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戈鐵馬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金戈鐵馬 ( jīn gē tiě mǎ ) 釋義: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該成語出自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貳』 千古,風流,金戈鐵馬,無嘉草草,贏得,可堪這幾個字的意思
出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辛棄疾(宋代)
千古:久遠的年代。
風流:風度,儀表。這里指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和他們的事跡
金戈鐵馬: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
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
草草:輕率。
贏得:剩得,落得。
可堪:用於問句句首,等於說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叄』 世界歷史戰爭,金戈鐵馬鎮南關屬於嗎
你好!
鎮南關肯定是經過金戈鐵馬的大戰的,歷史上的鎮南關就是今天的友誼關,鎮南關是中國南疆重要關口。始建於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漢朝在此設關,初名「雍雞關」,後改名「界首關」、「大南關」。
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15公里處,踞大青山、金雞山(古稱錦雞陵)隘口。與西北的平而關、水口關合稱「南天三關」。友誼關是中越兩國邊境線上最重要的隘口。
明洪武元年(1368)為鞏固南疆,改建為兩層門樓。後易名鎮南關。又在金雞山陡壁上修築炮台數座俯控關口。關城附近山巒重疊,谷深林茂,地勢險要,為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古有「南疆要塞」之稱。
清光緒十一年(1885),法國侵略軍2000餘人自越南諒山進犯鎮南關,愛國將領馮子材率軍民在關內4公里處的關前隘英勇抗擊,大敗法軍(鎮南關大捷)。
光緒三十三年(1907)孫中山、黃興等發動推翻清朝的「鎮南關起義」。
1938年至1944年間,胡志明曾在廣西進行革命活動,多次經由憑祥一帶進出越南。1954年北越獨立後,胡志明曾多次經「鎮南關」到廣西訪問、度假、過生日。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由越南進犯廣西,將關門焚毀。
1953年改稱「睦南關」。
1965年越南戰爭爆發後,中國出兵援助北越抵抗美國,中國軍隊和援助物資經常由此進入越南境內。同年,「睦南關」改名「友誼關」,由時任中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親筆題寫關名,象徵中共與越共「同志加兄弟」的革命情誼。
現關城重建為三層花崗石城樓。
『肆』 金戈鐵馬是輔政四大臣的首輔,他死前做了一個什麼決定讓康熙帝除了鰲拜
在清朝歷史里有個很有權勢的部長。他經歷了皇太極、順治、康熙三個朝代,順治去世後,被任命為康熙年輕皇帝的助理大臣。他的名字叫索尼,在康熙的童年時代,索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康熙的親政府時期,索尼設立了狗和馬的勞工。即使索尼正在走向死亡,也不會忘記為康熙未來的中央集權做一件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個特殊決定,那麼這個特殊決定是什麼,以及最終結果如何?也正是因為第一輔政大臣,這樣縱容鰲拜,鰲拜的地位才顯得更加顯赫。那時候,康熙快12歲了。根據當時順治的政治年齡,康熙年近14歲。時間緊迫,但在這個時候,宮廷的真正權力幾乎掌握在雙簧管手中。孝庄文皇後開始擔心如果我們不想辦法幫助我們的孫子恐怕事情會變得有點糟糕。孝庄文皇後的妙招康熙四年,也就是康熙十二歲時,經過慎重考慮,孝庄文皇後打算讓康熙和赫舍里一家繼承這樁婚事,以爭取輔臣索尼。這位孝庄文皇後將索尼的孫女何得利嫁給了康熙,後者成為了索尼的孫子。
在小庄的政治聯姻浪潮過後,索尼很快就重新站穩了腳跟,以鰲拜為目標,重新奪回了總理的權力。雙簧管一看到索尼,就不寒而慄,因為他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虛弱了。但此時,雙簧管得到了埃比倫的支持,兩人都是鑲黃旗的成員,這是一個難以分離的共同利益集團。後來,孝庄文皇後感受到了這場婚姻的影響,想利用這場勝利,把艾必倫的女兒嫁給康熙,成為繼皇後之後的第二大妃子。結果,埃比倫很快就搬到了康熙和索尼附近,只剩下了雙簧管。我不得不說,金吉兒還是很老,啊。畢竟,孝庄太後曾經幫助過她的兒子順治皇帝。現在她正在協助她的孫子康熙。
根據她之前的經驗,她做了一些調整。對付這些大臣還是綽綽有餘,傾國傾城介入後,康熙的境況突然好轉,鰲拜開始擔心起來。索尼的臨別贈言是,索尼和艾比倫通過政治婚姻與他站在一邊,雙簧管真的被孤立了,之前依靠雙簧管的勢力開始瓦解,尋找出路,此時,雙簧管一定處於恐慌狀態。康熙六年,康熙十四歲。根據順治當政的年齡,康熙已經到了當政的年齡。所以索尼和埃比倫開始聯合要求恢復康熙的權力。年紀漸長,他想放棄軍事力量,回家養老,這對雄心勃勃的雙簧管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為了隱藏他的野心,雙簧管必須配合索尼和埃比倫的請求,雙簧管不像其他兩個人,應該接管政府,雙簧管沒有提出投降。
『伍』 金戈鐵馬,醉卧沙場對應哪個歷史人物
遙想當年,錚亮的金戈,驍勇的戰馬,勢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
此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借歷史上的英雄事跡,抒發對現實的感慨。南朝宋武帝劉裕,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這里作者竭力贊頌這種英雄氣概,正為了反襯南宋統治者偏安江左、不圖恢復中原的協政策,不作直接抨擊,卻更顯得意深味永。這里又把歷史事件與詞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造成一種沉鬱頓挫的風格和博大恢宏的意境。
醉卧沙場卻沒有特指,根據作者身處的時代是武則天到唐玄宗時期,應該贊揚的是西北邊陲的守邊將士,葡萄酒是西域引進,所以應該是贊揚戍邊萬里的安西軍將士。(安西都護府)
『陸』 金戈鐵馬的成語意思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金戈鐵馬的成語意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成語解釋
【拼音】:jīn gē tiě mǎ
【解釋】: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出自】:《新五代史·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
【示例】:想當年~,氣吞萬里如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描寫戰爭
成語造句:
1、這部電視片將帶領觀眾,走進河湖縱橫、檣櫓如織的水鄉北京;走進古城合圍、金瓦紅牆的紫禁城;走進古槐遮蔭、青磚灰瓦的胡同四合院;走進金戈鐵馬、烽煙滾滾的古戰場……去了解、探詢這座古城850年間發生的一個個難忘的.故事。
2、然而黑夜的沉鍾,依然響著金戈鐵馬,幼稚的理想,無法整理一個時代,直到你靈敏地消隱,大地還是屍橫遍野。
3、想我當年率領金戈鐵馬,縱橫沙場,是何等的威風啊!
4、經過這幾年的退休生活,他已經漸漸習於平淡,不復當年金戈鐵馬的英雄氣概。
5、當年那位率領金戈鐵馬、馳騁沙場紡大將軍,如今也已經垂垂老矣,真是歲月不饒人!
6、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7、我軍金戈鐵馬,十分威武,讓敵人聞之喪膽。
8、本文旨在闡述說明軍記物語產生原因及形成、演變過程中,展示日本歷史上一段金戈鐵馬的歷史場面。
9、公元十三世紀是一個天翻地覆的世紀,是一個金戈鐵馬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分裂了四百餘年的中國完成第四次統一的世紀,也是中國打破閉關自守真正走上世界歷史舞台的世紀。
10、這里曾經有過劍門關下的金戈鐵馬,這里也留下過古蜀道上詩人「難於上青天」的詠嘆,這里還孕育過曾經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一代女皇。
成語解釋: 金戈:金屬制的戈;鐵馬:披有鐵甲的馬。揮動金戈;騎著鐵馬。比喻戰爭及戎馬生涯。也形容軍隊或將士的威武雄姿。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
成語造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宋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成語使用: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描寫戰爭
發音技巧: 戈,不能讀作「ɡě」。
書寫技巧: 戈,不能寫作「弋」。
褒貶解析: 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 大動干戈、雄姿英才
反義詞: 天下太平、輕歌曼舞
英語翻譯: military hardware
金戈鐵馬成語接龍:
馬革裹屍革:皮;皮革;裹:包。用馬皮將屍體包起來。形容英雄戰死殺場的決心和無畏氣概。
馬上功成:指憑武功建國
馬壯人強:猶言人強馬壯。
馬上牆頭:指男女青年相戀的地方
馬到功成:見「馬到成功」。
『柒』 越王城山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金戈鐵馬的歷史風雲與這座小山丘聯系在一起。但事實上,這座越王城山卻大有來頭,這里素有「周朝勝跡,越代名山」的美名,且有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遺址——越王城遺址,承載了春秋戰國時期越軍在此屯兵拒吳的厚重歷史。
越王城遺址位於湘湖城山之巔,距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屯兵的重要軍事城堡,城址面積約1900平方米,城牆全長約1091米,殘存城垣底寬8至10米,上寬1至2米,高3至5米,有研究確證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址,浙江省人民政府已於1989年12月,命名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驗明正身
越王城,即是固陵城
固陵城,在《越絕書》《吳越春秋》中均有記載,是典故「饋魚退兵」的發生地。在吳越兩國的交戰中,吳眾越寡,兵力懸殊。後來越軍終以寡不敵眾,節節敗退到了以天塹著稱的錢塘江,不得不在錢塘江南岸的固陵上堅守。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是「固陵城」拯救了他們,使越國轉危為安。因此可以說,固陵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越國發展上極為關鍵的轉折點。
但你可能不知道,越王城被確定為「固陵城」是經歷了不小的曲折。
20世紀八十年代,調查人員在對越王城進行實地調查後,發現了大量春秋時期的印紋硬陶片,及沿著整個山脊走向而築成的夯土城牆,結合相關文獻,專家認為越王城就是昔日的「固陵城」。1989年,越王城遺址被公布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然而一經公布,就引來了考古學術界的質疑。有學者認為把越王城遺址定為越國時期的城址缺乏事實依據,所謂的夯土城牆可能是其構築的戰壕。
為了驗明正身,省、市文物部門聯合,又對城山進行了進一步調查。經過對東部夯土城牆的解剖,發現了十分清晰的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文化堆積層,出土了大量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印紋硬陶片。並對依城山山脊而建的城垣遺跡也作了調查和試掘。
通過探測,城牆全長1091米,山頂中間低、四周高,高處即為人工夯築的城垣,平面橫呈葫蘆狀,城垣內緩外陡。城四角均有高於城牆的寬大隆台地,可能是城堡瞭望或指揮樓台。城牆外是垂直幾十米的峭壁,靠錢塘江一側的西北、北部城垣外壁及山體非常陡峭 ,部分坡度超過80度,有的山體明顯經過人為劈削,易守難攻。
由此,湘湖邊的越王城山是文獻記載的越國屯兵拒吳的固陵城的觀點才得到了考古的印證。
越城懷古
登臨城山,懷想的是哪些歷史?
湘湖八景——
『捌』 《十面埋伏》聽著有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這支樂曲背後有什麼歷史故事
《十面埋伏》是一首動人心魄的古曲,表現了楚漢相爭、垓下之圍的場面,凸顯了樂曲激烈雄壯、復雜多變、富於戲劇性的特點,是我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曲的代表作。
總結:有意思的是,對垓下之圍的文學和史學記述大多是站在楚軍角度,以項羽為敘事主體,凸顯英雄末路之際的悲壯。另一首著名的琵琶曲《霸王卸甲》也是以此為主題的。而《十面埋伏》的敘事主體則是漢軍,整首樂曲主要表現楚漢兩軍殊死決戰的激烈情景,因此有一種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
『玖』 金戈鐵馬的意思
金戈鐵馬意思: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金戈鐵馬讀音:jīn gē tiě mǎ。
金戈鐵馬出處:《新五代史·李襲吉傳》:「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
金戈鐵馬例句
1、夢中柔情俠骨,肝膽相照,金戈鐵馬,立功建業,成就千秋萬世不朽名。
2、李將軍金戈鐵馬、戎馬一生,到頭來連個王侯也沒封了。
3、金戈鐵馬,怎奈情落他處,功成名就之時亦為鳥盡弓藏之日,周而復始。
4、金戈鐵馬盪平了大宋王朝,北方的西夏王朝也消失在歷史的雲煙深處,空渺無跡,不知去向,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個懸念。
5、公元十三世紀是一個天翻地覆的世紀,是一個金戈鐵馬戰火紛飛的年代,是分裂了四百餘年的中國完成第四次統一的世紀,也是中國打破閉關自守真正走上世界歷史舞台的世紀。
『拾』 金戈鐵馬辛棄疾的內容簡介
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詞壇飛將。他也是南宋著名的軍事將領。辛棄疾的青少年時期是在金國佔領區度過的。在青少年時期他從未到過南宋,那麼,他究竟是受到誰的影響,年紀輕輕已經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很早就立下了將來要回歸南宋,恢復中原的志向呢?根據《宋史》記載,辛棄疾還有一個英雄壯舉,他曾經率領50名騎兵沖進金軍5萬人的大營,生擒叛徒後安然而歸。百家講壇主講人趙曉嵐教授繼評說李煜(《趙曉嵐說李煜:林花謝了春紅》,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之後,又對這位「醉里挑燈看劍」的詞人的人生歷程和心路歷程,進行了繪聲繪色地講述。書稿對講演稿作了較大的補充、修改,主要是在各章新設置了一些懸念,增加了傳奇性,使之更具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