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鬧飢荒的年代是哪個年代
1、唐朝大飢荒出現
貞元元年春,東都、河南、河北大飢。
中和二年,關內大飢。
中和四年,關內大飢。
光啟二年二月,荊、襄大飢。
光啟三年,揚州大飢。
大順二年春,淮南大飢。
天佑元年十月,京師大飢。
2、宋朝大飢荒出現
建炎元年,汴京大飢。
建炎三年,山東郡國大飢。
建炎五年,湖南大飢。
建炎六年春,湖南、江西大飢。
建炎十九年春、夏,紹興府大飢,明、婺州亦如之。
隆興元年,紹興府、平江、襄陽府、隨、泗州、棗陽、盱眙軍大飢。
乾道元年春,行都、平江、鎮江、紹興府、湖、常、秀州大飢。
乾道四年春,蜀、邛、綿、劍、漢州、石泉軍大飢,邛為甚。
乾道五年夏,徽州大飢。
淳熙三年復、施、隨、郢州、荊門軍、襄陽、江陵、德安府大飢。
淳熙六年冬,泰、通、楚州、高郵軍大飢。
淳熙七年,鎮江府、台州、無為、廣德軍民大飢。
宋淳熙八年春,冬,徽、饒州大飢。
淳熙九年春,徽州大飢。
紹熙三年,普、敘、簡、隆州、富順監皆大飢。
慶元六年冬,常州大飢。
嘉泰三年春,邵、永州大飢。
嘉泰四年春,撫、袁州、隆興府、臨江軍大飢。
嘉定元年,淮民大飢。
嘉定二年春,兩淮、荊、襄、建康府大飢。
嘉定三年春,建康府大飢。
嘉定十六年春,湖南永、道州大飢。
嘉熙四年,臨安府大飢。
咸淳七年,江南大飢。
3、元朝大飢荒出現
至大元年二月,益都、般陽、濟寧、濟南、東平、泰安大飢。六月,山東、河南、江淮等郡大飢。
天歷二年十月,漢陽、武昌、常德、澧州等路飢,鳳翔府大飢。
天歷三年二月,河南大飢。
至順二年十二月,河南大飢。
4、明朝大飢荒出現
永樂十八年,青、萊二府大飢。
宣德十年,揚、徐、滁、南昌大飢。
正統五年,陝西大飢。
景泰三年,淮、徐大飢。
成化九年,山東大飢。
成化二十三年,陝西大飢。
弘治十四年,遼東大飢。
嘉靖二年,應天及滁州大飢。
嘉靖五年,順天、保定、河間三府大飢。
嘉靖六年,遼東大飢。
嘉靖九年,畿內、河南、湖廣、山東、山西大飢。
嘉靖十五年,湖廣大飢。
嘉靖二十七年,鞏昌、漢中大飢。
嘉靖三十一年,宣、大二鎮大飢。
嘉靖三十六年年,遼東大飢。
嘉靖四十三年,北畿、山東大飢。
萬曆十年,延安、慶陽、平涼、臨洮、鞏昌大飢。
萬曆二十二年,河南大飢。
萬曆四十八年,湖廣大飢。
崇禎六年,陝西、山西大飢。
崇禎七年,太原大飢。
崇禎九年,南陽大飢。
崇禎十年,浙江大飢。
崇禎十二年,河南大飢。
5、清朝(康雍乾時期)大飢荒出現
康熙元年,吳川大飢。
康熙四年春,曹州、兗州、東昌大飢。
康熙七年,無極大飢。
康熙十年夏,海鹽大飢。秋,臨安、東陽大飢。
康熙十一年,永康、峽江、大冶飢。秋,遂安、湯溪大飢。
康熙十二年,樂亭大飢。
康熙十三年春,興寧、鎮平、京山大飢。
康熙十六年春,嘉應州大飢。夏,鄖縣、鄖陽、鄖西大飢。
康熙十九年春,江夏大飢。
康熙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飢。冬,城大飢。
康熙二十六年,博興大飢。
康熙二十八年夏,潛江大飢。
康熙四十一年春,吳川大飢。夏,沂州、剡城、費縣大飢。
康熙四十二年秋,沛縣、亳州、東阿、曲阜、蒲縣、滕縣大飢。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
康熙四十三年春,泰安、肥城、東平、兗州、登州大飢、昌邑、即墨、掖縣、高密、膠州大飢。
康熙五十四年夏,臨榆飢;遵化州大飢。
雍正八年冬,銅陵大飢。
雍正九年春,肥城大飢;夏,章丘、鄒平大飢。冬,濟南大飢。
雍正十二年秋,武進大飢。
雍正十三年秋,慶遠府屬大飢。
乾隆八年春,南昌、饒州、廣信、撫州、瑞州、袁州、贛州各府大飢。
乾隆二十四年秋,隴右諸州縣大飢。
乾隆二十八年夏,永年、永昌大飢。
乾隆二十九年秋,東光大飢。
乾隆三十二年冬,池州大飢。
乾隆三十三年夏,沂水、日照大飢。
乾隆三十五年,蘭州、鞏昌、秦州大飢。
乾隆三十六年夏,會寧、肥城大飢。
乾隆三十九年秋,秦州、鎮番大飢。
乾隆四十年,溧水、武進、高郵、南陵大飢。
乾隆四十三年,全蜀大飢。
乾隆五十年春,宜城、光化、隨州、枝江大飢;秋,壽光、昌樂、安丘、諸城大飢。
乾隆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州、縣大飢。
乾隆五十二年,臨榆大飢。
㈡ 大飢荒是哪年
發生在1959年至1961年期間。
根據《中國水旱災害》歸納,在1949-1990年的長時期內,「全國受旱面積超過2000萬hm的有23年,成災面積超過1000萬hm的重旱年有12年,成災面積超過1500萬hm的大旱年有5年,按成災面積大小。
依次為:1961年、1978年、1960年、1988年和1989年……受旱率超過15%和成災率超過5%的有15年,包括1972年、1976年及1959-1961年、1978年-1982年和1985年-1989年等3個連續年段。
受旱率超過20%和成災率超過10%的有6年。
分別是1960年、1961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89年」。
可見,1959-1961年屬於該序列的重旱和特大旱年,成災面積名列前茅,而在建國初期17年(1950-1966年)的統計里,該時段的受旱面積、成災面積、糧食減產量、受旱人口的統計數值,則更居於首位。
1959-1961年的大飢荒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痛點,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見炊煙,遍地飢號。
當時,中國已經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取消了土地的私有化,實行農民集體生產,且生產出的糧食由公社存儲,並於每年的11月按規定的比例上繳中央政府。
剩下的糧食用來做大鍋飯養活農民,農民也不再享有生產報酬 。
由於整個糧食生產、分配和消費環節全部受中央政府控制,且農民遷移受到限制,只能依賴自己所在的生產地區剩下的糧食獲得生存。
㈢ 歷史上人吃人最多的朝代是哪個,有何依據
我個人認為歷史上人吃人最多的朝代應該是明朝,因為明朝經歷了不少的天災。但是由於官員腐敗的問題,所以說及時當時朝廷有出對策救災降低百姓的損失,但是仍然無濟於事。所以我認為在那個天災不斷的時代,老百姓通常過得十分艱辛,經常沒有收成,而為了活命,這些人只能選擇人吃人。而人吃人其實也是反映出來百姓過得非常貧苦的一個問題。
其中在明思宗時期竟然鬧飢荒的次數到達了六次之多,這么看來明朝被推翻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百姓實在是受到了太多的苦了。雖然當時的朝廷每次都是會賑災救民,但是那些賑災物資總是被當地的官員給剋扣下來,百姓們得不到實際的救助,所以當時的明朝救助機質並沒有對百姓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㈣ 飢荒年代僅喝百糖水能否活命
可以啊,飲料當中多數都是糖分,當人在鬧飢荒的時候,是最缺少糖分的,能量就是糖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你看,為什麼拉肚子要補充糖水鹽水,是因為流失的太多的能量了,補充能量才能不脫水,鬧飢荒導致沒有能量了,有糖分不容易低血糖,人才會有力量。
擴展知識:鬧飢荒的年代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1959-1961年的大飢荒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痛點,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見炊煙、遍地飢號,也因此造成那個年代的人壽命的不太長,就因為吃不飽穿不暖,很多人都餓得面黃肌瘦。
飢荒是漢語詞語,一般指莊稼歉收或沒有收成,出自漢賈誼《新書·無蓄》:「世之有飢荒,天下之常也。」
㈤ 白鹿原中的飢荒是發生在哪一年
1929年。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這一年西北大旱,有人說是百年不遇,有人說是三百年不遇。
白鹿原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人家裡沒有糧食吃了,半夜醒來發現身旁的丈夫不見了。她以為丈夫在偷吃東西,就出屋門偷聽。不料,她聽到丈夫和公爹在商量把她殺死吃掉。女人害怕得連夜跑回了娘家。
她跑回娘家後,她媽安慰她睡覺。半夜,女人醒來後,聽到她媽媽對她爸爸說:「反正她也要被別人吃掉,不如我們殺了她吃掉算了。」
女人聽到這話,嚇得從炕上掉下來就瘋掉了。
這一段場景是描述那個年代飢餓的程度,至今想起來都讓人心驚膽顫。對於這一段,陳忠實在書中說是因為人們由於飢餓,傳出了這段傳言。
劇情: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首次出版於1993年。
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㈥ 鬧飢荒的年代是哪個年代
鬧飢荒的年代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1959-1961年的大飢荒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痛點,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見炊煙,遍地飢號。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零」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
先期定義與世紀劃分方法相同,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首年為年代之首。此種並無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紀初和世紀末表示,比如1901~1910是20世紀第一個十年,1981~1990是20世紀第九個十年,1991~2000是20世紀最後一個十年。
位數對齊的80s、90s這種方式,即將相同位數年代,1980~1989定為20世紀80年代,1990~1999定為20世紀90年代。
㈦ 鬧飢荒的年代是哪個年代
鬧飢荒的年代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1959-1961年的大飢荒可謂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痛點,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見炊煙,遍地飢號。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零」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
需知:
根據《中國水旱災害》歸納,在1949-1990年的長時期內,「全國受旱面積超過2000萬hm的有23年,成災面積超過1000萬hm的重旱年有12年,成災面積超過1500萬hm的大旱年有5年,按成災面積大小,依次為。
1961年、1978年、1960年、1988年和1989年……受旱率超過15%和成災率超過5%的有15年,包括1972年、1976年及1959-1961年、1978年-1982年和1985年-1989年等3個連續年段。
受旱率超過20%和成災率超過10%的有6年,分別是1960年、1961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