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國中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金國中都是現在的北京。中都的中心是皇城,在今天廣安門南濱河路一帶。金國的發源地是哈爾濱一帶,開國皇帝為完顏阿骨打。金代仿照遼代,共設五個都城,除中都外,還有四個陪都南京開封府、北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和西京大同府。金代都城遺址,在北京市舊城外城的西南部。
金國原本只是遼國的一個附屬國,其領土很小,基本上只活躍在黑龍江部分地區。隨著國家的發展,金國漸漸地脫離了遼國的控制,並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金國完全占據了北方,領土南至秦嶺淮河一帶,國土面積超過了360萬平方公里。
2010年6月3日,沉睡地下近千年的中都首次掀開神秘面紗,為北京城市發展史提供重要實物資料。
中都的繁華和高度的商業化,刺激了帝王貴族賞心樂事對於風景區的需要。當時北京本來就水域眾多,因而在中都存在的短短63年中為今天的北京留下大量名勝古跡,近年北京昌平區開發的旅遊區鐵壁銀山的法華禪寺塔林,也是金朝的故物。
㈡ 中都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中都是現在安徽省鳳陽縣城中心。
中都指的是明中都,明中都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中心,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安徽鳳陽所營建的一座都城,由明朝開國第一文臣李善長主持全部工程的營建工作。
明中都始建於洪武二年,明中都佔地總面積為382.30公頃,其宮城比北京故宮大12萬平方米。明中都的建設按照《考工記》設計,具有前朝後寢、左祖右社等布局特點,以一條中軸線貫穿全城。
(2)歷史上的中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中都城以外城、禁垣、皇城三道城牆呈套方格局圍合,中都城中軸線上空間序列清晰,充分體現了宮闕建築的尊嚴和雄偉氣魄。1982年,明中都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17年12月成為安徽首個國家大遺址公園。
古城歷經600餘年的拆除和多種因素破壞,已殘垣斷壁,只留有巍峨的城牆屹立在鳳陽縣新舊城區間。從現存的遺址規模、石刻構建可以感受到明中都昔日的磅礴氣勢。
㈢ 中都現在是哪個地方
中都」為春秋戰國時的一地名,今在山東省汶上縣,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一職。另外,中都在古代還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聖城,至今在城內的「太子靈蹤塔」內保留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每年吸引全世界數以百萬的佛教信仰者前來朝拜。此外,中都還是是足厥陰肝經經穴之一,即中都穴
如果,回答得可以請給分哦。謝謝
㈣ 中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中都現在是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不少人只知道明朝有南京和北京兩個國都,實際上明朝還有一個陪都,那就是安徽鳳陽的中都。因時移事易,中都逐漸沒落,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
中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1368年明軍北伐,佔領了元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明太祖認為南京離中原太遠,難以控制;中原的物力和人力又依靠江南。於是選擇在濠州(今鳳陽)建立了中都,歷史記載有「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
明中都的建造工程由李善長主持,在全國調集的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
洪武八年,由於中都工程浩大,因勞作辛苦,工匠們發起了斗爭,朱元璋將工匠殺得僅剩千餘人,便放棄了建都鳳陽的計劃。
雖然下令了不再新建中都,但未完成的工程還在繼續,三十年後中都營建工作完工。
㈤ 上都 大都 中都是不是指的是同一個地方
「上都」「大都」「中都」:不是同一個地方。
㈥ 中都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元代中都是現在的河北省張北縣饅頭營鄉。建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造者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元武宗海山,是元朝三座都城中規模最小的都城。
元中都有三重城,分別是城郭、皇城、宮城,呈回字形相套,內城平面呈長方形,周長2360米,中城套在內城之外,面積約80萬平方米。
元中都里既有宮城建築也有放置氈帳的空地,這顯示出這個介於元大都(北京)與草原之間的都城,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傳統雙重特色。元中都從建立到焚毀的歷史,可充分反映元代從鼎盛走向衰亡的過程。
元朝的大都和上都
元朝時的大都是現在的北京,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元朝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花費了18年的時間,城牆的周長有28公里。
元朝還有上都,城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元朝的都城隨著時間的遷移不斷地變更之後漸漸的共存,元朝以及蒙古帝國時期修建的都城一共有四處,分別是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中都
㈦ 「上都」「大都」「中都」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嗎
上都」「大都」「中都」:不是同一個地方。
1.上都:
現在的內蒙境內,是蒙古人的大本營。
上都地區在金代稱金蓮川或涼陘﹐築有景明宮。是金朝皇帝避暑的地方。
忽必烈下詔書將開平詔令為上都。
2.大都和中都:
金滅遼以後改為中都,元世祖忽必烈在此地擴建新城之後,將中都改稱「大都」,成了元朝的首都。
於是上都和大都,都成了元代的政治中心,從而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為大元王朝交替使用的兩個首都。
中都,泛指中國歷史上的古都。亦指中國歷史上不同朝代的國都,首都,中京。主指九(最多)朝古都洛陽,三朝古都北京。
一、上都風格
上都是一座具有漢式宮殿樓閣和草原氈帳風格的新興城市。其景物風習,在元朝文士的吟詠中多有記敘。同時的西方人馬可·波羅、拉施都丁也有描述。
上都與大都之間有四條驛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驛道交通漠北。朝廷設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管府,掌領宮闕都城,兼領城區及所屬州縣民事:皇帝返還大都後,並領上都諸倉庫之事。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紅巾軍分道北伐,中路關先生、破頭潘部在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攻破上都城,焚毀宮闕。明初,明朝廷建立了開平衛,宣宗時南徙獨石,此城被廢棄。
二、大都規模
元大都位於金中都舊城東北。其城郭殘垣,在薊門橋西南、中國政法大學東門與北京郵電大學西門之間,仍可以看見,並設有標志「元大都城牆遺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遺址上建造起來的,西起海淀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陽區芍葯居附近,大體與地鐵10號線北段重合。馬甸附近土城牆高12.5米、寬31米。德勝門外,有一處名叫土城關的地方,即為元代健德門遺址。
三、中都建築格局
中都皇城是最裡面的一道城,周長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規模較北京故宮大一萬平方米。城牆「高三丈九尺五寸,女牆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
每邊城牆開一門,南曰午門、北曰玄武、東曰東華、西曰西華。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長7.85公里,平面呈長方形,「磚石修壘,高二丈」。
每邊城牆亦開一門,南曰承天、北曰北安、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兩城的東、西華門和東、西安門,位置皆設在東西兩牆的南部,使得宮闕在守衛上更加嚴密。
中都建有內、中、外三道城。外為中都城,周長60餘里,開9門。中為禁垣,周長15里多,開4門,曰午門、東華、西華、玄武門。城內有正殿、文華和武英兩殿,文、武二樓,東、西、後三宮,金水河、金水橋等。
正南午門外,左為中書省、太廟,右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內外,還有城隍廟、國子監、會同館、歷代帝王廟、功臣廟、觀星台、百萬倉、軍士營房、公候第宅、鍾樓、鼓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