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教師如何學成績分析

歷史教師如何學成績分析

發布時間:2022-09-22 19:54:37

⑴ 歷史成績分析報告

首先是錯題,自己要學會分析為什麼錯,該怎麼改正,這次改了下次遇到同樣的題還會不會錯,同類型的題要多練習。
再就是哪些該錯哪些不該錯,反映出來學習方法的不適合或者學習習慣的不足,進行改正。
再就是通過這張考卷發現自身知識的薄弱點,然後多下功夫。加油吧!

⑵ 高中歷史教學怎樣提高高中生的歷史成績

學生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我們應該怎樣做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下我的個人看法:
第一、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多管齊下。比如說情景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習激情,創設歷史情景活動,讓學生在歷史生活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在歷史活動中收獲。通過直接感知,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可以採用探究法。在以情景教學法,探究法為主的前提下穿插著討論法,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這樣做有利於學生發揮主體性,並能很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本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更清晰、更深刻。
第二、改變以老師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在近三年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本人對教學模式的探討一直在進行,從原來的照本宣科到現在多種手段。在2009年度下學期,本人接手初二(3、4)班的歷史教學,剛剛接手時,發現這兩個班學生對歷史豪無興趣,完全記不住人名、地名、事件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我下決心一定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具體的做法,其一,先安排一個得力的科代表助手,用科代表的力量去感染其他同學。其二,改變課堂模式,把要默寫的內容一定要在課堂上面過關,該練習的題目也要學生會做懂做,理解加記憶。經過一年的努力,這兩個班的成績從原來的倒數幾名變成了前幾名,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定要適應學生的不同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最小的力氣,用最少的時間,取的最快的進步。高中歷史輔導網
整節課貫徹提綱式教學和邊講邊練的教學模式。提綱式教學模式的優點是層次清晰,知識結構簡單明了,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邊講邊練的模式有利於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馬上運用到實踐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構建靈活開放、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機制。開放,從過程角度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與人,否則就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和發展。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必然是教師圍繞學生發展精心設計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課堂的高度靈活性和開放性,讓自己融入課堂,與學生一道,共同生成課程。歷史教師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歷史教學中盡量運用參與式教學,把學生調動到歷史教學活動中去。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學會自己搜集、整理、運用各種歷史資料,自己探究、質疑歷史過程,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歷史教育資源(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網路搜集資料)體驗歷史學習過程。
這樣,中學歷史課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歷史教學的質量就會有顯著提高。如在學習《鴉片戰爭》一節中,我們圍繞「鴉片戰爭是否可以避免」這一問題,讓學生搜集資料和組織活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更加深刻地認識19世紀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世界趨勢,增強全球化的民族意識。步驟如下:第一步,提出課題,將學生分成「中國組」和「英國組」,分別研究鴉片戰爭前的中英兩國概況;第二步,各組擬訂調查綱要,分頭搜集資料,著眼於中英雙方國情綜合比較,注重政史地知識綜合,從地理、人文環境比較;第三步,課堂上「中國組」和「英國組」陳述兩國概況,大家討論中英兩國情況說明了什麼?中英鴉片戰爭是否可以避免?第四步,課後進行資料成果展覽,突出國防意識和與時俱進、富國強兵的主題。
第四、教師需要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歷史新課程能否順利推行,一要看新課程的內容是否適合學生學習,即要有好的內容來吸引學生;二要看教師是否能勝任新課程,即要有好的教師來教學生。根據現代教育觀念,教師是學生學習時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和利用最方便,即使用頻率最高的教育資源,人們常說教師即課堂、課本即課堂就是這個道理。教師靠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來吸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由喜歡老師到喜歡課程,這種現象在學校是常有的。因此,教師就需要通過努力學習來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備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具備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結合的能力,具備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教學服務的能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進而使學生喜歡自己、喜歡歷史課。
通過學習和提高,歷史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其教學必須有利於培養學生搜集歷史信息和利用歷史信息的能力,必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人類生存環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須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解人類和社會的能力,必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這是歷史老師幫助和知道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保證,也是歷史老師順利進入歷史新課程的重要條件。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為的。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歷史的方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讓歷史課堂燦爛起來,使學生愛學歷史,在學習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高中歷史輔導網在歷史教學方式的變革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作為中學教師,我們應該主動走近新課程,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參與新課程的實驗,與新課程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總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與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在構建靈活開放、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應體現師生平等、共同參與、多元交流、機會均等、積極體驗、人人有份的原則,歷史教師尤其要注意調動比較靦腆、性格內向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對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甚至對他的一生發展都至關重要。

⑶ 淺談新時期教師如何提高歷史教學基本功

首先,加強歷史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歷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教師的知識結構、教材的處理技能、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能力、歷史繪圖能力、多媒體使用技術、創設教學情境的能力以及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等內容。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
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貫通古今中外的知識結構和地理政治等其他學科知識,這是提高歷史課教學質量的前提;教材的處理能力需要在大綱和考綱的指導下,確定好教學的重點、難點,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運用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歷史教師的語言既要生動、具體、准確、無誤,又要邏輯嚴謹、通俗易懂和富有時代性,這是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要條件;歷史教師的板書要突出重點,體現知識結構,既要實用,又要工整美觀,使學生一目瞭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產生學習歷史的心理傾向;歷史繪圖和多媒體技術所獨有的動態效果能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和記憶。這些教學基本功既是教師必備的素質,又是青年教師努力奮斗的目標,需要青年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鍛煉,在學習中積累,在總結中提高。
其次,運用好高考題、統練題,提高教學能力的策略。從目前情況看,學校和社會評價教師的主要指標是會考合格率和高考成績,如果歷史教師不能在兩率上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認可,是很難在高中歷史教學舞台上立足的。那麼,青年教師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會考高考成績呢?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方法很多,我認為以教材為材、以大綱為綱、以高考題和統練題為課堂教學延伸的標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教材和大綱是教育部頒布的高中教學的主要依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基本的教學方法都有明確的表述,青年教師在備課時必須熟悉,其重要意義不必多談。高考題是國家高等院校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試題的深度和廣度是國家對學生能力進行考察的限度,是教學延展的標尺,具有很大的權威性。統練題是各地教研專家對高考趨向和能力考查進行科學研究的結果,是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任何一個高中教師都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的。作為青年教師單純講課本的內容,不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延展和挖掘,是不能適應高考和大綱對學生能力要求的。那麼,對教材內容延展和遷移到什麼程度,我認為就必須以高考題和統練題為尺度。青年教師只有將教材內容與精選的考題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抓住當前歷史教學的重點和前沿,也才能知道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到底應該怎樣講。
如在講授「太平天國運動」時,可以將近幾年來(最好是十年以內)的高考試卷和統練題找到手,從中查找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問題,無論是選擇題、材料體、還是問答題,都系統地做一遍。要對比教材與試卷的內容,分析哪些試題是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哪些內容是教材知識點的延伸,哪些試題與教材密切相關,哪些知識點在考題中多次出現,出現的頻率如何等等。通過對試卷和教材重點難點的對比分析,就能解決「教材內容講到什麼程度」的問題。如「以太平天國運動為例,談談農民戰爭為什麼不能贏得中國近代革命的勝利?」,「太平天國運動」是教材的重要內容,教材也談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但要回答「農民戰爭為什麼不能贏得中國近代革命的勝利?」這一問題,教材的內容顯然是不夠的,教師還不能避開這一問題,否則就沒有辦法理解「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無產階級肩上」的科學論斷,所以,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講清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就是教材要延伸的內容。通過分析高考題和統練題,我們就會認識到《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是考試中經常出現的,教學中必須把這些問題講透徹。同時,通過對高考題和統練題及答案的分析、研究,查找自己在知識、理論和答題的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習、歸納和總結,形成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解決不會答高考題的問題。與此同時,將搜集的資料和價值較高的問題設計記錄在教材的空白處,備課時將自己的教學思路與相關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就會寫出高質量的教案,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次,教學目標問題化策略。學生的學習必須有一個平台或載體,通過這個平台或載體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目標的達成,方法很多,但比較直接、容易操作、效果好的方法就是問題教學法,它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理念。在我看來,所謂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學「內容目標化、目標要點化、要點問題化、問題訓練化」,用問題引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合作學習的方式,牽動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能圓滿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如「洋務運動」一課。「洋務運動」是課堂教學內容,「洋務運動」的背景、過程、結果(或評價)是要點,針對這些要點,我們可以設計許多小問題,如「19世紀60年代的清政府面臨什麼樣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現了怎樣的變化?」、「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有什麼異同?洋務運動興起有哪些有利條件?」、「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洋務運動?」我們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落實在具體問題上,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讀書、討論和交流,學習有了抓手,思維有了具體目標,學習也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內容就會得到很好的落實。
當然,歷史問題要精心設計,應遵循啟發性、趣味性、創新性、量力性、梯度性等原則。講「西安事變」時,可設置這樣的問題:西安事變是怎樣發生的?你認為該如何處置蔣介石?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什麼重大意義?這樣,既能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一二·九」運動發生的歷史背景和西安事變前後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又能深刻理解隨著矛盾的發展變化中國共產黨靈活處理國共兩黨關系的方針策略,就會收到激發興趣、化解難度的效果。
加強課堂教學反饋,努力達成教學目標。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考慮不夠,只顧自己講,有的甚至認為教學內容講完了,會不會是學生的問題,這種思想導致的結果就是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學效益差。「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沒有學出效果,就是教師的教學沒有效果,就很難成為學生和家長滿意的教師。因此,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反饋這一環節,以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教學目標的檢測方法很多,如課堂提問、課堂小測等,訓練要成為貫穿課堂教學的主線,教師通過學生及時反饋回來的學習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策略,加強學習指導,完成課堂教學目標規定的學習任務。所以,課堂教學必須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訓練主線」的教學原則,講求教學效率,避免課後或高三惡補。
問題設計的難易程度是青年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難題。我認為歷史問題設計的難易程度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有針對性地設計。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要求能夠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就行了,也就是達到會考程度;而對於一般學生要比會考的要求略高,比高考難度低;對於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日常教學要接近高考的難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對同一問題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梯度,如:講《美國的霸權政策》一節,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什麼是美國的「冷戰」政策?「冷戰」政策能夠實行的原因是什麼?「冷戰」政策開始實施的標志是什麼?美國政府如何推行「冷戰」政策?「冷戰」政策的實質是什麼?「冷戰」結束後對世界格局產生了什麼影響?談談對美國霸權政策的認識。通過這一組問題,不同的學生就有了不同的學習內容,不但抓住了基礎知識,同時對問題又有了較為深入地挖掘,達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求。
第四,調整教學反饋的策略。加強課堂教學反饋是檢測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的重要方法,同時也能促進教師教學策略的調整。課堂教學檢測和信息反饋的手段多種多樣,如課堂提問、小組討論、作業、每節課的課堂檢測、單元檢測等,也可以是調查問卷。
教師要「善問」,給學生明確的思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求知心理,要「善問」、「巧問」,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如:講「辛亥革命爆發」時,如果單純地提問「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什麼」,就會使部分學生思路不清,不知道從哪下手,達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變一種問法可能就會更好,「辛亥革命產生的經濟基礎、階級基礎、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各是什麼?」學生馬上就會聯系兩節課的內容去考慮問題,條理也就清楚了,最後還要告訴學生,這就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條件。
調整作業的內容和留作業的方式。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每天都寫作業,一聽「作業」就頭痛,要教育學生作業是檢查自己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讓學生明白通過作業可以檢查老師教得怎麼樣,從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式的角度談作業的意義,作業就不再是學生單方面的事了,而變成了學生對老師「幫助」,這樣就可以減少學生逆反心理。同時要調整作業的內容和留作業的方式,作業不要節節課都留,更不要留抄書的作業。應該留一些能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開放性問題,如「有史學家說楊貴妃是導致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你怎樣評價『中體西用』這種觀點」,學生對這些問題是很感興趣的,學生要想答好這樣的問題,既要復習課本的基礎知識,又要查找資料,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主動學習比被動地死記硬背不是好多了嗎?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可以就學生作業中的問題與學生進行「筆談」,交流思想感情和學習體會,有針對性地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智慧,學生也會有親切感,有利於融洽師生關系。這種情感和智慧「投資」 ,能達到其他方式達不到的教育效果,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學生怎麼能不願意學歷史課呢?講完一個單元或一章之後,可以讓學生做出本章的知識結構圖,進一步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系;也可以讓學生出一套展出和評比的試卷,讓學生站在教師或出題者的角度審視所學知識,能促使學生進一步挖掘教材,擴展視野,有利於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疏通師生信息反饋渠道,學情及時上達。教學中學生的學是主體,沒有學的信息反饋,教師的教也是盲目的。試卷檢測只能檢查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狀況,卻了解不到學生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有什麼要求、希望老師怎麼講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況,不便於師生的思想溝通和信息反饋。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更多情況和要求,要加大學生學的信息反饋力度。每學期可以進行2—3次調查問卷、個別談話或集體座談,誠懇地徵求學生對老師課堂教學的要求,如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講還是不講、怎麼講法、對各種題型怎麼講,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調查結束後,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能做到的要及時滿足學生的要求,這是尊重學生的表現,不能做到的要做出合理的解釋,使學生體諒和理解老師,進而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增進情感和相互理解,使學生感到老師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這種心理上的溝通會使歷史課學習變得更愉快。
綜上所述,歷史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途徑和方法很多,需要青年教師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課堂,把工作看成是最好的培訓,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積極吸取他人成功的經驗為我所用,在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⑷ 班主任如何做成績分析

那麼,如何有效分析班級成績?

一是縱向、橫向成績的分析。班級成績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數段人數,是班主任首先要考查的指標。各學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數段人數,是班主任考查的第二個指標。

縱向上與過去比,把一學期幾次考試的成績,按照上面4個指標列表比較,就能看出班級的成績變化情況。即使班級成績在年級落後,只要整體上有所提升,就要肯定班集體的進步;橫向上與年級比,同樣把一學期幾次考試的成績按照上面4個指標列表比較,就能看出班級在年級的位置,看出班級的優勢學科、優秀分數段,更能看到班級可提升的地方,從而為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提供依據。

二是小組成績的分析。現在不少班級都實施了小組合作模式,所以在分析成績時,要充分考慮小組這一單位。首先是小組成績的平均分比較,教師頒發優勝獎、進步獎,爭取讓60%的小組獲獎。其次,學科平均分的比較,頒發學科優勝獎及小組學科負責人優秀獎,讓學生感受到團隊的魅力及自己的責任。

三是學科成績的分析。首先分析學科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數段人數在年級的狀況,如果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分析學科每一題的得分率。一方面讓學生知道本班最薄弱的學科是什麼,哪一分數段學生的差距最大,在今後的學習中,師生的精力要向這些薄弱地方有所傾斜;另一方面通過學科每一題得分率的分析,讓學生知道學科的薄弱環節在哪裡,學習相應的知識時,師生都要多加註意、重點掌握。

四是找出分數背後的原因。分數是過程的總結,面對成績,師生必須一起分析得失的原因。班委會負責分析班級整體成績得失的原因,小組負責人分析小組成績得失的原因,班級學科負責人及小組學科負責人分析學科得失的原因,將其總結形成文字。特別要說明的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寫出具體、中肯的分析,更要學會主動承擔責任,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方法。比如,在學生缺乏興趣的情況下,教師要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豐富學習策略……

五是成績分析圖表化。數字與圖表直觀具體,最能刺激人的視覺神經。因而,班主任在考試後一定要做成績的數據統計、分析工作,設計直觀形象的圖表,力求讓學生一眼就能看出學習問題所在。

六是客觀評價試卷難易度。這不是為學生和教師自己找借口。通過對試卷難易度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對知識的認識,增加對教材的熟悉程度,也能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理性思考能力。

七是舉行莊重的儀式,再輔以不間斷的提醒。每次分析成績後,班主任都要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採取具體的改進措施。但不可否認,有時會出現「走過場」的情況。因此,要讓「這一次」班級成績的分析留下痕跡,要有文字記錄,要有圖片留存,要張貼在學生能看到的地方,要不時提醒學生,班主任更要讓師生圍繞上次成績得失的原因,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努力做好學習這件事情。

分析成績,其實不僅僅是為了成績,更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學習是學生最重要的工作。分析成績,也要指明學生提升成績的具體方法和路徑,從而讓每一次成績的提高,都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⑸ 歷史知識點雜亂,學生成績總落下,作為教師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知識體系呢

老師應該以時間線串聯整個歷史節點,然後幫助學生分析某個歷史節點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影響,孩子就可以比較系統的梳理歷史知識,提高成績。

⑹ 如何進行初中八年級歷史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答:1、題型與題量。
全卷共有四種題型。其中選擇題10題 30分,組合列舉題3題36分,解答題2題22分,活動探究1題12分。
2、考查的內容。
本學期學生的學習內容一共有七個單元。本張試卷所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多,除了最後一單元沒考查,其餘單元的重要知識點在試卷中都體現出來,並且對第四、五單元作了重點考查,通過兩道材料題體現出來,其它單元的考查放在選擇題和組合列舉題中。 二、主要試題的特點及命題意圖
1、考試內容全面、突出主幹知識。
試卷考試內容均在考試大綱規定的全部必考范圍內,題目容量大,知識覆蓋面廣,考試內容覆蓋了考試大綱規定的內容。同時,本次考試注重突出了主幹知識。
2、注重三維目標的考查。
切實有效地把考查歷史知識與考查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起來。注重考查學生收集、閱讀歷史材料,並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學生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觀察現實社會的能力和學生的歷史意識,如材料題15題。注重考查學生自主與合作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如材料題14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如活動探究16題。

⑺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而思維能力是諸多能力的核心,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學校乃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因此,啟發思維並著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一、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要講究教學方法,應根據思維的內容、特點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積極的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質。歷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要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青少年學生都喜歡聽生動的故事,這是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徵之一。教學中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方法,或者在講課中適當穿插一些歷史故事,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
2.指導閱讀
現在學生大多不善於讀書,分析、概括能力較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讀書,選擇典型內容說明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思維活動。例如,在講授世界史,當講到原始社會解體時,考慮到它對以後講授亞非奴隸制國家形成具有普遍意義,必須讓學生清楚而又牢固地掌握原始社會解體時經歷的變化,從而形成明確的概念。教師先讓學生閱讀這一部分教材,要求學生結合閱讀的內容分析:由於生產力提高的影響,氏族公社末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經過哪幾項大的變化最後走向解體的?學生在啟發誘導下,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認識了經歷過的四次大變化,由此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3.巧設疑難
「思源於疑」,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竇時,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如在講授西安事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張學良、楊虎城拘捕蔣介石以後,該如何處置?是殺、是關、還是放?」這樣的提問可以有效的激發初中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最終不僅幫助學生認清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重大意義,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4.縱橫聯系
為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打開思路,學會全面地觀察問題,抓住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分析問題,進而把握其本質,教學中需注意縱橫聯系。這有兩種辦法,一是以一國歷史為線索、以時間為綱的縱向聯系,如講抗日戰爭時期「八·一三」事變時,可聯系「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把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的四次事變構成一個整體來講述。二是以問題為線索,將同類問題或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間相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的橫向聯系。如世界史講到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改革時,可聯系同年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又如將中外歷史上使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的四次重要改革聯系起來比較分析,說明進步的政治改革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與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兩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沙俄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使兩國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類似的縱橫聯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其思維的廣度。
5.分析與綜合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二者是相互聯系的。在教學中,只有對歷史現象的各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再綜合起來把握其整體,才能深入理解歷史現象的本質,掌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例如講授世界史「 1794—1814年的法國」時,首先應依據教材分析拿破崙奪取政權和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歷史條件,使學生認識到第一帝國的建立是當時法國歷史發展的必然。其次,要逐項分析拿破崙政權對內採取的各項政治經濟政策的內容,然後把他強化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制定《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制,鼓勵資本主義發展,鎮壓保王黨和加強對工農統治等有關政策加以綜合,分析出拿破崙政權的資產階級軍事專政的實質。再次,分析拿破崙長期對外戰爭的對手和目的,使學生明確其早期對外戰爭的正義性、進步性和後期對外戰爭的非正義性、侵略性。最後,將對內政策和對外戰爭進行綜合,得出結論,並且對拿破崙的歷史地位作出科學的評價。
6.比較異同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可對彼此有某種聯系的歷史現象加以對照,確定其異同點,從而使學生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比較的方法很多,諸如同一歷史時期的同類歷史現象(如進入帝國階段後帝國主義國家的特徵),不同歷史時期的同類歷史現象(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戊戌變法)一個歷史事件的不同發展階段(如「五四」運動前後的新文化運動),一個歷史事件的兩個對立面(如)等都可以進行比較。比較的目的是找出異同,透過現象抓住本質,以使學生對歷史現象達到更系統、更深刻的理解。
7.課堂討論
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課堂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談論對問題的見解,而且闡述自己所以這樣認識的理由和依據,起到活躍思維、擴展思維、相互啟發、集思廣益的作用。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一目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中他啟發學生抓住民族資產階級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工人階級的幾種不同態度進行分析對照,引導學生運用大量歷史事實發表意見,教師最後歸納總結。這樣,使學生對民族資產階級為什麼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這一問題加深了理解。而且為理解以後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有關問題和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等問題打下基礎。
8.寫作實踐
事實證明,開展學史作文及寫小論文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以歷史為題材的作文中,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見解,闡述某種新觀點,充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智慧,使思維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重視傳授學生歷史學科的思維方法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教會學生思維。只有讓學生真正掌握了歷史科學的思維方法,才是切實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傳授思維方法,首先要把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教給學生。有一位教師在分析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拿破崙上台的原因時說:「當時法國正處於外國干涉軍壓境之時,國內王黨分子也在密切配合。大資產階級迫切要求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軍事獨裁政權,用以鎮壓人民的反抗,擊敗外國干涉軍,並防止王黨的復辟。拿破崙了解到國內的形勢,認為奪取政權的時機到了,於是放棄遠征計劃,冒險回國。大資產階級對拿破崙回國予以熱烈歡迎,把他看作『救星』,希望他能憑借武力改組腐敗無能的督政府;軍火商和金融資產階級向拿破崙提供了上千萬法郎的金錢;巴黎的一部分軍隊也歸附他。這樣,拿破崙於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奪取了政權,從此開始了拿破崙的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的統治。」這段分析,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精神,闡明了拿破崙「霧月政變」所以成功的歷史背景:一方面是在外國軍事干涉的威脅下,大資產階級需要拿破崙擊敗外國干涉軍並防止王黨復辟,鎮壓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也闡明了拿破崙上台的物質條件,即軍火商和金融資產階級提供了金錢和部分軍隊。雖然這段分析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的,但僅僅是傳授了歷史知識。因為這里還沒有明確點出「時勢造英雄」這個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教師應該繼續歸納總結:「分析任何英雄人物能夠做什麼而不能做什麼,為什麼獲得成功或者遭到失敗,都要從當時的形勢或物質條件來分析。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一條原則。」這樣,才算把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方法交給了學生,他們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可能正確地進行分析和解釋。
其次,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歷史思維的一些具體方法,諸如分析法、綜合法、比較法、概括法、分類法等,結合有關知識的講授教給學生。這些方法一旦被學生所掌握,便會大大加強其思維的的科學性,使他們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其主動學習的水平。
第三,教學中,不僅要傳授歷史基礎知識,更須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說明自己分析歷史問題所採用的思維方法,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例如講授「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特點以及它們留給後人的共同歷史教訓」這一問題時,只要求弄清它們各自具有什麼特點,「特點」一詞在這里含義較空泛,乍看起來不易捉摸其具體內容,如果我們運用分析法、從四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目的、作用、影響、意義等方面去考慮,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十分清楚了。至於其共同的歷史教訓,則應從它們的最終結果、由此說明了什麼問題等方面來思考和認識:「上述四次斗爭都失敗了,都未能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統治,未能改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這說明,在近代中國,無論是農民,還是資產階級維新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都不能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責任只能由無產階級來承擔。」
三、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歷史思維的品格,課堂教學中還應切實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適時適度
培養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此只有當學生出現「憤、悱」狀態,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時,才是對學生進行「開其意、達其辭」的最佳時機,對此教師要准確地把握好。此外,啟發思維的難度要適中、量度要適宜,要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
2.因人循序
教師培養思維能力,應注意每個學生(或每類學生)的差異性,因為他們的個性特徵、知識結構、思維類型等各不相同,必須因人而導(因類而異)。另外,還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師應循其「序」而引導。
3.反饋強化
教學中啟發學生思維時,教師要注意接受學生發出的反饋信息,並及時地作出相應的控制調節。這就要求都在課堂上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和發問,及時准確地捕獲反饋信息。對於學生的回答和發問,教師應及時作出評價,以強化學生思維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教師恰到好處的表揚或贊許,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積極強化;教師恰如其分的批評或否定,會使學生及時改正思維過程中的錯誤。
4.尊重主體
杜勃羅留波夫(俄國民主主義者)曾這樣批評教師越俎代庖的行為:「教師如果把科學的材料嚼得這樣細,使學生無須咀嚼,只要把教師所講的吞下去就行了。這樣,從學生中可能培養出懂知識的猿猴,而絕不是能獨立思考的人。」因此,要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多給學生一點思維的主動權,給學生創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機會。教師更不能在教學中有意壓制學生的獨立思考,不講教學民主,那樣就從根本上剝奪了學生獨立思維的權利。相反地,只有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成為課堂思維活動的真正主人。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方向。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將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培養創新人才的神聖使命,努力打造充滿思維活力的歷史課堂。

⑻ 如何進行成績分析

如何進行成績分析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析
一、基本情況

1、題型與題量

全卷共有三種題型,分別為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

2、內容與范圍

從考查內容看,幾乎覆蓋數學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識點,而且試題偏重於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節,如有理數、代數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數據的統計和分析。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隸屬於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縱觀全卷,所有試題所涉知識點均遵循《數學新課程標准》的要求。

3、試卷特點等方面:

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以能力立意命題,體現了數學課程標准精神。有利於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於教學方法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有利於良好習慣和正確價值觀形成。其具體特點如下:

(1)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幹內容。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檢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關繫到今後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幹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並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七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卷「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巧設開放題目,展現個性思維。

本次試題注意了開放意識的浸潤,如在第26小題這一題。

本次考試抽取10名學生的考卷為樣本進行分析。樣本最高分114分,樣本最低分30分,樣本平均分62.8分,及格率為65.0%,優生率16.3%。

二、學生答題分析:

1、基本功比較扎實。

綜觀整套試題,可以說體現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測試。尤其是本套試題提升了實踐能力,是對學生學習的全方面情況進行了測查。我倆班學生在測試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學習狀況,中上水平的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如解方程組的測試中,參加考試的學生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體現了扎實的基本功和准確進行計算的能力。

2、應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強。

運用數學基礎知識,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數學課標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學目標。本次試題比較集中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尤其是在第23題和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比較突出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採取的措施:

此次測試,雖然教學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歸納如下,以便於將來改進。

(1)部分學生審題能力較差。一個學生知識不懂,老師可以再講,可如果養成了做題不認

真的習慣,那可是誰也幫不了。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光要注意知識的培養,還要注意一些好習慣的培養。

(2)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不強。

學生對基本的知識和概念掌握的不夠牢固,應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⑼ 要提高孩子歷史成績,老師可以怎麼做

調動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好歷史首先要喜歡上歷史渴,中學生的好奇心是極強的,一個幽默的老師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都會成為孩子的興趣點,一旦有個興趣點,孩子就會主動投入到歷史課的學習。

歷史是問人類是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的事,有時間,地點,人物和歷史事件即故事。

有幾個歷史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

歷史是不斷發展的,一個個重大歷史事件造就我們今天的時間,這是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內容,也是歷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時,我們在日常學習中也要學會把知識成段建議起來,加習更好的理解。因此,類似於思維導圖的總結方法,去總結歷史的一個個知識點,這樣你就會融會貫通,發展歷史的一般規律

⑽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類型方法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小學教學方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集體反思的提出及意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我們教師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全新的教學行為。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對教師進行各層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學培訓,以期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我們能夠真正肩負起實施新課程的重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自我完善,以推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而在眾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學反思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但教師的個人反思活動屬於個體反思,由於受到自身素質、觀察視角、知識與經驗、專業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其反思內容及程度均較低。為此,在教師個人反思的基礎上,引入「集體反思」非常必要。「個人智慧不過是草間露珠,集體智慧才是長河流水」。「集體反思」能夠有效彌補教師個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體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它能夠集思廣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啟迪,共同提高。只有把個人反思融入到「集體反思」中,個體反思才有更廣泛的價值,個體從「集體反思」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同時,「集體反思」能夠在教師教育教學培訓和自我完善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使集體培訓與個人成長有效整合,共同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反思的意義

1、認識和改變自己

這種學習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變性格這個議題基礎上思考的,通過對思想的追本溯源可以達到認識自我和改變自我的目的,集體反思學習最終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思想、行為和性格。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有意識到潛意識和下意識,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認知、理解、學習、行動、習慣的過程。集體反思學習的方法可以實現這個過程,讓優秀變成一種習慣。

2、培養良好思維模式

集體探討是打破思維定勢、突破思維局限的有效方法,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有其局限性,這是我們的成長、教育、經驗、學習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而且一旦擁有就會固化從而變得根深蒂固。有時候大家不能理解別人不一樣的想法,而這種不一樣的想法就代表了不一樣的心智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通過反思學習可以修正我們的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式。世界應該是多元的,也允許不同的聲音,我們應該包容各種思想和思維。

3、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這種解決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做法毫無疑問可以鍛煉和提升我們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我們循著這種思路可以徹底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以及找出預防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與企業中所倡導的全員持續改善的管理手法也不謀而合,不論是理念還是方法,都是一脈相承,只是集體反思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

4、掌握一種學習方法

反思作為哲人們的工作方法,越來越被我們普通人來使用,特別是管理者。反思是經驗學習的工具,經歷必須經過反思,才能升華為經驗知識。生活和工作都需要反思,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中,但對思想的思考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

集體反思的局限分析

1、對學習的理念方法認知不夠

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路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就給集體反思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

2、難以超脫自我意識

擺脫不了自我意識的束縛,想法和行動經常還是籠罩在「自我意識」的陰影下。本來是要求大家把「我」置之度外的,可是還是跳不出「我」這個怪圈,自我潛意識的影響太深了。難以進行自我主觀判斷,無法理認清客觀事實,這種客觀事實包括客觀事實的人和客觀事實的事,大部分人在集體反思學習時仍然夾雜個人情感的因素和根深蒂固的觀念,這是集體反思學習嚴重障礙。

3、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夠

現代社會充滿了信任危機,不信任的社會文化使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面具,努力偽裝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不願意輕易表露真實的自我。人們思想趨於保守和固步自封,每個人心理上習慣於設防,如何克服組織防衛心理,也是組織性行為學的研究重點,個人和組織開放度不足會限制每個人內心的開放程度,從而影響集體反思。

4、學習成果難以跟蹤和檢驗

集體反思學習成果在工作層面的績效是可以衡量的,而個人修養層面卻是很難度量的,而且時間是長期的,並非短期就能看得到效果,也就是存在很長的「時滯」。學習的心得成果只有經過長期調整修正,才能變成習慣,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難以跟蹤和檢驗的,而對於人的本性,則比較傾向於能看到短期好處,不太重視長期影響,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3u-2HWHawXmr19aNGmCVg

?pwd=dcff 提取碼: dcff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教師如何學成績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