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步成詩這典故語言的主要人物是誰
七步成詩,漢語成語,意思是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主要人物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國魏文學家。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稱「三曹」。
東阿王:曹植,字子建,封為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
❷ 七步成詩主要人物是誰
七步成詩的主人公是曹植。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❸ 七步之才是什麼歷史人物
七步之才指的是三國時期的曹植。
曹操因病去世,曹丕廢黜漢獻帝,自立稱帝。曹丕做了魏王以後,仍舊記恨曹植。有一次,曹丕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將他拿下問罪,要處曹植死罪。下太後知道這件事,連忙為曹植求情,讓曹丕看在他們是同母兄弟的份上手下留情。
在審問期間,曹丕借機為難植,讓他七步成詩,以兄弟為題,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曹植想了片刻,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七步之內吟完這首詩,曹丕明白了曹植做這首詩的寓意。如果自己殺了曹植便會被世人恥笑,於是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❹ 七步成詩的歷史人物是誰
主人公是曹丕和他弟曹植
典故
本則故事寫魏文帝曹丕稱帝後為了加害親弟弟曹植,不惜下令讓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行大法」(即判死刑),可見曹丕是多麼狠毒.但曹植「應聲便為詩」詩中既有凄苦含淚的抱怨,又有對皇兄的諷喻,讀來實在感人肺腑!所以,連心胸狹隘,殘忍自私的曹丕聽了這詩以後,臉上也露出了羞恥的表情. 曹操死後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故事贊揚了曹植才思敏捷,並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的黑暗.
❺ 七步成詩講的是哪個人物
七步成詩,記錄在《世說新語·文學》中,主人翁是曹植、曹丕兩兄弟。
話說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曹操魏王的位置,而曹丕這個時候很沒有安全感,擔心自己的弟弟們會來爭奪自己的權力。
於是,他先是奪取了三弟曹彰的兵權,繼而又將目光對准了曹植。
很多人都知道,曹植是曾經與曹丕爭過儲的人,只不過最後曹丕勝了。但即便如此,曹丕對曹植還是不放心,加上曹植的文學造詣非常高,曹丕就想找個機會弄死曹植。
一次在朝堂上,曹丕就給曹植下了個命令,讓曹植在七步內作出一首詩,這首詩需要以兄弟為題材,不過詩裡面不能出現兄弟兩個字。
曹植看出了曹丕的用心,但也絲毫不懼,抬步就開始作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終究還是沒能下得了手,只是將曹植貶為安鄉侯。
七步成詩這個故事,即贊揚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時也揭露了官場中爭權奪利的黑暗場景
❻ 七步成詩的主人公是誰
七步成詩的主人公是曹植。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❼ 七步成詩的歷史人物是誰
七步成詩的歷史人物是曹丕和他弟弟曹植。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譯文: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寓意:
七步成詩,漢語成語,拼音是qībù chéng shī,意思是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
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識淵博。
❽ 七步成詩是誰
歷史上七步成詩的人說的人是曹植 。
典故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是曹操的第三子。
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後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幹,陳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也並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於被立為太子。
曹丕即位以後,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幾次想加害於他。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趁機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否則就是違抗命令,要判死罪。
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難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他在七步之間作詩一首:
七步詩
兩漢: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曹植的才華
陳思王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才華橫溢,是歷史上少有的神童。不僅在魏晉文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中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
謝靈運曾這樣評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是說,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石(十斗為一石),曹植一個就佔了八斗。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可見,曹植的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確是有據可考的。
據說曹植十幾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以及各類辭賦幾十萬字,還擅長寫文章。陳思王曹植的性格也非常鮮明:率性自由不做作,簡單不尚奢華,不故作威嚴高深。曹植不愛奢侈品,也不愛華麗的服裝,除了愛喝酒,沒有不良嗜好。性格隨和,不愛裝腔作勢,愛讀書,也有好文采。
鄴城裡新的高台建起來了,父親很高興,就讓曹植寫一篇賦(《銅雀台賦》);兩個妹妹出嫁了,母親想念女兒,也讓曹植寫一篇賦(《敘愁賦》),他全部有求必應。詩詞歌賦對他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才華。
他跟隨父親行軍,在渦水邊被要求做賦,他就揚鞭策馬,在橋上一徘徊,立刻揮筆寫就。。曹植封了臨淄侯,沒過幾年,曹操又增加他五千戶封邑,加上原來就有的五千戶,二十多歲的曹植成了年輕的」萬戶侯」。
❾ 七步成詩歷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七步成詩歷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主人公是曹丕和他弟曹植。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譯文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❿ 七步成詩是哪個歷史人物
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解釋】: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示例】:冷絳雪道:『子建~,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近義詞】: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筆雋美,深受曹操的喜歡。他的哥哥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曹植作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