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樟樹有多少歷史

樟樹有多少歷史

發布時間:2022-09-20 12:12:51

A. 樟樹出現已有多少年歷史

樟樹是一個古老的樹種,早在石炭紀已有樟樹植物的化石。樟樹開發利用歷史悠久,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有樟木的使用。

B. 樟樹鎮的歷史沿革

樟樹鎮,原江西省清江縣治,1988年撤銷,現為樟樹市城區。
樟樹鎮歷史悠久。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先民們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勞動、生活和繁衍。活躍在樟樹一帶的早期居民,是古三苗族的一支,叫做「越族」。他們從原始人群中走了出來,度過了漫長的母系氏族時代,在贛江兩岸的丘陵岡阜地區依山傍水建立居民點,或架木為巢,或掘地為穴。他們利用山上的青石和麻石,磨製成斧、錛、鑿、網墜等簡陋工具,在莽莽森林中打獵,滔滔贛江邊捕魚,並開始了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過著共同勞動、共同享受的生活。後來,他們學會了制陶、冶銅和紡織,有了陶制的鼎、罐、豆和青銅澆鑄的戈、矛、鉞、鏟等,也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業勞動的人。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先民們已經使用了文字元號。出土的144個刻劃符號和陶文中,有數詞、名詞和動詞。一件泥質灰陶缽的底部就刻著「八土村田」四個字,據專家們考證,這是表達祭祀田神,翻犁土地的意思。名聞中外的吳城商代遺址中出土的銅碳渣、石港和大量青銅器表明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打破了商文化不過江的定論;龍窯和瓷器的出土,表明已有原始制瓷業。那鋪著陶瓷片的迴廊和象徵權利的列鼎,又可見這里決非一般村落,而是分封的都邑。大批青銅武器的出土,又使人想像到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的雄姿。
樟樹鎮周圍,分布著自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國的遺址達120餘處,可見這里在兩千多年前就已村落祺布,經濟繁榮。這為秦漢建立淦陽鎮、瀟灘鎮、吳平鎮等城鎮奠定了基礎。據傳,早在秦之前,東屏闔皂山,西臨贛江古渡口的地方,就有彭、劉、喻、杜四個古村落。那時,這里樟樹成林,濃蔭蔽日。有位老者在渡口的樟樹蔭下擺茶攤,人們逐漸聚在一起交換些產品。後來,陸續發展起一些手工業作坊和店鋪,遂出現一條小街把四個村落聯了起來,俗稱土街仔。這便是樟樹鎮的雛形。口碑傳說和考古發現都打破了舊志上關於樟樹鎮是古荒服之地的說法。

樟樹一帶,春秋屬吳、屬越,戰國屬楚。《通鑒綱目》記載,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秦滅楚,俘虜了楚王負芻。第二年,秦統一天下後,廢封建,立郡縣,把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當時,樟樹一帶屬九江郡新淦縣。樟樹鎮是新淦縣縣治所在,名叫「淦陽」。這是因為有淦水發展驪嶺,流經紫淦山,蜿蜒向西北,於樟樹之南注入贛江,水以山名,縣以水名,而縣治在水之陽之故。此後,淦陽作為新淦縣縣治810年,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明崇禎《新淦縣志》記載:隋開皇九年(587年)置洪州總管府,改廬陵郡為吉州,省巴山郡,新淦縣改隸吉州。縣令李子樂以縣城遠離州治,將縣治遷到南市村,即今金川鎮。縣治南遷後,淦陽改稱清江鎮。因鎮臨袁河與贛江合流之後的江段,這里江水波流澄澈,古稱清江。
明崇禎《清江縣志》記載,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清江鎮西南三十里的瀟灘鎮(今臨江鎮),有位巡使吳鸞,以瀟灘之地,當南粵、虔、吉、洪之沖,舟車輻輳,有倉廩兵戈之積為由,奏請置縣。南唐主李升准其所奏。據《南唐書》載:「升元二年八月戊戌,升洪州瀟灘鎮為清江縣,不隸州,謂直隸於節度使也,割高安之建安、修德,新淦之崇學合三鄉為縣」。當時,清江鎮地處新淦之崇學鄉,因而劃歸清江縣。清江鎮與清江縣名同而非縣治,容易產生混淆。而清江鎮歷來俗呼樟樹。至此,便更名樟樹鎮。
明吏部左侍郎熊化在《樟樹鎮記》中稱之為「八省通衢之要沖,贛中工商之鬧市」。
清道光《清江縣志》記載:「木之屬有樟,諸材獨此為最,故古稱豫章地,以材著也」。樟樹鎮得名的由來,本是鎮在樟樹林中,以樹名鎮,俚語俗稱。直至清初,鎮內還有八棵被視為樟樹鎮命名依據的古樟樹。解放初期,仍有一株枯樟樹殘存。清代詩人查慎行的《樟樹鎮》詩雲:瀟灘流下棹歌聲,一曲清江見底清。老樹不知生意盡,尚憑古社占村名。還有一些神話傳說,如《搜神後記》、《豫章記》、《太平御覽》、《宣室志》等,都記有三國對東吳大將聶友夜射白鹿,中樟滅怪的故事。大意是聶友打獵,逐白鹿至此,矢中大樟,滅了樟樹精。由此,樟樹鎮又有鹿江、鹿渚的別稱。
自南唐升元二年清江建縣以來,樟樹鎮一直屬清江縣。樟樹雖非縣治,但地位重要。明代熊化曾評論說:樟鎮於邑治,股肱也;以奉腹,則禁喉也。它與設過軍、路、府、縣治的臨江鎮在地勢上互為犄角,在經濟上互相抗衡,在文化上也相互頡頑。
1949年6月19日,清江解放,縣人民政府治樟樹鎮,7月15日遷臨江鎮,1950年3月27日又遷回樟樹鎮。1988年10月26日,撤銷清江縣及樟樹鎮,設樟樹市及鹿江、淦陽等街道。
樟樹鎮地處贛江袁水之交,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尤以其傳統的葯材交易市場和精湛的葯材炮製技術聞名全國,被譽為「江南葯都」,有「葯不過樟樹不靈」一說。歷史上曾與景德鎮、吳城鎮、河口鎮並稱為江西四大名鎮。

C. 樟樹的簡介是怎樣的

樟樹又名香樟、烏樟、芳樟,屬樟科常綠大喬木,高可達四五十米。葉互生,有革質,卵形,表面深綠,有光澤,背面青白色,入秋變為鮮紅色或橙紅色,嬌艷可愛。初夏開黃綠色小花,圓錐花序。結球形果,8~11月成熟,紫黑色。

樟樹枝葉幢幢,濃蔭蔽地,樹姿雄偉壯麗,是營造園林、防風林的理想樹種。

樟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是亞熱帶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台灣省為多。台灣是世界上樟樹最多的地方,從海拔500~1800米,形成特有的樟樹帶,佔全島面積的五分之二;樟腦的產量佔世界的70%,質量名冠全球。

我國栽培樟樹的歷史悠久,至今還生長著不少珍貴的古樟。廣西全州錦塘山谷有棵樟樹,高30米,胸徑6.6米,樹冠覆蔭達10多畝,已有二千多歲。各地還有「唐樟」、「宋樟」等古樟。

樟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木材紋理細致,具有芳香,能驅蟲、耐濕,易加工,廣泛用於建築、造船、傢具、箱櫃、雕刻等。樟樹可提制樟腦、樟油,是醫葯、化工、香料、防腐、農葯的重要原料。種子可榨油,是制肥皂的良好原料。葉可喂蠶,樟蠶絲是編織魚網的上好原料。樟腦、樟油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質量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2中華第一材——楠木

楠木是一類在我國久負盛名的鄉土樹種,廣泛分布在南方各地。由於這類樹高大、挺拔,樹干圓滿、通直,材質紋理直、結構細密,不易變形和開裂,歷來被人們視為建築良材。尤其是這類木材具有其家族——樟科的傳統,香氣襲人,蟲不蛀、菌不腐,經久耐用,常用來製作高級傢具、器具和建築的樑柱及棺木,被稱為「中華第一材」。歷代封建帝王在建築宮殿和陵寢時,楠木往往是首選之材。「蜀山兀,阿房山。」可想而知,在以土木為主的中國傳統建築中用去了多少高大挺拔的楠木啊!尤其到了明代,楠木建築非常時興,致使南方許多原本楠木繁盛的山林中,已難尋楠木大樹。到了清代,統治者不得不靠拆舊建築來滿足其對楠木的追求。明十三陵原本每座陵都有像長陵那樣的楠木大殿,但其餘十二座陵的大殿均在清代以後被拆毀了。

楠木不僅材好,而且樹姿雄壯,枝葉森秀,終年常綠,不論生於山間還是栽於庭前、屋後,均使人感到蔚然可愛,而且有防風、防火之效,深受產地群眾喜愛,尤其備受佛門、道家的青睞。在我國古代,廟宇、宮觀附近栽楠之風很盛。正如唐代史俊在《題巴州光復寺楠木詩》中贊美的:「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樹出禪林。」如今,在成都武侯祠內、杭州靈隱寺中,尚有楠木大樹,老乾參天、濃蔭覆地。特別是道教勝跡青城山上,挺拔茂密的楠木林受到很好的保護,在烈日當空的盛夏,走在楠木遮蔭的山路上,汗流浹背的登山者頓感涼爽宜人,將「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傳遍天下。

D. 江西省樟樹市的歷史以及風景

歷史沿革
樟樹市原名清江縣,建縣於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八月,割高安的建安鄉、修德鄉 樟樹市
,新淦的崇學鄉建清江縣,以蕭灘鎮(今臨江鎮)為縣治,直屬鎮南軍節度使。境內袁贛兩水在蕭灘鎮合流後一段,波流澄澈,名為「清江」立縣後即以水名縣。南唐保大十年(952),將高安升為筠州,清江改隸筠州。北宋淳化三年(992),割清江、新淦、新喻三縣置臨江軍,先後管轄「清江、新干、新余、峽江」四縣近千年之久;清江為倚郭望縣。北宋治平三年(1066),割新淦茂才鄉,新喻思賢鄉入清江縣,縣境由三鄉增至五鄉。元至元十四年(1277),臨江軍改臨江路,清江為上縣。明洪武二年(1369),改臨江路為臨江府,轄清江、新淦、新喻三縣。清代府縣隸屬仍沿明制。歷經「宋、元、明、清」四朝的臨江府(今為樟樹市臨江鎮)先後經歷了軍、路、府的行政變革,但一直是地級市級別,江西重要城鎮,江西十三府之一。民國二年至民國十四年,屬廬陵道;民國十五年至二十年,直屬省;民國二十一年至民國三十八年,先後屬第一、二行政督察區。1930年10月至11月,在臨江鎮建立過縣蘇維埃政府,屬湘鄂贛邊境特委領導。1949年6月19日,在樟樹鎮建立清江縣人民政府(同年7月15日遷臨江鎮,1950年3月27日又遷回樟樹鎮),屬南昌分區專員公署。1959年1月1日,改屬宜春專員公署管理。(1978年改稱宜春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6日,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撤消清江縣設立樟樹市,以原清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樟樹市的行政區域,同時劃為江西省經濟計劃單列市。2000年,國務院國函[2000]50號文件,定樟樹市為江西省直轄市。同年,江西省決定樟樹市由宜春市行政代管。

樟樹市地處贛中,交通方便,可進入性強,處在南昌-井岡山-贛州金牌旅遊線路的必經之道上,又是贛西旅遊網路開發與全省金牌旅遊線路的結合部。樟樹市旅遊發展是發掘和彰顯樟樹葯文化、道教文化、古文化底蘊,重點開發建設樟樹市葯都旅遊區、閣皂山葯道養生旅遊區、吳城商邑文化旅遊區、臨江贛文化旅遊區、築衛城遠古文化旅遊區等五大旅遊區。可以概括為「一山、一江、兩鎮、兩城」。一山為閤皂山(含玉華山),一江指贛江,兩城分指吳城和築衛城,兩鎮各為樟樹鎮(即樟樹市區)和臨江鎮。從而形成以閤皂山(含玉華山)為龍頭,以市區為核心,以「吳城」和「築衛城」為兩翼的旅遊開發框架和格局。江西省推出了三條金牌線路,其中「南昌——井岡山——贛州」是一條紅綠古文化生態兼俱的金牌旅遊線,樟樹正處在必經之道上,特別經公路的旅遊者可將樟樹作為一個中間站。 ●吳城遺址 位於樟樹市吳城鄉吳城村。1973年樟樹市博物館調查發現,遺址總面積有4平方公里,遺址中心是一座61.3萬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自1973年起共進行過十次考古發掘,揭露面積60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基、灰坑、窖穴、制陶、鑄銅、祭祀場所等文化遺跡和墓葬,出土有青銅戈、矛、刀、器蓋;陶器及原始瓷器鼎、罐、盆、大口尊、鬲、缸、碗、盂、豆、爵、尊;陶質和石質生產工具有馬鞍形刀、紡輪、網墜、拍、墊、斧、錛、刀、鐮、鏟、鏃、矛、玉刀,以及鑄造青銅器的石范,還發現200多個刻劃在陶器和石范上的文字元號,這些文字有的與甲骨文相似,有的更為原始。特別是在西段城牆城壕近4米深的不到4平方米的范圍內,出土了20多個商代人頭顱骨和部分肢骨。吳城遺址是長江以南首次發現的大規模商代人類居住遺址,否認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歷史。1996年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榮獲「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2001年,國家文物局將該遺址列入「十五」期間大遺址保護50處重點之一,定性為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遺址。 ●樊城堆遺址 位於樟樹市西南24公里的劉公廟鄉廟下村東側,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系高出稻田1—3米的台地遺址,南北長124米,東西寬101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距今約4500年的原始村落,是贛江中下游最具有代表性的遺址。 ●閣皂山 道教名山——閣皂山,又名閣山,海拔802.7米,(附近設有大型軍事基地)位於市境東南隅,雄峙贛江東岸,蟠衍200公里,成為樟樹碧嶂。山名肇見於東漢。宋代以來,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館」的譽稱。東漢建安七年(202)著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卧雲庵」,築壇立灶,修煉「九轉金丹」,尊稱樟樹葯業之祖。唐儀鳳年間(676-678)朝廷賜閣皂山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進入鼎盛時期,與金陵(今南京)茅山、廣信(今貴溪)龍虎山並稱為天下三大名山。 ●九龍泉 位於福地景區太極峰西麓。傳為崇真宮前放生池內十條錦鯉,受葛仙翁洗葯池水靈氣而化成龍,有九條飛入宮東深壑中深修,故壑稱九龍洞,泉為九龍泉。經現代科學檢測,九龍泉水中含鋅、鈣、鐵、鎂等十二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釀造水的源頭,也是福地景區群眾唯一的生活飲用水。 ●永鎮塔 又名永泰塔。位於樟樹市城南偏西17公里的永泰鎮。贛水河畔。據清同治九年《清江縣志》永泰團圖載:「市前小港,明成化末,贛水暴漲沖決,遂成大江,因水勢直下,建永鎮塔以控下游」。當時村民建塔九層,為鎮水患命名為「永鎮塔」。系磚石結構。六邊形,共7層,從下而上逐層遞縮,高24米。清光緒十七年(1981)「辛卯風災」,颳去塔頂,注入江口。鄉民又捐資整修,由9級改為7級。至今塔身保存尚好。塔基系用灰綠色花崗石砌成。青磚作平台,磚上壓印銘文,有「洪永昌修」、「洪永昌會公修」、「永鎮塔磚」等。每層高3米,設6門,三虛三實,塔身眠磚壘砌,塔壁白灰粉飾,腰檐皆以青磚疊澀鋪挑出,上蓋青石吻鰲斜出聯角,雕作翹式,下部吊掛銅鈴,頂層以青石覆蓋,頂部銅帽呈圓錐形。塔內中心豎一參天杉木柱,柱直徑80公分,直通塔頂。各層設有井字木架四根,夾嵌木柱,使木柱與塔身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原塔內設有樓板、木梯,現已廢。1984年公布為樟樹市文物保護單位。 ●望津樓 位於樟樹市西面贛江邊大碼頭石級坪台上。又名望津亭。與對岸的「知津亭」(毀)遙遙相望。該樓創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咸豐七年(1857)毀於兵燹,光緒元年(1875)重修。1957年秋,1982年又兩次維修。因處重要渡口,居碼頭之上,登樓可遠望贛水;清代曾設卡課稅。為商賈稅收之要津,故名為望津樓。大碼頭系贛水交通必經之地,過往船停泊之點,為之標記,當時碼頭旁設有義渡,過往行人可在望津樓內歇息避風雨。該樓系木石結構,方形擎檐石柱四根,置於方礎石之上。木質圓形通住四根。下墊鼓礎,樓為兩層。底層為敞間,呈方形。鋪砌花崗岩為基台,兩側砌有台階,上下層之間設樓板腰檐,天花板素底,四面欞條明窗,歇山頂泥瓦覆蓋,勾頭,滴水檐頭,彩瓷葫蘆剎,餞脊鰲尖,四翼懸掛鐸,樓體髹漆棗紅。樓上層原懸掛「望津樓」匾顏體字,下層懸掛「利涉大川」橫匾、隸書體。兩匾均系黑地金字,筆力雄勁,惜毀

E. 樟樹市簡介

樟樹市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跨贛江中游兩岸。樟樹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自古就是「八省通衢、四會要沖」的水陸交通要津。浙贛鐵路、京九鐵路等交織成了樟樹內外溝通的大交通網路,具有對接長、珠、閩,連接港、澳、台。

加速承東啟西輻射,便於接受沿海產業轉移和發展科技型新興產業的區位優勢。

(5)樟樹有多少歷史擴展閱讀:

樟樹名稱的來歷緣於遠古「聶友射鹿「的傳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說。樟樹市歷史上為清江縣,1988年撤縣設立縣級樟樹市。樟樹鎮江西四大古鎮之一。以其特有的葯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聞名於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葯都。

樟樹主要鐵路有浙贛鐵路、京九鐵路。樟樹距昌北民用機場僅1小時車程,屬南昌1小時經濟圈范圍。

樟樹自古就有「酒鄉」之譽,因「清、香、醇、補」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樹特產之一,源於宋代有名的土酒。於1988年7月獲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樟樹有悠久的種植柑桔的歷史,樟樹被定為江西省柑桔生產重點市,全國85個柑桔生產基地之一。樟樹紅桔以色艷、味甜、皮薄、核少而聞名全省。

F. 樟樹的由來

樟樹市

葯都--樟樹概述

樟樹市地處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鄱陽湖平原南緣,地理坐標:東經115°06′33〃—115°42′23〃,北緯27°49′07〃—28°09′15〃。
市人民政府駐葯都南大道。郵編:331200。行政區劃代碼:360982。區號:0795。2003年底,總人口53.6萬人。
在歷史上,它曾是我國中原與嶺南舟車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的新興城市。樟樹市歷史上曾名清江縣,是江西四大古鎮之一。它以其特有的葯材生產、加工、炮製和經營聞名遐邇,素享「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到樟樹不靈」之美譽,是我國著名的「南國葯都」。樟樹市名稱的來歷緣於遠古「聶友射鹿「的傳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說。它與「瓷都「景德鎮等並列為江西省四大名鎮,明代為全國三十三大工商重鎮之一。

歷史沿革

自西周至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秦漢至隋唐,先後分屬新淦、建成、漢平、宜春、新余、始平等縣。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析高安、新淦部分地區置清江縣,治所瀟灘鎮(宋改臨江鎮),宋設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為臨江府,一直沿襲至清末民初。民國時期撤府設道,清江屬廬陵道,不久直屬於省,先後屬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區。1930年在臨江建立清江縣蘇維埃政權。
1949年6月在樟樹鎮建立清江縣人民政府,同年7月遷臨江鎮,翌年3月遷回樟樹鎮,屬南昌分區專員公署,1959年改屬宜春專員公署。1987年12月清江縣實行省計劃單列。1988年10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江縣,設立樟樹市,12月正式掛牌。

樟樹市(Zhangshu Shi)

位於東經115.5°,北緯28.1°,在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五代南唐升元二年置清江縣。袁、贛二水匯流縣境中部,澄澈見底,故名。一說袁、贛二水合流,繞城而北,稱清江。1988年改為樟樹市,以樟樹鎮(江西四大古鎮之一)為名。

G. 江西省樟樹市或南昌的歷史,文化或其它相關的,只要有趣就好,大家幫忙介紹哦!

區位人口面積 樟樹市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平原南緣,跨贛江中游兩岸。原名清江縣,1988年12月撤縣建市,2000年,國務院定為江西省直轄市。全市總面積1291平方公里,城市面積3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53.6萬,市區人口14萬。現轄11個鎮、5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

歷 史 沿 革 樟樹境內4500年以前已有繁榮的城邑。秦代樟樹就成了縣級治城,西漢(公元前203年)駐有重兵扼控南方,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組建清江縣,治所在市境內瀟灘鎮(現臨江鎮),宋設臨江軍,元改臨江路,明為臨江府,一直沿襲至清末民初。清江以其經濟繁榮,人文昌盛,軍事要塞而名冠華夏,歷為上縣。樟樹鎮為江西四大名鎮之一。

經 濟 特 色 樟樹的區域經濟特色明顯,葯業、酒業、鹽化工業成為支撐樟樹地方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

葯 業 樟樹葯業源遠流長,始於漢晉,成於唐宋,盛於明清,歷1800年不衰。各個不同時期,都有相應的雅號:吳叫葯攤,唐謂葯圩,宋號葯市,明為葯碼頭,清稱南北川廣葯材總匯。享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為海內外葯界同仁公認的"國葯之都"。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樟樹"葯都"的內涵不斷豐富,葯地、葯市、葯企三大醫葯經濟要素競相發展。現有國家級中葯材專業市場1個,每年舉辦一次全國葯材葯品交易會,中葯材種植面積達10萬畝,制葯和葯品流通企業聚集效應不斷增強,葯品生產和流通基地的地位日益凸顯。

酒 業 樟樹釀酒始於商周,宋代詩人陸游曾有詩雲:"好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清代樟樹婁源隆酒店釀出好酒,以四個"特"字相標,遠銷鄰省,故名"四特酒"。1958年周恩來總理稱贊四特酒"清香醇純,回味無窮"。1989年四特酒獲國家銀獎,是江西省首批36個名牌產品之一,現已躋身全國同行業10強。2004年,「四特」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鹽化工業 樟樹現已形成40萬噸真空制鹽和1.6萬噸芒硝的生產規模,是江西省最大的鹽生產基地。樟樹冠京香料公司為新崛起的精細化工企業,產品遠銷歐美等19個國家和地區,主導產品甲基柏木酮佔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

交 通 條 件 樟樹地處襟帶江西東南西北的天心地膽之地,自古就是"四會要沖,八省通衢"的水陸交通要津。境內浙贛鐵路縱貫東西,京九鐵路銜接南北,兩條鐵路在境內設有9站,鐵路支線11條。清宜、清高公路、105國道、昌樟高速公路相互銜接,贛粵高速與滬瑞高速公路在境內昌傅鎮交匯。市區距昌北機場不到1小時車程。千里黃金水道贛江中分樟樹,樟樹港為江西省三大港口之一。

社 會 事 業 樟樹的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服務功能日臻完善,日益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騰飛之翼。

通 訊 樟樹通訊發達,京九、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光纜主幹線途經市區。程式控制電話交機總容量達7萬門,實現了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及傳輸數字化、交換程式控制化。廣播電視光纜已延伸到農村千家萬戶。

教 育 樟樹教育歷來發達,現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286所。樟樹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現為全省優秀重點高級中學、現化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已通過全國千強中學驗收。2004年,江西航天科技學院生物醫葯學院在樟樹落成,為樟樹市的教育事業再添實力!

衛 生 樟樹醫和葯同享盛名,歷代醫壇聖手輩出。樟樹市人民醫院是一所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樟樹市中醫院的骨傷、針灸技藝名揚海內外。

水 電 樟樹市地表水的水質優,現已形成日產6萬噸的供水能力,可充裕滿足城區生產、生活用水需要,與工業開發區相配套的第二水廠正在抓緊建設。電力供應可靠率高,豐城火力發電廠、井岡山華能電廠等四條輸電主線交匯樟樹,供電總容量達20萬KVA。

金 融 樟樹金融體系比較完善,中、工、建、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地方性金融機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對經濟的再支持能力強。

閱讀全文

與樟樹有多少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