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丘的起源歷史,為什麼叫商丘
據史載,商族始祖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起源歷史:
1、契封商丘
四千年前,帝嚳高辛氏出生並封於高辛(今商丘 高辛鎮),成為天下共主後,定都亳(今商丘 谷熟鎮)。帝嚳死後,長子帝摯受禪接帝位,在位九年,摯禪位於唐堯,帝堯封摯於高辛。帝堯時代,商丘為後羿的封地。
帝舜時代,帝嚳之子契( 閼伯)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於商(今睢陽區)做火正,為商族人的始祖,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 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 商」,他的墓冢被稱為「商丘」。
2,湯王興商
夏朝末年,商族部落首領商湯在商丘一代活動。商湯以伊尹為相,勵精圖治,國力日漸昌盛,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滅掉了殘暴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亳(今商丘 谷熟鎮西南),從先王居。至第十任君主仲丁元年,因洪水淹沒亳都,商朝都城開始西遷。
3,葵丘之盟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大國紛紛爭霸,兼並戰爭不斷。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在葵丘盟會諸侯,在此寫下了和好息戰的盟書,使得各國人民得以休養生息。這場盟會歷史稱「葵丘之盟」。
4,泓水之戰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伐鄭。楚莊王率兵攻擊宋救鄭,兩軍在宋國境內的泓水(今商丘市柘城縣)遭遇,宋襄公以強調「仁義」治軍,不聽謀士的勸告,兩次錯失了滅楚的良機,致使自己全軍覆滅,自己也身負重傷,不治而亡。
從此,宋國降為了二等諸侯國。「宋襄公之仁」就典出於這場戰爭。
5,秦置郡縣
時間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了六國,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商丘也就屬於了碭郡(郡治睢陽縣,今天的商丘市睢陽區)。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攻佔了鄼縣(今永城鄼城一帶);九月劉邦在沛縣起兵,次年攻佔了碭郡郡治。
6,梁孝王守睢陽
公元前154年,西漢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率大軍進攻睢陽(今商丘),企圖打通西進京都長安的通道。此時,鎮守商丘的梁孝王以10萬軍隊,死守睢陽城3個月,給西漢王朝贏得了寶貴的重整旗鼓的機會。
最終七國之亂被平定,梁孝王因為守睢陽有功,深得漢景帝的厚愛,並賜給他天子旌旗可以和皇帝車同輦,梁孝王所在的梁國也成為了漢王朝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7、睢陽之戰
公元755年,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757年正月,叛軍安祿山部下尹子奇率領10萬大軍攻打睢陽(今商丘),睢陽守軍5000餘人依靠睢陽城堅固的城池,與敵人激戰數百次,堅持了半年之久。
最後,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靠捕捉雀鼠為食,在這種情況系仍無一人投降。城破後,張巡、許遠皆被殺掉。
8、建立應天書院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應天府人曹誠在戚同文講學的舊址建立書館,皇上賜名為「應天書院」,從此應天書院文聞名天下,成為了北宋四大書院之一。
9、更名南京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五月二十八日,真宗趙桓到應天府,二十九日就升了應天府為南京。
10、趙構登基南京
宋欽宗靖康二年,康王趙構在金兵的威逼下,逃之陪都南京(今商丘市睢陽區),在南門外舉行登基大典,繼皇帝位。
11、始名歸德
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金把南京改為歸德府,歸德府之名自此開始。
12、黃河在商丘北徙
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夏,黃河在今商丘市梁園區李口鄉南岸決口,河水泛濫,水灌歸德府城,一直到十九年冬城內水才幹。清朝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水向北遷徙,以後商丘黃河一帶才少有黃河水災。
13、明代建制
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歸德州復升為府,開始置商丘縣,府領一州八縣。(睢州,商丘縣。寧陵縣、鹿邑縣、永城縣、虞城縣、考城縣、柘城縣、夏邑縣)
14、淮海戰役之商永戰斗
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戰役進入了第三階段,戰斗十分激烈。國民黨軍的三個兵團和地方黨政機關共30萬人沿徐永公路向永城、商丘撤退。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永城市陳官莊一帶截擊敵軍,和國民黨軍激戰了四晝夜,全殲國民黨26萬餘人,活捉了「剿共」副司令杜律明,擊斃了第三兵團司令邱清泉等人,淮海戰役就此結束。
15、京九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通車
1915年,隴海鐵路修竣工,穿越商丘境內124公里。1996年9月1日,北京至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全線通車,在商丘站與隴海鐵路交匯,形成了「黃金十字架」,使得商丘成為了中原地區一個新的特大型交通樞紐。
16、商丘撤地設市
1997年6月11日,國務院批准商丘撤地設市。1998年1月6日,商丘市召開成立大會。
17、滄桑巨變
如今的商丘已是一個人口眾多,正在蓬勃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今日商丘的巨大變化,讓每一個商丘人都自豪無比。
(1)商丘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文化傳說
商丘是許多美麗故事傳說的發源地:相思鳥吟唱千年一曲、大小喬醉曹千口一傳、花木蘭忠貞千古一人、月下老人牽情千里一線、李太白娶妻千金一壁、李香君貞烈千古一扇,這里有「相思樹」的悲劇,有「月下老人」的喜劇。
有「鬧龍街」的幽默,有「葫蘆詩」的戲謔;有「桃花扇」、「追魚」等凄美愛情故事;有「高祖斬蛇」的威武神勇傳說。可謂包羅萬象,不勝枚舉。「莊周夢蝶」、「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朝三暮四」、「江郎才盡」等成語的發源地均在商丘。
姓氏之根
商丘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據考證,僅帝嚳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個,其中單姓789個、復姓460個,遍布海內外。除帝嚳後裔外,有據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還有葛、虞、陶、陳、田、桑、甾、犬、火、睢等。漢民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氏中,帝嚳之後佔59個。
在《百家姓》438個姓氏中,有242個源於商丘。台灣省的「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10大姓氏中,有7個姓氏「根」就在商丘。姓氏中,朱、傅、宋、葛、湯、虞、華、龍等千餘個姓氏的「根」在商丘。
名勝古跡
商丘共有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百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9處。
『貳』 商丘的起源歷史是什麼
商丘古城又叫歸德城,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歷史。盡管這座古城歷經戰亂滄桑,卻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古城不大,面積只有1.13平方公里。
從空中往下看,商丘古城猶如一枚古銅錢幣,形狀外圓內方,鑲嵌在黃河故道與濟水之間,外為土築的城郭,呈圓形;內為磚砌的城牆,呈方形。象徵著華夏之邦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因此被稱為「三商之源」 。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我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住建部專家說:「這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絕版古城」。
這座城在歷史上人才輩出,從中走出的尚書、巡撫、總兵等三品以上的官員,就有十多個,當時民間有「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之說。
在離古城北門往南200多米的地方,至今保存著「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壯悔堂」。走進壯悔堂所在的小院,可見青磚壟瓦,門窗圓柱。算是古城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建之一。
壯悔堂是明崇禎年間戶部尚書候恂之子侯方域幼年讀書的地方。崇禎十二年,侯方域南京應試,結識了「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上演了悲壯的愛情故事被明末戲劇作家孔尚任創作成《桃花扇》。
裡面男主人公是咱們河南商丘人,兩人陷入愛河並贈題詩扇,魏忠賢的親信阮大鋮陷害侯方域,並強將李香君許配他人,女子不從而撞頭自盡血濺詩扇,侯方域的朋友楊龍友利用血點在扇中畫出一樹桃花。
『叄』 商丘的起源歷史是什麼
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商丘是商部族的發祥地、華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國第二個王朝商朝的建國地。早在4千年前,帝嚳次妃簡狄,因吃玄鳥而生閼(e)伯,故《詩經 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閼伯便是商的始祖。
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了馬車,六世孫王亥又發明了牛車。這便是史書上「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
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於是王亥便用牛車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一直沿襲至今。
『肆』 商丘是什麼朝代的「古都」
商丘為六朝古都:帝嚳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興之都、商朝開國之都、周朝宋國之都、漢朝梁國之都、南宋開國之都。商丘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國夏、商朝最早建都的城市,有五千年的文明史,4600餘年的建城史,是炎黃、燧人氏、神農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
商丘是中國重要的古都,建都時間最早,跨度最長,前後共歷1500多年。
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
商朝(約前16世紀),契的十三世孫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初都南亳。
周朝(約前11世紀),周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稱宋國,都宋城。
(4)商丘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商丘位於河南省的東部, 是一座有著 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商城市,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厚重的歷史、 古老的文明、璀璨的文化在這里匯集,眾多故事傳說在這里流傳,商人、商品、商業在這里孕育,是名副其實的「三商之源,華商之都」商丘就像部史詩巨著, 囊括古今,悠久輝煌。
商丘歷史悠久,「三皇」 之首的燧人氏, 早在約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發明了人工取火,這是人類文明史上里程碑式見模宏大的燧皇陵。 的發現。
在新石器的五帝時代,炎帝、顓頊、帝嚳就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後建立都城,之後的夏、商周朝末國、漢朝梁國南宋、金朝六朝均在此建都,並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眾多古老的遺跡。
商丘古城又稱歸德府城,在4000年的漫長歲月中,原建築早已消散於歷史的煙雲中,而今我們看到的是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新修建的歸德府,多年的風雲歲月,依然保存完好。至今已伴隨著商丘走過了500多年的歷史。
在結構設計與建築布局上十分注重,這座歷時8年才完工的古城,是「天人合一、天人協調」的最高境界,城池除了東西南北4座大門外,在每座大門外的翁城之上又分別建了4個扭頭城門,被稱為「四門八開」。
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形的城郭,內含方形的城牆,與古代的「天國地方「說相一致,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排是古人智慧的偉大創造。商丘古城在我國現存的古城中是控無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為我國古代城池建築的典型代表。
在商丘,既可以游覽百家的名勝古跡,也可以坐下來喝杯清茶,聽當地的老人講述那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月下老人牽線才子佳人的喜悅、漢高祖新白蛇的英勇不凡、花木蘭的忠貞,李香君的貞烈等,讓人回味無窮。
『伍』 商丘的來源及歷史
商丘是先商和商業的發祥地。早在4千年前,帝嚳次妃簡狄,因吃玄鳥而生閼(e)伯,故《詩經 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閼伯便是商的始祖。閼伯之孫相土首先發明了馬車,六世孫王亥又發明了牛車。這便是史書上「立皂牢,服馬牛,以為民利」的記載。農牧業的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於是王亥便用牛車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便稱他們為"商人"一直沿襲至今。
商丘有三皇之首的燧皇陵,有文字鼻祖倉頡墓,有五帝之一的帝嚳陵,有中華民族最早的天文台,有宋氏始祖微子墓,有葵丘會盟台,還有名聲在外的商丘三傑:職森、屠東、張珂.有紀念孔老夫子的文雅台,有愛情悲劇的青陵台,有道家大師莊子墓,有風景如畫的三陵台,有聞名中外的芒山漢墓群、有紀念巾幗英雄的木蘭祠,有紀念大唐忠烈的張巡祠,有顏真卿手書的神品八關齋,有中原四大名剎之一的白雲寺,有趙匡胤避暑的清冷台,有范仲淹讀書的明朝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有明清黃河大堤「水上長城」,有天下奇觀「八卦城」,有侯方域故居壯悔堂,有春秋兩季祭孔的大成殿,有佛教勝地小南海,有李香君住過的翡翠摟,有古樸典雅的明清四合院,有淮海戰役總前委司令部,有中原二月會議會址,有西式聖保羅醫院,有洋式西班牙教堂。商丘還有眾多的古木園林。這里有舉世聞名的梁園遺址,有木瓜園奇觀,有西陂別墅,有南園風光,有申甘林帶,有風景迷人的黃河故道;這里有兩千餘年的梁園古木,有張飛、趙匡胤的拴馬樹。
商丘文化燦爛,軼聞趣事豐富多彩。這里有"相思樹"的悲劇,有"月下老人"的喜劇;有"鬧龍街"的幽默,有"葫蘆詩"的戲謔;有"桃花扇"的傳奇故事;有"高祖斬蛇"的神話傳說;有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有鮮為人知的兩橋趣話;有對邪惡勢力的辛辣諷刺,有對善良行為的美好贊歌.可謂包羅萬象,枚不勝收。商丘是中華民族的祖居地之一。帝嚳高辛氏之後裔數千年來繁衍生息,已多達千餘姓氏,遍布海內外。漢民族人口最多的100個大姓氏中,帝嚳之後佔52個;台灣10大姓氏中,帝嚳之後佔6個。千餘個姓氏的"根"在商丘。
商丘傳為上古帝王之都,約在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帝嚳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為商族人的始祖。約公元前16世紀,契的13世孫成湯,滅夏稱商,初都南亳(今安徽亳州)。約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丘,稱宋國。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齊、楚、魏滅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屬魏。
秦時,本地分屬碭郡與陳郡。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改為梁國,屬豫州。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將梁國改為梁郡。後乳癌吧管理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時仍為梁郡。南朝宋、齊為南梁郡,屬南徐州。北魏為梁郡,屬南兗州。隋開皇初梁郡廢,十六年(596)置宋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為宋州,天寶元年(742)置睢陽郡,屬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復為宋州。五代梁三年(909)升為宣武軍,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為歸德軍,五代周時仍為宣武軍。北宋初復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為應天府,屬京東西路(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詔升為南京。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更名為歸德府,屬南京路。元為歸德府,屬河南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為州,屬開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為府。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民國2年(1913)裁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直到1948年。
1948年11月全區解放後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1949年3月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轄睢縣、民權、寧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個縣及商丘市。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1951年7月設立谷熟辦事處(縣級),同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並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縣(現在的永城市)由皖北專區劃歸商丘專區,同年8月撤谷熟辦事處正式建谷熟縣。1953年1月,裁淮陽專區,其所屬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本區。1958年12月,商丘專區並入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1965年6月,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周口專區。1968年改為商丘地區。1977年10月蘭考縣由開封地區劃歸本區,1980年8月蘭考重歸開封地區。1997年6月撤地設市後,商丘市:轄梁園、睢陽2區,虞城、夏邑、民權、寧陵、柘城、睢縣6縣,代管縣級市永城市。總面積10704平方公里。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市轄梁園、睢陽2個市轄區,商丘經濟開發區(省級)、虞城、民權、寧陵、柘城、睢縣、夏邑6個縣,代管永城市。共有14個街道、61個鎮、115個鄉,4619個村委會、183個居委會。
【湯王興商】夏朝末年,商族部落首領湯在商丘一帶活動。湯以伊尹為相,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強盛。約公元前16世紀滅掉殘暴無道的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葵丘會盟】春秋時期,諸侯大國爭霸,兼並戰爭頻仍。公元前639年,宋襄公以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在葵丘(今民權縣林七集黃河故道北岸)盟會諸侯。齊桓公、楚成王等大國諸侯均參加,並在此寫下和好息戰盟書,使各國人民得以休養生息。這次會盟史稱「衣裳之會」。�
【泓水之戰】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伐鄭。楚莊王聞訊,率兵攻宋救鄭。兩軍在宋國境內的泓水(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慈聖鎮)相遇,宋襄公以強調「仁義」治軍,不聽謀士勸告,兩次錯失良機,致使全軍覆沒,自己身負重傷,不治而死。從此,宋國降為二等諸侯國。「宋襄公之仁」典出於此。�
【梁孝王守睢陽】公元前154年,西漢發生吳楚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等親率大軍攻打睢陽(今商丘),企圖打通西進京都長安之路。梁孝王劉武擁兵10萬,死守睢陽城3個月,給西漢王朝得以重整旗鼓的機會。吳楚七國之亂被平定後,梁孝王因守睢陽有功,深得漢景帝厚愛,賜天子旌旗並與皇帝車同輦,梁孝王所在的梁國也成為漢王朝中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睢陽之戰】755年,唐朝發生「安史之亂」。757年正月,叛將安祿山部下尹子奇率10萬大軍攻打睢陽(今商丘)。睢陽守軍5000餘人依靠睢陽堅固的城池,與敵激戰數百次,堅持了半年之久。最後,彈盡糧絕,捕雀捉鼠為食,人亦相食,卻無一人投降。城破,張巡、許遠皆被殘殺。�
【趙構登基】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康王趙構在金兵的威逼下,逃至陪都南京(今商丘睢陽區古城南),在南門外舉行登基大典,繼皇帝位。�
【師尚詔攻克歸德府】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柘城縣遠襄集北師家莊人師尚詔率領農民暴動,僅40餘天隊伍就發展到數萬人。農民軍首克歸德府,繼克睢州、許州,在豫東一帶產生很大影響。這是明代河南省最大的一次農民暴動。�
【李自成兩次攻打歸德府城】明崇禎八年(1635),李自成率農民軍暴動。在滎陽聚會,決定兵分五路,進攻官軍,李自成等擔任東攻任務。三月,他和張獻忠率兵數萬攻打歸德府,歸德府守衛軍憑借城牆固守,在城四周架起火炮,轟擊農民軍,農民軍久攻不下,傷亡甚重,遂撤離。崇禎十五年,李自成、張獻忠在入陝西途中,攻破歸德府城,殺死官兵3000餘人,取得勝利。�
【黃河在商丘北徙】明嘉靖十六年(1537)夏,黃河水在今商丘市梁園區李口鄉南岸決口,河水泛濫,灌歸德府城,直至十九年冬城內始干。其後河水漫流,歸德府一帶災害連年。清咸豐五年(1855),黃河水向北遷徙,以後商丘一帶才少有黃河水災。�
【創辦平民夜校】1923年惲代英介紹睢縣人姜郎山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姜郎山返回家鄉成立農民協會。在他的倡議下,破除迷信,扒廟建學,遂在睢縣城西劉庄蓋房39間,創辦了劉庄小學。學校門楣磚刻「喚起民眾」;兩旁磚刻對聯「昔日蔓草荒蕪凋敝凄涼,今朝人才薈萃庄嚴燦爛」。1932年,姜郎山又在此辦平民夜校,自編教材《平民識字課本》。進步人士李省三、李備伍任教師,主講農民運動、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權等課程,共辦兩班,學習者100餘人。參加平民夜校的人後來許多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蔣馮閻大戰於商丘】1930年5月,新軍閥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的中原大戰在商丘拉開戰幕。從4月開始,蔣與馮、閻雙方積極向豫東調兵遣將,5月9日蔣首下攻擊令,歷經了商丘之戰、民睢之戰、睢杞太邊之戰、民考曹邊之戰、商寧之戰等激烈戰斗,雙方投入兵力數十萬人。至10月6日蔣軍攻佔鄭州,中原大戰基本結束。商丘全區地處隴海戰區主戰場,無不遭受戰火摧殘,人民深受其害。�
【淮海戰役商永戰斗】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戰役進入第三階段,戰斗最為激烈。國民黨軍的3個兵團和地方黨政機關共30萬人沿徐永公路向永城、商丘方向撤退;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永城市陳官莊一帶截擊敵軍,與之激戰四晝夜,全殲國民黨軍26萬餘人,活捉「剿共」副司令杜聿明,擊斃第三兵團司令邱清泉等人,淮海戰役就此結束。
【全國綠化會議在商丘召開】商丘地區多是沙丘和鹽鹼地,1949年前林木覆蓋率僅2.7%。1984年,商丘實現農田林網化,建成了帶、網、片相結合的農田防護體系。1995年3月8日,全國綠化會及林業部召開的8省市平原綠化現場交流會在商丘召開。全國先後有87個縣(市)共8000多人赴商丘參觀,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名林業專家、學者至此考察,將商丘的平原綠化經驗推廣到全國。�
【京九與隴海鐵路交匯通車】1915年隴海鐵路修竣,穿越商丘境內124公里。1996年9月1日,北京至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在商丘站與隴海鐵路交匯,使商丘成為中原地區一個新的特大型交通樞紐。京九鐵路在商丘境內長58.72公里,4個火車站,原京廣、京滬鐵路下行部分列車,改經隴海直入華東,分流京廣、京滬兩大幹線運量和晉、豫兩省煤炭外運,對促進商丘經濟發展起到巨大作用。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 又稱歸德府城,即明、清時期河南省商丘縣城。建於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古城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建於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商丘古城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使古城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城牆周長 3.6 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城內建築多為四合院建築。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文化教育 2004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3個,文化館14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4個。全市有廣播電台1座,中波轉播台2座,廣播人口覆蓋率100%;全市有電視台1座,6個縣及永城市均建有廣播電視台(縣級稱廣播電視台),共有廣播電視台7座,電視人口覆蓋率100%。全市有線電視事業較快發展,有線電視用戶達16.1萬戶。
【木蘭祠】
該景區位於虞城縣營廓鎮大周庄村,距虞城縣城35公里,距京九鐵路木蘭站2.5公里。
該景區興建最早的景點花木蘭祠,始建於唐於唐代,後金太和年間(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城鎮酒都監烏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獻殿各3間,並塑木蘭木蘭祠像。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2500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該祠僧人堅科、堅讓等,再次募資修祠、立碑、至20世紀四十年代,木蘭祠佔地萬余平方米,各類建築120餘間,另有祠地400畝,住持僧10餘人。祠圍牆內外,植有柏樹、槐樹。大門過道兩側,各有一泥塑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木蘭閨裝像,獻殿內塑有木蘭戎裝像,後樓塑有木蘭全家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府、名人撰文、題詩、書畫及60餘通香火碑。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木蘭生日),周邊的官府帶領鄉民前來致祭,後發飛展成連續五日的香火古會,每日接待客人10多萬人。可惜,這座恢宏壯觀的祠宇,1943年毀於戰火。現存有元代、清代祠碑兩通,碑文詳細記載了木蘭身世、英跡和歷代修祠情況。
【芒碭山】
永城市芒碭山文物旅遊區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是豫東邊陲一座新興的漢文化旅遊勝地。它西依京九,東傍京滬,北枕隴海。有歐亞大芒碭山陸橋之稱的連霍高速公路縱貫其間。與西安、洛陽、鄭州、開封、徐州、連雲港、六大旅遊城市一脈相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2002年被納入河南省「三點一線」的黃金旅遊帶。
文物旅遊區佔地十二平方公里,內括四大景區,三十個旅遊景點,是中原「一線五點」旅遊開發的重點。
【倉頡墓】
倉頡墓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 史稱,倉頡為黃帝的史官,漢字是由他創造的。傳說倉頡在造字之初捉了許多甲殼類昆蟲,並將昆蟲沾了黑水讓其在草葉上爬行,以昆蟲爬行時所留下的印記來造字。由於初期造字並不多,不夠使用,倉頡焦急至極,竟然又急出了一雙眼睛 —— 一張面孔上長了四隻眼。後倉頡又依象形、會意、形聲等方法創造出了漢字。倉頡墓前,枝葉繁茂的古柏掩映著一座大殿,殿內有一尊長有四隻眼睛的倉頡塑像,殿門兩旁的門柱上刻有 " 天下文字祖,古今翰墨師 " 的對聯。
倉頡墓 位於虞城西北12公里 堆坡村西北隅。相傳,黃帝史官、文字鼻祖倉頡卒後即葬於此。現存墓冢呈圓丘形,高3米余,周長45米。墓前有祠,大殿3間,為倉頡墓清康熙四年916659虞城知縣程本節所建。殿,人曾塑有倉頡像,後廢。殿前有康熙四十一年新立石碑一通,陰刻「古倉頡墓」四字。東西側有參天古柏兩株。祠院呈「凸」字形,現為倉頡小學佔用。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子還鄉祠】
史籍記載,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西周初年,微子啟封於宋。死後,其弟微仲繼位。微仲死後,子宋公稽立。宋公稽死後,子丁公申立。丁公申死後,子泯(min)公共立。泯公共死後,弟煬公熙立。泯公共次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太子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鮒祀自立為厲公。弗父何則為宋國上卿,受采邑於栗(即現在的商丘市夏邑縣)。 弗父何在栗定居後,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勝,世子勝生正考父,王考父生孔父嘉。
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它殤公十年(公元前710年)被太宰華督所殺。又三十年,宋國又爆發了一次內亂。孔父嘉之曾孫孔防叔避亂奔魯。防叔生伯夏。孔子還鄉祠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孔子。 因為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孔子的先祖弗父何及以下六代宋父周、世子勝、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皋易均葬於此。 自1994年始,國際性的孔子祖籍文化學術研討會已在夏邑召開三次,並成立了孔子祖籍文化學會。 夏邑縣城北六公里王公樓村,有孔子的祖墳。孔子常回來祭祖省墓。後人為紀念孔子還鄉,在此大興土木,建起了還鄉祠。
據考,還鄉祠始建於唐初,多次被毀。其形制仿文廟,坐北向南。曾有一壁、四門、一壇、兩廡、兩殿、一廳和碑林。宋真宗時,孔子四十五代孫孔良鋪、孔彥輔由由曲阜來此定居,對還鄉祠修復擴建。金代,又立杏壇碑於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四代祠(崇聖祠)。 還鄉祠由於年久失修,逐漸毀壞。現政府正按舊制逐步修復。
【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彭雪楓將軍紀念館位於夏邑縣城東北17公里八里庄村,為紀念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1944年9有11日壯烈殉國於此所建。1982年始建,1985年10月15日落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震及省、地、縣部分領導人參加了落成典禮。
彭雪楓將軍紀念館紀念館佔地面積3150平方米,建築面積430平方米。館內松柏青翠,迎門是一座醒目的卧碑,正面刻「鼓雪楓將軍壯烈殉國處」,碑陰刻有彭雪楓生平事跡。中央坐落彭雪楓將軍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鐫刻有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的「彭雪楓將軍」5個大字。另有「彭雪楓同志事跡展覽堂」、「新四軍第四師指揮部舊址」及「彭將軍遺體停放處「等建築。展覽室陳列有彭雪楓將軍一生戰斗經歷介紹和240幅畫片,並有毛澤東、朱德、彭雪懷、陳毅、賀龍、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館內文物保存完好,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始建於隋,宋元佑八年(1093年),歷時6年建成。因建於寺內,故名崇法寺塔。「寶塔盤雲」古為永城八景之一。
崇法寺塔為八角樓閣式9層磚塔,高34.6米,底層直徑7.7米。塔體為椎柱形,每層檐下均有仰蓮相托。仰望塔身,如九朵蓮花開放。塔每層均有東南西北四門。八角皆有石龍頭,龍頭系鐵鈴,隨風而鏗鏘齊鳴,悅耳動聽。
塔底層有地宮。內有棺床,石匣。塔底北門有青石走道直至塔頂。內壁鑲有深綠色琉璃佛像磚651塊,構圖為一佛兩菩薩。
『陸』 商丘是幾朝古都
【 七朝古都商丘 】
商丘為七朝古都 :
一、夏朝少康中興之都
二、商朝開國之都
三、周朝宋國之都
四、漢朝梁國之都
五、北魏 建武帝睢陽之都
六、南宋開國之都
七、金朝歸德之都
上古帝王古都 :
A、虞朝 虞幕(顓頊之子)開國之都
B、帝嚳(顓頊的侄子)高辛之都
C、顓頊(黃帝的孫子)徙邑之都
D、炎帝(朱襄氏)朱野之都
E、燧皇(天皇)燧明國之都
商丘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夏朝算起,商丘為七朝古都 。同時,商丘還是三皇五帝時期:上古「帝王之都 」。
『柒』 商丘有多少年歷史了
早在一萬多年前,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在這里發明了人工取火,人類從此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歷史。遠古時期商部落曾在此聚居,這里的人們最早開始商業貿易,使商丘成為商人、商業、商文化的發源地。商丘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自五帝中的顓頊、帝嚳起,經商湯的商朝,西周時的宋國,西漢時的梁國,皆把商丘作為國都,宋朝又把商丘改為應天府和南京,作為陪都。其它朝代也在這里設郡置州,把商丘作為神州重鎮。1986年被確定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這里古跡遍布,在世界文化巨人孔子的祖籍夏邑有孔子還鄉祠;在文哲大師莊周故里民權有莊子墓;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家鄉虞城有木蘭祠;還有全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商丘古城;聞名古今位列北宋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世所罕見的芒碭山西漢王陵石室陵墓群;被國家定為濕地保護區的黃河故道。此外還有燧人氏墓、帝嚳陵、閼伯台、倉頡墓、伊尹墓、微子墓、陳勝墓、張巡祠、白雲寺等。
『捌』 商丘古城的來歷
商丘的由來源於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後妃簡狄吞燕卵而生,故《詩經商頌》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閼伯在公元前2800年,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歷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築台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我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
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
(8)商丘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古城景點
1、歸德府城牆
元代歸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被淹,次年築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築新城,以元代城牆為南城牆。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
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南為拱陽門,北為拱辰門。
2、應天府書院
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
慶歷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位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3、宋國故城
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府古城西南隅,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周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為周朝三恪、春秋五霸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宋國故城西牆的大部分以及南牆和北牆的西段至今保存較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
2000年,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