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發展歷史與進程是什麼
中國 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經過漫長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歷史王朝簡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就此完。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
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並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准。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准。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四、齊楚紀:銅鐵並用時代,約六百年。以齊楚為代表的眾多周邊族群勢力(分別代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大規模融入華夏,為最終形成漢族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潰、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東遷,尊王攘夷、問鼎中原,商鞅變法、長平之戰等等重要歷史故事。
五、秦漢紀:鐵器時代初期,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大一統、書同文為時代口號,史記、漢書為時代標志,蔡倫改進造紙術更具有劃時代意義。有秦並六國、大澤鄉起義、楚漢相爭、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筆從戎等重要歷史故事。
⑵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堅持什麼的宗旨
始終堅持全心全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宗旨
⑶ 在中國什麼的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推進
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推進。
⑷ 2.新中國70年來,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黨在不同時期的戰略安排有哪些
五六十年代搞兩彈一星,提高自身防禦和國際地位。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上實行「韜光養晦」戰略。
2000年以後,加入世貿組織,融入全球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加強國防建設,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地方迅速提高。
十八大以來,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理念,中國日漸成為國際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⑸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兩大理論成果的共同點在於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帶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持續發展的第二大理論成果,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
(5)在中國什麼什麼的歷史進程中擴展閱讀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和邏輯上的密切聯系。兩者在繼承發展、與時俱進的基礎上,相映生輝,共同構建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事業在中國的新篇章。
一根相連的關系。兩者都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哲學基礎:堅持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兩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兩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以新的理論形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一脈相承的關系。兩者理論靈魂一脈相承。堅持實事求是,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歷史階段的任務和奮斗目標,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思想依據。兩者理論內容一脈相承。
毛澤東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基本矛盾、根本任務、現代化道路等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淵源。兩者理論風格一脈相承。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都是開放的科學理論體系,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⑹ 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為什麼做出"四個選擇
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正是由於這「四個選擇」實現了中國社會的三次歷史性轉變產生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兩大理論成果。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的成立,被稱為「開天闢地的大事變」。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光輝歷史。這部史詩,記載著中國共產黨不懈的奮斗和探索,訴說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解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指導思想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其先進性,最根本的是因為她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它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後,中國人民就在與眾多思想和理論的比較中認識到,這是能夠指導中國發展進步的科學理論。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之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堅信馬克思主義,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總趨勢。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得出的科學結論。《共產黨宣言》發表後,席捲歐洲的1848年革命爆發。
馬克思恩格斯極為關注這場斗爭,認為這是可能為社會主義革命掃清道路和准備基礎的革命。然而,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並沒有很快發生。
馬克思恩格斯對此作了反思,認為「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即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整個資產階級關系范圍內所能達到的速度蓬勃發展的時候,也就談不到什麼真正的革命。
(6)在中國什麼什麼的歷史進程中擴展閱讀:
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多方面的執政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級人民民主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初新政權的建立過程看,新政權的建立一般經過三個步驟,先是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安定新解放地區的局勢。
第二步,協商產生臨時性政權;第三步,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正式的政權。政權的參與者來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經濟上,恢復了被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1949年國民黨逃往台灣時,帶走了大陸多年積累的黃金、白銀、外匯和重要文物,留給共產黨的完全是一副爛攤子。有人等著看共產黨的笑話。這嚴重低估了共產黨人的能力。
我們黨內不光有經濟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確的政策調動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對農民,實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億多農民分得了七億畝土地;對工人,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國營經濟,使他們感到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了解放。
對民族工商業者,不光不沒收他們的資產,反而還通過加工訂貨等方式幫助他們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些辦法,使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就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還迅速解決了國民黨留下的嚴重通貨膨脹問題。
外交上,盪滌了帝國主義的污泥濁水。新中國建立前夕,黨中央還在西柏坡的時候,毛澤東就提出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其中一條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國防上,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武裝干預,戰火迅速燒到中朝邊境,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美軍還進入台灣海峽,直接干涉中國內政。
從1953年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又領導人民實現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為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保證了國家的經濟安全,能為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對於實現共同富裕有著重要作用,起碼使中國不會出現有的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現象。
改革開放使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很大發展,農村也全面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有人認為改革否定了當年的改造。這完全是誤解。當年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制度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改革是對原有基本制度的豐富和完善,絕不是要否定它。
新中國建立初期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發揮著很大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使來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達自己的訴求,實現真正的當家作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能使中國政治有穩定性連續性,避免多黨制國家無法避免的政治惡斗,協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會的共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少數民族群眾體會到各民族的平等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還領導人民為建設國家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打下了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
實現了「兩彈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國真正的大國地位;中美關系接近導致整個西方世界同新中國關系改善,為後來的對外開放創造了前提條件;還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主義
⑺ 中國在人類文明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中國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將近4000年。黃河流域的中國文化是世界最著名的古文明中心之一。中華民族各族人民的祖先共同創造了豐富多採的遠古文化和古代文明。歷史上,我國人民創造了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豐富的文化典籍。火葯、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等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醫學源遠流長。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醫學形成了完整、獨立的體系,深邃神秘的中葯、中醫、針灸,不但是人類健康的福音,而且也是中國對世界醫學的巨大貢獻。
中國古代擁有無數令人驚奇的建築。萬里長城的雄偉、北京故宮的輝煌、蘇州園林的精巧,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遍布全國的無數寺院、古塔和石橋等等,同樣匠心獨運,美奐絕倫。中國有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學。作為中國的主流思想,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學、以老莊為代表的道教,以及融入中國文化之後的佛教哲學,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對中華民族產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古典文學最為繁富。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等,在世界許多國家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中國有最為完備的史書,如《史記》、《資治通鑒》等。
中國有風格獨特的飲食文化,因為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形成了川、粵、蘇、魯、閩、浙、徽、湘等八大菜系,不僅源遠流長,而且聲名遠播。
⑻ 辛亥革命在中國革命史和現代化歷程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民主革命。在這次革命中,革命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第一個比較完備的共和國,它的水平超過了前人為尋求國家出路而進行的一切斗爭。同時,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辛亥革命正如毛澤東所說,是「在比較更完全的意義上開始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了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而斗爭」的革命。(《新民主主義論》)自一八四O年以來所發生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等,雖然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對外來侵略者和本國封建主義的意義,屬於民主革命的范疇。但嚴格說起來,這些都還只能算是民主革命的准備階級,只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才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革命。
第二,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發展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自秦朝以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也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國的權利,從此,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播下了民主主義的種子。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袁世凱的帝制或是張勛復辟,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所以,辛亥革命的勝利使共和國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使了中國人民的民主主義覺醒。在這一意義上,辛亥革命是繼戊戌維新之後的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三,辛亥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雖然僅短短兩三個月,但任職期間卻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有利於除舊立新、移風易俗的社會改革法令。值得一提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部具有憲法效力的臨時約法的產生,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在中國憲法史上也是一件有著劃時代意義的大事。約法的條文告訴人們,它基本上是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制訂的,充分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意願,開創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新局面。盡管約法本身有它在某些地方的不足之處,如對農民的利益缺乏關注等。但對封建專制制度而言,無疑是一個歷史進步。
第四,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了第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受儒家文化支配。然而,民國建立後,配合時代需求,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加入西方思想的精髓,構成了一套有遠見的政治方略──「三民主義」,跳出了歷史儒家思想的框框,成功建立了現代國家。
此外,中國近代思想的發展,都是致力於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成功後,以皇帝統治為骨乾的「普世秩序」隨而瓦解,出現了思想文化的解放,不久更出現「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作出重估。這又是辛亥革命帶來的貢獻所影響的。
中國歷史的發展充分說明,在專制政權的強大壓迫下,改革運動,不能挽救中國的民族危機。只有通過革命,打碎專制政權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枷鎖,才能取得民族的獨立,也只有沖垮封建主義的桎梏,才能開拓社會發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國擺脫專制和國家貧窮落後,使中華民族走向獨立、民主和富強的必由之路。
總括而言,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國,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偉大事件。在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歷史滄桑後,回首二十世紀,我們絕不能忘記辛亥革命對於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偉大歷史貢獻。
⑼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什麼理論成果
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是由毛澤東倡導並在二十世紀中國革命中大范圍實踐的一種政治、軍事、發展理論,一般認為其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共產黨認可毛澤東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要理論。
2、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獲得的與蘇聯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澤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從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和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出發,首次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具體內容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
主要創立者分別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
(9)在中國什麼什麼的歷史進程中擴展閱讀: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的關系,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理論精髓、理論品質和價值理想。
它不僅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將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靈活運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使得這一創新成果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芒,而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三大基本問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大理論成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⑽ 請列舉說明黨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歷史進程中的領導作用
第一,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中國的歷史表明,許多革命先驅,許多政黨和政治派別,都沒有找到國家振興和民族解放的道路。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為了擺脫被剝削、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後進行了種種嘗試,包括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戊戌維新以及義和團運動等,但都失敗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然而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指引中國人民找到了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正確道路,並且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團結和領導全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們黨成為執政黨。在不長的時間里,黨就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順利地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迅速恢復了遭到破壞的國民經濟,鞏固了人民政權,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隨後,黨又領導全國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幾十年來,盡管我們走過彎路,有過失誤,但是黨和全國人民一道,經受了挫折的考驗,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在新時期的基本口號和中心任務,它反映了我們黨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上的新認識、新實踐。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波瀾壯闊。黨中央緊緊依靠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地穩住了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13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上下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工作扎實,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性成就。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人們公認,這13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
總之,中國共產黨誕生80多年的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肩負起民族的希望,領導中國人民把歷史推向前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能更快地發展中國。
第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整個過程中,包括在革命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黨的領導。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堅持黨的領導是其內在要求和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如果我們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的走上邪路了」。這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中國充分體現出來。很顯然,這些都是黨的根本綱領、政治路線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歷史經驗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順利實現黨提出的戰略目標,始終保證我國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順利前進。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更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投身到改革和建設事業中來,不斷取得勝利。一方面,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是群眾自己的事業,必須最廣泛地動員他們參加,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他們最有力的支持。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能夠通過制定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能夠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地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能夠通過自己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人民群眾組織、帶動起來。一句話,黨根植於群眾,要把人民群眾動員、組織起來,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辦到。另一方面,要看到改革是一場規模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又不能照搬別國的模式。它要解決的問題極其復雜,又直接觸及各方面的利益。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里進行改革,其困難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這就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作為改革的設計者和領導者,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協調和組織各方面的力量,以爭取改革的成功。這個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事實充分證明,黨對改革和發展的領導作用,是任何其他組織和團體都不能代替的。
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安定團結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意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先決條件。如果政局不穩,社會動盪,人心渙散,現代化建設就難以為繼。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結成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系,贏得了各民主黨派的衷心擁護和密切合作與支持;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善於嚴格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及時調整各種利益關系,把全國各民族、各階層的人民團結起來;黨高瞻遠矚,善於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在執政條件下,積累了豐富的治黨治國經驗,緊緊把握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第三,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的領導核心,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在新的歷史時期,黨所處的環境和肩負的任務有了很大的變化,黨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新形勢下,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必須堅決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制;黨必須堅持和改善對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其他社會團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黨必須廣泛聯系和團結各階層群眾,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黨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原則,努力完成黨的建設面臨的各項任務。
總之,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