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歷史多久盛世

中國歷史多久盛世

發布時間:2022-09-21 15:43:01

Ⅰ 古代歷史上的中國一共經歷了幾次盛世又是怎麼衰敗的呢

我認為的盛世主要是指在王朝一個時期以內,軍事外交強大,內部政治清明,以及經濟發繁榮,思想開放,科技發達等。而從秦漢以來,比較著名的盛世有西漢“漢武盛世”,東漢“明章盛世”,唐“開元盛世”,清“康乾盛世”等。


而這些盛世的形成與衰敗的過程大致相同:

盛世的形成:

一:前朝豐厚的積累和沉澱

以漢武盛世為主要典型。在西漢武帝登基之前,便經過文帝、景帝兩位皇帝的休養生息而積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時的漢朝經過積累開始有了噴薄而出的實力。所以在漢武帝改革之後,西漢立馬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實力。

(清朝戰爭失敗與西方侵略者簽訂和約)

而他們衰敗的過程,衰敗的原因也是歷朝歷代的通病之所在。

Ⅱ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幾大盛世分別是在哪幾個年代

1、「文景之治」,西漢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

在文景時期,朝廷為了休養生息,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漢文帝分別三次對田租進行減半和全面,讓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這就是「輕徭薄賦」的體現。

而且文景二帝還十分的重視農業,鼓勵農耕,甚至在春耕的時候親自下地耕種,以此來給百姓做榜樣;還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是百姓富裕起來。以此同時,朝廷還強化軍權、安定邊疆,給「文景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各方面的不斷努力和發展,終於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據說當時國庫里的錢多的數都數不過來,所以「文景之治」也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以及大量隱瞞的人口戶口,隋朝通過接手北周、陳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們留下的隱瞞戶口,在開皇年間就達到了860萬戶),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

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

3、「貞觀之治」,出現於唐太宗時期。

當時經濟繁盛,文化繁榮;當權者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同時朝廷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此外,「貞觀之治」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推向了頂峰。

4、「開元盛世」又被稱為「開元之治」,現於唐玄宗時期。

這一時期,有了前面「貞觀之治」的穩定局面,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大力發展經濟,解放勞動力,使得天下大治,社會經濟繁榮,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同時還改革兵制。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的大統一。至此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出現了空前的發展,在當時的長安城常常可以看到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商人,十分的熱鬧。這個時期是我最喜歡的年代了,開明、繁盛,是一個難得的盛世。

5、「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這個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

在當時,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但是在這一盛世之下也隱藏這巨大的危機,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對外閉關鎖國,使得乾隆後期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相繼爆發。

Ⅲ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盛世,基本是八百年一輪回

第一次大盛世開始:西周,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
第二次大盛世開始:秦漢,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距上一次盛世845年
第三次大盛世開始:隋唐,公元581年隋代北周,距上一次盛世801年
第四次大盛世開始:明朝,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距上一次盛世787年
第五次大盛世開始:本朝(還是將要取代本朝的那個朝代),距上一次盛世800年,則盛世應從2168年開始

Ⅳ 1.中國古代盛世時間共有多長 2.中國古代和平時間共有多長 3.中國古代亂世時間共有多長

時代——起始時間——代表人物————重大事件與措施——————社會狀況與簡史
1、遠古時代(治世)——不可考——神農、軒轅、堯、舜、禹——垂拱而治——生產力落後,人民需求不高
2、春秋戰國,諸侯相伐(亂世)——前770年~前221(平王東遷~秦滅齊國共549年)——孔子、商鞅——推行變法改革,推行郡縣制,新興地主階級與舊貴族的矛盾為社會主要矛盾
3、秦朝苛政,楚漢相爭(亂世)——前221年~前202年(秦滅齊~漢朝建立,共計19年)——秦始皇、項羽、劉邦——全國實行郡縣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修建長城、秦二世而亡——秦朝統治者無視人民意願大興土木,激化社會矛盾,同時郡縣制和分封制、官僚制和貴族制激烈的矛盾導致秦國覆滅
4、漢初無為,治亂參半(一般)——前202年~前180年(大漢建國~文帝登基,共22年)——漢高祖、呂後、蕭何——郡國並行制、和親、誅韓信、平彭越、白馬之盟、諸呂亂政——有鑒於秦朝的先例,漢初分封與郡縣並存、輕徭薄役,與民休息,同時由於長年戰亂,人口稀少,大量土地荒蕪,土地問題並不嚴重
5、文景之治,武帝揚威(治世)——前180年~前91年(文帝登基~巫蠱之亂 共89年)——文帝、景帝、武帝——七王之亂、輕徭薄役、推恩令、馬邑之戰——社會生產力大大恢復,並且有很大發展,漢武帝北伐匈奴,控制西域,象徵大漢進入全盛期,最終因為窮兵黷武走向衰敗
6、後宮干政,外戚弄權(一般)——前89年~公元8年(巫蠱之亂~王莽篡漢 共97年)——昭帝、宣帝、王莽——大興儒學、以德治國、王氏家族崛起——由於武帝窮兵黷武政策對經濟政策巨大的傷害,土地兼並現象日益嚴重。雖然昭宣二帝在為政舉措上有很多革新,但是卻無法挽回西漢的頹勢,政權終被王莽竊奪
7、王莽篡漢,天下動盪(亂世)——公元8年~25年(王莽篡漢~光武開國 共17年)——王莽、更始帝——王田制、更改幣制、修改官名、赤眉軍、綠林軍——王莽篡漢後,強行推行新政,結果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土地兼並非但沒有緩和,反而更加劇烈。同時他推行錯誤的邊疆政策,招致在內外交困,各地爆發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直至光武帝中興漢室,國家才恢復和平
8、光武中興,匈奴西遁(治世)——25年~106年(光武開國~殤帝駕崩 共81年)——漢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輕徭薄賦、王景治黃、精兵簡政、擊潰匈奴、大興儒學——社會生產力重新得到恢復,社會矛盾得到緩和。但是和帝與其子殤帝的早逝為日後埋下隱患
9、宦官當道,外戚秉政(較差)——106年~184年(殤帝駕崩~黃巾之亂 共78年)——桓帝、靈帝、竇太後、張讓——賣官鬻爵——漢末6帝:安順沖質桓靈皆幼年登基,外戚得以干政,皇帝成年後,又藉助宦官的力量制衡外戚,朝政昏暗,土地兼並日益嚴重,農民流離失所,士族門閥壟斷人才來源,最終激起黃巾起義
10、三足鼎立,豪強輩出(亂世)——184年~222年(黃巾之亂~夷陵之戰 共38年)——曹操、劉備、孫權——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屯田法——黃巾之亂中,世家大族由是掌握武裝力量,成為軍閥,代替宦官、外戚成為政治的控制者。隨著赤壁之戰形成三足鼎立,夷陵之戰後三國再無較大戰役,進入相對和平期
11、太康小治,驕奢遺患(一般)——222年~290年(夷陵之戰~司馬炎去世 共68年)——曹丕、諸葛亮、司馬炎——諸葛亮治蜀、九品中正制、占田制度、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世家大族的統治形成,社會生產力恢復,四川、江南得到有效開發。但是司馬炎統一三國後驕奢糜爛、君臣賽富,最終留下八王之亂的禍根
12、五胡亂華,南北對峙(亂世)——290年~581年(司馬炎去世~楊廣稱帝 共91年)——苻堅、謝靈運——清談誤國、淝水之戰、殺胡令、中流擊水——八王之亂後,晉朝軍事力量消耗巨大,匈奴人、氐人、羌人、鮮卑人等相繼入侵,西晉滅亡,司馬氏後人在南京建立東晉政權,後有梁齊陳相更替,北方鮮卑人建立北魏政權,後分裂成東西魏,又相繼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但是英年早逝,最後楊堅篡權,滅南陳,建立隋朝。社會矛盾主要為民族矛盾
13、終歸一統,開皇盛世(治世)——581年~613年(楊廣稱帝~楊玄感叛變 共32年)——楊廣、楊堅——科舉制、三省六部制、三征高句麗、修大運河——農民壓力得到減輕,社會矛盾得到緩和,生產力大發展。但是由於楊堅不顧當時民眾感受與社會上普遍要求輕徭薄賦的願望,強行大興土木,激起人民起義,隋朝由盛轉衰。
14、隋末烽火,天下割裂(亂世)——613年~618年(楊玄感叛變~李淵稱帝 共5年)——李密、楊玄感、李淵——隋煬帝自縊、瓦崗山起義——李淵父子身為貴族,在農民起義軍脫穎而出,最終取代隋朝
15、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盛世)——618~755(李淵稱帝~安史之亂爆發 共137年)——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完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從善如流、重用寒門子弟、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打擊門閥——經濟、軍事、文化空前繁榮、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但是同時土地兼並問題也空前嚴重。唐玄宗晚年不思進取,崇信小人,引發安史之亂
16、安史之亂,吐蕃入侵(亂世)——755~762(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去世 共7年)——安祿山、史思明、唐肅宗、郭子儀——睢陽之戰、鄴城之戰、收復兩京——大唐領土遼闊,玄宗遂設立節度使統領一州的軍事、政治、經濟。隨著唐朝政治腐敗,同時由於封建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土地兼並,以至百姓多遷徙流亡。 均田制被破壞,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最終引發安史之亂。動亂期間,吐蕃乘機向東擴張,佔領隴右、河西大片土地。
17、宦官弄權,藩鎮割據(較差)——761~835(唐肅宗去世~甘露之變 共74年)——唐代宗、仇士良、唐文宗——改革糧價、甘露之變、宦官控制神策軍——內有宦官把持朝政,外有節度使割據,政治制度逐漸腐朽,土地兼並空前嚴重,農民流離失所。雖然之後代宗、順宗、憲宗等致力於改革,但效果不大。至武宗繼位,情形才略有好轉。
18、會昌中興,大中之治(治世)——835~859(甘露之變~宣宗駕崩 24年)——唐武宗、唐宣宗——滅佛法,削藩鎮,加強中央集權,擊敗回鶻,整頓吏治、收復河西——大唐帝國最後的迴光返照。
19、懿僖昏聵,大唐末路(亂世)——859~907(宣宗駕崩~朱溫篡唐 48年)——懿宗、僖宗、黃巢、朱溫——懿宗、僖宗昏庸無能,政治日益昏暗,社會動盪。黃巢義軍逼近長安,僖宗乃逃往四川。雖然後來隨著朱溫降唐,黃巢兵敗自殺,但是大唐已經回天乏力。僖宗死後,降將朱溫執掌大權,最終篡奪皇位。
20、五代十國,風雲變幻(亂世)——907~960(朱溫篡唐~北宋建立 53年)——郭威、柴榮、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西夏大遼興起——唐滅亡後,各地戰亂不斷,大遼不斷入侵中原,民族矛盾尖銳,後周柴榮統一北方後,欲對南方用兵,可惜早逝,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21、重文抑武,經濟繁榮(盛世)——960~1069(北宋建立~王安石變法 共109年)——趙匡胤、趙普、范仲淹、狄青——杯酒釋兵權、文官統兵、重視教育——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公元100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65.5億美元,占據世界經濟總量的22.7%, 人均生產總值為2280美元,遠超工業革命時的英國。但是由於朝廷上的黨同伐異,北宋晚年政治逐漸昏暗。
22、變法過激,黨爭釀禍(一般)——1069~1127(王安石變法~靖康之恥 共58年)——宋神宗、王安石、司馬光、蔡京——保馬法、青苗法——宋神宗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雖然變法有其進步之處,但是由於許多過激措施無法得到保守派的理解與支持,以及王安石的驕傲與頑固,加上蔡京等小人借變法牟利,欺瞞王安石與宋神宗,改革派與保守派裂痕逐漸擴大,變法運動逐漸演化成兩派對權力的爭奪,導致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小人當道,最終釀成靖康大禍
23、靖康遺恨,艱難復國(亂世)——1127~1142(靖康之恥~岳飛被害 15年)——趙構、秦檜、岳飛——岳家軍、「莫須有」——南宋政權建立後,金人的軍隊仍時常越過長江,甚至一度攻破杭州,迫使趙構避難海上。但所幸有宗澤、岳飛、韓世忠等人浴血殺敵,迫使金國與南宋議和,但是隨著宋高宗與秦檜一心議和,同時妒恨岳飛功高蓋主,遂以莫須有的名義將其殺害。此後南宋對金稱臣納貢,雙方保持一段較長時期的和平。
24、只把杭州、當做汴州(一般)——1142~1206(岳飛被害~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 64年)——韓侂胄、辛棄疾、鐵木真——韓侂胄北伐失利、蒙古統一、指南針普遍使用、海上貿易發達、理學興起——金、宋陷入對峙之後,雙方政治都逐漸腐敗,隨著鐵木真統一蒙古,打破了僵局。蒙古人先夥同南宋消滅金國,隨後入侵南宋。當時南宋海上貿易發達,科技進步,火葯被大規模運用於戰爭
25、抗擊蒙古,生死悲歌(亂世)——1206~1279(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崖山海戰 73年)——文天祥、托雷、蒙哥、賈似道——襄陽戰爭、釣魚城之戰、崖山海戰——隨著蒙古入侵,民族矛盾空前劇烈,文天祥、陸秀夫等愛國志士興兵勤王,但是由於強大的實力差距,最終在崖山,陸秀夫背著南宋末代君主趙昰跳海,南宋滅亡
26、蒙元立國、異族統治(較差)——1279~1351(崖山海戰~紅巾起義 共72年)——忽必烈、馬可波羅——東征日本、馬可波羅東游、大港口城市泉州、設行省制、設澎湖巡檢司、設西藏宣政院——元朝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經濟有所發展但未能恢復到宋朝時期水平。後期統治腐敗,宰相專權內亂頻發,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
27、紅巾起義,元末動盪(亂世)——1351~1368(紅巾起義~元順帝出逃 共17年)劉福通、脫脫、張士誠——鄱陽湖戰役——大規模農民起義中,朱元璋逐漸脫穎而出,占據南京,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後,在南方做大,最後派兵北伐,一戰勝而元順帝出逃,重新恢復漢人政權
28、皇權獨大,萬國來朝(盛世)——1368~1449(元順帝出逃~土木堡之變 共81年)——朱元璋、朱棣、鄭和——懲治貪官、廢除丞相、靖難之役、設立內閣、八股取士、七下西洋——此時明朝國力強盛,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國勢達到全盛,疆域遼闊。
29、天子北狩,粉飾太平(較好)——1449~1505(土木堡之變~明孝宗駕崩 56年)——王振、朱祁鎮、於謙、明孝宗——土木堡事變、北京防衛戰、奪門政變——經過土木堡之變,明初精銳軍事力量遭到嚴重打擊,國力轉弱,之後明孝宗清明吏治,實現弘治中興,國力有所恢復,但是土地兼並問題無法得到改善
30、妖孽宮廷、權臣斗爭(一般)——1505~1618(明孝宗駕崩~七大恨 共113年)——明武宗、楊廷和、嘉靖、嚴嵩、萬曆、張居正——隆慶開關、考成法、一條鞭法、抗擊倭寇、萬曆三大征——正德年間戰事頻生,外有韃靼達延汗進犯、內有叛亂和民變等重大事件,國勢逐漸衰弱,嘉靖帝崇信嚴嵩,致使政治腐敗。雖有張居正變法,但是隨張居正去世,許多變法被迫停止。土地兼並空前嚴重,農民流離失所。隨著努爾哈赤宣布七大恨,正式宣布反明,掀開了新的亂世
31、明末亂世,內憂外患(亂世)——1618~1644(七大恨~滿人入關 26年)——努爾哈赤、崇禎、袁崇煥、順治——薩爾滸決戰、寧遠大捷、己巳之變、崇禎自縊、吳三桂降清——滿族人採用威恩並使的方法,一方面拉攏漢人貴族與知識分子,一方面大肆屠殺反對勢力,隨著李自成入京,大明滅亡,八旗入關,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漢人政權結束
32、滿清立國,康乾盛世(盛世)——1644~1799(滿人入關~乾隆駕崩 共155年)——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閉關鎖國、廣州十三行、設立軍機處、改土歸流——康乾盛是中國最後一個盛世,社會生產力達到新的高峰,由於番薯引入栽培,人口激增,確立了當代中國基本版圖。但是由於清朝統治者對漢人的壓制、大興文字獄,政制逐漸僵化,不適於世界大勢,
33、閉關鎖國,盛世危言(一般)——1799~1840(乾隆駕崩~鴉片戰爭 共41年)——嘉慶、道光、林則徐——除滅和珅、打擊貪腐、天理教起義、馬禮遜來華——盡管嘉慶和道光都致力於成為一個明君,但是他們落後的觀念使他們盲目自大,異族統治的顧慮又令他們束手束腳,鴉片戰爭後,中國從此一蹶不振。
34、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亂世)——1840~1949(鴉片戰爭~開國 共109年)——慈禧、李鴻章、梁啟超、孫中山、袁世凱、常凱申、李潤石——辛亥革命、民族zi本主義振興、國民大ge命、八年抗戰、內戰——不做評價

共計亂世共有1067年(若算上政治較腐敗昏暗的較差時期則共有1291年)
盛世與治世有619年(若算上政治清明的一般與較好時期則共有1138年)
基本持平
這可是純手打哦~整整一個多小時哦~求採納

Ⅳ 從堯舜禹時期起,中國古代一共歷經多少次盛世

夏朝:
少康復國中興:
夏啟建立夏王朝,確立「家天下」局面後放縱聲色,沉湎於「淫溢康樂」之中,久已忘卻創業的艱難,不謀日後的發展。啟死後,其子太康、仲康等兄弟五人爭奪王位不已,釀成「五觀之亂」。這時,東方夷人中有窮氏的首領後羿乘虛而入,利用人民的普遍不滿,迅速攻取夏都,造成了太康、仲康的流亡,太康並於流亡中死去,後羿遂「因夏民以代夏政」,夏王朝陷入滅亡的絕境。史稱這一事件為「太康失國"。
太康失國後,仲康之孫少康在母家有仍氏長大,在夏王朝舊臣的幫助下「復禹之績」,重建夏王朝。史稱這一過程為「少康中興」。從某種意義上講,夏王朝自少康復國之後,才真正走向穩定和發展。

商朝:
武丁中興:
「盤庚遷殷」之後,政治局勢漸趨安定,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為商代後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武丁為盤庚之弟小乙的兒子。盤庚之後,傳弟小辛,小辛之後傳弟小乙,小乙死後,武丁即位為王。武丁在位59年,「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復興」,「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是極有作為的「中興」名王,故在死後被尊為高宗。

周朝:
成康之治: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的40餘年間所形成的安定強盛的政治局面。為懾服商頑民而建的東都成周城落成後,輔政大臣周公還政於成王,周朝進入鞏固的時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繼承文王和武王的功業,務從節儉,剋制多欲,以緩和階級矛盾。又令周公制禮作樂,即王朝各種典章制度的創立和推行,大規模進行自周武王時開始的分封制。西周分封,是以宗法血緣關系為紐帶,建立起周天子統轄下的地方行政系統,從而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加強周王朝統治的作用。分封制還為維護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的產生,提供了重要前提。成康時代的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之世,周還曾命諸侯征討淮夷、東夷,加強對異邦的控制。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史稱天下安寧,刑具40餘年不曾動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贊譽。

宣王中興:
周厲王時期,政治衰敗。他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專天地百物之利為王所有,將山川林木魚獵之利統歸王室,並且加重了對於民眾的剝削。這就嚴重損害了正在興起的中、小貴族和廣大平民階層的利益,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民眾指責厲王的暴虐行徑時,「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當時,周王朝的有識之士,如芮良夫、召穆公、凡伯等皆憂心忡忡並進諫厲王。召穆公曾經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的道理來勸厲王廣開言路。但是厲王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規勸,繼續執行殘暴的政策。
前842年,廣大的國人和部分官員、貴族以及士兵進行暴動,襲擊厲王。厲王於倉皇間逃往彘(今山西霍縣),太子靜隱匿於召公家被國人包圍,召公交出己子以代太子,這才使太子靜得免。國人暴動是一次有廣泛社會階層參加的行動,是對厲王暴虐統治的致命打擊。厲王躲避在彘邑,一直不敢返回都城。在這種情況下,朝政由衛國諸侯名和者管理,史稱「共和行政」。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於彘,共伯使諸侯奉王子靜為宣王。
周宣王親歷了國人暴動的社會風暴,直到繼位以後,懾於國人的威力,宣王諄諄告誡官員們「勿壅律庶民貯,毋敢龔橐乃侮鰥寡」,「毋敢湎於酒」。宣王施政的重點是改變厲王對於民眾的高壓政策,以求得周王朝的鞏固。宣王時期征討獫狁的戰爭取得很大勝利,一直攻打到今甘肅平涼一帶。宣王時還多次向南征伐。對於江漢地區的征伐是由召伯虎率軍進行的,也取得不少勝利。為了對付西戎,周宣王曾經命秦族首領秦仲為大夫。秦仲被西戎殺死後,宣王發援兵7000人 助秦仲之子,終於打敗了西戎。這些戰爭的勝利,使得周朝頗有一番中興景象。但是宣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依然存在並且有所發展。宣王末年,對外戰爭接連失利。隨著宣王逝去,其「中興」業績也就成了過眼煙雲。

西漢: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西漢文帝,景帝兩代40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經濟生產得到顯著發展的「盛世」。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母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後死,諸呂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恆為帝,在位23年。漢景帝劉啟是文帝太子,母為竇皇後。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後都著力於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文景兩帝相繼即位後,又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這便是歷史上所稱的「文景之治」。

昭宣中興:
漢武帝逝世後,幼子弗陵嗣立,是為昭帝,在位13年。元平元年(前74)昭帝卒,昌邑王劉賀立,旋被大將軍霍光廢,改立武帝太子據之孫珣為帝,是為宣帝,在位25年。昭、宣兩朝採取「知實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使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社會矛盾得到緩和。昭宣時,政治郊清明,社會較安定,民族關系較融洽,經濟有所發展,被稱之為「昭宣中興」。

東漢:
光武中興:
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秀,漢高祖九世孫,其父劉欽曾任南頓縣令。劉秀曾入太學,習《尚書》。新末地皇三年在李通勸說下,與兄劉演起兵反對王莽,後加入綠林軍。25年,劉秀稱帝,是為漢光武帝。為了強化統治,劉秀採取了系列鞏固統治、恢復生產的措施,使漢政權又重新開始興盛起來,史稱「光武中興」。

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國古代東漢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那時採取了寬松治國和息兵養民的政策,使他們在位期間成為明朝皇帝歷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

南北朝:
元嘉之治:
宋武帝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後,大臣徐羨之等殺劉義符,立劉裕三子劉義隆,史稱宋文帝。宋文帝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修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宋書·良吏傳序》)宋文帝元嘉之世(424—453),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隋朝:
開皇之治
隋朝開國皇帝隋高祖楊堅,重新統一了中國,首創三省六部制,修訂「開皇律」,設置糧倉,頒布均田令,締造了開皇之治。隋高祖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強大繁榮起來。他不僅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還使隋朝成為政權穩固,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文化發展,甲兵強銳,威動殊俗的強盛國家。後人一般將隋高祖的大治譽為「開皇之治」。

唐朝:
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當皇帝時,年號是貞觀。貞觀年間(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用心治理國家,實行了很多開明的政策和利國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權得到鞏固,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從而出現了一個比較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歷史學家把這一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於用人,還要廣泛聽取意見。因此只要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貴賤,都能夠得到他的重用。魏徵敢向太宗直接提意見,即使太宗生氣,也不退讓。魏徵病死,太宗痛哭著說,用銅作鏡子,可以整理衣帽;用歷史作鏡子,可以了解興亡;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對錯,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唐太宗採取了許多措施,如合並州縣,節省開支;讓農民擁有一定的土地;減輕勞役負擔,讓農民的生產時間得到保證等。這些措施很得民心,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說,皇帝是船,人民是水;水能載船,也能覆船。
唐太宗採用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的擁護。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大可汗」。唐太宗還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王,使漢藏民族關系更加友好親密,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李績、常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太宗訓令納諫、愛民,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 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開元盛事:
開元(公元713年一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從唐太宗貞觀初年到開元末年,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唐朝出現了全面繁榮的景象,歷史上叫做「開元盛世」。
唐玄宗又稱唐明皇,是武則天的孫子,他當上皇帝後,立志繼承唐太宗的事業,任用有才能的人,接受大臣的正確意見,精心治理國家。
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裡,唐朝出現了興盛的景象。大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這樣描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詩句的意思的開元全盛時期,連小縣城都有上萬戶人家。農業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開元年間,社會安定,天下太平,商業和交通也十分發達。揚州位於運河和長江交匯處,中外商人匯集,城市特別繁華。唐都長安城裡更是熱鬧非凡,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使臣、商人、學者、工匠都爭相前往唐朝進行友好交往,開展貿易,學習文化、技術。中國封建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

元和中興: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

Ⅵ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達到了全盛時期

唐朝,唐朝的開元盛世達到了古代包括近代的全盛時期,更有萬國來朝的局面,開元之後乃至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一直衰弱下去。

Ⅶ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盛世為什麼總是每隔八百年出現一次

貞觀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唐朝的貞觀之治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了,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唐朝是萬國來拜,百姓生活那是相當富裕,那時候的絲綢之路發展也是最鼎盛的時候。唐朝國門大開面向世界展示我們大國威儀,放眼望去歌舞昇平,在古代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時候更繁華?

仁宣之治(公元1403年-1435年)大明王朝講究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並不是說當官的不作為,無為而治說的是一種境界。遵循道法規律來治理國家,讓百姓自己就能夠創造理想的國度。從大明朝的減賦稅、免勞役、鄭和下西洋,就能看出來這個國家不僅富還會下西洋炫富。

Ⅷ 中國古代共有幾個盛世是哪個皇帝在位時期的分別持續了多少年

西漢「文景之治」是我國西漢文帝、景帝在位時出現。30多年
東漢初「光武中興」,東漢光武帝劉秀。近30年.

隋朝"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20年左右.

唐初「貞觀之治」,唐初太宗李世民。20年
盛唐「開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20多年.
明「永宣盛世」,明成祖,仁宗,宣宗時期.30年
清「康乾盛世」,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100年左右.(康熙中期至乾隆中期)

此外在傳說中還有以下盛世.
夏朝少康中興,少康在位時期.少康復興夏朝,國力強盛.史稱"少康中興」.持續20年.

商朝高宗武丁時任用賢臣傅說為相,商朝最強盛,史稱「武丁中興」.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廣大疆域奠定了基礎. 持續時間不詳.

成康之治,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後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Ⅸ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稱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誦、姬釗的統治期間出現的治世。史家稱「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年間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推行周公「明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

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贊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漢朝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在位執政期間呈現的社會現象。最初,由於多年的戰爭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百姓生活不怎麼樣。漢文帝以「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原則的政策。對百姓不施大壓;與此同時,對敵對勢力也保持不隨便動兵,維護和平,盡可能避免消耗國力。

漢文帝的生活十分節儉,自己的服飾、車駕都沒有增添,還下旨不許郡國向皇帝獻上奇物異寶。因此,政府過了緊日子,所有開支十分節省,那些當官的更不敢奢華無度,就此大大減少了百姓的壓力。

這兩位皇帝還非常注重農業,多次下令給那些刻苦耕作的農民進行獎賞,甚至在春耕時他們還會親自下地幹活,給大家做範例。

文、景兩位皇帝執政期間,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漸富有起來。到了後期時,糧倉都十分飽滿,府庫里的錢常年不用,甚至於拿來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隨著消費水平日漸上升並且迅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表現出多年未見的富裕現象。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也是文化經濟發展曲線最高的。

唐朝時期,唐太宗執政階段呈現出的政治、文化、經濟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現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還採用以農為第一,節儉樸素(當官的出去不許吃肉),大力發展文化,並完善了科舉制等方略。社會當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現象;並尊重其他民族的習俗,穩定了大唐邊疆;贏得了幾十年天下繁榮的理想結果。

根據當時的年號,是在貞觀年間,因此這個階段就被稱作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到了頂峰。

3、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執政以後治國基本方略採用道家的喧囂無為思想。同時任用賢才,整理官僚,最終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穩定。

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門望族受到打擊,百姓擔負減輕,農業發展迅速。唐玄宗還停止軍隊變革,採取了更有效的治軍措施,並在邊遠地區令軍隊進行屯田,同時進一步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進而擴張領土。

對外民族以和平相處為原則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漢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唐玄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朝在各個點都到達了非常發達的程度。連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達八千萬人 ;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商業繁榮,城市更是繁華。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來到大唐,洛陽、廣州、長安等大城市不同膚色、語言、服裝的商人來來往往,非常繁華。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到達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樂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將元朝剩餘的勢力趕到長城以北,並統一了華夏。經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終於創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優秀政績。明朝也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明成祖朱棣曾經5次進軍蒙古,南至安南,還傳命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與世界相通。這么多舉動彰顯了明朝勢如破竹的發展進度。永樂年間城市經濟發達,以北京、蘇州、廣州、楊州、佛山、南京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內陸河城市的手工業、農業、商業興隆昌盛。在歷史中稱為「永樂盛世」。

隨後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國力到達巔峰,疆土遼闊,周邊鄰國每年都進京朝貢,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的一次復興,也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維持的時間長達134年之久,經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輝煌繁榮的時期。

在此期間,我國的各領域的商業體系不斷增高,經濟框架達到極致。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變革,社會的穩定、國力的強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中國清朝年間的領土版塊更是寬廣。

在盛世期間生活的人們是幸福的,沒有戰亂和暴政,甚至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指數都高。當然我也相信如今我們的生活在歷史長河中也會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稱武丁中興,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傅說等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里。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Ⅹ 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幾大盛世各有多少年嗎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次盛世?各有多少年?盛世的標准?為什麼說我國現處於盛世的初級階段?據文字記載,中國古代曾出現過公認的『盛世』有四次:(西漢的文景之治,約93年;唐代的開元之治,129年左右;明代的永宣之治,時間最短只有32年;清代康乾盛世,有133年但存很大爭議).。盛世---有以下的條件:1、國家統一;2、沒有外患或外患不嚴重,邊境比較穩定;3、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4、科技文化有大發展;5、政治清明。按照以上標准再對照現實情況,我們國家如今算不算處於盛世階段?准備在以後討論。 1、西漢時期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強盛的時期。在歷代王朝的歷史上,有漢唐盛世之說。這里的漢,主要是指的漢武帝時期。人們又常常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提並論,因為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是秦始皇創立,由漢武帝鞏固下來的。他在位54年,實行了許多新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 漢武帝由於中央集權大大加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空前雄厚,為了維護北方邊境地區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漢武帝決定改變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新政策,進行一場反擊匈奴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對匈奴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役。這3次戰役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給匈奴貴族以致命的打擊,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保障了邊境地區人民的安居生產。但這些戰爭消耗了國家的財富,使廣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為了聯合西域,共抗匈奴,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同西域的聯系,開辟了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產交流的新紀元。不但促進了亞洲各地經濟和生產的發展,也促進了歐亞之間的聯系。 2、從貞觀到開元之治 開元(公元71374年)為唐玄宗統治前期的年號,這段時期唐王朝國勢強盛,在各方面達到了空前的盛世景況,史稱開元盛世。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人手改革。 首先,打擊豪門士族,爭奪土地勞力; 第二,改革食實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 第三,玄宗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 第四,發展農業。 在外交方面,玄宗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政治經濟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王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繁榮促進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在開元盛世期間,唐代人口增長到五千二百九十餘萬人。唐代的商業亦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 3、康乾盛世 從康熙中葉起,清朝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於鼎盛。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現在人口的增長上,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國人口突破一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有人將此歸結為清朝統治者勤政的結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全國推廣的結果。在此期間,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康乾盛世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是不值得稱頌的。 一種觀點認為,康乾盛世是騙人的,是中國部分歷史學者無視歷史、自欺欺人的說法。在康熙年間,對俄作戰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割讓領土,如果是盛世卻割讓領土真是匪夷所思。無獨有偶,同樣處於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間,也簽訂了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而且在康雍乾三個皇帝在位期間,他們做了什麼?製造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字獄慘案,康乾數次下江南奢靡遊玩,自雍正起又耗盡民脂民膏修建圓明園。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發展,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侵略者已是堅船利炮,而清朝軍隊卻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這個地步,真是無恥之尤。康熙年間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潛書》里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而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 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公認的盛世只有三次,即從文景之治到武帝極盛再到昭宣中興的西漢盛世、從貞觀之治到開元全盛的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這三大盛世,一方面確立了中國傳統盛世概念的基本內涵,另一方面也都沒能避免盛極而衰的結局,因而給人留下了無盡的話題與思索。 三大盛世的共同特徵 中國歷史上三次盛世的具體情況有很大差異,但總體上看,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其共同特徵。 一是消除了內憂外患,軍力國勢強盛,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周邊沒有相抗衡的力量。漢朝開國之初,異姓諸侯王心懷叵測,匈奴部族頻頻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據,邊塞突厥犯境;清朝入關定鼎後,內有三藩、台灣、准部之憂,外有俄羅斯之患。但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別平定了內亂,擊潰或逼退了外敵,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並在此過程中,開疆拓土,軍力國勢日益強盛。疆域之遼闊,為中國歷史上除元朝外所僅見,也為世界歷史上所罕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僅在亞洲,甚至世界范圍內都沒有對手能夠對其構成真正的威脅和挑戰,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 二是社會總體上比較安定,經濟發展,國家富足,國力領先於世界。這三個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亂之後,人口喪亡,經濟凋敝。統治者能夠汲取前車之鑒,勵精圖治,興利除弊,注意與民休養生息,使社會總體上保持了較長久的穩定,經濟逐步有了恢復和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百姓越來越殷實富足。西漢文景之際,據載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武帝時,大興水利,農業更趨發展;鹽鐵官營,財政愈益加強。唐代貞觀年間,經濟由恢復而發展,到玄宗開元全盛之時,詩稱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歷史上漢、唐並舉,無疑都證明漢、唐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清代乾隆時,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均興旺發達,財政收入之豐,達到了我國古代社會的最高水平,經濟規模和總量居當時世界之最。直至1800年(清嘉慶五年,乾隆於此前一年去世),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為世界其他地區望塵莫及。國家的安定富足,又為軍力國勢的強盛提供了基礎。由此出現了文治武功、相得益彰的局面。 三是文化繁榮,對周邊地區有巨大的影響力。在國勢強盛、國家富足的基礎之上,三個朝代的文化俱臻繁榮。漢初以來朝廷大力倡導搜集和整理圖籍文獻,使先秦百家之學在秦代焚書浩劫之後又趨復興。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奠定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思想基礎;設太學,置樂府,誕生了大氣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記》。唐人吐納百川,鎔鑄古今,在科學、文學、藝術上都有卓越的創造。貞觀之時,都城長安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來朝,國學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絢麗的唐詩,終在盛唐時臻於大成。康、乾盛治,文教大昌,《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的編纂,經學、史學的興盛,使清代學術取得了超漢越宋,集歷代之大成的歷史地位。一部《紅樓夢》,堪稱時代的史詩。這些文化成果,均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往往被奉為樣板,競相學習仿效。 四是興盛的局面持續時間較長。漢代的盛世從文帝繼位(公元前179年)到宣帝去世(公元前49年),持續130年;唐代的盛世從太宗登基(公元627年)到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5年),持續128年;清代康、雍、乾盛世從1662年延續到1795年,長達133年。綜上可知,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在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里,保持了國家的全面發展和繁榮,文治武功、相得益彰,並形成無與倫比的盛大局面。在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比較清明或繁榮的時期,特別在朝代更新之初,一般都呈現出上升、發達的氣象,但都稱不上盛世。究其原因,根本有二:一是持續的時間不長,不過數年、十數年或稍長而已;二是達不成全面繁榮昌盛的局面,僅只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終沒有三大盛世的恢宏氣勢。(上)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多久盛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