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談談你對長征精神內涵的理解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創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集中體現為: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最顯著特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什麼是長征精神?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斗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紅軍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里,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斗」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80年前的長征是這樣,80年後的今天也是這樣。
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新長征的路會更艱苦、更漫長。因此,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強大精神動力。然而,有些黨員認為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貪圖安逸、追求享樂,講排揚、擺闊氣,生活高標准、工作低要求,特別是有少數黨員領導幹部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墜入了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這種現象任其不斷擴大和蔓延,勢必嚴重侵蝕黨的肌體,破壞黨群關系。所以,在新的形勢下,要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艱苦奮斗作風不能丟。
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崇高的追求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在井岡山如果不發揚以門板當床、稻草做被的艱苦奮斗作風,就難以點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如果不發揚爬雪山過草地、嚼草根吃樹皮的艱苦奮斗作風,就難以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延安如果不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艱苦奮斗作風,就難以取得抗戰勝利;當年如果我們共產黨人沒有艱苦奮斗、勇於勝利的精神,就難以實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革命理想。同樣,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仍然要靠艱苦奮斗精神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並不斷豐富艱苦奮斗的內涵,將崇高理想與現實工作統一起來,使之不斷地與時俱進。
㈡ 長征精神是什麼,長征精神的內涵
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是:
1、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2、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3、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4、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5、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長征意義:
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征精神
㈢ 長征精神內涵是什麼
長征精神的內涵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
《紅星照耀中國》並不是一本普通的愛國書籍,而是一位美國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根據自己在中國的親身經歷與采訪所得來的勞動成果。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渲染,只是朴實無華的記敘和語錄,就足以讓人感到在戰爭年代紅軍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火一樣的愛國情懷。
讀後感:
《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在中國考察、采訪、記錄紅軍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勇氣、毅力的一本書。
在記錄長征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紅軍在長征路上的艱險。在這過程中,有不少人餓死,有不少人因為大草地而失去生命,也有不少牲口也在也起不來了。
盡管過程艱難,6000多里的路程。紅軍依然堅持了下去。成功了,為了中國。成功啦,為了紅軍;成功了,為了和平。成功了,為了好日子到來。
㈣ 什麼是長征精神,如何踐行長征精神
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續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
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
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70年前的長征是這樣,70年後的今天也是這樣。
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的長征。走在新長征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征的精神,把長征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征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新長征的路會更艱苦、更漫長。因此,我們回憶長征、紀念長征,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把紅軍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斗,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長征」的勝利。
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㈤ 長征精神內涵的理解
長征精神的內涵
1、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
2、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
3、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
4、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
5、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6、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力量。
(5)如何發掘長征精神歷史內涵擴展閱讀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斗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中國紅軍將士「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紅軍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里,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斗」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凶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一座讓中國人民世代銘記的歷史豐碑。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
是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讓衣衫襤褸的紅軍戰士跨急流、登雪山、穿草地、突封鎖,粉碎了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實現勝利會師?
英勇的紅軍將士在物質極端匱乏,環境極其惡劣的困境中,以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更為我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什麼是長征精神?
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做過精闢論述,許多研究長征精神的專家學者也有不同的表述。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們認為,在多種論述和表述中,對長征精神基本內涵的認識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忘我犧牲精神;敢於戰勝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實創新精神。
盡管長征精神帶有濃烈的戰火氣息和特定歷史條件的烙印,但他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情操、氣概、風格和作風等元素,都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革命傳統的生動反映,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同時,長征精神又是當代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源頭,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精神在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中又發揚光大,升華、生發出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精神,鼓舞和教育著一代代青年,為我們的事業不斷走向勝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有人說: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神話。只有理解長征,才能理解中國共產黨;只有理解長征精神,才能理解我黨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
㈥ 《長征》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長征精神的內涵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
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長征過程
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沖破國民黨上百萬兵力的圍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翻越終年積雪的崇山峻嶺,穿過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和張國燾的分裂主義等錯誤。
縱橫十餘省,行程二萬五千里,勝利到達陝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的大會師。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是罕見的。紅軍長征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弘揚偉大革命精神的勝利。
㈦ 長征精神內涵是什麼
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㈧ 長征精神的內涵都有什麼
1、突出重圍:
1934年10月,閩浙贛蘇區圍剿已經進行了四年,在王 明錯誤指揮下,敵人步步緊逼。廣昌失守、萬年亭失守、驛前失守、石城失守,敵人已經逼近了瑞金。
2、絢麗之夢:
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開辟以瑞金為中心的根據地。紅一方面軍發展到擁有一、三、五、七、八、九軍團,約12.7萬人。
3、十送紅軍:
1934年10月,江西瑞金紅軍反圍剿失利,紅軍主力8.6萬人被迫長征。地方部隊1.6萬人,留在蘇區,蘇區百姓依依不捨,送別紅軍。
4、路在何方:
1934年11月 粵北與湘南,長征前夕,粵系軍閥陳濟棠命令軍隊放開防線,紅軍突破粵軍封鎖線,長征開始。
5、山河蒼茫:
1934年12月 湘西與豫西。
6、橘子紅了: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7、血漫湘江: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敵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敵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湘江戰役是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渡過湘江後,紅軍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8、恭賀新年:
1935年1月1日,紅軍突破烏江江界河,烏江戰役打響。至1月3日,紅軍主力部隊以較小傷亡,取得突破烏江的偉大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妄圖憑借烏江天險堵截紅軍於南岸並予以徹底消滅的黃粱美夢,使紅軍從此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9、夜郎之月:
遵義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 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左」傾 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0、殘陽如血:
二渡赤水後,敵人調集大軍企圖殲滅紅軍。2月26日,紅軍主力在婁山關及其以南擊潰王家烈部,攻佔板橋,殘敵向遵義逃跑。
27日,紅1、紅3軍團乘勝追擊,在遵義以北擊潰敵3個團的阻擊,28日凌晨再占遵義。接著於遵義以南忠庄鋪擊破敵吳奇偉縱隊兩個師的進攻,殲其第59師大部,重創第93師,戰役結束。
11、巴山蜀水:
1935年4月 川北、湘西與陝南。
12、金沙水畔:
1935年5月,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紅軍到達金沙江後,先後找到七條船並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紅軍主力早已渡過金沙江。
13、喜極之淚:
紅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翻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
紅四方面軍正分路西進,先頭部隊攻佔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達維。12日,紅一軍先頭部隊和紅四軍一部在達維會師。
14、黑暗時刻:
1935年8月紅軍穿越草地,是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渡過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難難以想像,飢餓、寒冷,以及布滿鮮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但是,面對死亡的威脅,紅軍指戰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激情,他們依靠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依靠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依靠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將困難和艱險甩在身後,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用熱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響了一曲團結奮斗、視死如歸的壯麗凱歌。
15、北斗高懸:
1935年九月紅一方面軍率領8000人脫離張國濤秘密北上。同月紅二十五軍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紅二十五軍結束長征。
16、天高雲淡:
1935年10月,紅一軍翻越六盤山之後到達吳起鎮,10月19日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此次會師,標志著紅一軍長征結束。
17、北上北上:
1936年1月 湘西與川北。
18、江山多嬌:
1936年10月10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0月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王樹增所著的《長征》以嚴肅的歷史責任感記述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驚人壯舉,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生動、動情的長征紀實作品。
(8)如何發掘長征精神歷史內涵擴展閱讀:
王樹增的《長征》這部作品歷時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長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了長征的重要意義,是紅軍長征 70 年以來,第一 部用紀實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長征的文學作品;
作品以客觀、真實的態度敘述歷史,並以宏大、厚重的筆觸展開這一考驗人類意志的大規模轉移。紅軍轉移的浩大場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實而翔實地再現,令人震動和感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賦予了長征以嶄新的認知高度——長征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最壯麗的英雄主義史詩,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滅的信念。
作者激情澎湃的記述做到了這一點,這是過去所有記述長征的文學作品所從未具有的。作者王樹增查閱了大量的史料, 實地采訪了許多 老紅軍戰士,書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和資料都是首次披露;
在書中,作者弘揚了長征體現出來 的國家統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還講述了在這一偉大壯舉許多感人小事,讓 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更加親近地去接觸長征的歷史。
展現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記述在長征征途上,武器簡陋的中國工農紅軍所面對的,往往是裝備了飛機大炮的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年輕的紅軍官兵能在數天未見一粒糧食的情況下,不分晝夜地翻山越嶺,然後投入激烈而殘酷的戰斗,其英勇頑強和不畏犧牲舉世無雙。
在兩萬五千里的路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世界不曾有過像中國工農紅軍這樣的部隊,官兵軍裝是一樣的,頭上的紅星是一樣的,犧牲時的姿態也是一樣的。
在中國工農紅軍中,無論是政治和軍事精英,還是不識字的紅軍戰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們都堅信自己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奮斗者,他們都堅信中國革命的隊伍「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他們激情萬丈、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決心為每一個紅軍所認同的理想犧牲生命。
表達紅軍長征,鑄就了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㈨ 如何傳承和發揚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精神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示,其豐富的科學內涵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即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就要繼續豐富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深入研究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在實踐中進行檢驗。
㈩ 長征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① 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 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② 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 精神; ③ 堅持獨立自主,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④ 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⑤ 緊緊依靠人 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紅軍一共爬過 18 座山脈, 渡過 24 條河流,經過 12 個省份,佔領過 62 座大小城市,突 破 10 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 開進和順利穿過 6 個不同的少 數民族地區。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長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