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哪個塔有888年歷史的

中國哪個塔有888年歷史的

發布時間:2022-09-21 20:19:35

『壹』 中國四大名塔指的是

中國四大名塔:嵩岳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歷史。 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這種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間也是少見的。 該塔不僅以其獨特的平面型制而聞名,而且還以其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著稱於世。 整個塔室上下貫通,呈圓筒狀。塔室之內,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繞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剛勁雄偉,輕快秀麗,建築工藝極為精巧。該塔雖高大挺拔,但卻是用磚和黃泥粘砌而成,塔磚小而且簿,歷經千餘年風霜雨露侵蝕而依然堅固不壞,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證明我國古代建築工藝之高妙。嵩岳寺塔無論在建築藝術上,還是在建築技術方面,都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珍品。

千尋塔
千尋塔中國的古塔到處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卻為數極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聞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濱,原是崇聖寺的一部分,現寺已無存,塔卻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區發生大地震,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華里的三塔,卻安然無恙。 大塔又名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共有16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鑄的金鵬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水妖水怪。自塔頂向東眺望,洱海勝景盡入眼底。現在樓梯已壞,遊人已不能登上塔頂了。塔前照壁上鑲有大理石鐫刻「永鎮山川」四字,字體蒼勁有力。 分立在大塔兩側的南、北兩小塔,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 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 關於三塔的修建年代,說法頗多,一般公認千尋塔建於唐代 南詔國時期。前幾年在修塔時,取塔內的木料進行碳性放射年代測定,建塔的年代又遠於唐代,但就其修建三塔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看,只有在南詔晚期遙開成年間方有可能。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後增修的,大約建於宋徽宗時。 由於三塔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75年維修三塔時,把千尋塔外表的貼磚拆去,又在塔身的隱蔽部位加了鋼箍,對裂縫灌了水泥漿,使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復了塔剎,使它恢復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釋迦塔
釋迦塔: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佛宮寺建於遼代, 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鍾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 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 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 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 建築。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對木塔進行考察研究,1935 年實地測繪,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補測考察,古 建研究專家陳明達編著了《應縣木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立體造型 塔為平面八角形五層六檐樓閣式,總高 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個大型磚石基座之上,基座分兩 層,下層方形,上層八角形,高 4.4米。該塔每層之間 平座內設一級暗層,致使塔身實為 9層。附階周匝,正南 面辟門,塔底層直徑 30米。2層以上皆設斗□挑出平座 鉤欄。每層柱間裝隔子門。各層柱頭上施斗□懸挑塔檐, 檐上覆蓋布筒板瓦,頂層為八角攢尖屋面。鐵制塔剎雄偉壯觀,瑰麗精巧。
塔身構造
結構 塔身構造是逐層立柱,柱間額貫聯,縱橫 施以梁枋,其間有斗墊托,夾層撐設斜材,自下至上 逐層疊架而成。每層隨塔身內外設柱子兩周,遂致各層 構成塔室、圍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間,有門額、立頰、 地□結成框架穩固柱身,圍廊繞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 架。各層外檐柱上下之間的銜接,有斗和草承托,上 層柱根較下層柱向內收進半徑,既可形成塔身外觀輪廓 收分的曲線美,又可保持上下層柱的穩定。塔身斗□依 其部位、結構和形狀分類,達54種之多,可謂集中國古代建築之大成。
塔身梁架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體荷載的骨架。1~4層外槽用乳 和草乳內外貫固,內槽南北向用六椽兩道,各角抹角一根,兩根六椽之間用三縫足材枋相聯,兩六 椽當心又施一單材枋順連接。平座夾層外槽設承重 枋和草乳直角相交,當心立柱,兩向設有斜撐,枝樘 固濟。第 5層梁架是塔頂結構,外槽有乳和草乳,上 置方墩承平。內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 方木墩墊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鑄鐵剎桿 插入其中。六椽之間施八角攢尖藻井。
塔剎
塔剎系鐵鑄部件組合而成。剎下磚砌蓮台式基座。剎 高9.91米,有仰蓮、覆缽、相輪、露盤、仰月及寶珠等。 8條鐵鏈系於戧脊下端,久經風雨,完好無損。 塑像與壁畫 塔內各層均有塑像,底層釋迦如來坐像高11米,內槽四周繪有壁畫,南北門楣橫披板上遼畫供養人像技法尤精。底層內槽上部置頂式平綦藻井,布列纖巧,是遼代小木作中佳品。 2層佛壇方形,上塑一 佛二菩薩; 3層佛壇八邊形,壇周束腰鏤刻精細,壇上塑四方佛;4層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薩;5層塑一佛八大菩薩。 各像比例適度,面相俊逸,從造型風格分析,當是金明 昌年間「增修益完」時塑造。 佛宮寺釋迦塔

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城北17公里的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琉璃,是一種礦物質材料。半透明體,把它塗在陶質(坩子土)製成的筒瓦、板瓦、脊魯等構件表面,然後放至陶窯內用火燒成一層細密的彩色釉,使之成為一體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結實、堅硬、美觀的優點,是我國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築構件材料。 據塔碑記載:塔始建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唐代宗大歷四年(769),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修,始改現名。廣勝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許,共有殿堂11座。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臨汾盆地發生強烈地震將前塔毀壞。現存的這座飛虹塔,重建於明正德十年(1515)至嘉靖六年(1527),歷經12個春秋。
塔的設計
塔的設計者是明代僧人達連禪師。達連系襄陵柴村裡(今山西襄汾縣柴村)人。 明天啟二年(1622)至六年(1626),底層增建圍廊,塔形為平面八角形錐體十三級,通高47.63米。外形輪廓由下至上逐層收縮,形如錐體。塔身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外鑲黃、綠、藍三彩琉璃燒制,一二三層最為精緻,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構制精巧,令人目不暇接。斗拱,主要是使用在建築物的外檐之下的主頭之上。斗,是方形木塊,形狀像過去量糧食的"斗"形而得名;拱,是一截兩端砍削成彎曲形狀的長方形木塊。斗和拱相交一起形成的建築構件,就叫"斗拱"。斗拱的功用有三:一是利用出挑,加長建築物屋面的坡長和出檐的長度;二是增加古代木構建築的堅固性和抗震能力;三是給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美增添了各種裝飾品。是明代琉璃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地人稱其為琉璃寶塔。每當雨後天晴,塔身光彩奪目,宛如天際一道長虹,故名曰"飛虹塔"。塔身中空,內設"之"字形梯道,在整個塔的十三層八角上,建造者均設計了琉璃套獸(龍頭),從獸嘴向下銜懸有金鐸(又稱風鐸、風鈴),共一百一十四個,給琉璃塔增添了動聽的音樂美感,使這座完美的琉璃寶塔,靜中有動,動中有聲。可見這座塔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彩繪鮮麗,至今色澤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轉,可攀登而上底層塔心室內有非常華麗的琉璃藻井。
塔門
塔門是鑄鐵粗實的門框,進門便是拱券式甬道,寬1.25米,長4.8米(這甬道長度乃是底層塔壁的厚度)。塔底,內部空間亦呈八角形,約18平方米。正北面有泥磚所砌的須彌座一方,上置蓮花台,仰蓮中央有一尊銅鑄釋迦牟尼像。坐像通高5.7米,寬2.6米,重約三千餘公斤。體態端莊,高大魁梧,右手用"彈指一揮間"手勢,似乎在告誡人們:人生是暫短的,切勿虛度光陰。在佛像背後的塔壁上,辟有上塔甬道和攀梯。階梯為磚石所砌,建於塔壁本體。梯為"之"字形窄巷道,只能通過一個人。塔梯陡度為65~75之間。如若兩遊人相隨上塔,在塔梯"之"字折處,第一個人必須是先從第二個人頭頂跳過,上至上一個坡度上,第二個人才可能跟著上攀,其勢十分險峻
塔剎
飛虹塔的塔剎部分,採取了非常突出和精密的藝術處理,使之高插雲天,玲瓏挺拔。在葫蘆的束腰處,系有八條鐵鏈條,向八個方向的下方緊拉接,加強了塔剎的穩固性。在葫蘆頂尖上裝著一根金屬棍,這是古人設計的避雷針,這說明先人們很早就懂得尖端放電這一原理。1965年,國家文物局責成山西省文管會的專家重新設計了廣勝寺飛虹塔避雷針,東西各接一條接地導線,完善了飛虹塔的防雷設備。
塔輪
飛虹塔輪廓線不是魏晉隋唐以來常見的柔和的拋物線,而是一條直線,比較僵直,但鋪滿全塔的琉璃貼面反映了山西民間高超的琉璃燒造技藝。明代文人王翰曾作詩贊日:一塔玲瓏駕碧空, 滿山翠柏起秋風。 雲生寶殿僧常定, 咫尺須彌未許通。為我國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塔與廊巧妙銜接,毫無續貂之感。加之塔正面入口處建造十字歇山式小樓閣(俗稱"龜須座"、"五風樓"、"龜頭屋"等),豐富了塔廊的內容和塔的總體造型。飛虹塔是我國截至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被世人譽為廣勝寺一絕。

『貳』 中國有名的塔有哪些

1.浙江杭州六和塔
2.山東歷城四門塔
3.北京妙應寺白塔
4.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5.北京昌平縣居庸關過街塔
6.河南登封縣嵩岳寺塔
7.陝西西安小雁塔

『叄』 寧夏一百零八塔是哪個朝代建的

一百零八塔坐落在青銅峽黃河大峽谷出口處,攔河大壩以南2.5公里處峽口山向東的山坡上遠遠望去,整個塔群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三角形狀,並以其眾多的古塔數目、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恢宏的氣勢,屹立於中國古塔之林。一百零八塔的個體造型和整體布局在中國古塔建造中尚屬罕見。文物工作者根據考古和發掘證實,一百零八塔有近千年的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寧夏境內重要的文物古跡。

修建在元代,理由是元滅西夏,不可能留下任何建築,而且一百零八塔的形制屬於元代新出現於內地的喇嘛覆缽塔,因此可以推測塔群應當是始建於元代的。也有學者根據對一百零八塔出土的西夏文物研究後斷定,一百零八塔應建於西夏。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項族人為什麼要在這荒蕪的山河之間修造如此眾多的佛塔,這與黨項族人篤信佛教有關。西夏,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平民百姓,均信奉佛教。

從一百零八塔塔基下清理出土發現的西夏、蒙元時期的遺存、遺物,為一百零八塔始建年代的斷定提供了依據,根據遺存的年代,完全印證了史籍上的記載。另外,參照甘肅武威縣白塔寺等相關資料,可以更加充分地證實一百零八塔始建年代就在西夏時期。2007年再次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塔群108座,西夏還是蒙元始建,塔基出土文物為斷定提供依據

『肆』 中國名塔有哪些

塔最早是佛教徒用來供奉佛的舍利,後來,用於供奉佛像或經卷或保存某些和尚的遺骸或遺物。

大雁塔:在陝西西安市郊慈恩寺內。建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雁塔名稱來源於印度佛教故事。塔高64米。

佛宮寺釋迦塔:在山西應縣城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我國現存最大和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現存最高的古代木結構建築。塔高約67米。

神通寺四門塔:在山東濟南市青龍山南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單層石塔,建於隋煬帝時期。塔高15米,全部用大塊青石砌成。

開元寺塔:在河北定州城內,建於宋真宗成平四年(公元1001年),塔高80餘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古塔。

開寶寺塔(鐵塔):在河南開封市內,宋皇元年(公元1049年)建成,塔高57米多。

真覺寺金剛寶座:又叫五塔寺塔。在北京西直門外,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建造。

崇聖寺三塔:在雲南大理縣城郊,聳立在蒼山洱海之間。三塔一大兩小,大塔千尋塔,高58米,是唐代南詔晚期建造,兩小塔高約38米,可能於五代時(公元907~960年)建造。

妙應寺白塔:在北京西城區。元代修建。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建成,塔高50多米,由尼泊爾工藝家阿尼普設計建造的。它是中尼人民友誼的象徵。

『伍』 塔的起源是什麼中國名塔有哪些

塔起源於印度,梵文稱作Stupa,中文釋作浮屠。釋迦牟尼圓寂之後,屍體被火化,產生了許多「舍利子」,因而建塔埋葬,以資紀念。後來佛教高僧、大法師死後,亦建塔埋葬靈骨,也有用以埋葬重要的經卷、袈裟、法器的。中國的佛塔源於印度,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即把中國原有的亭台樓閣建築特點運用在塔的建築之中,創造了各種樣式的名塔。

開元寺塔:位於河北定州城內,建於北宋初年,因建於開元寺內而得名,因它位於定州城內,又俗稱定州塔。塔高84.2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

大雁塔:大雁塔位於陝西西安南郊的大慈恩寺內,故又名大慈恩寺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大雁塔共有七層,高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小雁塔:小雁塔即薦福寺塔,在西安城南薦福寺內,與大雁塔相距三千米,因低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小雁塔為密檐式磚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

應縣木塔:即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位於山西應縣城佛宮寺內。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塔平面八角形,外觀五層,夾有暗層四級,實為九層。塔高67.13米,是國內外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塔式建築。

開封鐵塔:又名開寶寺塔、佑國寺塔,坐落在河南開封城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鐵塔建於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餘種,造型優美,神態生動,堪稱宋代磚雕藝術傑作。

雲居寺塔:位於北京涿州,與其南側的智度寺塔合稱雙塔。雲居寺塔始建於遼大安八年(1092),為八角樓閣式仿木構磚塔,高六層,55.7米。雲居寺塔是國內少數幾個保存完整的閣樓式遼塔之一。

雲岩寺塔:位於蘇州城外虎丘山上,俗稱虎丘塔。建於五代吳越國顯德六年(959),號稱江南第一古塔,為磚砌樓閣式。雲岩寺塔為八角七層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身殘高47.5米。因地基不均勻下沉,雲岩寺塔已經傾斜,與義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東西相映,稱為東方斜塔。

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該塔位於河南登封嵩岳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這種密檐形12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是中國和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一件珍品。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中和鎮)西北2千米的蒼山應樂峰下,原有崇聖寺,現已毀,僅存三塔。主塔又名千尋塔,始建於唐代,為密檐式方形空心磚塔,高69.13米。南、北二小塔建於宋代,為密檐式的八角形空心磚塔,均高43米。三塔布局成鼎足之勢,高聳藍天,成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是我國南方最古老最壯麗的塔群。

妙應寺白塔:位於北京妙應寺內,建於元朝至元八年(1275年),初名大聖壽萬安寺,至正二十八年曾遭火焚,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稱妙應寺。因寺內有通體塗以白堊的塔,俗稱白塔寺。現寺內的建築大都為清代所建,僅白塔在火焚中倖免,為元代遺物,至今已700餘年。白塔塔體為磚石結構,通高50.9米。妙應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標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陸』 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哪幾座 最好簡介一下

中國四大名塔分別是嵩岳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

1、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

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

2、千尋塔

中國的古塔到處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卻為數極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聞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濱海之濱,原是崇聖寺的一部分,現寺已無存,塔卻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區發生大地震,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華里的三塔,卻安然無恙。

3、釋迦塔

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

佛宮寺建於遼代,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鍾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

4、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城北17公里的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琉璃,是一種礦物質材料。半透明體,把它塗在陶質(坩子土)製成的筒瓦、板瓦、脊魯等構件表面,然後放至陶窯內用火燒成一層細密的彩色釉,使之成為一體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結實、堅硬、美觀的優點,是中國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築構件材料。

(6)中國哪個塔有888年歷史的擴展閱讀

「嵩岳寺塔也是唯一平面為十二邊形的古塔,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

上世紀30年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來考察後,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築調查筆記》中說:「後來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積寺塔等均脫胎於此……」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向中央政府開列了一份必須重點保護的文物清單,根據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別標上五個圈、四個圈、三個圈……而在嵩岳寺塔前赫然標上了五個圈。

『柒』 唐代佛塔留存至今的主要有哪幾座

泛舟禪師塔位於運城市西北 五公里寺北曲村報國寺遺址上。寺宇早毀,古塔獨存。泛舟為唐代報國寺禪師,圓寂後築塔祀之。塔始建於唐貞元九年(793年),長慶二年(822年)鐫造墓銘。
塔為單層圓形磚塔,總高10米,底面直徑5.7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每部分高度約佔三分之一。塔基磚砌圓筒形,座上有磚雕壼門並隔以間柱。須彌座上為磚砌圓形塔身,塔身中空,南面正向開門,塔身內為六角形小室,頂部為疊澀式藻井,正中有0.4米的小孔,直通上室,上室仍用反疊澀磚收縮至塔頂。室外以八根倚柱分隔為八面八間,門側按木構形制刻破子欞窗。塔剎下部為兩層山花蕉葉,其上承托覆缽、垂蓮、仰蓮、寶蓋,最上端冠以寶珠。此塔造型古樸,雕刻粗細相間,為我國唐代圓形古塔中的典型實例。

九頂塔位於濟南歷城區柳埠村東南九塔寺內。建於唐代,高13.36米,基呈八角形,單層磚塔,為水磨對縫砌築而成。檐疊澀向外挑出17層,又疊收進16層,基、身、檐均呈凹形曲線,異常柔和。塔的剎部結構處理奇異,在塔檐上端各隅角處,築有方形3層小塔8座,高2.84米,中央築有中心塔,高5.33米。九個小塔全系三層疊澀挑檐,形成塔林式塔頂,故名九頂塔。塔身南面距地高3.1米處,辟一拱門,內為佛室,室內雕一佛兩羅漢,並有殘存壁畫。該塔造型獨特,國內罕見。

大姚白塔位於雲南省大姚縣西城門外的寶頂山頂,始建於唐天寶五年(746年)。塔的平面台基為八角形,分為兩段,高3米,每邊長2.2米。下部疊澀十二層磚,座身高1.5米,上部疊澀四層磚,反疊澀式樣。上下構成一個高高的大基座,高約四米,亦為八角形,略帶收分。塔體為一個大圓球,上圓下銳,成橢圓形,無塔剎,總高18米。全用質地堅硬的青磚建成,是一座最早最大的「中國窣屠婆式塔」。因其式樣如同一個敲磬的錘,故俗稱為磬錘塔。
該塔歷代多次修葺過。並經歷過數次大地震,見於記載的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和崇禎九年(1636年),大姚境內發生大地震,震裂塔頂一米有餘,但震後有自己復合。千餘年來,歷經風雨和地震不倒,白塔安然屹立於藍天白雲之下。

千佛塔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北5公里靈岩山靈岩寺左側。此塔系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印度僧人阿世多尊者重建靈岩寺時修建。為石雕窣屠婆式實心塔,通高3米,底徑約7.5米,下設須彌式塔基,上置覆缽形塔身,共13層,下大上小,各層雕滿結枷跌坐佛像,故稱千佛塔。下三層佛像刻有蓮坐項光,以上各層依次縮小。像高數厘米,精雕細刻,衣紋清晰,神態慈祥,總共約800餘尊。塔頂飾蓮花瓣兩層,上置蓮座,置鐵鑄釋跡牟尼佛座像一尊。此像與石雕像風格不同,疑為後配。

天寧寺塔(西塔)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是江南地區現存最早的唐代方形密檐式磚塔,塔因屬天寧寺而得名。天寧寺始建於唐大中五年(851年),元、明、清三朝天寧寺屢毀屢建,是寧波市歷史最久、規模較大的寺院之一。天寧寺原有雙塔始建於唐咸通年間(860年~874年),在大殿中軸線左右並列,現僅存雙塔之西塔。
現存與該塔有關的文獻資料很少,在塔身磚上有正書「咸通四年(863年)造磚記」的銘文。清《四明談助》記載「天寧寺咸通塔磚。分左右兩塔在天寧寺前」。民國《鄞縣通志》記載「咸通四年造此磚記」及「文在左側無匡線。寺前二塔,左右分列,清光緒季年6月右塔崩,磚散於民間。今左塔尚存。」左塔即現存西塔。
維修之前,塔年久失修,風化嚴重,塔剎、腰檐俱毀。塔高約12米。底層外壁外皮磚塌落,內壁四角搗空,雖殘損厲害,但還是可以從外觀上看出其具有唐代磚塔特徵。天寧寺塔平面呈正方形,自地面以上五層,第一層特別高,以上逐層收縮,每層用磚疊澀,出檐較遠。第一層開有壼門,以上各層四壁均設龕,塔內呈正方形,空洞式結構,穹窿頂。由於唐代地面遠低於現地面,故塔下部及基座被埋於地下。1995年2月至4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天寧寺東塔殘基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出東塔基座為素麵須彌座,座上枋即為壼門底部,其每面束腰有6個小佛龕,唐時地坪在現地面下的1.6米處,即須彌座下枋底腳處。

鎮國寺塔在高郵市西西門灣,又稱西塔。始建於唐代僖宗(874—888年)年間。清乾隆四十三年年(1778年),塔起火,諸級樓板、梯、欄皆焚,遂成空塔。塔原為9層,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被大風摧毀3層,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修為7層,即為今之形狀。1956年拓寬運河時,為保護文物,在塔的四周直徑100米以內填土築堤保護,形成運河中的一個小島。
鎮國寺塔的塔身全部用青磚砌建,高 35.36米,呈平面方形。塔為七層,塔壁逐級遞收,呈梯形。三層至五層塔門兩旁有突出的半圓磚柱。三至七層塔門兩旁築小佛龕。塔內頂磚砌「斗八式」藻井,在交叉的木樑上立剎頂木柱,直至塔剎。塔頂為四角攢尖式,頂端直立著二米高葫蘆式紫銅塔尖。底層有南北拱門,二層到七層均有塔門,兩旁建有小佛龕。層層之間都有疊砌磚出檐,腰檐特短,天平座,明顯地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築風格。

『捌』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別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1、趙州橋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2、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

3、廣濟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也與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福建的洛陽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4、盧溝橋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台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2、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越王樓

越王樓是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的名樓,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4、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1、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於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

2、陶然亭

北京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建於1952年,是一座融古典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名園,是AAAA景區(點),北京市精品公園。全園佔地面積56.5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16.15公頃。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園是建國後,北京市政府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就坐落在這里。

3、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於1792年,名字來源於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

愛晚亭與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動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岩,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

4、湖心亭

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在西湖中央,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小於三潭印月。大於阮公墩,合稱「湖中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

但是歷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島中最早營建的島,「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時候被列為「錢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時曾有湖心寺,後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

中國古代四大名塔:

1、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中國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國務院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千尋塔

千尋塔位於雲南大理縣城西北崇聖寺內,是崇聖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於南北兩座小塔前方中間,所以又稱中塔。塔的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通體自上而下有兩重塔基和塔身。

3、釋迦塔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國家AAAA級景區。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4、飛虹塔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東北部霍山的廣勝寺,始建於漢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

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檐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檐。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8)中國哪個塔有888年歷史的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閬中古城、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

這四個古城都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燦爛的漢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分別代表了地域的特色和一定歷史時期的風貌,具有鮮明的特色。對研究漢族建築,歷史,人口,風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古城充分體現了漢族傳統建築風格和規劃思想。是顯示漢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古城。

中國四大名園:江蘇省蘇州市拙政園、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江蘇省蘇州市留園。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的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它們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園林建築。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玖』 中國的名塔有哪些

中國四大名塔:嵩岳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不管從塔的設計,要求方面,都屬於世界一流建築,是值得觀賞的建築景觀。
嵩岳寺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該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西北約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內,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嵩岳寺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檐,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檐式,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磚塔。總高41米左右,周長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塔室寬7.6米,底層磚砌塔壁厚2.45米,這樣的十二邊形塔在中國現存的數百座磚塔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這種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間也是少見的。
千尋塔中國的古塔到處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卻為數極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聞名中外。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濱,原是崇聖寺的一部分,現寺已無存,塔卻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區發生大地震,城內外房屋幾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華里的三塔,卻安然無恙。大塔又名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共有16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樓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頂四角各有一隻銅鑄的金鵬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水妖水怪。自塔頂向東眺望,洱海勝景盡入眼底。現今樓梯已壞,遊人已不能登上塔頂了。塔前照壁上鑲有大理石鐫刻「永鎮山川」四字,字體蒼勁有力。
釋迦塔:中國遼代高層木結構佛塔。在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隅佛宮寺內。因塔內供釋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構件疊架而成,所以俗稱應縣木塔。佛宮寺建於遼代, 歷代重修,現存牌坊、鍾鼓樓、大雄寶殿、配殿等均經 明清改制,惟遼清寧二年(1056)建造的釋迦塔巍然獨存, 後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補修,但原 狀未變,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結構高層塔式 建築。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對木塔進行考察研究,1935 年實地測繪,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補測考察,古 建研究專家陳明達編著了《應縣木塔》。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虹塔位於山西洪洞縣城北17公里的廣勝上寺,塔身琉璃鑲嵌,俗稱琉璃塔。琉璃,是一種礦物質材料。半透明體,把它塗在陶質(坩子土)製成的筒瓦、板瓦、脊魯等構件表面,然後放至陶窯內用火燒成一層細密的彩色釉,使之成為一體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結實、堅硬、美觀的優點,是中國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築構件材料。

『拾』 我國現存的古塔中,哪一座比較高高達多少

我國古代建築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那麼我國現存的古塔中,哪一座最高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開元寺塔

開元寺塔因建於開元寺中而得名,位於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定州市內,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之一。開元寺塔於1055年建成。

2006年5月25日,文峰塔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是古代人民為使當地文風、文脈順達,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具有觀賞性和標幟性雙重意義的建築,遍布全國各地州縣,是科舉制度的產物,同時也是儒、釋、道三種思想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你還知道哪些古塔。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塔有888年歷史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