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為什麼喜歡閱讀歷史
了解歷史,你更珍惜現在的一切,你可能知道文化大革命,你可能知道沒有改革開放之前是吃不飽飯的。但如果你真正去了解那段歷史,你就會知道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嚴重得多。歷史的真相,歷史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發生的意義。即使沒人會記得,在後世被遺忘。但確實發生過,在那個時期具有非凡的意義。
㈡ 為什麼要讀歷史書,讀歷史到底有什麼好
不說什麼國家大事,我只是單單說一下生活和歷史學習的關系。
淺談生活經驗與歷史學習的關系
如果我們能夠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把生活經驗和歷史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歷史,將為我們今後的人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用歷史知識提升生活經驗
以歷史知識為依託,學會處理實際問題。如在學習大禹治水時,有些老師會設計這樣的思考題:為什麼大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二個具體事例,說明「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把大禹治水的方法,加深對大禹治水成功經驗的理解,把歷史知識運用到社會現實中來,不僅僅要弄清楚大禹成功的原因,而是要進一步弄明白「疏」和「堵」的辯證關系,慢慢地理解二者的不同功能,把學到的歷史知識和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會處理現實中發生的問題。如有的同學認識到:「『堵』有『堵』的好處,『疏』有『疏』的優點,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一個人吸毒了,要讓他戒毒,就必須以『堵』為主,輔之以『疏』的方法;而對其他還沒有吸毒的人,為防患於未然,就應該以『疏』為主,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做法。」也有的同學談了自己對紀律的理解:「『紀律』就是『堵』,就是要讓所有的同學都必須遵守;老師的說服教育就是『疏』,就是要教育不遵守紀律的同學遵守紀律。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維持好班級紀律。」
上述同學的看法,從遠及近、從大到小,對「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有了深切的認識,避免了「非此即彼」的簡單思維模式。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應該學會用歷史,用學到的歷史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讓歷史學習真正成為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訓練場。
二、從歷史知識中體味生活哲理
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哲理,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善於領悟,學會應用。在學習百家爭鳴時,我們要學會汲取思想家的思想精華。「塞翁失馬」這一成語故事,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主張,從這一故事中,我們理解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該結合現實,主動地去關注我們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積淀中去搜尋,從他人的經歷中去感悟生活,從而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困難挫折面前,在榮譽和鮮花面前,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心態的好壞,可能直接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逐步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
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一個「從生活到歷史知識再到生活」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我們的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抽象的哲理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三、以歷史知識為依託,掌握走向成功的階梯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換句話說,歷史是一門使人明智的學問,學習歷史應該幫助我們走向成功,獲得成功的體驗,歷史上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如我國的書法藝術獨具特色,在學習了古代書法家的事跡後,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自己思考:他們取得成功有什麼「秘訣」?通過追問和討論交流,我們應該總結出這樣的成功的「秘訣」:對所做的事情要有興趣,並能持之以恆;要刻苦鑽研,博採眾長等。有了這樣的認識,對今後的學習、今後的人生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懷舊,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並在歷史學習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歷史是過去的現實,它是過去的人們做過的事,歷史人物的成功與失敗、悲歡與離合,對我們的今天仍然有意義,他們會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學習歷史要善於吸收對自己的成長有用的東西。
四、以歷史為鏡子,學會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歷史記錄了人類發展的足跡,人和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上的任何事,都是人來完成的,學習這些內容,我們要弄明白,人和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如何去做事。我們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為了加速民族融合,把都城遷到了洛陽,他遷都時受到人們的反對,但最終取得了成功。孝文帝為什麼一定要遷都洛陽?為什麼要精心安排這種「計謀」?通過小字部分的閱讀,我們可以悟到了這樣一個道理:孝文帝並不是要南征,他的真實目的是要遷都洛陽,為達到這一目的,他精心設計了這種『計謀』,精心地把行程安排在深秋時節,陰雨連綿,道路泥濘,再加數月跋涉,群臣都想息肩休整,紛紛諫阻。在這種情況下,孝文帝退了一步,答應不再南征,但也提出自己的難處和要求,「若一事無成,如何向後人交代?不如將遷都洛陽的大事辦了。」大臣們看到皇帝如此體諒自己,也紛紛答應遷都洛陽。孝文帝這種「以退為進、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做法終於取得了成功。我們在今後同別人的交往中,要學會為別人著想,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事情就會更容易辦成。有了這樣的感悟,今後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就會多一分從容。
從這件事中,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道理:做事要講求策略,一味地蠻干往往不能成事,反而會壞事,做事前要經過精心策劃,反復論證,把阻力降到最低。
五、用生活經驗闡釋歷史知識
中國人向來重視家庭,這跟宗法制有很大的關系。在學習宗法制後,可以製作一份家庭親屬世系表,寫出從高祖父母到我們本人全部男女親屬的姓名,並標出性別和稱謂。
在完成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社會經驗、家庭調查和小製作來加深對宗法制的認識,有意識地去關注家庭情況,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強同父母、親戚朋友的交流,營造一種其樂融融的和諧家庭氛圍。
六、以生活經驗為依託,體驗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
歷史人物生活在過去的現實生活中,有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是非標准和人生體驗,通過感悟他們的內心世界,增加我們的生活閱歷。如學習曹操時,不免涉及對曹操的評價,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曹操年輕時,結交了名士橋玄。橋玄稱曹操是安天下的奇才。另一名士許劭稱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聽了居然十分高興。他為什麼高興?我們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體驗曹操的心理感受,為什麼高興呢,因為當時是亂世,所以曹操認為許劭是稱贊他是「英雄」,同時可以領悟中國人的說話特點,有時為了需要,是要欲揚先抑的,明貶暗褒,這也是中國文人展現他們幽默感與機智的一種方式,就像大家都知道的有關解縉所寫的賀壽對聯一樣:「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養的兒子都是賊,偷得蟠桃孝娘親。」一波三折,欲揚先抑,妙趣橫生。再如在學習維新變動運動時,面對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慷慨赴死,而同為變法領袖的康有為、梁啟超卻逃到了海外,面對這兩種不同的做法,我們應該怎樣來評價?這涉及到思考生命的價值問題,我們可以去討論、去思考,不要急著得出答案,也不要去尋求所謂的標准答案,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去理解做人的道理,理解如何去珍愛生命。
學歷史不等於記歷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人包括某些老師,錯誤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劃劃背背,不理解學習歷史的真諦,許多人只有在等到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後,才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回過頭來重新學習歷史,這可能是現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熱播和易中天等人走紅的原因吧。我們現代的中學生,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要通過歷史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做人的品味,增強做事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通過上面的論述,希望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要做到:把歷史知識和社會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把生活閱歷當做歷史的學習的一把「金鑰匙」,把學習歷史的過程,當成是提升自己的生活閱歷的一種有效途徑。
㈢ 大家為什麼喜歡中國歷史
我個人也很喜歡中國歷史,我認為中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具有連貫性。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從沒有斷絕過而延續至今的國家,歷史文化豐富多彩。像世界上一些其他的文明古國,埃及也好印度也好,都因為外族的入侵而發生了歷史中斷,使歷史失去了連貫性。而中國的歷史,任何一個片斷擇出來,都能夠看到它的前後,就像讀一個故事,斷斷續續的讀和一氣呵成的讀,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而不是去看一些片段,然後再去臆想,去編造歷史,這是不尊重歷史的。
㈣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壹
文史哲中,我歷史讀得最多。就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提到如何學唐詩一樣,業余讀歷史的方法也簡單,先從整體上通讀,再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時代或者專題。我在大學里斷斷續續的通讀了白壽彝版的《中國通史》,這一套書很厚,基本上算我讀歷史的底子,不過後來我接觸到呂思勉後,感覺白壽彝版水平要低很多。
昨天在圍爐小讀的讀者群里,有一位朋友問我怎麼評價袁騰飛和高曉松,我說都很差。袁騰飛是水平不夠,高曉松則完全是素質差,缺乏最基本的學術修養,滿嘴跑火車,慘不忍睹。他的觀點往往沒有任何史實支撐,完全是主觀臆斷,然後由於缺乏基本學術素養,對自己不能肯定的事用肯定的語氣講出來。甚至直接是謬誤。只能講給不了解歷史的人聽。如對歷史感興趣,還應該從呂思勉之類的讀起。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讀歷史有什麼用?
貳
先講我的一段經歷。
有一段時間我對佛學很感興趣,就找一些入門的書來看。那麼我首先找的第一本是什麼呢,是《佛教史》。如果你想從整體上了解某個事物,那麼讀它的歷史是最有用的。包括佛教產生的背景、早期理論、理論演變、派系演變、佛教的傳播、在各地區的發展和演變等等。通過這本書,你能了解到佛教的前世今身,也能接觸到它的一些基礎理論和它的發展。可以說,讀完這本書,你對佛教就能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在整體了解的前提下,再按經律論或者什麼類別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叄
那麼歷史是什麼?
簡單地說,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
小行星撞擊地球,撞出個太平洋來,碎片飄到宇宙,因為引力又聚起來,變成月球,這也是過去發生的事,但不算歷史學。
所以歷史學需要引入一個研究對象,就是人類社會。
人類社會從形成到今日,必是在不斷發展、不斷進化的。
而歷史學,就是研究人類社會變革、探尋規律、找出因果關系的一門學問。
核心是什麼?是探尋規律,找出因果關系,如同牛頓發現三大運動定律。
所以歷史學本質上是邏輯的科學。
肆
那麼我們讀歷史有什麼用?
有人說,發現規律,斷定既往,預測未來。以史為鑒,吸取經驗教訓。其實這話是扯淡,哪來的以史為鑒?世上本無同一條河流,你想改革了,能找出一百個改革的成功案例來。你想蕭規曹隨了,也能找出一百個改革失敗的案例來。往往你以為相同的事,實際上細微處的不同導致完全不是一碼事,那麼用以前的經驗就不那麼靈光了。退一步講,即使真有一模一樣的事,你按以前的經驗做,實行起來也不一定和以前做法完全想同。總之,以史為鑒本身就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概念。
伍
姑且說說我為什麼讀歷史。
一是聽故事的樂趣。中國歷史幾千年,能被記下來的大多是一些不平凡的人和事。有聰明的、有忠義的、有陰險狡詐的,各色都有,故事劇情精彩的也舉不勝舉。如讀五胡十六國史,英雄人物輩出,各色人物輪番登場,甚是有趣。
二是求知的樂趣。歷史不只是年代和歷史事件。除了政治史,文化史、政治史、軍事史、民族史都很重要。讀歷史,接觸到的知識很多,服飾的演變、建築的演變、兵制的演變、民族的演變等等。如有一顆求知心的,歷史學科是非常適合休閑娛樂求知的。
三是探尋規律的樂趣。史實紛繁蕪雜,間有謬誤,從中抽繭剝絲,找出一條線的,就尤為顯得有趣。歷史是規律的科學,是邏輯的科學,用邏輯思考,是讀歷史書最重要的事情。
四是文史哲不分家,自然會接觸到。讀文學和哲學都是繞不開歷史的。拿文學來說吧。文學一般分為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史,文學史本身就是一個大類。而哲學可以說,本身就是是哲學史。當我們面對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哲學思想,我們都很難把它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割裂開來,很難把它與文學、哲學的發展洪流割裂開來。
㈤ 你為什麼喜歡歷史
喜歡歷史,就會了解和知道很多歷史上,成功者,創造者,善惡因果,命運興衰,名勝緣由,良言精著,等精典故事,無論你在什麼場所,開口滔滔不絕,張嘴古典傳奇,出口天文地理,很有文人氣息。會受很多人的熱愛和贊揚,更會有很多的人脈!這個世界上,只有人生歷史,社會歷史,文化歷史,是今天人們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前面,後人加上棱鏡,尋找所折射出的人生軌跡和經驗,尋找生活規律規矩,學習先人們做人做事的風格,記住了先人們失敗原因和教訓,更看懂了先人們傳教善惡報應結果。人生!昨天的事已成現實,今天一半清析一半模糊,明天將是漆黑一片,全然不知,所以,喜歡歷史,學習歷史,只是望有一雙慧眼,有先知先覺的思維,有預判和料事如神智能。歷史不只是一面鏡子,更是禍福錦囊,更是一部網路全書的教材,更是包一百治的良方,更人生路途的指南!只有熟知歷史,才能辨析人該怎麼活,該怎麼做,怎麼不能做。人生短短幾十年,可歷史記載千百年,人生百味百變,可歷史千味萬變,足以解答所有人的凝感。總的,歷史保羅萬象,人生只在其中。
㈥ 你為啥會喜歡看歷史書
高中的時候我的歷史老師長得特別好看,衣品還特別好。而且為人和善,每次特別耐心的給我講題。真的是喜歡那門課的老師就喜歡那門課,從此我就喜歡上了歷史。
㈦ 我為什麼喜歡讀歷史
其實,我喜歡歷史,最初始的原因,是因為好奇心。你看,大多數人能說出自己祖父、祖母的名字,許多人還知道曾祖父母的,有人甚至能說出曾曾祖父母的名字。再向上溯源,我們便陷人了一個黑暗、神秘的王國,這便是所謂的歷史了。進人其中,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索航行,感覺神秘的低語在引導我們:再以前的人們是誰?他們生活在何處?他們的生命是怎樣的?
其次,我有一個很傻很天真的觀點就是,我認為我能夠到這個美麗的星球上來一遭是多麼幸運也是多麼不易的事兒啊,如果我都不清楚這個星球上曾經發生過什麼,那豈不是非常遺憾嗎?是啊,如果沒有這些日子宅在家裡的研讀,我都不會知道原來西亞的兩河流域才是古代人類文明的搖籃,我更不會知道《斯巴達三百勇士》是發生在希波戰爭時期的真實故事,而原本我以為它是魔幻片。
再者,從個人知識管理的角度來講,歷史知識屬於個人知識體系的「知識面」層。理論上講,這個層應該越寬越好。該層的主要內容是與專業技能聯系較為緊密的其他相關領域,而自然地理和人文歷史這些知識應該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充分掌握的。我們擁有了這些知識,不僅僅是擴充了我們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了解自然地理,可以擴展我們的視野;熟知人文歷史,可以提升我們的智慧。比「腹有詩書氣自華」更驚艷的是,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外表的儒雅和謙和,更重要的是它將持續不斷地給予我們提供成長所需要的人文營養,我們的人生最終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或許正源於我們為自己所堆砌的這片肥沃的人文土壤。
當然了,人們對歷史的作用有一個通用的概括:「讀史使人明智」,這話一點也不假。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這樣一種:自詡棟梁之才。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其人在自詡的同時對他人頗有鄙夷之見,所謂「恃才傲物」,他不讀史,不知道楊修為何而死,不知道項羽因何而敗。真正的棟梁之才,鋒芒內斂,待人融洽,唯有如此,方能左右逢源,一展才華。竹林七賢中的阮籍,不屑於在司馬朝出仕,終日飲酒,甚至駕車狂奔,於無路處痛哭,名曰「放浪形骸」,許多人贊其有風骨,在我眼裡,他不過是空有才華,頹廢一生,於他人於國家毫無用處,還直接影響了以後的無數代人。
過去幾千年的興衰榮辱,存亡教訓,足以讓一個人的眼光從當前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上移開。使得一個讀歷史的人,眼界更加開闊,心胸更加寬廣,處理事情來,也自然豁達大度。
同時,從歷史長河中,我們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經驗,很多都是生活的重復,不同的就是時間,地點以及人物。
而現在,歷史更可以和我的工作結合起來了。因為常常做培訓工作,我便信手拈來許多歷史故事作為例子,效果自然比乾巴巴的理論要好的多。比如,我在講情商管理時,就談到《三國演義》里司馬懿的情商最高,你看,諸葛亮用激將法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意思是司馬懿只能像女人一樣,龜縮不敢迎戰。而司馬懿一點都不生氣,還反問來使,「孔明寢食及事之煩簡若何?」反之,周瑜的情商我們就不敢恭維了,否則,小說中就不會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經典橋段了!
歷史真的是非常棒的知識。要我說啊,把歷史讀透了,想沒有智慧都難!
㈧ 你喜歡讀史書嗎,為什麼
真正開始喜歡讀史書是在大學期間。並且開始深深地認同這句話: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其實大家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在與人聊天的過程中經常會作為一種談資。比如跟上了年紀的老大爺談一段抗日戰爭史,跟你的同齡人聊聊戰國的合縱連橫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答案: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喜歡歷史呢,因為我們都喜歡聽故事。歷史是從不缺少故事的。一個人物的歷史可以引出另一個人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歷史可以引出多個國家的歷史。只這些,就是一萬零一天也講不完,就更不必說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所帶出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了。
㈨ 你喜歡讀歷史嗎為什麼
個人更喜歡詩詞,不過文史不分家,讀歷史單單是喜歡,也想了解幾十字詩詞背後的故事。近兩年在慢慢看歷史,但沒發現自己有哪裡得到鍛煉。基本上,只是把以前自己被教科書洗過的腦袋瓜給清醒下而已。而且我從來不喜歡了解政治時事。挺喜歡歷史故事的,再有就是,對於人什麼開始使用筷子啊桌椅啊之類的種種東西,有些小興趣,所以希望讀多點史能有所了解。小學的時候就愛讀歷史,當然是那種中華五千年之類的主旋律科教叢書。那時候純粹當故事看。後來發現歷史知識多了,在語文課上會特別受老師看重~再後來真的就是愛好了,純純的求知。。如果說哪本書改變了我看歷史的角度與視野。我推薦《人類與大地母親》。此外我覺得我讀歷史多數時間是為了裝逼,就是顯得自己很有學問很有內涵什麼的,當然了,我也喜歡那些被埋在歷史深處的那些故事
㈩ 為什麼對歷史那麼感興趣
愛歷史是個人喜好。。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上歷史,大學讀的是別的專業,但沒有忘記歷史,空餘時間都是愛看歷史相關的書
如果你真的想學好歷史,有幾個辦法
1,多看歷史書。先找你感興趣的朝代開始看。
2,多看史詩性的電影(不過你千萬別被裡頭的瞎扯淡內容迷惑住了)
3,玩游戲,多玩史詩內容的游戲,少玩些PK,格鬥的。
4,百家講壇(這個還是建議你以後感興趣了再看)
說說我看歷史的步驟::(呵呵,我個人學習歷史的歷程)
1,我先是看《三國演義》,隨我年齡增長,懂事後,感覺它在扯淡,妖魔化歷史人物,於是就斷了。改看《三國志》
2,第二是看中國5000年,這個講的不詳細,不夠入骨。不過可以基本了解到中國每個朝代發生過哪些大事。
3,公元16世紀,1540-1598年,日本戰國之亂
4,大漢帝國史,先看西漢,再看東漢。東漢部分可以連接到三國。
5,春秋戰國史,這個年代夠吸引人的。
6,開始想翻中國4000年前,炎黃老祖宗那時的歷史來看,可惜沒有文獻。覺得很遺憾、很失落。
7,大唐帝國史,這個朝代可以從隋朝開始看,因為連得很近。
8,宋朝,金國,遼國,西夏與蒙古。這個朝代,我覺得是打開對國外歷史興趣的大門,因為這個年代,全世界都在發動劇烈的變動,從大漢民族文化圈可以扯到伊斯蘭文化圈,再遠些可以扯到歐洲。
建議一下:
1.如果你喜歡看動盪的歷史,不妨從宋朝入門。
宋朝時候,紛爭劇烈,局勢很動盪,世界上強大的文化圈都發生戰爭。南宋和遼、金、西夏恩怨不斷;同時的歐洲經常舉行十字軍遠征耶路撒冷,和伊斯蘭地區的國家較量,時合時分的;新崛起的成吉思汗向西進發,纏合進伊斯蘭文化圈。日本鐮倉幕府也是平源兩族紛爭、和族弟的紛爭。
2.如果你喜歡大漢民族的驕傲和輝煌,可以從大漢帝國看起,這里你可以看到武帝陛下為大漢民族打下來的尊嚴。。。
輝煌可以聯繫到大唐帝國,太宗陛下的貞觀之治,使得華夏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黃金土地。
3.如果你想看英雄人物,著名厲害的政治家、軍事家,可以看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與大漢帝國聯系起來。。更古老些,可以看春秋戰國。
PS一下:
我非常喜歡歷史,最近在找古埃及和赫梯帝國的資料來看。。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加個好友:QQ560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