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看正統一些的歷史文獻應該上哪個網比較靠譜
清代及以前的歷史文獻基本可信,可上國學網:http://www.guoxue.com/
只是不同的學者的研究方法存在差異,導致研究結果不盡相同。
至於近現代史資料,無利益糾葛的國外著作較為可信。(新浪愛問—資料共享)中有
㈡ 馬原課本里的閱讀文獻去哪找
可以以下資料查找:
1、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節選),《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
3、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自然辯證法》(節選),《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家族、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
4、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主義批判》,《列寧專題文集一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版。
5、伊格爾頓:《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6、吉登斯:《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年版。
7、麥克萊倫:《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8、海爾布隆納:《馬克思主義:支持與反對》,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
9、里格比:《馬克思主義與歷史學》,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
10、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三聯書店2009年版。
11、張岱年等:《中華的智慧: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精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2伯特蘭·羅素:《西方的智慧》,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
㈢ 歷史文獻有哪些實用的閱讀方法
①提倡熟讀精思。熟讀,要求讀書要准確無誤,並能成誦。要逐字訓釋,逐句消化,逐段反復,做到前後相互照應,脈絡相互貫穿。精思,要求有思考,有比較。其分為兩個階段:先熟讀以弄清字意,後精思以領會內容。熟讀為精思創造條件,是精思的基礎,精思則是熟讀的歸宿。歷史文獻浩如煙海,不可能全部做到熟讀精思,但是,一些重要的篇章、段落要讀熟,一些專業的基本理論、規律,常用的知識要記牢。當然,熟讀牢記不是最終的目的,否則只能是死記硬背。閱讀歷史文獻要「進得去」,還要「出得來」,要求讀者能夠敢疑善疑,明了古人所處的環境與所懷的抱負,既不一味盲從古人,又不一味抹殺古人。在熟讀的基礎上精思,才能辨別是非,有繼承,更有創新。比如就一篇論文、一種學說來說,先要分析作者的論點以及論證的方法和論據,然後,再與其他觀點資料相互比較:第三步,再就可疑部分進行分析。經過這樣的思考,才能理解得透徹,從中發現尚未解決的問題,並根據問題繼續查找資料,做更進一步的深人研究。
②循序漸進,多讀多得。人的認識能力有一個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的發展過程。書本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需要日積月累,細水長流,否則欲速不達,事倍功半。讀書講究循序漸進,需要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思想,而應提倡「寧詳毋略,寧下毋高,寧拙毋巧,寧近毋遠」的求實精神。因此,讀書不必強求速度,開頭慢點,以後就快了:「始初一書費十分工夫,後一書費八九分,後則費六七分,又後則費四五分矣。」閱讀一本古書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書中的知識也往往不可能一次掌握,這就需要反復長期地閱讀以求融會貫通。好文章每多讀一回,必將多一分了解,多一層領會。
③正確處理博與專的關系,選擇精讀法與略讀法。讀書貴專攻,但也要適當注意博覽。專攻注重讀書的效果,博覽則強調閱讀視野的開闊。讀書以博為貴還是以專為貴,歷來有不同意見。總的來說,古人更強調博覽,今人更注重專攻。正確處理博與專的關系,需要靈活恰當地選擇精讀法與略讀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是無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時空內無法攝取無限的知識,因此,應該慎重挑選一些公認的名著或經典著作作為精讀書目。精讀要求通讀全文,纖屑不遺,咬文嚼字,仔細琢磨,既理解內涵,又揣摸寫法,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充分吸收古書的營養。精讀的步驟:一是初讀,逐字逐句,逐節逐章通讀全書,求其讀懂;二是復讀,明了全書的大意;三是細讀,達到記憶全文、體會內容、研究問題的目的。長時間只讀某一專業領域的書,就會使思想受到限制,為了提高能力,需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博覽群書,則需掌握正確的略讀方法。略讀的特點是提綱絮領。略讀的步驟:一是泛讀,瀏覽版本、序目,略知全書梗概和編纂意圖,確定重點;二是選讀,按照閱讀目標區提取要點,參考書籍,研究問題,隨時做筆記;三是串讀,連貫起來思索,把相關的內容摘錄整理成讀書報告。
④注意問讀法與參讀法的聯合運用。問讀法和參讀法是與精讀法和略讀法聯合運用的讀書方法。善於讀書的人一邊讀書,一 邊 自然會提出一些問題作為閱讀的目標,辨識的頭緒。問讀貫穿精讀和略讀的全過程,可以達到激勵思考,促進研究的功用。參讀法是精讀法和略讀法彼此結合的中間環節。把幾種書比較對照者讀,方能進一步領會優劣得失。古人讀史,常常這樣做。如清朱鶴齡讀《史記》中「紀三代事」部分,以《尚書》、《左傳》、《國語》、《竹書紀年》等書相互對照。參讀法的好處在於能夠積累較多的資料,而且便於比較。
⑤強調讀以致用的閱讀態度。讀文章不能粗率地讀下去,以讀完為目標,讀過了也就完事了,對學術研究和實踐不產生任何影響。在讀書求知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吸取精華,並與自己的見解比較融合,加以創造,以推陳出新。比如北魏時期賈思勰讀到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句時想到,既然纖細莖弱的蓬生長在粗壯的麻田中,就可以長得很直。那麼,如果將比較細弱的槐樹種在麻田裡,是否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呢?於是,他就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將槐樹苗種植在麻田之中,槐樹苗由於周圍的陽光被麻遮住,因此拚命向上生長。三年過後,果然長得又高又直。由此可見,強調讀以致用的閱讀態度才能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勤於思索,使讀有所得。
⑥勤於動手。古人讀書。強調「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為重要,心思用到,效果就好。後人在「三到」的基礎上又加上「手到」,即勤於動手。從歷史上看,很多學者都勤於撰寫讀書筆記,隨讀隨記是他們讀書治學的良好方法。著名的讀書筆記如宋洪邁的《容齋隨筆)、清李慈銘的《越縵堂讀書記》等。二般來說,閱讀古籍時需要進行的工作主要包括標點分段、查閱字典和資料、做讀書筆記等。古書多無標點,因此標點分段是讀懂古書的第一步;遇到困難,查閱字典和相關資料,藉助工具書加以解決;撰寫讀書筆記是閱讀的第三步,這也是記述閱讀成果,積累閱讀經驗的過程。讀書筆記的內容大致包括:抄錄備忘、提綱節要、記錄心得、探討研究等。總之,勤於動手有助於開闊眼界、增強記憶,充分調動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
總之,科學的閱讀方法, 是在歷史文獻的閱讀實踐中產生的。 上述方法僅歸納和總結了前人的讀書經驗和讀書方法。隨著人類社會進人信息時代,歷史文獻的載體發生了質的飛躍,電子文獻的出現以及網路閱讀方式的普及必將對閱讀的方式和方法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歷史文獻閱讀方法的研究,也將隨之不斷更新和發展。
㈣ 中國歷史的文獻資料在哪個網站能查閱得到 謝謝
很多國學網都有相關資料。
㈤ 請問北京圖書館及國家圖書館怎麼樣
北京圖書館在北京西城區文津街,中國的國家圖書館。前身是清宣統二年(1910年)籌建的京師圖書館,1912年正式開放,1928年名國立北平圖書館,建國後改稱北京圖書館。
其藏書歷史可遠溯到七百年前,它繼承了南宋皇家圖書館緝熙殿和明代皇家圖書館文淵閣的部分藏書,1910年後又以清內閣大庫、翰林院及國子監南學的藏書為基礎,陸續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敦煌石室寫經等珍貴刻本和手寫本。
今館建於1931年,原面積8.000平方米,現已增為近40.000平方米。1949年時藏書一百四十萬冊,至1979年底已達一千萬冊,其中有國內二十多個民族的古今典籍和數十萬冊善本圖書,還重點收藏國外一百十五個文種的出版物,其中以英、俄、日、法、德文為最多。
它是我國收藏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國家書庫,從閱覽、外借、照相、復制、報告會等不同角度為學術研究提供世界各國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歷史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首都圖書館採取借閱合一、開放式、自助式、智能化的服務方式,為讀者提供100餘萬冊(件)開架文獻的免費借閱,可借閱文獻數量在全國公共圖書館中居首位,並利用RFID技術,使讀者檢索文獻更方便、快捷。在空間布局和服務功能上,實現了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的「無縫銜接」,閱讀學習與文化休閑的「有機結合」,以最佳的融合度讓讀者更好地使用圖書館。
首都圖書館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字閱讀技術,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現代閱讀體驗。「掌上圖書館」讓150萬持卡讀者隨時隨地享用圖書館的資源;「自助圖書館」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自助圖書借還服務;「手持閱讀器」讓讀者帶著「移動的圖書館」隨身閱讀;「觸屏讀報」、「暢聽閱讀」等項目也深受讀者歡迎。
一、國家圖書館區域分布及開放時間
1、國家圖書館閱覽空間分布
A座
地下一層:歷史文獻閱覽室
首層:康復文獻閱覽室、一卡通通還處、多功能廳
二層:少年兒童圖書館總服務台、少兒中文書刊借閱、少兒外文圖書閱覽(北京明德少兒英文圖書館)、報告廳、親子借閱
三層:青少年多媒體空間、童心舞台
四層:中文圖書借閱、庫本閱覽
B座
地下一層:停車場
首層:首圖劇場、第一展廳、第二展廳
二層:總服務台、引航廳、新書刊借閱、數字文化社區樣板間、信息空間、文化時空長廊、書店、咖啡廳
三層:文學圖書借閱、中文期刊閱覽、中文報紙閱覽
四層:歷史和地理文獻借閱、經濟和語言文獻借閱、視聽文獻借閱、風軒、雅軒、頌軒、第一影院、第二影院、第三影院
五層:社會科學文獻借閱、自然科學文獻借閱、藝術和計算機文獻借閱
七層:外文文獻借閱、台港澳文獻閱覽
八層:政治和法律文獻借閱、中文工具書閱覽
九層:北京地方文獻閱覽、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查閱中心
2、國家圖書館區域開放時間
區域位置區域名稱開放時間A座地下一層I段歷史文獻閱覽室周一至周五 9:00至12:00 13:30至17:00A座一層III段康復文獻閱覽周二至周日 9:00至19:30一卡通通還處A座二層I段少年兒童圖書館總服務台周二至周日 9:00至17:00少兒中文書刊借閱親子借閱III段少兒外文圖書閱覽北京明德少兒英文圖書館A座三層II段青少年多媒體空間童心舞台A座四層II段中文圖書借閱周二至周日 9:00至19:30庫本閱覽B座二層A區新書刊借閱周一至周日 9:00至19:30B區數字文化社區樣板間B座三層A區文學圖書借閱B、C區中文報紙閱覽、中文期刊閱覽B座四層A區歷史、地理文獻借閱B區經濟、語言文獻借閱C區視聽文獻借閱B座五層A區社會科學文獻借閱周二至周日 9:00至19:30<
更多關於北京圖書館及國家圖書館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7bee0161573174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㈥ 歷史學的論文應該怎樣引用史料
歷史上的事情,都是同一回事
㈦ 有誰知道可以在哪裡看各種優秀的學術論文嗎 比如歷史學
免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台
其他:中國知網
讀秀
萬維
大學圖書館有歷年的碩士、博士論文
㈧ 中國近現代史的歷史文獻在哪裡找到比較真實
1:維基網路
2:已經解密的資料,可在相關檔案館查詢
3:只有相對真實,沒有絕對真實
4:各種資料相互對應來看,自己判斷了
㈨ 歷史學如何閱讀史料
讀史料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歸根結底是發現問題。
同樣類似的,比如說現在很熱的歷史書寫,什麼是歷史書寫?就是我們通常寫傳記、寫墓誌,是有一個模板的。相信大家都有寫個人評價的經歷,都知道網上怎麼找模板。歷史記載也一樣,有很多美化的、套路化的東西,類似繪畫里畫個廬山,其實是按照前人畫廬山的手法來畫的,不是真的跑廬山寫實去了。你如果覺得他畫的、寫的就是親眼所見,那你就走入誤區了。這也是一種讀史料的方法。
㈩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選取合適的歷史文獻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適當合理地運用史料,不僅可以減少學習課程中的枯燥感,同時還可以借古論今,引發人們對現代問題的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將史料引申到課程中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關鍵詞:史料知識 歷史課堂 初中教學史料是歷史課程的靈魂,歷史這門學科在史料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沒有真實的史料,歷史課如同空殼一般,無法真正發揮教育學生的作用。學生學習歷史,目的不僅僅是了解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案例,更是通過學習的過程,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史為鑒,可以明智。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史料的重視,並在課程中合理運用,從而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史料在初中歷史課程中運用的現狀(一)在課程中所佔比重不合理很多教師都知道該將史料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然而,在「用多少」「怎麼用」上卻沒有進行合理設計。一些教師為了給學生多講解些知識,往往選用大篇幅的史料內容,而忽視了與教材間的平衡性,導致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壓力過大。另一些教師則是把重點完全放在教材上,對史料的提及並不多,甚至是沒有,致使很多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不透徹,提不起興趣,從而耽誤了學習。(二)引用史料的方式不當歷史是初升高必考的一門科目,因此很多教師都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引用史料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但往往都是單方面口述的方式,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形式呆板、單一,導致很多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影響了學習積極性。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激發其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二、在初中歷史課程中合理運用史料的作用(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初中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應當注意知識的傳授外,還要加強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史料都是由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組成,含有曲折的情節、復雜的人物,學起來充滿趣味性。同時,當學生對一件歷史事件感興趣時,會自發尋找與之相關的其他信息,不知不覺中培養了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在講到武則天創造的大唐盛世時,很多同學都會產生疑問:武則天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到底經歷過什麼?又是憑借著哪些能力,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女皇帝?……教師可以解答這些問題,也可以建議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真正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二)培養學生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且不可更改的,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就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尊重歷史、接受歷史,並要從中領悟歷史經驗教給我們哪些道理。如,當教師講到清朝末年,清政府由於昏庸無能,被列強逼迫著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流離失所時,學生就應該聯想到,現如今的祖國雖已足夠強大,但是還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每一個國人都應為祖國富強而作出努力,讓喪權辱國的情況再也不會發生。同樣,當學生了解了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樣的歷史故事時,也要學著從中吸取有價值的信息及經驗,古學今用,這是學習歷史最大的價值所在。(三)鞏固課內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歷史是傳承而來,每一部分看似獨立,卻也是由之前的歷史故事延伸發展而來,同時也是後續歷史的鋪墊。學生閱讀課外史料,對歷史會有更深的理解,也容易掌握課內所學知識,強化記憶。如,當學生學習了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由於生性殘暴,迫害了很多無辜百姓,致使秦國很快滅國時,就會很自然地理解為何漢高祖劉邦在治國時如此重視百姓之基。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是有了前朝之鑒,才使得漢朝統治如此深得百姓之心,從而建立一代盛世。三、將史料合理運用到課程中的實施要素(一)運用鮮活史料,激發學生興趣史料的選擇應當以課本教材為載體,在難度和內容上適合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符合教學目標,順應新課改的發展。例如當教師講到三國時期的歷史典故時,可以聲情並茂地講述那個時期的戰役、謀略、人物等。同時,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去搜集資料,盡可能詳細了解自己最喜歡的一場戰役或一個人物,用一堂自習課的時間請每位同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擴大學生知識面。(二)根據教材選擇內容史料不僅在內容上要進行仔細斟酌,在課程引入時也要進行合理設計。一些教材內容晦澀難懂,通過史料來幫助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理解和掌握。但是一些歷史課文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再引入史料未必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可能還會帶給學生更大壓力,加重負擔。(三)注意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初中生處於智力發育階段,更易接受直觀的、表面的教學形式。因此教師在選擇史料材料時,應盡量避免直接從名著典籍中摘選,如《史記》《左傳》就超出了中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