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記住中國的朝代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如下所示:
(1)歷史朝代年代如何記擴展閱讀:
中國朝代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朝」與「朝代」的區別在於」朝」是當時就有的觀念,如孔子說過「丈於朝」,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觀念。 因此「朝」類似現在所說的「國家統治政權」(即國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並非等同於現代定義的「國家」(國在中國古代從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
「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 「朝代」 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最明顯的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只一個「朝」,而是由多個不同政權,如晉朝、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准。
㈡ 歷史朝代順序表口訣
1、簡單版
夏商周,春秋戰
秦朝以後是兩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遼
金元明清二十朝
2、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3、蘇教版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4、網路版
黃帝堯舜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清至民國
夏商周秦與兩漢, 三國歸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後十國, 北宋南宋元明清。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5、香港版本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2)歷史朝代年代如何記擴展閱讀: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朝代歌
㈢ 歷史朝代順序的完整口訣
1、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最常用版:
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2、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大陸人教版小學歷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3、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香港版本一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4、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大陸蘇教版歷史教材、香港版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5、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香港版本三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3)歷史朝代年代如何記擴展閱讀: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㈣ 歷史年代怎麼記憶
一、 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
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中共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如: 《南京條約》內容可記作「五億(議)港元」。「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稅款,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四、諧音趣味記憶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我們記憶英國光榮革命的時間(1688)可用諧音:一路發發;記憶克利期提尼這個名字,可設想克里是你姨,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五、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記憶必修I《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可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背景;②發展③滅亡。①背景:經濟(工商業發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國、海洋)②發展:三次改革(奠基:梭倫,確立:克利期提尼,繁榮:伯利克里③滅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經濟發展。
六、概括記憶法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將必修I《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可概括為:①前提:光榮革命,②確立:《權利法案》;③發展: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這樣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就容易掌握了。
七、圖表記憶法的特點是藉助圖表,調動視覺功能,去啟發想像力,它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軌跡,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
八、歸類記憶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單元或總復習。歷史課本的內容十分繁復,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基礎知識,必然弄得頭暈腦脹,結果還是糊里糊塗「一鍋粥」。
如果採取歸類記憶法,把歷史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按問題的性質依次歸納到一起,捋出一條條線索,就便於記憶了。這叫歸類記憶法。比如,要記憶新課程必修I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然後回憶秦朝是如何首創?漢至元是如何加強?明清如何強化?這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瞭然了。九、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那些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戰爭、政治改革、不平等條約等等。這類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事件,彼此之間,或因其性質相同,或因其表現形式相似,記憶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較記憶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較,可以明顯地揭示出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它們各自的特徵,這就便於對它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如我們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製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的規模不同、抗戰的方式不同——然後記憶,既能牢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舉兩得。
十、網路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一個或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靠機械識記的方法去死記硬背,留在腦海里的印象是雜亂無章,模糊不清的,回憶起來也必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經過認真分析,首先找出這個或這些歷史事件有幾個要點,再進一步弄清這幾個要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就便於記住了。當需要回憶的時候,只要把這個網路撒開,儲存在腦里的有關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就會完整、准確、清晰、迅速地重現。這就是網路記憶法。比如:要記憶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可先編織知識網路為: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
㈤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朝代 都有哪些朝代
歷史朝代也是中考歷史的一個知識點。下面是我整理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結束了原始社會,進入了奴隸制社會。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家天下王朝。都城安邑。
大禹治水,有功天下,被禹立為繼承人。 奴隸制社會大致形成於禹在位時期。
秦朝結束了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制社會。 秦朝重法,苛政酷刑。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始皇死後,天下大亂,經二世胡亥、子嬰,不久亡國。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的一次大分裂時期,亦是北方少數民族融於我中華文明的一次歷史時期。
歷史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具有客觀性、真實性的特點。但歷史學是指史學家對客觀歷史的記錄和解釋,具有主觀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實的歷史。因此我們學習歷史學,是為了盡可能客觀地了解真實的歷史。而在學習歷史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對歷史朝代有所了解。希望以上我整理的內容對中考生有所幫助。
㈥ 如何記憶歷史年代
記憶歷史年代可以用朝代歌來方便記憶。
朝代歌:
簡單版:
夏商周,春秋戰
秦朝以後是兩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遼
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王朝至此完
㈦ 歷代王朝順序及年代口訣是什麼
歷代王朝順序及年代口訣是如下:
第一種《歷史朝代口訣》:
夏商西周和東周,東周前期為春秋。
後期戰國七雄起,秦朝統一列國休。
兩漢之後干戈操,三國鼎立大戰消。
西晉滅亡起東晉,分立政權南北朝。
隋唐五代北宋起,遼宋夏金交替更。
南宋結束歸一統,元朝之後是明清。
第二種《歷史朝代口訣》: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第三種《歷史朝代口訣》:
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秦漢又三國。
兩晉南北隋唐起,五代十國宋遼金。
元明清後皇朝止。
第四種《歷史朝代口訣》: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滅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第五種《歷史朝代口訣》:
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㈧ 歷史年代記憶方法
記憶歷史年代,是學好歷史的重點。可是學生往往面對歷史年代枯燥無味,難學難記,望而生畏。下面由我給你帶來關於歷史年代記憶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用中外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4)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如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年。
5)中外對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牛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前221年是秦統一了中國,公元221年則是蜀國的建立;又如公元476年,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的崩潰,而我國公元前476年則是春秋時期的結束,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的終結。
3、比較式。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這只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後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可從基點數向前推,向後推,同時向前後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從基點數向前後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9)後推法。從基點數向後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10)雙推法。從基點數向前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開始於1927年;往後推,八年抗戰結束於1945年。
11)互推法。幾個密切相關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導。如三國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國建立,221年蜀國建立,222年吳國建立。只要記住其中一個,就可推導出另外兩個。實踐證明,採取這種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活,記得牢。
12)干支推導法。也稱甲子法。用天乾地支紀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國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紀年法。近代史上也經常使用甲子法表示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革命,辛玄革命等等。學會這種方法,只要記住一個歷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條約是倒轉去了十個天乾地支,應是1901年,庚子賠款接著倒轉去了一個天乾地支,應是1900年。
用聯想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有相關聯想、相似聯想、相對聯想等等。
13)相關聯想法。通過相關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有關歷史年代的方法。如記住1927年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而由此聯想為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同年周恩來、朱德等同志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毛澤東同志於九月八日領導了秋收起義,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同志領導了十二月廣州起義。再如現代史的三個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1919年我國發生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三件事密切相聯,每隔兩年發生一件,只要記住一件事發生的年代,其它兩件事發生的年代也就聯想起來了。
14)相似聯想法。通過相似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歷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119”這個三位數字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電話號碼,由公元前119年,聯想到“119”火警的電話號碼便好記了。
15)相對聯想法。通過相對事物的聯想記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過四年,由爆發年代(1914年)可以聯想到結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結束年代也能聯想到爆發年代。
16)分組聯想法。請看下列一組歷史年代:
1561年-1561年,戚斷光抗倭寇,九次大捷。100年後……1661年鄭成功出兵台灣。
100年後……1796年:反清斗爭(白蓮教大起義)
這11個年代,只要記住一個,便可順勢想出其餘10個。這個年代可定為1661年,因為這是個特殊年代(中間兩個“6”一邊一個“1”),很好記。它與以下三個年代合成一組,都是有關台灣問題的。(這當中,只需留意鄭成功收復台灣與康熙出兵台灣差21年。)然後,康熙就解決東北邊疆問題,上一組四個年代關系是“第二年——所謂”馬不停蹄”。接著,又引出下一組年代,唐熙帝解決西北邊疆問題。它與上一組年代的關系也是“第二年”,聯系十分緊密。這三組年代緊緊相連,概括了康熙政績的一個側面。三組九個年代,開頭一個(1661年)減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繼光。結尾一個(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後,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這樣以“1661年”為“龍頭”,“吃葡萄吐葡萄皮兒”,連鎖反應,演繹出十個年代。它的好處,不單以少及多,而且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囊括了一大堆史實。
17)中介聯法。要學生無一遺漏地記憶中
外歷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沒必要的。但首先記住一些劃時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辦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鴉片戰爭、“五四”運動、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發生的時間,應能脫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記憶年代”。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無從再記其它了。正如上述11個年代,“1661年”,也不能記住,那麼“分組式聯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記一些基本歷史年代的好處,還在於它們可用為“參照物”,去聯想與之有關聯的其它年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聯想;在物質形態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聯想。由原因想到結果,或由結果推及原因,這當中的關鍵,是尋找“中介性線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個極其重要的年代,必須牢記,屬“不記憶年代”。在此一百年後,即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在巴黎開幕,於是出現了“第二國際”。這不是偶然,是為了紀念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一百周年。會上,根據法代表團提議,通過了關於“五一”節——“國際示威洲遊行日”的決議,而這個日子的確定,是為了紀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罷工。這樣, 1789—1889—1886三個重要事件,通過1789年這個“中介性線索”進行聯想記憶,可謂水到渠成,勢如破竹。又如,講到宋元時期少數民族的興亡,可以1127年金滅北宋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滅遼;滅遼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權。這就是說,金建立100年後滅遼;102年後滅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後,即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這個年代是“自然數列”,極好記)蒙古滅金。“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元。而“1127”與“1721”是相同的四個數字,只不過千位的“1”,移到了個位上而已。這樣,以“1127”為參照物,一氣呵成,便可記住其它幾個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開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個年代,關鍵在抓住哥倫布航海時間。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亞士出海;五年後,1497年,達加馬出海。迪亞士與達加馬剛好差10年。至於麥哲倫,記個“1519”就行了。於是以哥倫布為橋梁,可記住這個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樣的方法記憶“三國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劉備建蜀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後,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吳大帝) 220←221→222,記起來也非常便當。
18)巧合聯想法。有些歷史年代,存在某種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識地將它們聯系起來,記憶效果極佳。關鍵是“有意識”,正所謂“竅門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舉例說,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戰國初,中國奴隸制開始瓦解。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解體。多麼巧!同是一個歷史分期,又是完全相同的年代數字,只是公元前後不同(數軸上兩個對稱點)——中國比西歐早進入高級社會階段近一千年。還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它揭開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鴉片戰爭爆發,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後來居上”,進入近代,西歐比中國,反而提前了200年。前476—公元476年;公元1840—公元1640,聯系起來記,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國的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失敗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這兩件大事,同屬社會變革,剛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領導反對黑奴主判亂的斗爭,摧毀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亞力山大二世實行了廢除農奴制改革。黑奴制、農奴制,廣義上都屬奴隸制。同是指向奴隸制,又是同一年,這種巧合,也為記憶提供了方便。歷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紀,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其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特別是對日本、朝鮮等“一衣帶水”的鄰國。公元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進入封建社會,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進入封建社會。亞洲另一個大國: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現伊斯蘭教,促進了各部落統一,向封建社會過渡,也是在七世紀。即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聯想法。有些歷史年代,相互本無聯系,分別屬中國史和世界史。但我們可以把同一年代發生的事件,通過“再思”加工,進行聯想。如公元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頒布了《權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二者全然無關,但作為“復習”、“反思”,聯想一番,對記憶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羅馬為德意志國王奧托舉行加冕,神對羅馬帝國建立。與此幾乎同時,中國發生了什麼事?公元960年(只差兩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北宋王朝建立。兩個皇帝,中外對照,時間大體相當。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而公元73年,東漢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記位一個“73”聯想出兩件史實。又如當學習公元221年劉備建蜀時,不妨聯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劉備與秦始皇,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視。)1592年,是朝鮮反擊日本侵略的壬辰衛國戰爭;1392年,是高麗大將軍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國號為朝鮮,1192年,日本進入歷時六百多年的幕府統治時代。當學到1592年時,可依次聯想學過的另兩個“92”年,這三個“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鮮的歷史。(當然還有個1492年,那是哥倫布橫渡大西洋)。
為記憶某些歷史年代,還可進行多方位聯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漢政府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騎兵主力。這個年代很重要。怎麼記?“119”,火警。反擊匈奴,十萬火急,不算太牽強。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這是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359”怎麼記? 《黨史》里有個“大生產運動”、王震359旅開進南泥灣。其實,商鞅與“359”旅風馬牛不相及,實在牽強,但實際證明,它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記憶效果。
這種現象,在教材中還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難尋覓的。如:三大宗教創始的時間: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是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是公元7世紀→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又是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滅亡。公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又是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屆大總統……利用這種聯想,也可減輕記憶負擔。
20)同月聯想法。對另一些歷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記憶。請看下列幾組年代:
這些“合二而一”的記憶,都是因為月份相同。這不僅可以減輕記憶負擔,而且容易形成某種史實聯想,便於理解教材。
另外,中國近代史的開篇,連續有四件事發生在六月份,它們是:
1)1839年6月——虎門銷煙;
2)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4)1842年6月——陳化成在吳淞陣亡。
(兩個月後,1842年8月,鴉片戰爭結束,《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將這些同月份的年代組合在一起,便於記憶重大史實的全過程。
21)年內聯想法。有些重要的歷史事件,集中發生在一年內,人們常說:“難忘的××年”就是這種情況。比方中國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4月——蔣介石婦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5月——許克祥挑起“馬日事變”;
7月——汪清衛發動“七·一五”政變;
8月——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
9月——秋收起義;
12月——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兩周年,1929年12月,鄧小平領導廣西左右江起義)。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寧《四月提綱》發表;
7月——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鎮壓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義,十月革命爆發。一年內的大事件集中記憶,突出了歷史轉折關頭,與“同月式聯想”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