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事件如何影響國家文化

歷史事件如何影響國家文化

發布時間:2022-09-22 10:28:07

Ⅰ 漢朝的歷史對於中國的影響

漢朝的歷史對於中國的影響:

1、文化:

儒家思想代替了道家的「無為而治」 ,在國家治理當中居於統治地位.秦朝統一的文字小篆難以認別,漢隸由此走上歷史舞台,成為中國文字演變過程中重要的章節。

不論是張騫出使西域還是班超「投筆從戎」都護西域,都是積極向外拓展的典範,體現出漢王朝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

2、人才的選拔:

在漢以前,包括秦在內,盡管在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以才能博得官位的現象,比如張儀蘇秦等,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成為載入史冊的人物,但人才的選拔,更多的還是從皇室貴族當中起用,位居社會底層的人才很難有機會被選出來,到了漢朝,政府推行「舉孝廉」的措施,使底層的人才有了出頭的機會。

3、對外關系:

漢朝具有創新精神,開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中國和西亞、歐洲等地區的交流。

4、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漢武帝還找借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漢族正是在漢朝奠定了民族形成的基礎

5、經濟:

漢朝再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 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1)歷史事件如何影響國家文化擴展閱讀: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

1、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

漢高祖劉邦是沛豐邑中陽里人,平時不參加農業勞動。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統一中國,他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系非常密切。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為人仗義,胸懷大志,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也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前207年,劉邦率部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2、漢高祖劉邦與戚夫人的浪漫愛情故事:

呂雉給劉邦生了一兒一女,除了惠帝劉盈,還有魯元公主。但呂雉好爭風吃醋,在當了皇後後更做了許多"人做不出來"的事情,如把戚夫人製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國歷史上最毒"毒婦"的罵名。

劉邦是很有女人緣的,結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後一樣走桃花運。在與項羽爭奪江山期間,前期老吃敗仗,但卻收獲到了一個年輕美貌、後來影響後宮的女人——戚夫人。

有一次敗給項羽後,連飯也沒得吃,逃到一村子裡遇見一個老人。老人姓戚,帶著18歲的閨女在此躲避戰亂。一見帶兵的劉邦,老人嚇得連忙下拜,並帶他回家裡弄菜弄酒給他吃。

劉邦見到老人的閨女,頓時動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後,心中竊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說相面先生講他閨女有貴人之相,難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緣?於是要把閨女許給劉邦為妻。

雖然說劉邦心裡暗喜,考慮家有妻室,已有呂雉,也客氣了一番才應下。

據說,劉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帶作為定情之物,老人當晚便讓閨女服侍劉邦。

但因為這次"夜情",戚家閨女從此跟定了劉邦,後來成為劉邦後宮的寵妃。

到此,劉邦已有了三個女人,一個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呂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Ⅱ 歷史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承擔了究竟怎樣的文化功能

歷史是人類自己在漫長的時間中所創造出來的,由後人對過去的社會事件和活動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的記錄結果。了解歷史,取其精華,歷史的文化性極強,它的文化功能在於幫助人們以史為鑒,指導未來。對國家、民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的文化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經驗,在特定的環境下,人們創造了歷史,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也需要繼承和宣揚歷史的作用。了解歷史發展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才能夠在未來繼承、創新發展好歷史,更好地體現其在文化傳播中的價值。



Ⅲ 歷史事件,對中國近代化進程有什麼影響

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與發展

洋務運動
1.它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戊戌變法
1.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2.它有利於社會發進步.
但它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辛亥革命
1.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
3.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新文化運動
1.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
2.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傳播後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指明了新途徑

Ⅳ 對於歷史事件,其影響和意義有什麼不同

1:影響可以是消極的,而意義一定是積極的。
2:意義可以是對後世的影響。
3:影響是指對社會的不同層面(包括經濟文化政治等)做成的改變。
意義也可以是多個層面的,傾向於對社會發展的推動於促進。

Ⅳ 歷史事件的影響與意義分析類問題

為了生命的過程而學習。其實,學習就是成長過程之關鍵。成長中一定需要學習,人都要在學習中成長。當國家和你們的家庭為你們提供如此好的學習條件的時候,你們更應該珍惜這個機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事件的影響與意義分析類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事件的影響與意義分析類問題

一.作用、歷史影響、歷史意義三者的區分

1.作用,就是對事物產生的影響、效果或效用;影響,是指對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義,指的是價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響基本相同。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歷史答題中,一說作用和影響都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作用包括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影響從性質看,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范圍看,有對內(如國內)影響,有對外(如國際)影響;從時間看,有直接影響和長遠影響;等等。

3.意義和作用、影響相比較,它的范圍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講,性質、特點、作用、影響、後果、評價、 經驗 、教訓等都屬於「意義」的范疇。所以,如果題目問某件事的意義怎樣,上面提到的這幾點都應該加以考慮.。

二.影響、作用類歷史試題的設問方式答題模板

1.設問方式

(1)限定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麼樣的消極影響,有何積極影響,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影響,對世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

(2)寬泛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麼影響,其歷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或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

2.答題模板

第一種:國內(政治+經濟+思想 文化 )+國際(政治+經濟+思想文化)

(1)政治影響,主要是從是否使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是否影響了政治勢力的消長、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穩定、是否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方面回答。

(2)經濟影響,主要從是否促進經濟的發展、是否開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促進了經濟理論經濟的變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否使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是否促進了國內外經濟的交流、是否增強了國力、是否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響,主要從是否沖擊了傳統思想或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傳了進步思想、是否促進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論等方面回答。

(4)國際關系影響:主要從是否影響到兩國關系(促進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是否影響地區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種:現實影響和深遠影響

現實影響是指對當時產生的直接作用,表現為目的或動機實現的影響,等同於直接影響;深遠影響是指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影響的時代性、歷史趨勢(如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發展趨勢等)。

第三種:主觀影響和客觀影響

(1)主觀影響,可從主觀目的(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經驗等方面思考。

(2)客觀影響,可從自然或社會環境(形勢)、經濟現狀、政治現狀、(生產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註:①當試題沒作特別規定時要一分為二地分析事件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其主要依據是是否促進社會發展、歷史進步。②要分清主次影響,即以積極影響為主,還是以消極影響為主。


歷史事件的影響與意義分析類問題相關 文章 :

★ 初二上冊重大事件歷史意義匯總

★ 歷史試卷答題技巧2020

★ 歷史如何多角度答題方法

★ 高二政治九大題型答題技巧

★ 歷史教師述職總結

★ 2020脫貧攻堅心得與感想五篇大全

Ⅵ 《史記》對中國史學和文化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

一、開創了「紀傳體」體例
紀,指本紀,即皇帝的傳記;傳,指列傳,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傳記.司馬遷在前人的基礎上,在《史記》中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體結構,創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為主體的歷史編纂學方法.
「本紀」按年代順序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表」按年代譜列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載述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列傳」記載各種代表人物的活動.司馬遷創造性地把這五種體裁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系.
二、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史記校正》 王叔岷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網路全書式的通史.在《史記》中,司馬遷第一個為經濟史作傳:《平準書》、《貨殖列傳》;司馬遷又第一個為少數民族立傳:《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他還第一個為卑微者列傳:《刺客列傳》、《游俠列傳》等.
《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從而開拓了歷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推動了我國歷史學的發展.由於紀傳體可以容納廣泛的內容,有一定的靈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級關系,因而這種撰史方法,為歷代史家所採用,影響十分深遠.
三、秉筆直書,是我國寶貴的史學傳統,司馬遷的《史記》對此有很好的發揮
所謂秉筆直書,就是史學家必須忠於歷史史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撰寫歷史.《史記》明確表示反對那種「譽者或過其失,毀者或損其真」的作法.
對於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從感情上司馬遷是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惡.相反,對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統一中國的歷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為司馬遷的實錄精神,才使《史記》以信史聞名於世.
《史記》還貫穿一條重要線索,即重視人的歷史作用.司馬遷是反天命的.強調人是歷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寫帝王將相的同時、注意為社會上的各種人立傳,尤其是把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放到與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會的聖人孔子同等的地位來寫.所以在《史記》中,既有戰國七雄的世家、蕭丞相(蕭何).留侯(張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時也有《陳涉世家》.
司馬遷也很重視物質生產活動在歷史上的作用,把經濟狀況同政治上的治亂興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還強調總結歷史經驗.提出以史為鏡、鑒往知來的思想.由於司馬遷在歷史編纂學上的偉大創造精神,他的進步的史學思想和嚴謹的治史方法,使《史記》成為我國史學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司馬遷也贏得了「中國史學之父」的美名.
四、《史記》也是一部形象生動的歷史傳記
《史記》的文采歷來為我國文學界所稱頌,它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司馬遷像一個出色的畫家,以他那十分傳神的畫筆,為我們勾畫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像;又像一位善於捕捉瞬間的雕塑家,以他那鋒利的刻刀,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風采各異的雕像.
在《史記》這座人物畫廊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歷史上那些有作為的王侯將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計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諾必誠的游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賈,以及醫卜、俳優等各種人物的風采,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啟迪.
司馬遷創造性地把文、史熔鑄於一爐,為我們寫下了一部形象的歷史.所以,魯迅先生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正因為如此,在中國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記》擁有的讀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史記》的誕生,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
一、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
《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無論說它是古代中國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還是說它是世界古代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都毫不為過.這一點,只要將之與希羅多德的《歷史》相比較,就會非常明白.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
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
我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於是,晉朝的荀勖適應新的要求,才把歷代的典籍分為四部:甲部記六藝小學,乙部記諸子兵術,丙部記史記皇覽,丁部記詩賦圖贊.從而,史學一門,在中國學術領域里才取得了獨立地位.飲水思源,這一功績應該歸於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三、建立了史傳文學傳統
司馬遷的文學修養深厚,其藝術手段特別高妙.往往某種極其復雜的事實,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貼,秩序井然,再加以視線遠,見識高,文字生動,筆力洗煉,感情充沛,信手寫來,莫不詞氣縱橫,形象明快,使人「驚呼擊節,不自知其所以然」.(《容齋隨筆·史記簡妙處》)
但必須特別指出的是,由於司馬遷受時代的限制,《史記》也存在某些缺點與不足之處.例如,存在「天命」、災異和歷史循環論的神秘思想的影響.在《六國年表序》論述秦並天下的原因時,指出這是「天所助」的結果.《高祖本紀》帶有「三統循環論」的色彩,以為「三五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在《天官書》中,記述各種特殊的自然天象時,常常與人事聯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現了災異的神秘思想.這些說明《史記》在「究天人之際」時,仍然沒有擺脫「天人感應」神學思想的影響.
[編輯本段]【文化影響】
《史記》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總體上來說,《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大規模作品,為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京劇《趙氏孤兒》
《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徵的方法,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的現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身的一種方法.只是中國文學最初的類型化人物出現在歷史著作中,情況較為特別.
由此,《史記》為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Ⅶ 政治歷史事件對歷史的影響

看到樓主的問題,我感到很模糊。因為你這個概念太大了,世界上發生的重大政治歷史時間太多了,而且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影響,我就拿一個很小的方面來闡述一下吧 —— 改革。改革有失敗的,同樣也有成功的。而且對社會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例如19世紀的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中國的維新變法,都對社會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但他們也都有共同點:對起到了推動近代化的過程 ——經濟、政治、文化的近代化。但日本的改革最徹底,因此對社會的推動力也最大,從而使日本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而中國和俄國的改革由於不徹底,從而分別導致了後來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7俄國二月革命,將舊的國家機器砸碎,產生一種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政治制度。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樓主能夠有所啟發。

Ⅷ 中國近代歷史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在我看來似乎只有負面影響。尤其當下國學式微就是當年種下的惡果。
近代中國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事件莫過於五四。胡適之當時在美國,與同學幾人在湖上劃船聊天,結果話題就扯到了文言文好還是白話文好。幾人辯論一番,結果不分上下。之後胡適之將此事寫在信中發到了北京某人的手裡,結果被當時的「進步人士」看到了機會,祭出了新文化運動的大旗,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徹底打倒。究其原因,無外乎中國當時積弱已久,被外國勢力的長期欺壓,剛剛開始接受西方文明的中國知識分子認為傳統文化皆是糟粕,所以應該一概打倒,全盤西化。文言與白話之爭對於這些人來說無異於得到了一個再恰當不過的標桿。至於建國後的十年動亂,站在文化的角度上看,幾乎可說是此事的進一步延續。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透過如今的各種社會病,看到這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文化。

Ⅸ 試論近代中國若乾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地位

試論近代中國若乾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地位

一、晚清時期的幾次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地位 開始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用鴉片和炮艦迫使中國接受了帶有西方殖民色彩的條約體系。清王朝時期的中國。開始從獨立發展的封建的中國,逐漸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從此以後,清王朝在對外戰爭中,在對待強大的資本主義入侵者的過程中,步步退讓。逐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印記。鴉片戰爭形成了晚清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嚴重影響了此後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方向。 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對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矛頭所向,雖然主要是清朝皇帝和各級地主官僚,但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而深入內地的西方殖民主義侵略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迫使外國侵略者重新認識中國,認識中國的統治者和農民之間的關系。調整對華政策,明確了支持清朝統治者的政策方向;這場戰爭又迫使清朝統治者認識到農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國侵略是「肢體之患」。從而調整了對待農民起義和外國侵略之間的政策,因為這種大政策的調整。就影響到國內政治結構的轉變,中央權力下移,漢人督撫當權,湘、淮軍興起。這些轉變不僅直接影響了此後政局的發展,影響了中外關系發展的格局,也影響了此後國內經濟發展的形勢。太平天國運動形成鴉片戰爭以後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第二個轉折。 洋務運動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地主階級當權派的自救運動。洋務新政首先抓軍用工業,主要是為了鎮壓農民起義,保證政權穩定,同時也有保衛國防、對付外國侵略(所謂「勤遠略」)的動機。官督商辦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被引進中國,與此相適應,一批西方社會科學書籍被翻譯過來,一批洋務人才被培養出來,中國工業化由此開始。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工業產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生產方式。雖然並未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卻是中國社會的新生事物,是推動此後改良派、革命派成長的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這個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是推動中國社會轉型的動力。因此,洋務運動的興起客觀上標志著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第三次轉折。
甲午戰爭以後,列強紛紛在中國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義和團的強烈反抗使帝國主義者看到了中國昂揚的民氣,不得不改變「瓜分」政策。實行「保全」清帝國的政策,同時也迫使清政府實行若干改革,1901年的新政於是發生。經濟政策的放鬆,鼓勵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就加強了代表資產階級的立憲派和革命派向清朝統治階級要求政治權利的物質基礎,造成了革命派和立憲派活動的空間;廢除科舉,鼓勵海外留學,造就了大批接受西方社會、政治思想的新型知識分子,從中形成了一批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皇權統治的基本力量;新式軍隊的編練和皇族內閣的組成,加劇了上層統治階級內部滿漢之間和利益集團之間的沖突,辛亥革命就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發生了。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是晚清歷史發展的第四次轉折。
二、民國時期的幾次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地位 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和1912年中華民國的建立,標志著近代中國開始進入逐漸擺脫貧弱被奴役命運的上升期。 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形成了民國時期中國歷史的第一個轉折。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掌握北京政權。孫中山、黃興等革命派失去政權。1913年宋教仁被刺,孫中山、黃興發起「二次革命」,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宣布就任民國正式大總統。1915年底袁世凱稱帝,蔡鍔等在雲南發動「護國戰爭」,袁世凱從稱帝到敗亡。黎元洪任大總統後,發生張勛復辟和段祺瑞「再造共和」那樣的政治局面,這實際是專制與共和斗爭的一個表現形式;接著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號召維護《臨時約法》;接著發生北京學生的「五四」運動和上海工人的「六三」運動,掀起了前所未見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辛亥革命是中國由專制走向共和的轉折期。這個時期。促成中國社會進步的階級力量在明顯地成長、壯大中。但因為資產階級的經濟力量、物質基礎還不夠強大,資產階級的政治力量也就相對軟弱。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形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這個合作導致了工農運動的高漲,導致了人民群眾民主意識的高漲,最終導致了北洋軍閥的垮台。這是民國歷史的第二個轉折。這個轉折標志著近代中國新興的政治力量的形成。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是民國歷史的第三個轉折。這個轉折埋下了國共兩黨長期不和、長期斗爭的根苗,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影響了整個社會、文化、思想發展的走向,影響了社會制度選擇的方向。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1937年盧溝橋事變,形成了民國歷史的第四次轉折。在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步伐加快的形勢下,中華民族與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之間的民族矛盾急劇增長,爆發了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看到了西安事變並非張、楊的個人行為,看到了1931年以來的民族救亡的民眾運動在反蔣的政治力量中的反映,看到了日本侵華導致了中國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民族矛盾的驟然上升,於是緊緊抓住了抗日的旗幟,代表了中國大多數民眾的民族心理和要求,以此為據,促成了國共的再次合作。這次合作,不僅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且初步改變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廢除了列強在華治外法權以及《辛丑條約》強加在中國身上的沉重負擔。在國共A作進行抗日戰爭的八年中,國共之間有許多矛盾和摩擦,特別是皖南事變使這種矛盾和摩擦達到了高潮,都是因為民族矛盾超過了階級矛盾而化解了,沒有造成國共合作的再次破裂。由於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空前調動了全民族的救亡意識、民主意識,正是這種意識,使得中國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擊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戰勝利後,國共重慶和談簽訂的協議和政協會議的決議不能履行。1946年6月內戰開始,是民國歷史的第五次轉折。這次轉折完成了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選擇模式,完成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轉變,完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到社會主義中國的歷史轉變,也原則上完成了從革命的中國到建設的中國的轉變,完成了以爭取獨立、民主為主要任務到以建設現代化的中國為主要任務的歷史性轉變。
來源:新校園·理論版

Ⅹ 用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史觀分析近代重大歷史事件及對中國的影響

舉個例子,第一次鴉片戰爭吧。從文明史觀角度講它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四口通商後國外的文化理念進入封閉已久的中華大地;從全球史觀講,中國從此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中國的歷史再也不是一個國家的歷史;從現代史觀角度講,兩次鴉片戰爭包括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辛丑條約等不但一步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進程,同時也促進了中國逐步走向現代化的進程。

隨便寫的,希望能給你點借鑒,不懂得還得問老師吧,我是學化工的,呵呵。祝順利。

與歷史事件如何影響國家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