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滄州市名勝古跡有多少
滄州鐵獅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體現了滄州古老「鑄造之鄉」鑄造藝術的神韻。滄州境內有滄州鐵獅子、獻縣漢墓群、泊頭清真寺、海豐鎮遺址、紀曉嵐墓地、獻縣單橋、黃驊古貢棗園等七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4 個,景點88處。海興小山火山遺跡、東光鐵佛寺、滄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宮、武帝台、莫阝州廟、盤古廟、青縣大孝子墓觀音寺等古跡獨具風姿,「華北明珠」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滄州市現有濕地19萬公頃, 各種鳥類270餘種,101種受國家保護的候鳥。滄州的吳橋縣是世界著名的雜技之鄉。「中國吳橋國際雜技節」已被國家文化部確定為國際賽場,「吳橋雜技大世界」為國家4A級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列入民俗旅遊景點,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參觀游覽。
⑵ 滄州有多少年歷史
河北滄州鐵獅子鑄於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⑶ 泊頭有多少年的歷史
泊頭市-簡介
泊頭是隨永濟渠通航而發展起來的集鎮。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新橋水驛,二十五年(1392)更名泊頭驛。1946年設市,1948年改為泊鎮,又稱泊頭鎮。1954年改為省轄市,1958年撤銷。1982年析交河縣復置。原為內河碼頭,商業繁盛;工業除鑄造加工外,1910年隨津浦鐵路天津到黃河北岸濼口站通車,始建有火柴廠等。現擁有機械、鑄造、食品等部門。產品如工業閥門、油泵、木工機械等在華北佔一定地位。蒸汽流量計、金屬性洗劑為全國優秀新產品。有20多種產品遠銷國際市場。鑄造業歷史悠久,產品銷售全國,有「鑄造之鄉」之譽。火柴廠為中國火柴工業建廠較早、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特產鴨梨和金絲小棗,大宗出口。城區工業主要分布在鐵路以東,運河以西為居民區,運河和鐵路間為工業區,間有商業服務機構分布。古跡有初建於明永樂二年(1404)的清真寺,主殿為一古棚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華北較大的清真寺之一。
⑷ 滄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文化古城,至今已有多年的歷史,是全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
上古時期,滄州屬幽州和兗州,西周時屬
環渤海地區核心城市——滄州市
青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齊、晉、趙等國地。秦朝時屬巨鹿郡和洛北郡,漢代屬冀州和幽州。
三國屬魏國,南北朝時屬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設立滄州,轄浮陽、樂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廢浮陽郡,後分屬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
唐朝貞觀元(公元627年)屬河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滄州置景城郡,治清池縣(今河北滄州市東南)。轄境相當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靜海縣和河北省青縣、泊頭市以東,東光縣及山東省寧津、樂陵、無棣等市縣以北地區。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滄州。
北宋又改為景城郡,後廢。宋代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元代屬中書省河間路,明代屬北直隸省河間府,清代屬直隸省河間府,部分縣屬天津府。
⑸ 滄州的八極拳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八極拳也是回族特別喜愛的一種拳術。河北滄州地區孟村回族自治縣被稱為「八極拳的故鄉」。這里鄉鄉有武術隊,家家有練武人,男女老幼酷愛武術。
八極拳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以雄健朴實的風格和獨特的技術特點聞名於世,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其祖回族吳鍾以「神槍吳鍾」名揚遐邇,在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與當地的武術名流康大力、李章並稱「武林三傑」。
現在八極拳繼承先人的傳統,發揚光大,譽滿中外。前來孟村學習武術的日本、美國及我國香港朋友絡繹不絕。在八極拳的發祥地,一代武林新人脫穎而出。
⑹ 滄州鐵獅子歷史多少年
河北滄州鐵獅子鑄於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不過,關於鐵獅子的確實來歷,有許多說法,古今不一。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流傳廣泛又比較合乎情理的,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傳說。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充分的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華。解放後鐵獅子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與保護,國務院首先把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對它進行各種的修繕。
⑺ 滄州有哪些歷史
滄州古為幽、兗二州地。西漢文帝置浮陽縣,為勃海郡治。南北朝時,分屬北魏瀛州、冀州,浮陽縣為浮陽郡治。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析瀛、冀二州設立滄州,取滄海之意,治饒安縣(今鹽山縣西南),轄浮陽、安德、樂陵三郡。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置長蘆縣,治今市區西,屬章武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浮陽縣更名清池縣,屬滄州。
唐開元十六年(728年)移滄州治至今城區。《元和郡縣志》記曰:滄州「後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滄州,以滄海為名。」清池、長蘆兩縣屬之。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省長蘆縣入清池縣,清池縣為滄州治。金朝仍置滄州。元徙滄州及清池縣治至長蘆鎮,屬河間路。明洪武初省清池縣入滄州,屬京師河間府。清初滄州屬河間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隸天津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制,改滄州為滄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次年改為屬津海道。1928年廢道制。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滄縣屬河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7年6月,中國共產黨軍隊發動青滄戰役佔領滄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8月,降滄州為滄鎮,劃滄縣、青縣、黃驊、建國(今滄縣、河間交界)、任丘、河間、獻縣、肅寧、交河、泊頭鎮、滄鎮為滄縣專區。
1958年撤銷滄縣專區,並入天津專區。1961年復設滄州專區,並設滄州市,為專署駐地。1968年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
1983年,滄州市升為省轄市,並劃入滄州地區的滄縣。1986年將青縣劃歸滄州市。1993年撤銷滄州地區,所屬縣市劃歸滄州市。
滄州是中國的武術之鄉,滄州在明清時期出過武進士、武舉人1937名。源起或流傳滄州的門類、拳械達52種之多,佔全國129種門類 、拳械的40%,乃中國武術發源地之一。
(7)滄州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滄州武術,源於春秋,興於明清,至民國及近代臻於鼎盛,歷史悠久,門派眾多,名家輩出,影響廣泛。素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風」和「鏢不喊滄」之說。
滄州武鄉的形成,與其沿河濱海、南北要沖、畿輔重鎮的特殊地理位置,多民族聚居、科考推動等復雜歷史因素,俠義豪放、古道熱腸、率真剛毅的鮮明地域品格密切相關。
滄州武術拳種豐富,門派眾多,豪俠雲集,名家輩出。丁發祥、霍殿閣、張之江、王子平、佟忠義等名宿巨擘蜚聲中外,吳連枝、王志海、劉連俊、苗曉蘭、郭貴增等中青年武師實力雄強,王曉楠、崔文娟、李蒙蒙、闞文聰等新秀活躍現代武壇。
滄州人民崇文尚武,武術愛好者遍布城鄉。滄州市1992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唯一的地級市武術之鄉,滄州武術2006年被國務院和省政府列入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被北京奧組委確定為奧運精品旅遊路線,2011年被評為「最中國武術之鄉」,2019又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武術之鄉段位制試點單位」。
滄州武術具有著鮮明的地域色彩和個性特徵。
滄州武術淵源流長。濫觴於春秋時期的滄州武術,歷經兩千年陶冶嬗變,到清末民初,臻至鼎盛。滄州武風浩盪,最早見於正史記載的是《漢書·龔遂傳》。古聖先賢因勢利導,誠心可鑒,睿智而圓融地實現了官府意志與百姓福祉的良性互動。
滄州武術門派眾多豐富。上世紀80年代,全國挖掘出來的「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拳種129個,源起和盛傳於滄州的拳種多達53個,佔全國總量的41%,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滄州」的中華武術大格局中舉足輕重。
滄州武術獨樹一幟。滄州武術的代表性拳種有八大門派:劈掛、燕青、六合、八極、八卦、功力、查滑、太祖;而瘋魔棍、苗刀、戳腳、麒麟拳、陰手槍等拳械更為滄州所特有。
滄州武術兼收並蓄。在秉持傳統技法的同時,滄州武術以氣象恢弘的開放品格,陸續吸納了跆拳道和規范武術套路等現代成分,不斷擴張和豐裕著自身的拳種體系
滄州武術名家輩出,八極拳宗師丁發祥打敗沙俄兩名來華立「國擂」的大力士和技擊高手戰勝「中華第一擂」,被康熙皇帝賜封為「鐵壯士武俠」。
霍殿閣被末代皇帝聘為武師,王正誼(大刀王五)襄助譚嗣同變法聲震京師,王子平(千斤王)屢勝外國大力士為國爭光,張之江出任中央國術館首任館長,都為武林美談。
特色鮮明的滄州武術,在被稱為「國術」的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發源地、拳種富集地和典範傳承地,
是根植於民間的中華武術的典型縮影,是古老中華武術文化的重要遺存,堪稱武林聖地和中華武術網路全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滄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滄州武術
⑻ 滄州的歷史沿革
滄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
上古時期,滄州屬幽州和兗州,西周時屬青州,春秋戰國時代為燕、齊、晉、趙等國地。秦朝時屬巨鹿郡和洛北郡,漢代屬冀州和幽州。
三國屬魏國,南北朝時屬北魏的瀛州和冀州。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設立滄州,轄浮陽、樂陵和安德三郡。隋初廢浮陽郡,後分屬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
唐朝貞觀元(公元627年)屬河北道,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滄州置景城郡,治清池縣(今河北滄州市東南)。轄境相當今天津市海河以南,靜海縣和河北省青縣、泊頭市以東,東光縣及山東省寧津、樂陵、無棣等市縣以北地區。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滄州。
北宋又改為景城郡,後廢。宋代屬河北東路河間府,元代屬中書省河間路,明代屬北直隸省河間府,清代屬直隸省河間府,部分縣屬天津府。
中華民國初屬直隸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廢道府制,改屬河北省。抗日戰爭時期,屬中共晉察冀邊區冀中、津南行署和山東渤海區行署轄。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滄縣專區,專署駐滄縣鎮,轄11個縣。
1958年6月,天津市歸屬河北省後,滄縣專區與天津專區合並,稱天津專區,專署駐天津市,同年9月,滄縣鎮改設滄州市(縣級),隨後撤消並入滄縣。
1959年初撤天津專區並入天津市。
1961年6月1日,恢復滄州專區,並恢復滄州市(縣級),專署駐滄州市。
1967年12月,滄州專區改稱滄州地區。
1983年12月,滄州市改為河北省轄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駐滄州市。
1993年7月,地、市合並為滄州市,市政府駐運河區。
⑼ 河北省滄州鐵獅子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鑄鐵工藝品,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謝謝。
滄州鐵獅子,又稱鎮海吼。因在鐵獅子右項及牙邊皆鑄有「大周廣順三年鑄造」字樣,可以斷定鑄造於五代後周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後周世宗(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上一個皇帝)北伐契丹時,為鎮滄州城而鑄造的鐵獅。據《滄縣志》記載,相傳周世宗柴榮北征契丹罰罪人所鑄,「以鎮州城」。可是,後來的考據家分辯說,周世宗素不信佛,罰罪之說不足信。
二、古時滄州一帶濱臨滄海,海水經常泛濫,海嘯為害,民不聊生,當地人為清除這無情的水患,自動集資捐錢,請當時山東有名的鑄造師李雲鑄此獅以鎮遏海嘯水患,並取名「鎮海吼」。獅身外面鑄有捐錢者的姓名,一般認為此說比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