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古典音樂的感受
如何接近,接近,再接近古典音樂
作為已經在古典音樂海洋中暢遊了N年的愛好者,筆者願意在此與諸位分享一些經驗與心得。
不能欣賞音樂之美好的人生是遺憾的 人生。聽音樂就像陷入愛河,開始有很多激情,後來則化為親情,不可割捨。學科雖然不同,但是為學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對西方經典音樂的了解可能就像對唐詩 宋詞的了解一樣,欣賞一些之後,最多能吟誦一些名句名段,時間久了,可能連名段也會記不全。應試教育下的語文課使得很多人對唐詩宋詞喪失了本應濃厚的興 趣,值得慶幸的是,如果你碰巧喜歡音律,那麼恭喜你,古典音樂是值得用一生去探索的海洋,這里有著與文學、繪畫都不同但是同樣精彩的體驗。而且距離產生 美,很多非專業人士一般都具備著專業人士所沒有的激情與熱情。小學音樂課上,老師第一句話就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話一點不假,只是我當時不明白它的深 意。一方面,音樂的存在是暫時性的,可以突然出現或停止,它對人產生的作用卻可以延續至很久甚至人的一生。另一方面,時間這個維度,是我們體驗音樂的過程 中的一個重要的標准,有很多體驗,在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學識之前,是得不到的。人們的知識結構又不同,同樣淵博的藝術家、聽眾所進行的再加工再創作也可 以是很不同的。對同樣的作家、作品、演繹,你會隨著時間變化有可能出現各種感慨和判斷,這個過程真的是美妙和豐富極了。可以說,如果有音樂伴隨著我們成 長,讓它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絕對不會後悔。具體的原因和方式請容我下面一一道來。
聽音樂伴隨著讀歷史(這個過程應該是自發的,因需要而定)。西方音樂幾百年的精髓,不是誰三言兩語能說清的,大量的作家作品和相關的人物、事件,我們了解得越多越感慨其浩瀚。一般來說,在聽音樂時我們手頭如果有一些類似 格羅夫音樂辭典、牛津音樂辭典甚至音樂學院的音樂史教材之類的參考書,是比較有用的。但別被歷史牽著鼻子走,我們熟悉歷史是為了掌握人物和事件的聯系和世 界的規律,讓我們更富有智慧。一些音樂家的傳記和書信集,也是我們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資料,享譽世界的音樂家們一般都有很多版本的傳記,我們略知一二,就足以接近他們的世界了。業餘人士,由於時間零散、不固定,難以長期掌握樂器演奏,難以對很多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但是音樂史則只要不是白丁都可以接觸。閱讀 增長人的知識,優化人的氣質,何樂而不為。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音樂史無處不在滋潤我們。開始我們只知道莫扎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他們一些奇聞軼事,後來 又知道了各種樂派各種時期的代表人物,再後來,我們還會知曉、欣賞到很多音樂廳里從來不演出的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西方的唱片工業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大量 的文化遺產。現在的網路技術又如此發達,音樂資源的傳播也大大提高了效率。筆者這10年收藏了大量的CD、DVD和電子資源,不僅這些音樂載體本身,連同 種種收藏的過程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聽音樂的理想狀態是一種平衡。平衡藝術家的個性和社會的包容性,平衡自我陶醉的小世界 和整個人類一些共通共融的東西。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在作曲家之間比高下,在演奏家的版本之間比高下,甚至追求錄音效果超過音樂本身。這些都比較危險,盡管 沉醉其中的人可能覺得很過癮。筆者也經歷過類似的階段。仔細想想,這些藝術家、演奏家就像人群中的你我他,每個人的存在都很神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也許社會職務不同,但又都是血肉之軀,七情六慾中走過,最終也都是一抔塵土。我們沒必要去造神,沒必要狹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對象身上,尤其不可 以被一些文章或者評論誤導。但是對生活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可以常有。收集不同版本的演繹也是可行的,比較版本時,我們最好多些切入點。旋律、節奏一般人都容 易捕捉,但是還有曲式、調性、調式、和聲、織體等等方面需要我們去挖掘。挖掘得越多,收獲越多,感受越豐富,而且對於某些作曲家,由於其旋律不甜美、節奏 復雜,剛接觸時會很有距離感,於是就需要更多「手段」去接近他們,這絕對不是一般的「版本比較」能解決的問題。專業人士一樣在做版本收集,因為他們需要找 尋對自己有啟發的處理方式。
樂理知識這塊也許是很多業餘人士的軟肋。但是這句話本身就不正確。業餘人士之所以業余,就是 因為相關知識不夠系統,教育不夠全面。筆者有幸生長在教育資源豐富的大學里,並且曾在專業人士的指點下對樂理和樂器都有所接觸,在此想鼓勵各位,樂理的入 門也並不難。找個鋼琴教師,在鍵盤上彈一彈,拿簡單的樂譜認一認,不3個月的功夫,你完全可以開啟自娛自樂之門,這一點對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也適用。有了 基礎,再不斷深入,就又是個時間的問題了。有條件的話,多學幾種樂器,掌握其中的原理,可以刺激人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據筆者的經驗,弦樂揉弦的溫暖和 鋼琴和聲的豐富是完全不同的體驗,都讓人喜歡得很,不分伯仲。但是鋼琴無疑是功能最強大的工具,音樂家最得力的助手,沒學過樂器的不妨先接觸接觸它。本來 已經會樂器的業餘人士,也不妨搞些重奏、即興演奏,豐富自己的體驗。愛背譜的不愛視奏,愛獨奏的不愛重奏,這些都是我們完全可以克服的局限性。樂理的書也 到處都可找到,不要偷懶,為了更好地了解音樂,享受這個過程,弄兩本書看看,腦子也許清楚了很多呢。有朝一日,當你攤開本陌生的總譜,發覺能聽到數行的旋律同時進行,那是何等的享受,離作曲家腦中的世界越來越近。
此外,與音樂相關的各種活動也會豐富我們的生活,不僅呈現美 好,也讓我們了解社會百態。類似《鋼琴藝術》這種音樂期刊與音樂教材書籍相比,更好閱讀,每篇文章都很短,信息覆蓋面也廣。我們關注、參與音樂活動, 比如各種國際國內的音樂比賽,音樂節,音樂會,音樂沙龍,講座,我們或許是組織者,或許是參與者,在這整個的收集信息、付諸實踐、收獲結果的過程中,我們與音 樂一塊組成了新的歷史。
筆者一貫認為,音樂是文字所講不清楚的藝術,我們只有通過語言做一些解釋描述試圖接近。本文試歸納總結了些經驗,提出了一些觀點,希望能對他人有所啟發。
⑵ 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想寫這篇日誌的原因其實是由於某人剛才開玩笑地說我是「偽樂迷」,開始還理論了一番,後來想想也許他說的也對。盡管我已經聽了將近8年,曲目量也還算廣泛,但還是常會聽到一段音樂說不上來名兒。究其原因,其實還是要歸結到自己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古典音樂究竟帶給了我什麼,為什麼別的音樂或者藝術形式不能帶給我這些等等一系列問題上來。其實我覺得每個聽古典的人都應該好好想想這些問題,有助於理清思路,看清現有形式,並且有益於未來在這個領域甚至職業發展的規劃。 所以先說說我自己吧。其實對我這個愛好過多的雙子座來說,聽古典和看美劇這兩個愛好本質上貌似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能帶給我身心愉悅的東西,都是愛好,所以一直也不覺得聽古典有多高級多高雅。其實高中開始聽古典和看動漫的初衷是一樣的,因為班裡有一小撮人馬在談論這兩個領域的話題的時候我聽不懂!!!所以在虛榮心和好奇心的驅使下便開始進入這兩個看似陌生其實又熟悉的領域,也就慢慢地聽到現在了。為什麼會一直聽下去沒有中途放棄呢?這個問題好像沒有答案,因為我好像沒見過入了古典之門又出來的人,只存在個聽多聽少的問題,這也正是古典音樂價值意義之所在了。相比起我高中發展的另一個愛好,我在看了3年動漫後進入大學由於周圍環境的改變慢慢就放下了曾經的痴迷。我也曾設想,如果當初沒進德語系而是進了日語系,估計動漫可能就會一直看下去了吧,但絕不會到現在還像高中時看的那麼頻繁。但古典音樂就不一樣了,現在的我和高中的我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緣何如此?僅僅是喜歡兩字就可以一語概之的么?還是所謂靈魂的撞擊之類的?為何古典音樂變成了大部分樂迷最大的愛好?為什麼現在就不喜歡聽別的音樂形式了呢?你認為古典音樂最大的魅力在哪兒?等等等等。 感謝古協感謝精華群感謝琦琦,我的古典音樂姿勢水平在大一大二的那兩年繼高一剛開始聽古典之後有了二次飛躍,但是大三大四以後工作學習太忙放下了很多,直到遇到了下一個Anreiz,但最近也在慢慢消散了。不過近些年開始陸續進軍古樂和黑膠了倒是真的。雖說我始終把古典音樂作為我最大的愛好,但是從來也沒有像那些大神那樣那麼認真那麼Ernst甚至有些較真地做過什麼研究。可能是女性的天性使然,也更可能是我的性格使然,作為一個幾乎能包容一切的人,我覺得很多都挺好聽的,很多都挺好吃的,所以我不挑作品不挑版本不挑食,啥都喜歡聽,啥都喜歡吃。古典音樂至於我,就好像周黑鴨的鴨鎖骨,吃著了覺得爽覺得美覺得享受,吃不到總想吃。但我不會去想周黑鴨的鴨鎖骨和絕味鴨脖的配料究竟有什麼不同,哪個更牛逼,哪個用的鴨子新鮮,哪個製作工藝更復雜,哪個更環保。我的想法很簡單,都好吃就都買來吃唄,我總不能說我喜歡吃周黑鴨你喜歡吃絕味我就比你高級吧~ Einfach sch�0�2nes Erlebnis,都是美好的感官享受,這就夠了。所以一直淡淡的,不會那麼瘋狂。當然,真正的吃貨吃到最後總會去琢磨這個鴨鎖骨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就像很多愛古典愛到一定境界的人最後都去改行搞音樂了一樣。但不管是真正去學音樂還是寫樂評做推廣,你確定這真的就是你想要的么?扛上重擔,一生都為了音樂事業而奮斗?抑或從另一個層面講,為了音樂,放棄一切其他愛好,把省下來的錢都用來聽音樂會和買碟,甚至很少和不聽音樂的人交往,把音樂當成生命的重中之重?或者看的輕些,只把音樂當成生命的一部分,純粹的愛好,與此同時享受生命中其他的美好,進而更好地音樂本身。音樂,是你生命之輕,還是之重?
⑶ 小孩子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能使人變得聰明嗎?
有這樣的說法,神經科學相關研究認為,兒童的早期經驗決定著大腦細胞(神經元) 之間的聯結方式和凋亡方式,由於神經聯結是各種智力形成的基礎,兒童的大腦若要將其潛能發展到極限,就要為其提供豐富的早期經驗。
所以認為人腦中存在著某種神經觸發模型服務於大腦不同區域之間信息的相互傳遞,但是音樂本身的結構豐富性能激活大腦模型,從而有利於復雜推理問題的解決。
按照有關科學家的結論,認知效率高的被試其腦消耗能量較低,而這是由於音樂訓練所形成的。音樂的各個成分經過各腦區的加工後,也必然要與其它腦區發生一定的聯系。
一段音樂刺激經過聽覺中樞的加工傳遞到達大腦後,激發了相關的腦區功能,再經過腦區之間神經突觸的相互連接及兩半球之間胼胝體的作用,就能夠更好地加工和識別整個音樂成分及結構。在音樂激發的相關腦區中,有的又同時負責其它的認知加工,如左側枕葉在符號解碼方面起作用,前額葉執行著對音樂信息加工、整合、協調及控制等能力。所以,各腦區彼此之間通過神經突觸相互連接和作用,從而有利於整體行為水平的提高。
⑷ 大家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聽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
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練,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
當我們聽到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樂時,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充滿意趣的樂思,還有最真摯的情感,或寧靜、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歡喜、快樂,或悲傷、惆悵......
⑸ 為什麼聽古典音樂
對於音樂這一類,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古典音樂是好東西,值得人喜歡。同樣,別的門類里的經典,也應該了解至少一種。「應該」一詞,非常不政治正確,但不得不這樣說,因為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歡經典,是沒有能力喜歡。他們沒有耐心和剋制的能力,只能被簡單迅速的快感吸引,幾分鍾內沒有被吸引就失望地離開了。而古典音樂當然不是幾分鍾就能決定的事情。 除了耐心和剋制,還有些品質,我以為不是「各有所好」,而是「能力」之別——對你一時不能接受的東西,怎樣評價。有人從根本上否定一時沒有吸引自己的東西,想像不出如果經過努力,自己的感受會不會改變,也想像不出以世界之大,人群之多樣化,別人喜歡一個東西,有沒有他們的理由。我當然能夠理解流行歌曲存在的理由,並且有時我也很受打動,但我承認自身的觀念不可能絲毫不受閱讀的影響:一個讀書的人,會很自然地了解到,文化的話語權在哪裡。固然大家不必屁顛屁顛地追隨流芳百世的歷史人物和作品,但這個話語權並非來自暴力而來自一些聰明人的反復認證,也許還是有它存在的理由,並且值得一試吧? 如果一個人對古典音樂有相對的了解之後還是選擇了流行音樂——因為畢竟流行音樂有比較大的作曲空間,我倒可以理解並且不反對。遺憾的是,多數永遠不接觸經典的人並非如此。——摘自馬彗元《管風琴 看聽讀》
⑹ 為什麼古典音樂一定要聽現場演奏
古典音樂的形制一般比較大,特別是交響樂。通過錄音很難還原全貌,現場聽會豐富得多。
⑺ 為什麼要多聽古典音樂
其實古典音樂是人類文明傳承中一個重要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個古典的文化里找尋到一些不一樣的感觸,比如說是一些古典的情操,或者是一些古典的思想,這些都可以從聽古典音樂的過程中就可以體會的到,我們這些人其實在現在這煩惱的社會中生活,早就已經失去了對社會對自然的一個感觸,而傾聽這樣的音樂可以幫助我們完全的讓自己的身體重新融入大自然的懷抱。
還有就是其實一個好的音樂是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自身的身體以及心理的,而古典音也恰恰就是那種可以具備療愈人心靈的音樂,我們現在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導致了我們過多的背負了一些社會壓力,而這樣的壓力恰恰可以被這些音樂所慢慢的治癒。
古典音樂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情操,我們可以從這些古典的音樂之中找到一些現在社會所缺少的感觸。
⑻ 為什麼要多聽古典音樂
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近年得到了來自西方學界的諸多佐證,研究發現,它能激活大腦、改善睡眠、減輕壓力,並增強免疫力。美國生活指南網站,歸納出8大聆聽純正美好古典樂的好處。
01
它能使大腦更好地運作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研究小組,在放維瓦爾第的《春天協奏曲》給學生聽的同時,對他們進行大腦功能測試,發現他們答題的速度比聽哀婉的《秋天協奏曲》時更快、更准確。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國孩子做作業時,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在一種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結論是,聽令人愉悅、格調向上的樂曲會改善大腦的活躍性。
02
它可幫助治療失智症
如果您有親友罹患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氏症),那麼這項研究值得注意:音樂可以幫助這些患者重拾回憶、極大地提高生活質量。當我在身患阿茲海默氏症多年的母親情緒失控時,唱唱她喜歡的老歌,比如《小小竹排》《紅星閃閃》等歌曲,發現可以有效地調控母親情緒,轉移她的注意力,從而控制失控局面。母親也藉由聆聽過去的音樂重獲活力。學界認為,音樂可以發揮喚醒大腦多個部位的效力--當樂曲與特定的事件或記憶相關時尤其如此。已故神經內科醫師奧利弗.薩克斯(OliverSacks)在其著作《腦袋裝了2000出歌劇的人》(Musicophilia:TalesofMusicand the Brain)中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當其它事物對阿茲海默氏症和其它類型失智症患者不起作用時,音樂會讓他們作出反應。阿茲海默氏症可以徹底摧毀對家庭成員或生活經歷的記憶,而他們對音樂的記憶卻可以不被病魔毀掉,即便是罹患深度失智症的人,音樂往往也能為所不能為,喚起個人記憶和聯想。--奧利弗.薩克斯
03
它可以幫你睡得更好
關於古典音樂提升睡眠質量,已經有很多研究了。近期一項研究表明,聽放鬆的古典音樂的學生比聽有聲書的學生睡得更好。研究人員認為,音樂比幫人睡前放鬆或催眠的言語刺激效果更好。
下面這些古典名曲就有助於聽者安然入夢: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貝多芬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第一樂章
肖邦《降D大調搖籃曲》
德彪西《月光》
馬勒《第五交響曲》小柔板
莫扎特《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巴托克《第三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04
開車時,它可使你平靜
你有搶行當路霸的時候嗎?德國政府對該國每年240萬起的高速公路事故很擔心,許多事故都是沖動搶行和路霸行為釀成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交通部給司機人手發了一張莫扎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的音碟,由交通部長本人親自演奏。他希望舒緩的音樂可以讓司機們冷靜下來。(有趣事實:德語中沒有路霸一詞。但願他們不需要造這個詞。)
05
它可以幫助減輕疼痛
多方研究表明,聽音樂可以緩解術後疼痛和慢性疼痛,也會減輕因殘疾和疼痛導致的抑鬱焦慮。學界的解釋是,音樂會增強人內心的喜悅,使人如被調頻一般,遠離感受疼痛的波段。
06
它可以幫助你抒發情感
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那麼奏下去吧,盡量地奏下去......――莎士比亞《第十二夜》
音樂可以讓我們表達用語言永遠不能傳達的東西。我們常常在憤怒、愛、抑鬱和許多其它情緒中掙扎。當我們與古典音樂連通,我們就可以開始消化它們。音樂幫助我們回歸真實的自己。
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的研究顯示,聽古典音樂時,本科生更願意敞開心扉交流。
每個學生在戀愛、犯懶或疲憊時,都有他們自己喜歡聽的一套音樂。聽古典音樂能以獨特的方式幫你紓解情緒。
07
它可以調節血壓
心臟病專家們驚喜地發現,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會作用於人的血壓。包括其它許多古典音樂作品,都與我們身體的自然節律是同步的,有助於將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
08
它還可以促進健康飲食
現在人要不緊不慢地吃上一餐飯,好好咀嚼品味,已經不那麼容易了。而播放輕柔的音樂,調暗用餐區的燈光,可以幫助人們更加享受食物,還吃得更少!這是美國康奈爾大學一項研究的主要結論。另一方面,快餐店則會通過加強照明、播放快節奏流行樂來鼓勵客人快速進餐,以完成更多業務。可見,調整進餐的方式,包括在席間播放輕柔的音樂,可以讓我們獲得不同的飲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