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章丘的歷史沿革是怎樣的
【沿革】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高唐縣為章丘縣。1992年撤縣設章丘市。
1992年3月1日,撤銷章丘縣,設立章丘市。1995年10月30日,撤銷後寨鄉、曹范鄉、黨家鄉,設立聖井鎮、曹范鎮、黨家鎮。1996年12月25日,撤銷章丘市白雲湖鄉、高官寨鄉、寧家埠鄉,設立白雲湖鎮、高官寨鎮、寧家埠鎮(魯政函民字〔1996〕61號)。
2002年底轄22個鄉(鎮、辦事處),908個行政村:明水鎮、普集鎮、相公庄鎮、綉惠鎮、刁鎮、水寨鎮、龍山鎮、棗園鎮、埠村鎮、垛庄鎮、文祖鎮、高官寨鎮、白雲湖鎮、寧家埠鎮、黨家鎮、聖井鎮、曹范鎮、黃河鄉、辛寨鄉、閻家峪鄉、官莊鄉、旭升鄉。全市總面積1855平方公里,總人口98.9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7萬人。
行政區劃調整
2001年6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山東省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以原長清縣的行政區域為長清區的行政區域。(詳見「區縣•長清區」分目〔長清撤縣設區〕條)
年內,濟南市轄部分縣(市)區的鄉鎮、街道辦事處區劃也做了調整:
2月14日、2月27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市政府決定:歷城區撤銷洪家樓鎮,設立山大路、洪家樓、全福、東風4個街道辦事處。濟陽縣撤銷青寧鎮、崔寨鄉,合並設立崔寨鎮;撤銷回河鎮、店子回族鄉、稍門鄉,一並並入濟陽鎮;撤銷姜集鄉、三教鄉,一並並入曲堤鎮;撤銷王圈鄉,並入仁風鎮;撤銷索廟鄉、唐廟鄉,一並並入垛石橋鎮;撤銷江店鄉,並入新市鄉;撤銷辛集回族鄉,並入孫耿鎮;撤銷廟廊鄉,並入二太平鄉。
年內,市中區撤銷經二路街道辦事處,並入大觀園街道辦事處;撤銷館驛街街道辦事處,並入魏家莊街道辦事處;撤銷經七路街道辦事處、岔路街街道辦事處,一並並入桿石橋街道辦事處;撤銷玉函路街道辦事處,將六里山路以北區域並入四里村街道辦事處;將六里山路以南區域並入舜玉路街道辦事處;撤銷七賢鎮,設立舜耕街道辦事處、白馬山街道辦事處、七賢街道辦事處。天橋區撤銷陳家樓街道辦事處、劉家莊街道辦事處,一並並入緯北路街道辦事處;撤銷北園鎮,設立北園街道辦事處、洛口街道辦事處;撤銷靳家鄉,並入大橋鎮。
章丘市撤銷明水鎮,在該鎮膠濟鐵路以北區域設立明水街道辦事處;撤銷旭升鄉,同原明水鎮膠濟鐵路以南區域合並設立雙山街道辦事處。
【區劃】 轄2個街道、16個鎮、4個鄉:明水街道、雙山街道、普集鎮、相公庄鎮、綉惠鎮、刁鎮、水寨鎮、龍山鎮、棗園鎮、埠村鎮、垛庄鎮、文祖鎮、高官寨鎮、白雲湖鎮、寧家埠鎮、黨家鎮、聖井鎮、曹范鎮、閆家峪鄉、官莊鄉、黃河鄉、辛寨鄉。(出處)
章丘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濟南日報》12月13日訊(記者 齊冬 通訊員 李曉文 吳俊旭)今天從市民政局獲悉,省政府日前批復同意章丘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
這次省政府批復具體調整事項為:撤銷龍山鎮、黨家鎮,以原龍山鎮、黨家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山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龍山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棗園鎮,以原棗園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棗園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棗園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埠村鎮,以原埠村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埠村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埠村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聖井鎮,以原聖井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聖井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聖井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閻家峪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官莊鄉。
調整後,章丘共有明水、雙山、龍山、棗園、埠村、聖井6個街道辦事處,普集、相公庄、綉惠、刁鎮、水寨、垛庄、文祖、高官寨、白雲湖、寧家埠、曹范11個鎮和官莊、辛寨、黃河3個鄉。
『貳』 水寨鄉的歷史沿革
水寨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期(約3350年前),就有古人類居住在上江邊、平坡一帶。水寨清時稱三鋪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保山縣為滄平鎮。1953年屬十二區為水寨、新平、平坡、海棠四個鄉;1958年成立水寨公社;1966年分為水寨、棕元兩公社;1971年又並為水寨公社;1984年改水寨公社為水寨區;1988年改水寨區為水寨鄉到今。轄水寨、新路、海棠、太原、棕元、擺菜、水溝、窪子田、平坡、上江邊10個行政村民委員會,103個村民小組。2006年底全鄉有3373戶,14388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全鄉以農為主,糧食、烤煙、畜牧、林果成為支柱產業。
水寨鄉屬典型的山區鄉,有30%為高寒山區。地形輪廓近似一顆雞心,地西南高東北低,境內山巒重疊,蜿蜒逶迤,壑谷錯縱。主要山嶺有大頂山、海棠窪、老光山等。最高處為老光山。海拔1163.5米。全鄉耕地面積13419畝,其中田2354畝,旱地11065畝,氣候不一,東北部瀾滄江邊為亞熱帶型氣候;西部海棠窪山樑一帶為高山區;中部與南部為一般溫涼山區。全鄉年平均氣溫14℃,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無霜期204天。有利條件,瀾滄江由北向南,從東北邊沿奔流而過。境內只有一條渭西河可供灌溉。但雨量充沛,和保山壩差異不大,有1座水磨房水庫,容量165萬方。農作物以包穀、水稻為主,其次是麥、豆、薯類。高寨山區則以大麥,蕎、洋芋為主。2006年糧食總產量達490萬公斤,人均佔有糧食350公斤;經濟總收入2119.3萬元,大牲畜存欄5141頭,人均0.4頭;山羊存欄2835隻,人均0.2隻,生豬存欄13471頭,人均0.9頭;肥豬出欄5616頭,人均0.4頭。水寨鄉歷史悠久,這里曾經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有橫跨瀾滄江的鐵索吊橋,被譽為蘭津古渡的霽虹橋,建於西漢時期,有「西南第一橋」之稱。東漢、蜀漢、南詔和元朝四次在此修路搭橋,明統一後,於成化年間首建鐵索吊橋,名「霽虹」,並以此為定製。沿續下來,成為西南地區歷史文物保護單位。遺憾的是1986年上游滑坡截流,橋被洪水沖斷。1999年10月又重新修復鐵索橋,2005年又架設一座霽虹大橋,可行駛車輛。森林資源豐富,水寨鄉共有森林12.5萬畝,擁有核桃15000畝,農業人均1.1畝,12株;2007年全鄉核桃收入人均690元;另有果松籽、花椒、松茸、塊菌等。
境內交通方便,有保山—水寨公路,有定期班車8輛,全鄉有10個村民委員會,103個村民小組通了公路。2005年6月以來開發了告別霽虹橋海棠農家樂鄉村一日游,吸引遊客60000多人。2006年6月13日省委書記白恩培到海棠村調研,對海棠生態給予高度評價。
蹄印深深的古道,亘古長存的霽虹橋默默地向人們昭示著水寨商貿雲集,經貿繁榮的過去,而今水寨人民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林業為龍頭,糧、林、牧、果、煙、副並舉,興科技,抓黨建,走出貧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由富裕直奔小康是水寨全鄉人民的奮斗目標。
『叄』 章丘市有多少年歷史了
章丘早在8000多年前,境內即有人類繁衍生息。商代,東、北部為蒲姑國。商末,西部為潭國,都城今龍山鎮城子崖。春秋時期,先後為潭國和齊國諸侯封地賴邑、寧邑、台邑、崔邑。戰國,屬田齊。秦,屬濟北郡。西漢,屬青州部濟南郡(治東平陵城)。漢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縣稱陽縣(治回軍鎮,今綉惠鎮回村)等。東漢時,中部為陽丘縣,北部為管縣、犭虎縣,南部為土鼓縣。後陽丘、犭虎縣並入東朝陽縣。魏晉時期,東朝陽縣屬東安國。南北朝劉宋,改東朝陽縣為朝陽縣,屬齊郡。北齊廢朝陽縣置高唐縣(治回軍鎮)。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高唐縣遷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以博洲亦有高唐,改為章丘縣",取縣北山章丘為名。唐貞觀元年(627年)屬河南道齊洲濟南郡。宋、金,屬濟南府。元,屬山東東路西南道濟南路總管府。明、清,皆屬濟南府。
民國初,屬岱北道。民國3年(1914年),改屬濟南府。1945年8月,劃為章丘、章歷2縣,屬泰山專區。
1950年4月,兩縣劃歸淄搏專區,1953年9月,章歷縣並入章丘縣(治舊章丘城,今綉惠鎮駐地),劃歸泰安專區。1958年8月,縣遷明水。同年11月,泰安專區撤銷,屬濟南市。1961年5月,泰安專區恢復,又劃歸泰安專區。1979年1月,復屬濟南市。1992年8月,撤章丘縣設章丘市(縣級)。
『肆』 水寨是什麼意思
水寨
1 廣東梅州五華水寨
水寨鎮地處五華縣城,位於五華河與琴江河匯合的三角地帶,東臨琴江河,北倚五華河,南接本縣橫陂鎮,西與轉水鎮相連,總面積99平方公里,
『伍』 水寨鎮的環境
此處非章丘水寨!水寨鎮原名夾河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良好,社會治安穩定;小清河,綉江河流經境內,水資源豐富而便利,土地寬滿而肥沃。就醫、入學、生活購物都極為方便;垃圾中轉站、水沖式公廁、水廠、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完善;公交車、計程車晝夜服務;高中低檔酒店、賓館、休閑娛樂中心、健身房、咖啡廳、讀書社等一應俱全;自來水,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路燈覆蓋率90%以上。
水寨鎮西臨伊水,東望嵩岳,北接龍門,南達襄宛,全鎮總面積4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3.4萬人,是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州名鎮和洛陽市優先發展的衛星鎮。200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6億元,財政收入完成97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40元。
『陸』 章丘地方怎麼樣
章丘不堵車,環境好,路又寬又平,人很善良,房價有點高,大的娛樂場所不多。
『柒』 濟南水寨是個鎮嗎
是的
水寨鎮隸屬於山東省章丘市,地處章丘市西北部,面積61.49平方公里,轄3個辦事處,32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
『捌』 水寨鎮的介紹
水寨鎮隸屬於山東省章丘市,位於章丘市西北部,面積61.49平方公里,轄3個辦事處,32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1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2‰ ,耕地總面積58710畝。水寨鎮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優美,小清河,綉江河流經境內,水資源豐富而便利,土地寬滿而肥沃,是章丘北部的農業大鎮。
『玖』 五華水寨是個怎樣的地方
水寨鎮地處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城,位於五華河與琴江河匯合的三角地帶,1954年始為縣治駐地,東臨琴江與河東鎮相望,西南與橫陂鎮接壤,西北與轉水鎮相連,北倚五華河與興寧市毗鄰。總面積99平方公里,是五華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貿易中心。下轄23個村475個村民小組和4個居委會(社區)。2013年,全鎮有51741戶、164084人,其中農業人口73088人,非農業人口89905人;有耕地面積19024畝,水(旱)田15763畝,山地51434.5畝,魚塘水庫2638.9畝。
水寨鎮,梅州市五華縣縣城,
水寨鎮位於梅州市五華縣的客家人居住地。很久以前是個寨,顧名思義就是個水寨。
水寨鎮地處五華縣城,位於五華河與琴江河匯合的三角地帶,東臨琴江河,北倚五華河,南接本縣橫陂鎮,西與轉水鎮相連,總面積99平方公里,是五華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貿易中心。
水寨鎮設立於1950年5月,屬水寨區管轄;1957年1月撤銷區鎮設置,水寨區改設水寨鄉;1958年9月成立水寨公社,1971年4月從水寨公社分出城鎮公社,1981年10月由城鎮公社分出設水寨鎮,1983年11月與城鎮公社合並設立區級鎮,2004年大壩鎮並入。鎮政府初設大布村(華興中路),1994年遷建員瑾村(水寨大道)。
水寨鎮轄協和、河尾、良美、黃井、上壩、壩美、員瑾、大嶺、羅湖、大布、犁灘、澄湖、大湖、蓮洞、七都、平湖、大沙、高車、中洞、善坑、榕樹、崗陽、壩心23個村475個村民小組和府前、西河、公園、大壩4個居委會(社區)。
2013年,全鎮有51741戶、164084人,其中農業人口73088人,非農業人口89905人;有耕地面積19024畝,水(旱)田15763畝,山地51434.5畝,魚塘水庫2638.9畝。
水寨鎮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底蘊深厚,人文景觀繁盛。民俗活動主要有玉茶(協和、河尾、良美、黃井村)農歷九月初九日祭奉李槐千長爺迎「古事」、舞龍獅、做大戲,憑吊英烈忠魂活動;員瑾村農歷十月十六日拜祭公王爺、慶五穀豐登活動;犁灘等村正月十五日有迎花燈、花燈巡遊、放孔明燈等活動。
文物景點有彩旗嶺佔地數十畝的李槐千長紀念亭、誠敬亭、碑林、書畫軒;壩心村珠光村,始建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的聯珠塔;位於大沙村與興寧聯新村交界分水坳,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復建於1984年的平安寺;位於七都圍,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的三山國王廟和部分長樂縣遺跡;具有201年歷史的大布村慎德樓,2010年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同市財政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開展 「市級客家古民居」評選活動中被授予「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的稱號;鳳山堂位於水寨鎮黃井村,是大型圍龍屋,始建於1511年,距今500多年;壩美村王監公祠始建於明朝初年,至今有641年歷史,該古圍龍屋佔地3.5萬平方米,是梅州市乃至廣東迄今發現的最大圍龍屋,在國內也很罕見;七都村龍門第牌坊坐落在大壩七都圍東門內李氏翱公祠,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為五華縣僅存的一座石牌坊,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龍門第屬石雕古牌坊,並具有客家古代石雕特色。
旅遊景點有蒲麗頂省級森林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