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侯姓當過皇帝嘛,有哪些歷史名人
沒有皇帝。
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五十七人。
戰國魏時有著名隱士侯蠃,七十歲時為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後被信陵君迎為上客,曾替信陵君設計,設法竊得兵符,勝秦救趙,為時人推重。
東漢初有河南密縣人侯霸,熟知舊制,官至大司徒,封關內侯。
北魏有大將侯景,先屬北魏,繼歸高歡,又降梁,受封為河南王。後舉兵叛變,攻破建康(今南京),於551年廢梁帝自立,國號漢,次年被梁將陳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殺死,史稱侯景之亂。
隋代有侯白,性滑稽,愛說諷刺詼諧的話,後世因稱詼諧的演員為侯白。
唐代有大將侯君集,太宗時曾任宰相。
明代有歷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職的侯恂。
明代有名望僅次於鄭和的當朝宦官侯顯,曾兩次代明廷入藏訪問,並參加鄭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
清代有文學家侯方域,曾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襄合稱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
現代有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學家、哲學家侯外廬。
著名相聲藝術家侯寶林。
2. 侯姓歷史名人
侯嬴、侯霸、侯謹、侯白、侯叔獻等。1、侯嬴,戰國時魏國人。家貧。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2、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縣(今河南新密東南)人,東漢初年官員。漢成帝時任太子舍人。王莽時任隨縣縣宰,後因剿匪有功,升任執法刺奸。
侯嬴、侯霸、侯謹、侯白、侯叔獻等。
1、侯嬴,戰國時魏國人。家貧。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
2、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縣(今河南新密東南)人 ,東漢初年官員。漢成帝時任太子舍人。王莽時任隨縣縣宰,後因剿匪有功,升任執法刺奸。
3、侯謹,別名侯君,敦煌人,東漢敦煌著名文學家。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
4、侯白,字君素,魏郡臨漳(今河北臨漳縣)人。隋朝學者。侯白,好學,而且才思敏捷,性格詼諧滑稽,是一個知道名的辯才之士,考中過秀才,任儒林郎(散官,沒有實權,皇帝隨時召問知道,類似後世的翰林編修待詔)。
5、侯叔獻(公元1023~1076年)字景仁;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新豐鄉侯坊人。著名宋朝大臣、水利專家。
3. 姓侯的歷史人物
姓,是一個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
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後代,據《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記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後。」倉頡,即蒼頡,史書中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始者。相傳他是今河南南樂縣人。《周地記》說:「倉頡姓侯岡氏,名頡」。他的後代有一支住在馮翊衙縣(今陝西白水縣),簡稱為侯氏。
《姓氏考略》說:「侯氏出自姒姓。夏後氏之裔封於侯,子孫因以為氏。」這里的「夏後氏」,即古部落名,相傳禹是其領袖。姒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代表了源自夏禹的家族和世系。
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是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建都於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局面,歷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晉侯緡,於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晉武公)殺死,其子孫逃難到其他諸侯國,以祖上原來的爵號「侯」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還有一支也出自姬姓,據《金鄉長侯成碑》記載,春秋初期,鄭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謀反,為鄭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輝縣),故又稱共叔段。共叔段死後,鄭庄公賜他的兒子共仲姓侯,從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中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姓氏所改。《通志·氏族略》所記,鮮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為復姓「侯莫陳氏」,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後,由於其後裔逐漸被漢族同化,於是將姓氏省略為單姓,將其改為候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姓氏。
侯氏雖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東省境內,在其發展繁衍過程中,很快就播遷到河北等地。秦漢之際,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區,已有侯氏,並很快成為當地的盛族。西晉至南北朝時期,侯氏有遷至今貴州、四川、廣東、內蒙、遼寧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絳郡(今山西新絳)、河南(今河南洛陽)為侯氏郡望,侯氏還分布於今陝西、福建的一些地區。到了宋、明時期,侯氏的聚居點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廣西、北京、上海等省市。從清初開始,福建、廣東的侯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又有移居海外者。
歷史上,侯氏的表現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57人,被收入《中國人名大辭典》者121人。戰國時魏國人侯贏,70歲時任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後被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迎為上客,曾獻計信陵君。勝秦救趙,為時人推重。西漢高帝時有酷吏侯封。東漢初有河南人侯霸,熟知舊制,官至大司徒,封關內侯。南朝人侯景,先屬北魏,繼歸高歡,又降梁,受封為河南王,後舉兵叛變,攻破建康(今南京),於 551年廢梁帝自立,國號漢,到處燒殺掠奪,次年被梁將陳霸先等所破,侯景逃亡時被部下殺死,史稱侯景之亂。隋代的侯白,性滑稽,善說諷刺詼諧的話,後世遂稱詼諧的演員為候白。唐初有大將侯君集,太宗時曾任宰相。唐代還有侯固,文宗太和中登第,官至鄜坊靈武節度使同平章事。北宋有治水專家侯叔獻。遼末有農民起義首領侯槩。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顯,當時名望僅次於鄭和;還有兵部侍郎侯恂,其子侯方域,明末與方以智等稱「四公子」,後入清,能詩文,有才名,著有《庄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明代孔尚任所作傳奇劇本《桃花扇》,就是描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清代有女文學家侯芝。近現代有化學家侯德榜,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侯寶璋,藝術家侯俊山,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侯寶林等人。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侯姓排名第82位。
4. 歷史姓侯的名人有哪些
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57人,被收入《中國人名大辭典》者121人。
侯弘實:唐代人,少年時曾夢見自己變為彩虹,飲水於河。有一僧人給他相面說:"此霓龍也。"成人後,官至節度使。
侯芭:西漢巨鹿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的弟子,學習《太玄》、《法言》。這兩書是揚雄仿造《易經》和《論語》而作。
侯道華:唐代芮城人,好讀子書與經史,手不釋卷。曾在道院中靜養。相傳一天,從市中喝醉歸來,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說:"不要妨礙我飛到高處去。"七天後,松樹上有雲鶴出現,並傳出笙歌,侯道華飛坐在松頂,揮手成仙而去。
侯繼圖:三國時蜀漢人,曾游覽大慈寺,拾到桐葉一片,上面寫有詩七聯,便藏了起來,後來娶任氏女為妻,方知詩乃出自此婦之手。
侯方域(公元1618-1654年):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長古文與寫詩,效法韓愈、歐陽修。與方以智、冒襄、陳貞慧合稱為四公子。侯方域曾與名妓李香君相愛,權貴田仰迷戀香君的色和藝,欲強娶香君,香君至死不從,血濺扇面。時人楊文驄借血跡繪成桃花。孔尚任根據此故事寫成傳奇《桃花扇》。
清代有女文學家侯芝。
近現代有化學家侯德榜,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侯寶璋,藝術家侯俊山,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侯寶林等人。
5. 歷史上姓侯的名人都有哪些
1、侯嬴(?-前257年),戰國時魏國人。家貧。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
前257年,秦急攻趙,圍邯鄲(今河北邯鄲),趙請救於魏。魏王命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中途停兵不進。侯嬴獻計竊得兵符,奪權代將,救趙卻秦。因自感對魏君不忠,自剄而死。
2、侯霸(?—37年),字君房,河南郡密縣(今河南新密東南)人 ,東漢初年官員。漢成帝時任太子舍人。王莽時任隨縣縣宰,後因剿匪有功,升任執法刺奸。
後又升任淮平郡太守。光武帝時任尚書令,後任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賴器重,對東漢初年的政權建設多有建樹。建武十三年(37年),侯霸因病去世。
3、侯謹,別名侯君,敦煌人,東漢敦煌著名文學家。侯謹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
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後徙居山中,專心論著。曾作《矯世論 》,諷刺當時的丑惡現象。又寫了《皇德論》記敘當朝史事。河西人敬稱他為「侯君」。
4、侯白,字君素,魏郡臨漳(今河北臨漳縣)人。 隋朝學者。好學有捷才,個性滑稽,尤其擅長辯論。舉秀才,為儒林郎。隋文帝聞名,令於秘書監修國史,給五品俸祿。著有《旌異記》十五卷,行於世。
5、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
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
6. 侯姓歷史名人
侯嬴、侯霸、侯謹、侯白、侯叔獻等。
1、侯嬴,戰國時魏國人。家貧。年老時始為大梁(今河南開封)監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自執轡御車,迎為上客。
2、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縣(今河南新密東南)人 ,東漢初年官員。漢成帝時任太子舍人。王莽時任隨縣縣宰,後因剿匪有功,升任執法刺奸。
3、侯謹,別名侯君,敦煌人,東漢敦煌著名文學家。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
4、侯白,字君素,魏郡臨漳(今河北臨漳縣)人。隋朝學者。侯白,好學,而且才思敏捷,性格詼諧滑稽,是一個知道名的辯才之士,考中過秀才,任儒林郎(散官,沒有實權,皇帝隨時召問知道,類似後世的翰林編修待詔)。
5、侯叔獻(公元1023~1076年)字景仁;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新豐鄉侯坊人。著名宋朝大臣、水利專家。
7. 歷史上或現代上姓侯的名人,或現在全國姓侯的人的總數
侯姓位列我國百家姓第230位,現在在大陸是第八十二大姓,在台灣是第五十七大姓。
【侯姓得姓始祖——緡侯】
侯姓的淵源可追溯到周文王。第一支侯姓,根據《元和姓纂》的記載,在春秋時期,晉國緡侯的後代逃亡去別的國家,就以侯為氏。當時,鄭國有侯宜多、侯多羽,魯國有侯叔下、侯妃,齊國有侯朝,魏國有侯嬴。而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上的記載,晉緡侯被晉武公所殺,他的子孫後代逃往國外,以爵位「侯」為姓。據考證,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後裔,屬正宗源流。故氏後人奉緡侯為侯姓的得姓始祖。
【侯姓其他歷史名人】
侯 芝:江蘇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學家,侯學詩之女。她寫的許多詞流傳於世,其中以《再生緣》最為著名。
侯 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 謹:東漢敦煌人,少時家貧,為別人當傭人,但他非常好學,在夜間還點燃柴火在讀書。朝廷屢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辭。後徙居山中,專心論著。曾作《矯世論 》,諷刺當時的丑惡現象。又寫了《皇德論》記敘當朝史事。河西人敬稱他為「侯君」。
侯 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時任兵部侍郎等職,萬曆進士,後來朝廷中發生政變,下獄。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對於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員,只用了他一個人。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學家,曾與方以智、陳貞存慧、冒襄齊名,稱為明末「四公子」。入清後入河南應試,中副榜。共詩,古文,字學韓愈、歐陽修。清孔善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
侯叔獻:撫州宣黃人,北宋時任水監丞。多次治理黃河水有功。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夢符。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為臨武尉,改桂林丞。廉謹儉約,取與不苟居官十年,布衣蔬食,無異寒士。有同年生訪之,輿從綺麗,友彰飯以蔬糲。客去,其子以貧約為羞,友彰以「寇準位兼將相,而宅無樓台」誨之,並作詩有「遺汝不如廉」之句,為人傳誦。
侯外廬: 山西平遙人(一作介休)。原名兆麟。歷史學家。1922年起,先後就讀於北京法政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1927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翌年,在旅歐支部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回國,失掉黨組織關系(1951年重新入黨)。任教。在京逝世。1927年開始翻譯《資本論》(後與王思華合譯)。著有《中國古代社會與老子》、《中國古典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世界想學說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近代哲學史》等,與杜國庠等合寫有《中國思想通史》,主編有《中國哲學簡史》等。
侯喜瑞:字靄如(1892,一作1896-1983),北京人,回族,京劇演員。從名凈李連仲習架子花臉。15歲出科,19歲又拜黃潤甫為師。先後與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人合作演出。擅演《丁甲山》、《陽平關》、《鬧江州》、《法門寺》等。40歲後與郝壽臣、金少山鼎足相峙。解放後在北京市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校任教。
【中國人民解放軍侯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侯正果少將
侯正果(1911-2002),四川省達縣人。1933年參加赤衛隊,接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於作戰勇敢,任了新兵連連長,1934年在紅4軍31團2營6連任排長,同年到紅4軍教導隊學習,後在紅11師師部通訊隊工作。1935年到紅四方面軍政治連學習,後到紅軍大學政治隊任區隊長。1936年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任紅軍總部警通營政治委員,年底任中央軍委警衛團政治委員。1937年5月,周恩來和張雲逸由延安到西安,途經勞山遭土匪伏擊,侯正果和團長率領全團前往救援。抗日戰爭前夕調任紅32軍282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中央軍委警衛團改編為前方指揮部特務團3營,任營政治委員,以後這支部隊改為359旅718團3營。1938年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任隊長、副大隊長。1940年任晉察冀軍區特務團副團長,1943年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36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參謀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校校長、北嶽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1948年12月率領部隊進駐門頭溝煤礦。在戰爭年代參加大小戰斗170多次,5次負傷,最重的是第5次,1945年與日軍作戰時,被子彈打穿右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唐山軍分區司令員、華北軍政幹校校長,後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畢業後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副軍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副軍長,第65軍副軍長,石家莊高級步校副校長。1960年石家莊高級步校改編為國防部第10研究院,任副院長,第10研究院有14個研究所,8000多名科研人員,上10000名職工,他負責後勤工作,1965年隨第10研究院全體將士集體轉業,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機械工業部第10研究院顧問組組長。1982年離休。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2002年1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侯世奎少將
侯世奎(1911-1976),甘肅省皋蘭縣人。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5軍13師38團排長,第39團連長、代營長,第34師100團營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山東軍區警備2旅6團營長,濱海軍區6團副團長,獨立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5旅旅長,遼東縱隊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4縱10師副師長、師長,安東軍區參謀長。參加了遼沈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甘肅省軍區參謀長,西北軍區幹部文化學校校長,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6年1月24日因病逝世,終年65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侯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侯書軍中將
侯書軍(1927-——),山東省文登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畢業於東北航空學校。
歷任空軍飛行中隊中隊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副團長、代團長。先後擊落敵機兩架。回國後任空軍團長。1959年畢業於蘇聯紅旗空軍學院。回國後,歷任空軍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軍區空軍司令員,1987年9月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1991年9月退役。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附錄:侯書軍首創夜間空戰殲敵之先河
1953年初,美軍戰略上不斷失利,便又想故伎重演,像戰爭之初仁川登陸那樣,准備在朝鮮半島蜂腰部位再施兩棲登陸作戰伎倆。為加強西海岸防禦。當時任副團長的侯書軍所在的空4師(空1師前身)夜航大隊於3月21日進駐大東溝機場,擔負夜間防空作戰。
5月29日,指揮所通報,夜間有敵機活動。夜航大隊便在安州、定州、價川、雲山等地區徹夜巡邏。5月30日零時,前方指揮所再次通報:敵機出動。侯書軍和宋亞民迅速駕機滑過跑道,突破漆黑的夜幕,向遠空飛去。夜戰,對這支剛剛組建的人民空軍來說,是片空白,沒有機載雷達,夜間作戰只靠飛行員的眼睛和地面探照燈的引導。而美軍全天候噴氣式戰斗機F-94裝備有先進雷達,且是雙人駕駛,一個專門負責駕駛,一個專門負責搜尋目標。
「價川上空有敵機兩架,你們立即進入。」「明白。」侯書軍和宋亞民加大油門,趕赴戰區。剛到戰區價川上空,侯書軍發現一點火光從自己的右下方一閃而過。「敵機」,職業的敏感讓他馬上警覺起來,立即掉轉機頭猛追過去,但一轉眼火光不見了。
座艙外一片漆黑,一片寂靜,只有星星一動不動地閃著光。黑夜給了侯書軍一個提醒:我在尋找敵機,敵機也在尋找我。但敵機有雷達,我只能靠眼睛;實際我在明處,敵機在暗處。因此要格外小心喲!為此,他將戰機拉到一定高度。
突然左前方一片夜空里,隱約透著一點火光,火光很小,但移動很快。侯書軍改變了一下飛機飛行狀態,火光也在變化,如果是星光的話,一般不會有太大改變,「一定是敵視發動機噴口發出的火光!」侯書軍死死咬住火光,一推油門,火光逼近。機會來了!他迅速地將光點套進瞄準具里。「咚!咚!咚!」炮彈拖著耀眼的白光直撲敵機,緊接著聽到「轟」的一聲爆炸,敵機由火光迅速變成一個巨大的火球……
第二天,志願軍地面部隊在價川地區找到這架飛機殘骸,碎片上有美國空軍機徽,還有兩具燒焦的美軍飛行員屍體。
侯書軍首創夜間空戰勝利,更加激發了志願軍空軍打擊美國佬的信心。
1953年7月27日,美國重新走到談判桌前簽訂了停戰協議。
侯樹棟中將
侯樹棟(1934.12-——),河北省武強縣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哲學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歷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副會長,1985年11任**副教育長,1990年4月-1997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校長。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和組織領導工作,重點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撰寫和主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領導與哲學》、《生活與哲學》、《思想政治工作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哲學思想民族性探源》、《一代巨人毛澤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科學體系研究》、《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研究叢書》等著作。
8. 中國姓(侯)的人有多少
侯姓,中國百家姓之一。一部分源於姬姓,一部分源於少數民族的改姓。最初主要聚集在河南山東,後分布全國各地。根據2005年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主持完成、袁義達鍾蔚倫主編的《當代百家姓》里所發布的百家姓最新順序,侯姓排名77位。百家姓排名230位!歷史上,侯氏的表現不俗。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57人,被收入《中國人名大辭典》者121人。明代有宦官、航海家侯顯,當時名望僅次於鄭和; 侯氏雖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如春秋戰國時鄭國有大夫侯宣多、侯羽,魯國有侯叔夏、侯犯,齊國有侯朝,魏國有侯嬴。秦、漢之際,中原一帶戰爭頻仍,侯氏部分人外遷至今河北、甘肅的一些地方,如西漢侯芭為巨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人,東漢侯瑾為敦煌(今屬甘肅)人。漢末,侯宣多的後裔徙上谷(郡治今河北懷來東南),裔孫侯恕為北地郡(治今寧夏吳忠縣西南)太守,在北地三水(今寧夏同心縣東)安家。侯恕4世孫侯植,隨北魏孝武帝西遷,被賜姓侯伏氏,又賜姓賀吐(吐一作屯)氏,其後復舊,仕北周,任驃騎大將軍,封肥城節公。西晉至南北朝時期,侯氏有遷至今貴州、四川、廣東、內蒙、遼寧等省者,如西晉侯馥為牂柯(今貴州凱里縣西北)人,南朝梁侯弘遠為西充(今屬四川)人,南朝陳侯安都為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南朝梁景為內蒙人,北魏侯深為尖山(在今遼寧省境)人。唐代的《元和姓纂》列上谷、丹徒、三水、絳郡(治今山西新絳)、河南(今河南洛陽)為侯氏郡望。侯氏還分布於今陝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時期,今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廣西、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氏的聚居點。從清初開始,福建、廣東侯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有的人又移居海外。
9. 姓侯的名人
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五十七人。戰國魏時有著名隱士侯蠃,七十歲時為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後被信陵君迎為上客,曾替信陵君設計,設法竊得兵符,勝秦救趙,為時人推重。東漢初有河南密縣人侯霸,熟知舊制,官至大司徒,封關內侯。北魏有大將侯景,先屬北魏,繼歸高歡,又降梁,受封為河南王。後舉兵叛變,攻破建康(今南京),於551年廢梁帝自立,國號漢,次年被梁將陳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殺死,史稱侯景之亂。隋代有侯白,性滑稽,愛說諷刺詼諧的話,後世因稱詼諧的演員為侯白。唐代有大將侯君集,太宗時曾任宰相。明代有歷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職的侯恂。明代有名望僅次於鄭和的當朝宦官侯顯,曾兩次代明廷入藏訪問,並參加鄭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清代有文學家侯方域,曾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襄合稱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劇《.桃花扇》即以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戀愛故事為題材。現代有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歷史學家、哲學家侯外廬。著名相聲藝術家侯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