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知識樹的手抄報簡單版的怎麼畫
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知識樹的手抄報簡單版畫法如下:
畫法思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樹為例,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定義作為樹干,然後開枝散葉,展開其相關性質和知識點,可以從兩個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出發。
相關知識點總結如下:
1、長方體的特徵: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一個長方形有6個面、8個定點和12條棱;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長度相等。
2、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相交於同一定點的三條棱長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12條棱中有4條長、4條寬、4條高。
3、正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6個面完全相同,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4、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5、體積的意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6、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㈡ 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的知識樹怎麼畫
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不知道你問的是哪個學科,就發歷史八年級上冊的一本書學科思維導圖給你參考借鑒吧,此圖出自國內思維領域最權威的學術研究機構——華東師范大學思維可視化研究中心,學科思維導圖可比知識樹全面,系統得多。
㈢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樹怎麼畫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樹畫法如下:
畫法思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樹,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定義作為樹干,然後開枝散葉,展開其相關性質和知識點,可以從兩個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出發。
相關知識點總結如下:
1、長方體的特徵: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一個長方形有6個面、8個定點和12條棱;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長度相等。
2、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相交於同一定點的三條棱長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12條棱中有4條長、4條寬、4條高。
3、正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6個面完全相同,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4、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5、體積的意義: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6、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7、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㈣ 知識樹 歷史 怎麼畫
主幹是世界歷史,從低往高。遠古,中古,近古,古代,近代,現代。然後格局不同地區分出枝杈。比如亞洲歷史,美洲歷史、非洲歷史等,然後再各個大洲歷史上分出具體國家
㈤ 知識樹怎麼畫
收集知識點和重要概括,以自己便與記住的方式,畫圖,紀錄。
簡單說,你就是想一個知識點。然後想找個知識點相連接的上下級知識,比如,中國歷史,宋朝,皇帝,宋徽宗,簡單的來說,先從那個知識的最開始進行梳理,慢慢的擴展和延伸。
知識樹是金融規律發現者、金融定律發明人、金融危機預言家、國際著名金融專家丁大衛教授歷經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發現、發明、創立的。
㈥ 知識樹怎麼畫
1、首先第一步用鉛筆畫出粗大的樹干。如下圖所示。
㈦ 怎樣用鉛筆畫簡單的樹
1、從畫樹干開始:從樹根到樹枝延伸,線條也是這個走向(從下到上)。這些線條只是一個框架,之後這個框架會被逐漸掩蓋。保持線條的自然。線條不要太密,用力要輕。
㈧ 知識樹怎麼畫
工具/原料:鉛筆、畫筆、彩鉛紙
方法/步驟:
1、首先用鉛筆畫出粗大的樹干,如圖所示。
㈨ 怎麼畫知識樹有圖嗎
什麼是知識樹?知識樹是用樹形結構來表述一門學科知識的結構和知識梳理的一種方法,它不僅易於學生上手,而且高屋建瓴,非常形象、非常直觀、非常有效,深受廣大師生的關注和喜愛。下面就物理學科知識樹的畫法談談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也許會對你有用。
怎麼畫?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中的科學內容是按主題的形式呈現的,有三個一級主題,十四個二級主題,六十七個三級主題。其中「物質」主題共有四個二級主題,即物質的形態和變化、物質的屬性、新材料及其應用、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運動和相互作用」主題也有四個二級主題,即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能量主題」共有六個二級主題: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機械能、內能、電磁能、能量守恆、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但是這種結構和層級並不代表教材的結構或教學順序,為了便於學生上手,人人都能構建自己的知識樹,根據教材的結構,我們可以將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大致分為力學、熱學、聲學、光學和電磁學五部分,或者劃分為力、熱、光、電四部分,這是第一層次,是知識樹的支幹。然後根據《河南省中招學業評價說明及檢測》,再將科學內容具體細化為聲現象、光現象、質量和密度、物體的運動、力、運動和力、壓強、浮力、簡單機械、功和功率、機械能、物態變化、內能、電路、歐姆定律、電功率、家庭電路、電與磁、能量與能源。這是第二層次,共19個方面。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上述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個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和基本知識的應用等。例如,僅電學方面就包括了五個基本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電功和電功率)、兩個主要的物理規律(歐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兩種基本電路(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四種儀器儀表(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能表)、兩個重要的實驗(伏安法測電阻和伏安法測小電燈的功率),以及家庭電路的組成和家庭安全用電等。這是第三層次。
再進一步分析,還會發現:電學中每個基本物理量的符號、物理意義、公式或影響因素、單位及測量的方法;每個重要物理規律的內容、公式、研究方法和應用;兩種基本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以及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系;四種儀器儀表的作用、外觀和使用方法;兩個重要實驗的原理、器材及電路圖、實驗注意點和所得規律等等。
打個比方說,按照這種思路繪製成的物理知識結構圖,像中國交通圖。第一層次的知識像省,第二層次的知識像市,第三層次的知識像縣,第三層以下還有更細密的知識細胞,好比鄉鎮、村一樣。
如果學生先將教材知識按照力、熱、光、電劃分為不同板塊,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層次這些主要的知識點,那麼,對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總共要學哪些知識,哪些先學、哪些後學,每個知識板塊有哪些重要的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實驗、方法、技能和知識應用,每個板塊內各知識點之間的從屬關系,是上位?下位?還是並列關系,以及各知識板塊之間有哪些內在的聯系等等,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
在初三中考前的專題復習階段,引領學生勾畫知識樹,既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識支離破碎,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學科內的綜合,把課本由「厚」變「薄」。又能變換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示例:不同概念,共性歸類
速度:v=s /t 密度:ρ=m/V
壓強:p=F/S 功率:P=W/t
上述物理概念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和單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它們的定義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比值法定義的概念。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梳理,畫出用比值法定義的概念樹。同樣,還可以畫出物理規律樹、計算公式樹、探究性實驗樹……
這樣學生自學時,就可以駕駛著思維的汽車,在知識的原野上賓士,一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類別一個類別地領會和把握物理知識目標,就不會感覺物理知識混亂,無從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