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漢有哪些歷史遺跡和著名景點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稱為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簡稱為(武漢)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等,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北端,又稱紅樓。原是清政府於宣統元年(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議局"大樓。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即在此組成革命軍政府,頒發了第一號布告,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並通電號召各省起義。
㈡ 武漢地標建築有哪些 武漢有哪些標志性的建築物
一、武漢地標建築有哪些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建築,武漢最出名的地標建築就是武我,它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除此之外,還有古田橋、晴川閣、黃鶴樓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武漢地標建築的來歷。
一、武漢地標建築有哪些
1、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連接漢陽區與武昌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志性建築之一,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美譽。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955年9月萬里長江大橋動工,這座橫跨長江的大橋對於武漢的意義並不用多加闡釋,如果說長江是這座城市的魂,那大橋就是它的根。
地址:武漢市漢陽區臨江大道19附近
2、古田橋
古田橋南起漢陽區漢陽大道,上跨漢江水道,北止硚口區解放大道;線路長3050.1米,主橋全長2953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古田橋是武漢漢江上最美的一座橋,整座橋都是淡藍色,清新文藝。很適合小仙女們前去打卡拍照,在專門的人行通道上,隨便一個角度就能拍出高質量的清新大片。
地址:武漢市硚口區
3、晴川閣
晴川閣北臨漢水,東瀕長江,與武昌蛇山黃鶴樓隔江相望,是武漢地區唯一一處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跡,有「楚天第一名樓」之稱。
地址:武漢市漢陽區洗馬長街86號
㈢ 武漢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建築呢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城市,武漢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不過在上千年的朝代更替後,在武漢遺留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築(1840年以前),如今只剩下了「四塔二橋一牌坊」,昔日的文化構成了歷史的記憶,並且會對後來人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在,不妨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武漢最古老的七座建築吧。
1.無影塔
位於漢陽陽新路的岔路共勉街,建於清中葉,「共勉街」原是漢陽縣學舊址,明清時為科舉考場,因而又稱「貢院」,有貢院鄉試,中舉者進京考進士。三年一次應考,學生雲集此街,故名「貢院街」,原縣學前的青石牌坊則被稱為「貢院坊」。
民國時期,貢院街改名共元街,20世紀40年代又改為共勉街。共勉街牌坊為四柱三間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坊柱頂有石雕飾。
㈣ 武漢的歷史性建築有哪些
原首善堂、塗山私宅,現為江岸區政府辦公樓,建於1925年-1927年。
原俄國巡捕房,現為江岸區財政局辦公樓,建於1902年。
原葉蓬公館,現為武漢市房地局辦公樓。
原美國花旗銀行,現為武漢市公安局某處辦公樓。建於1922年。
原新泰大樓,現為國家物資儲備局設計院辦公樓,建於1924年。
原保安洋行大樓,現為武漢市公安局某處辦公樓。建於1914年。
原英國麥加利銀行,現為武漢市公安局某處辦公樓。建於1865年。
㈤ 湖北武漢有多少亭樓閣等歷史古跡
黃鶴樓,東湖裡也有很多亭台樓閣。
㈥ 武漢的古建築
建築指1861年漢口開埠前的建築。據「武漢通」劉謙定統計僅為四塔(洪山無影塔、洪山寶塔、勝像寶塔、石榴花寶塔)二橋(白洋橋、保壽橋)一牌坊(漢陽共勉街石牌坊)。歸元寺;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居武漢四大佛教叢林之首,位於中國內陸最大城市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上,國家AAAA級景點,全國重點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協會和武漢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歸元寺建於清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與寶通禪寺、古德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歸元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
歸元寺佔地4.67公頃,以建築完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聲震佛門,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以及許多外國遊客包括各國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後來此觀賞。
歸元寺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書畫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國內收藏佛像最多的佛寺之一。
長春觀;
武漢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蛇山)中部,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為歷代道教活動場所。稱「江南一大福地」。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門人邱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
前殿後廡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形成一個分為左、中右三路依山勢而上、層層遞進的建築群體,結構嚴謹,布局得體。
中路主體建築為五進: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兩壇之間為「地步天機」和「會仙橋」。
右路為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和藏經閣等;左路為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等。
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斗拱飛檐,樑柱欄板和殿內神龕的雕刻,細膩生動,精緻典雅,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築藝術特色。
洪山無影塔
位於武昌洪山公園內。古稱興福寺塔,因原在興福寺內,故名。傳夏至中午時分,此塔無影,故稱「無影塔」。為武漢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石塔。始建於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塔身八面均雕刻有佛祖、菩薩、羅漢、力士、供養人等造像。1963年因塔身傾斜,被從洪山東麓省軍區大院移至西南麓武昌洪山公園內復原,此塔為我國少數存留古式石塔之一。塔高11米,八角八面,實心塔身、斗拱飛檐,已經風化駁脫。塔上佛龕,已無佛影。塔身兩行石刻,字跡模糊,大致看出右側為「興福禪寺重X開山當代住持……」,左側是「浴佛日XX寺知事僧X傑謹題」字樣。該塔是仿木結構樓閣式塔,全部用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高11.25米。塔身密檐逐層緩緩上收,檐下磚雕的斗拱,層層支護,直到塔頂,使塔身穩健美觀,遮而不露,是典型的「密檐式佛塔」造型。
洪山寶塔
位於武昌洪山南麓、寶通寺的東北面。原名臨濟塔、靈濟塔。為紀念靈濟慈忍大師而命名。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隨寶通禪寺改名為寶通塔。俗稱洪山寶塔,因坐落洪山之故。該塔由元代該寺住持贈緣寇為紀念開山祖師慈忍法師募建。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動工,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竣工,歷時十一年建成。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完工。11953年進行了維修。塔坐北朝南,是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石塔,八面七級,逐層收分,高45.6米,塔基周長37.3米。塔頂系6.5噸紫銅鑄就。塔身內部每層每面都有窗口,從底層到最上層有旋轉式石級可登。為省級保護單位。
勝像寶塔
也叫寶像塔,因其色白,又稱白塔或元代白塔。位於黃鶴樓正前,是黃鶴樓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用於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於它的外形輪廓酷似燈籠,又有三國時諸葛亮在此燃燈為關羽水軍導航的傳說,曾被誤封「孔明燈」的稱號。因為該塔分地、水、火、風、空5輪,故也稱「五輪塔」。有時還被稱為「大菩提佛塔」。始建於元至正三年(1343年)。明清兩代,白塔與黃鶴樓同立在蛇山頭,相映成趣,聞名於世。清光緒年間,黃鶴樓被火焚毀,白塔倖存。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白塔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跨線橋旁,1984年,白塔又被遷入黃鶴樓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內。195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榴花寶塔
石榴花塔在龜山南麓漢陽公園內。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明清兩代曾重修,1918年又修。原在添福巷,1964年移此復原。現塔屹立重台前中央,高約4米,底徑1米許,全為青石所砌,三層六面實心,淺檐微翹。第三層正面鐫「石榴花塔」四字,第二層正面刻碑文,後面附「遷移小志」,皆為楷書。通體穩健挺拔,玲瓏娟秀。塔後和兩側,簇擁四排數十株石榴樹。
白洋橋
位於洪山區和平鄉。石拱橋,紅砂條石砌築。引橋和橋面青麻石鋪墊,橋中砌有磚石,上壘麻石護欄。全長約50米,寬10餘米。始建於唐朝,明弘治年間重建,明萬曆年間和民國四年曾對此橋進行過兩次維修,橋側立有明萬曆年間和民國初年碑記各一通,為武漢市文物保護。據《武漢公路史》記載:「明正統元年有司歲做木籠納土石於兩岸為墩,建造本橋。後柱陷橋斷,往來者仍涉足而渡。明弘治十七年,江夏縣官周璽路經北洋渡,見待渡者達二三百人,過渡者非五升谷不渡,終因舟小人多爭涌而上乃至翻沉,周向其友陳延英敘說所見。創導修建石橋。」
保壽橋
位於漢正街葯幫巷。始建於康熙初年(166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山陝水煙號商人集資加以重修,重修後的保壽橋寬丈余,長三丈,條石橋面。在青石橋欄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陝水菸眾號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壽硚」三個楷書大字,現橋身和拱已埋入地下,橋面已鋪水泥,成為巷道,兩側已被砌入商戶牆內,保壽橋的欄桿成了店鋪的門坎,損毀十分嚴重。為武漢市的市級保護文物。
漢陽共勉街石牌坊
原位於漢陽共勉街,明代遺物,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因建住宅樓被遷幾十米至附近今址。共勉街原是漢陽縣學所在地,明清時為考場,亦稱「貢院」。原縣學前的青石牌坊稱「貢院坊」。共勉街牌坊為四柱三間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坊柱頂有石式石牌坊,每間下開一矩形門洞。坊柱頂有石雕飾。
㈦ 武漢有什麼名勝古跡
歸元寺,木蘭山,江漢路步行街,晴川閣,古琴台
㈧ 武漢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建築有何歷史意義呢
武漢簡稱“漢”,因地處江漢平原,長江穿城而過,故又稱江城。武漢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發祥地,也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座城市,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洋務運動重要基地,“槍桿子里出政權”重要論斷也發源於此。雖然幾經戰亂,一些重要的歷史遺跡損毀殆盡,但建國以後,很多歷史建築陸續得到修復和重建,荊楚大地厚重芬芳的歷史底蘊再度煥發。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侵擾了這座歷史古城、華中重鎮,在荊楚人民的不屈“抗爭”下,在全國人民的馳援鼓勵下,武漢經過短暫的沉寂,即將迎來全新的綻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武漢,看一看那些深藏歷史的建築地標——黃鶴樓、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起義門、紅樓、八七會議紀念館,記錄著近代歷史不凡的進程;戶部巷、歸元寺、江漢關向人們展示不同的文化……
黃鶴樓——公元223年的軍事瞭望台
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是東吳夏口城的一座“瞭望樓”。晉滅東吳後,黃鶴樓的軍事作用逐漸淡化,演變成受文人墨客追捧的觀賞樓。特別是盛唐時期,很多歷史文人在此留下千古絕唱,李白留下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戶部巷——從民生衙門到美食小巷
關於戶部巷的相關記載最早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在清朝時期因為地方戶部衙門建在此巷內而正式得名。戶部巷雖然不大,但是名氣很響,因為臨近港口,往來熙熙,久而久之形成小吃聚集地,因為糧食充足、海品鮮美,聲名鵲起,經久不衰。戶部巷的延續,也是對漢味美食文化的傳承。
2003年,武昌區根據歷史淵源,將戶部巷打造成為漢味早餐巷,受到廣泛認可,後來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的說法。
晴川閣——楚天第一名樓
晴川閣始建於嘉靖年間,與黃鶴樓隔江相對,因崔顥《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一句而取名。晴川閣曾多次被毀,多次重建,最近一次是武漢市政府於1983年比照光緒年間樣式重建。
㈨ 武漢著名建築
黃鶴樓、江漢關、鄂軍都督府、古德寺、湖北省圖書館等。
1、黃鶴樓:黃鶴樓位在武昌江邊,始建於三國,唐時名聲始盛,歷代名人賦詩數不勝數,登樓遠眺,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雄偉壯觀,是武漢重要的地標建築之一。
2、江漢關:是一座具有希臘古典式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建築物,附近的江漢路是武漢最有名的步行街之一,沿江大道都是復古的建築物,十分有特色。
3、鄂軍都督府:位在武昌閱馬場,當時的革命黨就在這棟樓建成革命軍政府,宣布廢除清朝的帝制,這里是中華民國誕生的地方。
4、古德寺:位在漢口黃浦路鬧市區,這是全國唯一一座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寺廟,保存著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羅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東正教堂、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風格,它和傳統寺廟黃瓦紅柱、飛檐翹角的大殿迥然不同。
5、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是中部最大、全國第三的展覽場館,中心展覽面積18萬平方米,相當於17個足球場大,除了有展館,還有酒店、寫字樓,生態住宅區等,是目前華中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的綜合會展中心。
㈩ 武漢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是什麼呢有何特色
現在是武漢的實際文化的代表,是真正的事有很多吸引武漢人的許多舊建築,當然,武漢,也包括很多的自然文化景點,武漢是一個發展的歷史是悠久的城市,我國古代的發展一直持續,有面,多少的變化是,大體上,武漢,無論是人的一個新的發展態勢,承受文化魅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