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軍五路伐蜀,攻入漢中,劉禪才派張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為時已晚。
姜維將鍾會大軍阻擋在劍閣,卻沒想到鄧艾從景穀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殺敗諸葛瞻,劉禪一方面調閻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議。譙周力排眾議,勸劉禪投降。
而姜維接到劉禪的敕令後,試圖借鍾會之手復國,但是計劃泄漏,姜維、鄧艾、鍾會全部被殺,自此,蜀漢徹底滅亡。
(4)真實歷史蜀國怎麼被滅擴展閱讀
蜀漢興亡
188年,漢宗室劉焉出任益州牧。劉焉死,子劉璋繼任。劉焉、劉璋相繼鎮壓了當地豪強的反抗。207年,劉備邀諸葛亮為輔佐,提出「隆中對」戰略思想。211年劉璋邀請劉備入蜀,使擊保據漢中的張魯。
214年,劉備占據益州;219年進駐漢中,自稱漢中王。次年,留守荊州的關羽被孫權軍襲殺。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為大漢皇帝,國號漢,建元章武。
漢置益州,自秦嶺至於南中。有戶二十八萬,人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余。劉備為爭奪已失的荊州三郡,於次年東征孫權,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擊敗退入蜀,病死白帝,劉禪繼位。
諸葛亮輔劉禪,處境困難:西南夷接連叛亂;益州郡豪強雍闓執太守,求附於吳;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響應雍闓,南中地區動亂擴大。225年,諸葛亮南征,此時孟獲已代雍闓據郡。當年秋天,諸葛亮敗孟獲,南中平定。諸葛亮把夷人渠帥移置成都為官,把南中青羌編為軍隊。
228年,諸葛亮開始北伐曹魏。以後三年,諸葛亮又屢次北伐,都由於軍糧不濟,沒有成果。234年第五次北伐。病死於五丈原,漢軍撤回,北伐停頓。諸葛亮死後,蔣碗、費禕等人相繼為相,因循守成而已。
258年以後,宦官黃皓等人擅權,政治腐敗。姜維北伐,因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勞而無功。263年,魏攻滅蜀漢,劉禪投降,姜維假投降欲復興漢室,然而失敗被殺,死於劍閣。劉禪被封為安樂公,蜀漢亡。蜀漢歷二帝,共四十三年。
⑸ 歷史上蜀國被誰滅的
摘要 三國時期,蜀國是在公元263年被司馬昭所滅。263年,魏國丞相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魏軍被擋於劍閣前,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投降,蜀漢被魏所滅。
⑹ 蜀漢是怎麼滅亡的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敢再輕易南下,鼎立格局初步奠定。劉備圖蜀成功,並據有漢中。221年,劉備昭告天下,即位於成都,建國漢,史稱蜀漢,疆土轄有漢中、巴、蜀。縱觀蜀漢歷史,它是一段劉氏政權忙於征伐,忙於開拓的歷史。
蜀漢統治者孜孜不倦地征伐天下,開辟疆土,把蜀漢疆域拓展到北入後來的甘肅境內,南達後來的雲南邊境,東邊維持在後來的奉節一帶,西邊伸入到後來的緬甸境內。
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征伐孫權,為陸遜敗於彝陵,不久病逝。他託孤於諸葛亮,輔佐長子劉禪即位。期間諸葛亮曾七出祁山,但是勝少負多;大將姜維九伐中原,卻是次次失敗。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內廷逐漸為宦官黃皓把持,使得前方戰事不為劉禪所知。
263年,魏軍三路攻蜀,同年冬,魏國大將鄧艾攻入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蜀漢歷二帝,共計43年。
⑺ 蜀國是怎麼樣滅亡的
01領導層無作為
蜀國滅國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領導層的無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決定一個國家的政策方向,更何況在封建社會,君主的具有絕對權力,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麼我們再來看當時蜀國的領導人。
第一位領導人——劉備,劉備雖然不算完人,但是好在背後有諸葛亮這位軍師在,自己處事也冷靜。但可惜的在於「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劉備臨時託孤,這時迎來了蜀國的第二代領導人——劉禪,這位我們其實也很熟悉,像「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等描述的都是劉禪。
劉禪本就是毫無政治頭腦的人物,加上後期諸葛亮身死,整個蜀國竟然仿若群龍無首。
劉禪
02寵信奸臣,禍亂朝廷
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皇帝加上禍亂朝廷的寵臣,一個國家的後果可想而知,只能是滅國一途。諸葛亮曾寫過令人動容的《出師表》,其中除了表明自己的忠心,更多的其實是教劉禪為帝之道,可惜的是在諸葛亮走後,劉禪卻是辜負了他的一番苦心,荒淫無度,寵信宦官。
諸葛亮死後,繼承他遺願北伐的重要將領名為姜維。公元263年,鍾會帶領魏軍襲擊蜀漢,姜維上表劉禪派兵。當時被劉禪寵信的宦官名為黃浩,正是黃皓的阻攔,促使劉禪未能及時派兵,最後姜維投降,魏軍直逼漢中。
姜維
03地理位置不佳,後期消耗大
仔細觀察三國時期的地圖就可以發現,雖然政權處於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上,蜀國明顯是有所劣勢。在軍事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或許是好事,但是如果將它當作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地區來看,地處偏遠,人口不足,各類經濟作物難以高產,經濟條件一邊很難與本就是大家族的孫吳比較,另一方面很難與原是皇家都城的曹操比較。
三國地圖
再說姜維北伐,雖然是繼承諸葛亮遺志,但是他的軍事天賦明顯步入諸葛亮,諸葛亮死後,姜維北伐未有實際進展,並且消耗了蜀國大量財力、物力和軍力。
⑻ 蜀國被誰滅了
⑼ 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主要有這幾個。
第一個原因,諸葛亮長期掌權,劉禪昏庸無能,自己沒有治國經驗,慢慢開始只想享樂。蜀國土地很小,不管人民多富有,錢糧也超不過曹魏和孫吳。蜀國缺少將領,許多大將慢慢死去,漸漸可用的將領很少。才被魏所滅。
第二個原因,根本原因是國力差距,早晚要敗。人口都不是一個量級。古代打仗打的就是人口。蜀國連年征戰人口減少,國家越打越窮。魏國以逸待勞國力蒸蒸日上,結局肯定是被打敗。
第五個原因,蜀漢內部存在的集團多,而曹魏少。蜀漢的地域小,量產不足,這樣經濟實力小,集團利益分配不足,整體的矛盾加劇,抵禦能力受限導致蜀漢羸弱。
第六個原因,其實也沒有其他的,就是弱,人也少,古代人口是個至關重要的戰略物資。那時候多數人口都還在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