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鄴城怎麼建的歷史傳說

鄴城怎麼建的歷史傳說

發布時間:2022-09-20 21:18:00

⑴ 「鄴」的含義鄴城的歷史

基本解釋:
--------------------------------------------------------------------------------

(鄴)

古地名,在今中國河北省臨漳縣西。
姓。

筆畫數:7;
部首:阝;
筆順編號:2243152

詳細解釋:
--------------------------------------------------------------------------------



【名】
(形聲。從邑,業聲。本義:鄴城)同本義〖Yecapital〗。古地名。春秋齊桓公始築城。秦置縣。三國·魏為鄴都。晉避懷帝諱,改為監漳。此後,歷為前秦、後趙、東魏、北齊的首都。隋復為鄴縣,宋廢。故址在今河北省監漳縣西,河南省安陽市北

鄴城的歷史
失落的文明:鄴城
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這里曾經是六朝古都,這里曾銅雀春深,歌舞昇平,魏王曹操曾在這里宴飲賦詩,抒發壯懷,「建安七子」曾在這里歌詠吟唱,探討人生的要義……
而現在,這些鮮活的歷史影像都湮沒在滾滾的河水中,消失在熊熊的戰火中,留給我們的只是地上殘缺不全的城垣遺址和地下的碎磚片瓦,默默地訴說著曾經的繁華。正是「茫茫野草秋山外,豐碑是處成荒冢,華表千尋卧碧苔,墳前石馬磨刀壞」(鄭板橋詩)。
最早與鄴城有關的著名歷史人物是西門豹,我們在上中學時就知道「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西門豹是個戰功赫赫的武將,被魏文侯任命為鄴令,他到任後,發現當地的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紳、官吏對泛濫的漳河無計可施,竟想出了「河伯娶婦」的花招,蒙騙殘害百姓,借機聚斂錢財。於是將計就計,懲治了地方惡勢力。所謂河伯,指的是商王冥,商代時商王冥自商丘(今河南濮陽)遷都於鄴,因商王冥曾任水官,故死後被尊為河伯。可見商代時已有鄴城,春秋時齊桓公重新築城,戰國時屬魏。西門豹治鄴期間,對漳河進行治理,沿漳河修12渠(一說是西門豹之後的鄴令史起所修),引河水灌民田,化害為利,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畝產達到6石4斗,這在當時是很高的產量。西門豹又實行「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的政策,使鄴城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為鄴城日後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人痛心的是,這位對魏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卻遭到一些小人的誣告,說他治理漳河時濫征民夫,魏文侯雖未聽信讒言,他的兒子武侯繼位後,卻未放過西門豹。西門豹終於慘遭殺害,含冤而死。
戰國末期,鄴城歸趙國。東漢末年,鄴城成為袁紹的駐地,官渡之戰曹操擊敗袁紹,攻佔鄴城,建安十八年(213年),定都於鄴。此時曹操雖未稱帝,卻已稱魏王,他把鄴城當作王都,大興土木,造就了鄴城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據《水經注》記載,城垣東西長七里,南北五里,考古挖掘實際測量略小於記載。外城七個城門,城內有宮殿、衙署、苑囿等,樓台亭閣星羅棋布。左思《三都賦》中的「三都」即指魏都鄴城、吳都建業,以及蜀都成都。在《魏都賦》中,左思用這樣的語言描述當時鄴城的繁華綺靡,「街沖輻輳,朱闕結隅」,「百隧轂擊,連軫萬貫,憑軾捶馬,袖幕紛半」,「重闈洞出,鏘鏘濟濟。珍樹猗猗,奇卉萋萋。蕙風如薰,甘露如醴。禁台省中,連闥對廊」。
鄴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城市,在城市的整體布局上,採用中軸線對稱的手法。城內劃分為宮殿區、貴族區和平民區。這種設計思路對後代的城市規劃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隋唐的長安城、洛陽城、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乃至日本奈良,都是採用這種格局。
在鄴城建築中,最著名的當屬「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三台均築於鄴北城西北角的城牆上,各相距六十步遠,中間有二橋相連通。左思《魏都賦》說:「三台列峙而崢嶸」,傳神地描寫了三台的建築形象。三台建成後,曹操命諸子登台,並讓他們各自作賦,曹植出口成章,下筆立成,一時傳為美談。其中冰井台高8丈,有房屋140間,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可儲藏大量的冰塊、煤炭、糧食、食鹽等物,以防不虞。如果說冰井台是倉庫,那麼銅雀台就是歌舞廳。銅雀台為三台之主台,高10丈,有屋百餘間,曹操在戎馬倥傯之餘,也需要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就與文人騷客在銅雀台宴飲賦詩,或觀賞姬妾宮女的歌舞表演。有時也在這里議決一些軍國大事或接見貴賓,蔡文姬自匈奴歸漢後,曹操就在銅雀台上接見和宴請了這位女詩人。一提起銅雀台,人們便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其實銅雀台並不是困為杜牧的詩而出名 ,而是因��柑ㄌ�忻�拍斂湃ジ櫨剿�?br>
李白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建安骨,即建安風骨。指活動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19)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詩作,有著剛健遒勁的共同風格, 文格清峻,文思通脫,文氣馳騁,文藻華靡,人稱「建安風骨」。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他們都居住於鄴城,故又稱「鄴中七子」。建安七子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流派,得益於曹操這個領軍人物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更與鄴城寬松安定的生活環境有關。
鄴城的繁榮並未在曹魏時代達到頂峰。東晉末年十六國時期,後趙石虎定都於鄴,石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生活極度奢侈,他對鄴城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擴建和增建。重修東、北城門,建齊斗樓、九華宮、觀雀台、太武殿、華林苑、閱馬台。僅銅雀台一項工程,就由原來十丈增高至十二丈,並於台上修建高十五丈的五層樓,共高二十七丈。樓頂置高一丈五的銅雀,舒翼若飛。那時的鄴城,可謂金壁輝煌,恍若仙境。
歷史的天空總是風雲變幻,鄴城的主人如走馬燈你方唱罷我登場。繼曹魏、後趙,之後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也都定都於鄴。公元350年後趙為冉魏所滅,兩年後冉魏又被前燕慕容雋所滅,公元370年前燕又為前秦所滅。不久慕客垂建立後燕,戰亂中曾入據鄴城,使鄴城受到嚴重毀壞。東魏天平元年,由洛陽遷都鄴城,次年開始大規模修築南鄴城,南北二城中間共用一道城牆,南城故址在今河南安陽境內。後東魏改稱北齊,公元577年北齊為北周所滅。隋文帝楊堅篡位建立隋朝,攻佔鄴城後,一把火將這個千年古都付之一炬,六朝繁華瞬間灰飛煙滅。
鄴城初建時內城在漳水南岸,後漳水南移,今內城遺址已在漳水北岸,金戈鐵馬,雄圖霸業,只剩下一堆殘破的瓦當、紋磚、螭首、柱礎,讓人感慨之餘,不禁想起了老百姓常說的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⑵ 三國時期的鄴城

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范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

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占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鄴城遺址被公布為臨漳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庄發現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東魏、北齊石造像及殘件,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2)鄴城怎麼建的歷史傳說擴展閱讀:

公元580年以前的鄴城:

「鄴」之名始於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今臨漳縣香菜營鄉鄴鎮一帶。鄴,業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餘年。在唐堯、虞舜及夏時屬冀州,商屬畿內名相,西周屬衛,春秋屬晉。

齊桓公始築鄴城,戰國屬魏,魏文侯以鄴城作為陪都。秦並天下後,鄴屬邯鄲郡。

西漢漢高祖置鄴縣(公元前201年),漢魏南北朝時期都設置有鄴縣,而且治所一直在鄴城。兩漢三國時期的鄴縣含今臨漳縣南部和安陽縣北半部。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東漢時,鄴縣曾擴大至今河北省磁縣。北魏中期,鄴縣又擴大到今林州市。

東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盪陰、安陽劃入鄴縣,治所在鄴城(北周治所東遷)。這時的鄴城兩縣都很大。北齊的設置與前朝相同,《北齊書·路去病傳》曾有「鄴、臨漳、成安三縣同治鄴城」的記載。

東漢末年,(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進占鄴城(臨漳縣鄴北城),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所以臨漳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西晉建興二年(公元314年)為避愍帝司馬鄴諱易名,因北臨漳河而得名「臨漳」。後北魏重新置鄴縣,屬相州魏郡(隋之前相州治所均在古鄴城)。東魏又置臨漳縣。北齊、北周至隋,分置鄴縣,臨漳縣,隸屬相州。

十六國時,後趙石虎將都城從襄國(今河北邢台西南)遷至鄴城(今臨漳縣境內鄴北城),改太守為魏尹。

此後漢人冉閔建立魏國,亦都於此。前燕慕容滅冉魏,初都於薊(今北京),後亦遷都於鄴。前秦苻堅曾以王猛為冀州牧,居鄴。北魏孝文帝立相州,以鄴為州治。東魏天平元年(534),高歡入洛陽,立孝敬帝,遷都於鄴,並盪陰入鄴縣,長樂入臨漳縣。北齊亦建都於此,改魏尹為清都尹。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滅北齊,改鄴為相州魏郡治所。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大丞相楊堅企圖代周之際,相州總管尉遲迥從鄴起兵討伐,失敗,於是楊堅下令拆毀古鄴城,一代名都成為廢墟。

下令所有鄴城百姓連同相州、魏郡、鄴縣三級政府一律遷到18公里外的安陽城,而那些曾經參與修建古鄴城的匠人,則被抓去修建長安城,安陽亦稱鄴。從東漢末年起,鄴城歷經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建都達126年。是後趙皇帝石虎讓名都鄴城奢侈發展到空前的高峰。

⑶ 古代鄴城的建築有哪些歷史意義

鄴城歷史久遠, 文獻記載春秋時為齊桓公所築。 鄴的名稱最早見於《管子》,《管子·小匡》文載:「築蔡、鄢陵、培夏、靈父丘,以衛戎狄之地,所以禁暴於諸侯也。 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牧秋,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勸於中國也。 」戰國時期鄴為魏國的陪都,魏文侯時派西門豹去治鄴。 經過西門豹設巧計除惡霸、禁巫風,引漳十二渠,治鄴大見成效,鄴也由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地名。 鄴城作為都城在東漢末年曹魏時期,建安九年(公元 204 年)曹操封魏王後在鄴營建國都。 《水經注》曰:「鄴北城東西七里、南北五里」。 此時期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中心已由許昌移居鄴城。 自曹魏後,先後有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建都鄴城,歷經一百二十六年。

⑷ 六朝古都的興衰史——消失的鄴城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鄴城台殿已荒涼,依舊山河滿夕陽。」三國的故事婦孺皆知影響深遠,然而三國時期曹操的據點鄴城,卻漸漸的被大家所遺忘。






漳河畔的鄴城



在臨漳縣,有一條河流分開了河北、河南兩省,這條河便是漳河。 歷史 上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大都市——鄴城,便在漳河北岸的臨漳縣。


東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在「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後,為了鞏固霸業,在漳河邊修築了鄴城。春秋戰國之時,此地為魏文侯所控制。魏王曹操、後趙、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在鄴城建都,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曹操與鄴城



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為了更好的統治河北的廣闊地區,避開天子所在的許昌,將魏國(封國)的都城定在了鄴城。



曹操在鄴城加緊軍事訓練,有關他「演兵習武」的地名更是星羅棋布。鄴鎮西5公里的講武城村,有講武城舊址,現殘存有部分城牆,相傳是曹操訓練士兵的地方。鄴鎮東南8公里的大片低窪地帶和鄴鎮西北俗名黑水坑的地方,相傳是曹操訓練水軍的宣武池舊址。鄴鎮南5公里的靳彭城村有一棵罕見的三代大古柏,相傳曹操曾在此拴過馬。







建安文化與鄴城三台



曹操營建鄴都後,修建了銅雀、金鳳、冰井三台。銅雀台為三台之主台,台高十丈,建有百餘間屋,為曹操與文人墨客宴飲賦詩、姬妾宮女歌舞歡樂之所。台上聚集大批名流美女,笙歌夜舞,繁花似錦。



這里亦是曹操銅雀春深鎖二喬的 歷史 見證。在這里,有詩文典雅的阮禹、書法深妙的邯鄲淳、文美詞麗的繁欽、才華橫溢的蔡文姬、字畫絕世的鍾繇等,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文化,更是在 歷史 上代表著文藝繁榮。



此後於銅雀台兩邊建立的金鳳台和冰井台,造型古樸,雕工精細。如今的鄴城遺址,銅雀台和冰井台早已難尋蹤跡,獨留金鳳台佇立於此。人們只能通過記載的文字,復原鄴城三台的壯美。







關羽斬馬尾點曹兵



在金鳳台台階的西側建有轉軍洞。轉軍洞是當年曹操出於戰爭的需要,以一個軍事戰略家的眼光在台下修建的,是鄴城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這條通道向西一直通到講武城的兵營,長約6公里,目前轉軍洞僅存83米。



傳說,轉軍洞建成之後,曹操在鄴城舉行了一個盛大的閱兵儀式,請當時還羈留在他軍中的關羽參與檢閱。閱兵開始後,只見曹兵陣容強大,兵馬雄壯,行兵布陣非同一般,往來反復,首尾相連,變化無常。關羽雖然身在曹營,但有心摸清曹兵虛實,為日後攻曹做好准備工作。但他點來點去怎麼也點不清曹兵數目,於是心生一計,趁曹操不備,用佩劍將一匹馬的尾巴削掉一截,做了個記號,後來見這匹斷尾馬又轉兩人過來,才弄清了曹操真的有詐,原來在城下建造了暗道。「關羽斬馬尾點曹兵」就是由此得來。







鄴城的消失



曹丕代漢建魏後定都洛陽,以洛陽為京師,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十六國後趙又在此建都。公元577年,北周軍隊攻破鄴城,北齊滅亡。公元580年,尚未登基為帝的楊堅在鎮壓對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鄴城)總管尉遲迥時,為防止河北反抗勢力死灰復燃,下令將鄴城的居民遷至安陽,火燒鄴城,一代名都就此成為廢墟。


唐代王建詩作:「君不見鄴中萬事非昔時,古人不在今人悲。春風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舊宮路。宮中歌舞已浮雲,空指行人往來處」。


漳水已經改道,銅雀已然作古,曾經萬眾仰觀的鄴都古城、名流才女,如今剩下的,不過是一抔黃土。



鄴城作為魏晉、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國城市建築史上佔有輝煌地位,堪稱中國城市建築的典範。全城強調中軸安排,王宮、街道整齊對稱,結構嚴謹,分區明顯,這種布局方式承前啟後,影響深遠。對後來的長安、洛陽、北京城的興建乃至日本的宮廷建築,都有著很大借鑒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華夏經緯網,《鄴城,公元六世紀末忽然消失的古都》

網路,鄴城遺址

中華五千年 網 ,鄴城遺址

網路 時拾史事,《消失的鄴城:曹操盡藏天下美女的統治中心》

搜狐 中國國家 歷史 ,《鄴城是如何在 歷史 上銷聲匿跡的?》

新浪 休閑讀品雜志社,《魏國都城的變遷》

⑸ 曹操為何定鄴城為國都呢

在今天的邯鄲市臨漳縣,分布著大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遺存,這里見證著一個著名的城市-鄴城的興衰過往。從公元三世紀到六世紀,六個王朝先後在此地定都,這里是當之無愧的中華古都。為這一切奠基的,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梟雄曹操。

閱讀全文

與鄴城怎麼建的歷史傳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