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我國民族友好往來有什麼歷史意義

我國民族友好往來有什麼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2-09-23 21:48:16

『壹』 中國積極主動地與世界各國交往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第一,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中印兩國文化底蘊深厚,印度人過簡朴生活、追求高尚精神的人生哲學,非暴力思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觀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很有借鑒意義。同樣,很多印度人也認為中國人刻苦勤奮和持之以恆的精神也是他們建設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
第二,增信釋疑,加強合作。信任的缺乏緣於不了解。中國人不了解印度的歷史和正在發生的變化,同樣,許多印度人不了解中國的過去和現在。這種文化上的隔膜和交往的不暢不僅影響到兩國經貿活動的開展,還影響到潛力的挖掘。增進中印了解需要多方努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要重視和推動,學界要加大研究力度,媒體要進行客觀報道,企業要贊助,人民之間要尊重學習對方人民和文化。後者尤為重要。看看中印文化交往史,那些有名的文化使者多為民間人士,如中國玄奘、印度的鳩摩羅什等,他們都是自發地、自籌資金到對方國家學習或傳播文化。隨著兩國航班的開通和旅遊市場的開放,民間接觸會越來越多,相信新一代的「玄奘」和「鳩摩羅什」也會逐漸涌現。
第三,復興東方文化,創造亞洲世紀。亞洲世紀正在初步展現,但它的內涵應包括「硬體」和「軟體」兩方面。「硬體」是兩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軟體」則是在兩國文化交融和互動基礎上產生出的新的東方文化。「硬體」重要,「軟體」也一樣重要。「軟體」是「硬體」的支持基礎和保障,正如譚雲山先生上世紀30年代在印度創辦中國學院時所提倡的那樣:溝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聯合中印民族,創造人類和平,促進世界大同。

《人民日報》 (2006年03月31日 第十五版)

你可以借鑒一下這篇文章

『貳』 民族交往帶來了哪些好處

經濟上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唐朝的GDP在當時的世界為348億美元,佔世界GDP比重:58%。唐朝是繼漢朝以後,在中外歷史上頗有影響的一個王朝。而它也是一個經濟繁榮的王朝。中國古代經濟的繁榮與賦稅,土地和徭役息息相關。而在唐初,唐太宗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和徭役,讓農民佔有一定的土地,並且大力興修水利,促進了農業發展。另外,農業的發展也與技術革新有關。農民們改進了犁的構造,製成了曲轅犁。它操作靈活,提高了耕作效率。經過了一百多年,耕地面積擴大了,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唐玄宗時,政府儲存的糧食約有一億石,人口達到5200多萬人。唐朝的出口產品多為手工業品。唐朝的手工業比前代有了顯著的發展。唐代的陶器以「唐三彩」最負盛名。這些產品主要銷往朝鮮,日本或經絲綢之路銷往波斯,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唐朝的疆域擴大到中亞,也使得絲綢之路更加暢通。就當時而言,唐朝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許多阿拉伯商人從海路來到唐朝。唐朝進口珠寶,象牙,香料等,出口陶器,絲綢,茶葉。唐朝的首都長安是一個極為繁華的城市,人口達到數百萬,還居住著外國商人,使者和留學生。然而,它是個典型的封建古城市。

在民族問題上,唐王朝採取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初名將李靖曾講:「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然地遠荒漠,必以射獵為生,故常習戰斗。若我恩信撫之,衣食周之,則皆漢人矣。」這充分體現了唐人的民族觀。在唐帝國前期,不單是突厥、匈奴、鮮卑、西域、高麗、吐蕃等這些民族人才為帝國所用,連日本大食的人才也可以在帝國的政府做官,這些人才使用政策之開放性、開明性都是其他王朝所不能比擬。

文化上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是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像,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唐朝的思想相對開放,文化上呈現了難得的繁榮局面,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

在教育上,依然採用隋朝的科舉制始,在唐朝得到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為選拔官僚的主要方法。隨著科舉制的推行,學校教育也日益發展。中央設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六學。地方上設有州、縣學。學生稱生徒,學習成績好的,由學校保送參加科舉考試。

唐代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常舉每年舉行考試,科目主要是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另外還有秀才、道舉、童子、一史、三史等科。常舉初由吏部主持,後改由禮部主持。

制舉是為了搜羅非常人才而臨時設置的考試,不常舉行。所設科目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等一百多種。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應考,錄取者優予官職或提升。

外交上,唐朝政府對外推行的是比較開放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護送文成公主到吐蕃,與贊普松贊干布結婚。其後還有金城公主下嫁贊普赤德祖贊,並結成聯盟,和同為一家。將唐朝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吐蕃。雙方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

『叄』 關於中國古代友好往來歷史

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的幾個問題

一、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三個時期

在古代,我國同世界各國的交往是逐漸發展的。

先是從周圍的鄰國開始,如朝鮮、日本、東南亞,以後逐漸擴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後到歐洲、東非和北非。

我國封建社會對外經濟文化往來,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秦漢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往來僅限於近鄰的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等一些國家。直到東漢晚期才和西亞、歐洲有了正式直接往來。由張騫開通的「絲綢之路」,是這一時期我國外交關系最光輝的表現,教材里對此有重點敘述。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時,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到達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況行至波斯灣而還。到166年,大秦國王安敦派使者正式來中國,這是中國和歐洲正式交往的開始。上述情況在教材里都有介紹。

我國對外交往的第二個時期為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封建經濟處於繁榮上升階段,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大大發展。這一時期的對外關系有三個特點:第一,我國已經逐步形成為東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對一些近鄰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已經不僅限於一般的來往,而是作為培養人才的中心和經濟交流的中心。第二,此時期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空間范圍大大擴大,除東亞和東南亞外,中亞、西亞、歐洲甚至非洲都已經有比較頻繁的商業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往來。最顯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節的商人

1

大量來中國。唐朝時還有一批留居中國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時期海運和陸運都很發達。

我國對外交往的第三個時期是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這一時期的對外關系也有三個特點:第一,由於自北宋開始,封建社會中商品經濟發展,內外貿易繁榮,對外航運也突飛猛進,尤其是海上運輸,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時代,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上中國船隊是最活躍的船隊。第二,宋元明時期,我國在對外經濟文化方面出現了一批富有遠航經驗的國際大游歷家。他們包括元朝的汪大淵、明朝的鄭和等人。同時從阿拉伯、波斯和歐洲來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現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時來華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等等。當然,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在教材上沒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後,由於封建統治階段採取閉關政策,這些聯系便逐漸中斷了。

二、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條渠道

在古代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是通過四條渠道進行的:

第一條渠道是貿易,這又包括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兩種形式。著名的絲綢之路以民間貿易為主。第二條渠道是官方派遣使節、留學生等。第三條渠道是通過佛教徒和傳教士來實現的。第四條渠道是戰爭,戰爭在客觀上也曾為中外交流創造了條件。當然,第四條渠道不是我們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國與鄰國之間也曾經發生過政治糾紛和軍事沖突。例如,我國古代曾與日本發生過幾次戰爭。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

2

唐軍與新羅軍隊聯合打敗支援百濟的日本軍隊。元世祖曾兩次派軍隊進攻日本,但遭到了失敗。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最後被戚繼光、俞大猷等率軍擊敗。明神宗時,中國派軍隊支援朝鮮共同打敗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等等。在歷史上,相鄰國家之間絕對沒有出現爭斗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見到的歷史現象,這也是我們面對的實際情況。但應該認識到,各國統治階級挑起的戰爭,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是短暫的一瞬,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則是國際關系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國和外國間的影響是互相的。

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創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經濟和文化。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來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對外界發生影響。

中國古代在整個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上升時期,經濟文化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中國的四大發明對全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藝術對亞洲各國,尤其是對朝鮮、日本等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引以為自豪。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世界各國對中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中國種植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煙葉、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另外,像中國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受印度影響的痕跡非常明顯,著名的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說,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國人民共同學習、互相促進中不斷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啟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越是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時期,對外交流就越頻繁,而頻繁的對外交流,也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達,這給我們以啟示:凡是善於向外國學習,同時又富於創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飛速發展。

古代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促進了日本的進步是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參照了中國唐朝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結合本國國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在醫學上,日本也吸收中國中醫學的醫療技術,逐漸發展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漢方醫學」。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國漢字的簡化筆畫或是漢字的偏旁、冠蓋作為音符,創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這種善於學習又富於創新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這個事例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一個國寶如果落後,只要虛心地有選擇地向他人的長處學習,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就能夠迅速地取得進步。

『肆』 我國古代各族人民的友好交流,產生了什麼影響

1.各民族共建華夏的貢獻精神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是由祖國境內的各民族共同創造的,50多個民族都對我國古代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 磨滅的貢獻。
首先,自古以來我國各民族就是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張騫通西域後,西域各族人民辛勤培植的植物, 如葡萄、苜蓿、核桃、胡羅卜等種子通過漢使傳入了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生活;內地漢族的鑄造鐵器和鑿井的 技術傳到了西域,促進了西域各族的發展。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北方出現了各民族大融合與大交流的趨勢: 各少數民族向漢族學會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廣大漢族人民也學到了各兄弟民族的畜牧業經驗。遼、宋、夏 、金時期,中原的漢族與北方及西北方的少數民族通過榷場進行了頻繁的貿易,促進了彼此的發展,等等。
其次,在肯定漢族主導作用的情況下,必須指出的是:我國的少數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和女真族(滿族) ,對祖國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共建華夏的偉大貢獻精神將永垂青史。
2.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互相吸引,即漸趨融合

『伍』 中國古代王朝與外族友好往來有何啟示

1.開放促進繁榮,閉關導致衰敗。打開國門,促進往來,才能發展經貿、推動文化交流。
2.要實行民族寬容政策,這個民族一律平等尊重。
3.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認識,尊重接納各個文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陸』 如何認識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1 增強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友好外交,為本國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開辟國際市場。
2 可以讓外國人更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3 維護世界和平,保衛人民安全。
和平交往是文化、科技、等交流是促進各國發展全世界進步的道路,可促進世界各族人民的友誼。交往過程中要宣傳我國奉行的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柒』 歷史上各民族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及意義

漢朝的和親,最有名的就是昭君出塞;再如唐朝的時候文成公主嫁與吐蕃(今西 藏)的松贊干布。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
東漢:班超出使西域,派遣甘英出使大秦未遂,直到達安息回返(古代波斯)。
增進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大大的擴大了當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捌』 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和民族關系的友好發展有何歷史意義

民族融合有利於各民族優秀文化的結合,使文化更加的多樣性.
民族融合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了解,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民族融合有利於生產技術的傳播和改善,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歷史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我國民族友好往來有什麼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