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爾濱的歷史
哈爾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長期以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並沒有給地處祖國邊疆的哈爾濱太多的筆墨,直至遼金以後,哈爾濱才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注腳。
作為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哈爾濱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來,哈爾濱的歷史尤其活躍,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哈爾濱開始繁榮,初具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吸引了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在這里聚集,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是黑龍江省省會,也是東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積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萬,其中市區人口384萬,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之美稱。
美麗的松花江穿城而過,帶來了無盡的秀美和豐饒。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
哈爾濱是中國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清王朝時哈爾濱地區屬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其古地名漢語俗稱「哈拉濱」,後稱「哈爾濱」。
(1)哈爾濱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哈爾濱是我國著名的冰雪旅遊城市和北方音樂名城。哈爾濱地處中國寒冷的北方,冬長夏短,歷史記載最低氣溫曾達零下41.4攝氏度,全年結冰期在190天左右,因此被稱之為「冰城」。哈爾濱冰雪節被稱為世界四大冰雪節之一。
哈爾濱的夏天絢麗多姿,別具魅力,一年一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已有40餘年的歷史,是具有國際影響的音樂盛會,為哈爾濱贏得了「北方音樂名城」的美譽。
哈爾濱自然風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陽島、東北虎林園、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園、松峰山、二龍山、玉泉狩獵場和亞布力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哈爾濱歷史悠久,不僅薈萃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哈爾濱文廟、極樂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築及造型奇特的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譽為"東方小巴黎"。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因此,它還有個雅稱叫「丁香城」。
⑵ 哈爾濱城市有多少年
2005年11月哈爾濱迎來其建市100周年
⑶ 哈爾濱的歷史誰知道哈爾濱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2qS0tYrc7bSSvYEP373z-MqZsYrpL3wG5SnD57gl_
⑷ 哈爾濱的歷史有多久了!
有一種說法(1987年彼得洛夫.夫在美國出版的《松花江畔的城市》中談到:「1899年5月16日,在距松花江畔8俄里的地方建起第一間鐵路建設者工棚,周圍很快形成一個小村,這個地方後來被稱做老哈爾濱……」
地質學家阿努欽在自己的書中(1948年)寫到:「……工程師什德洛夫斯基在現在的橋庄(36棚,譯者著,位於道里區偏臉子,此處距離差8公里)建起第一間工棚,應把這個日子視為哈爾濱開始建城的日期」。在工棚建成方向上有很多分歧,我想,沒必要理會這些。什德洛夫斯基具有舊時學校工程師責任感的特點,多半是下達了同時建設兩個工棚的命令,當時的出發點是一切為了工作,但他沒有想到,日後的歷史學家們將會認真地尋找:第一所工棚建在哪?
另外一種說法:4月26日(他們到達後的第三周),城市(將來的)氣象站的第一位站長韋謝洛夫佐洛夫•弗•恩在他的觀察日記中做了第一描寫,因此,可以把1898年4月26日這一天看成是哈爾濱的建城日(跟最初記在文件上的一樣)。
⑸ 哈爾濱歷史是什麼
哈爾濱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舊石器時期,長期以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並沒有給地處祖國邊疆的哈爾濱太多的筆墨,直至遼金以後,哈爾濱才開始成為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注腳。
作為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哈爾濱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來,哈爾濱的歷史尤其活躍,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哈爾濱開始繁榮,初具近代城市的雛形。
20世紀初,哈爾濱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吸引了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在這里聚集,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建立了人民政權,成為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是黑龍江省省會,也是東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積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萬,其中市區人口384萬,是全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之美稱。
哈爾濱話原屬東北官話哈阜片肇扶小片。根據最新的東北官話標准,哈爾濱話被劃分為東北官話松遼片,是全國最接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普通話發音的方言之一。與其他漢語方言相比,具有表達標准、清晰、明了的特點。
哈爾濱的普通話普及程度明顯好於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一些外國人認為,哈爾濱話好聽、地道、沒有奇怪的語調。哈爾濱人的發音與東北其他地區明顯不同,哈爾濱市區與近郊區的發音都有明顯區別。也正是這個原因,過去幾十年中,哈爾濱為全國各地的電台、電視台、文學藝術組織培養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員和主持人。
⑹ 哈爾濱有什麼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
1、方言
哈爾濱話屬東北官話—哈阜片—肇扶小片,是全國最接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普通話發音的方言之一。與其他漢語方言相比,具有表達標准、清晰、明了的特點。哈爾濱的普通話普及程度明顯好於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
一些外國人認為,哈爾濱話好聽、地道、沒有奇怪的語調。哈爾濱人的發音與東北其他地區明顯不同,哈爾濱市區與近郊區的發音都有明顯區別。也正是這個原因,過去幾十年中,哈爾濱為全國各地的電台、電視台、文學藝術組織培養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員和主持人。
2、宗教
哈爾濱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數人信仰東正教、猶太教和薩滿教。
3、習俗
野遊。受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傳統影響,早在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就有了野遊的風俗。解放後,野遊之風日益盛行,許多單位春夏秋季都要組織職工到郊外野遊,也有的以家庭為單位野遊。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爾濱人的野遊正在發展為更大規模的旅遊活動,並成為生活中文化娛樂的一項重要內容。
野餐。在哈爾濱,凡組織或進行野遊活動,都離不開野餐。哈爾濱野餐有歷史淵源,受北方少數民族飲食習慣以及後期歐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起,哈爾濱人逐漸形成野餐風俗。
冬泳。冬泳是哈爾濱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體育活動,表現了哈爾濱人不畏嚴寒的強壯體魄和堅強意志。冬季,哈爾濱的室外溫度下降到零下十幾、二十幾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開冰面,修築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時間多在太陽未出來的5—6時左右,冬泳表演時間在10—14時之間。[47]
喝啤酒。哈爾濱在20世紀初就已經生產啤酒,哈爾濱啤酒廠始建於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哈爾濱啤酒年消費量30多萬噸,人均啤酒消費量居全國首位,主要品牌是「哈爾濱」和「新三星」。
看冰燈。哈爾濱的冰燈始於60年代初期,是在民間傳統簡陋藝術形式上發展起來的。它以園林藝術為依託,以建築和雕塑藝術為表現手法,用電燈光為光源,製作成各種冰的景物。20世紀下半頁,冰燈逐步發展成哈爾濱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藝術。
每年一屆的冰雪節、冰燈博覽會成為冰燈藝術的大觀園,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游覽。
冰上婚禮。冰上婚禮是哈爾濱青年人喜愛的一種婚禮形式。冰上婚禮由哈爾濱青年宮主辦,集體舉行,成為哈爾濱每年一屆的冰雪節的組成部分。
(6)哈爾濱的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哈爾濱的旅遊資源:
1、哈爾濱中央大街 , 中央大街是哈爾濱市很繁盛的一條商業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這條長街始建於1900年,街道建築包羅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的建築71棟。
現在已成為哈爾濱旅遊、購物、娛樂、餐飲的集中地,融合了整個哈爾濱的美食和特產。哈爾濱中央大街是百年老街,是哈爾濱市的名片。街路兩側匯集了風格各異的精美建築。在精美的建築中,各種小吃、快餐、西餐,韓式、日式等料理多如繁星。
2、聖·索菲亞教堂,坐落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索菲亞教堂內部現作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博物館」使用。聖·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它又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3、哈爾濱極地館是世界首座極地演藝游樂園,哈爾濱國際冰雪節三大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首家以極地動物娛樂表演為主題的極地館。被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 Advisor」評選為「全球傑出景區」。
「極地鯨靈炫樂團」完美鉅獻,世界各地著名極地動物明星齊聚哈爾濱極地館,傾力領銜世界頂級的七大主題表演。世界唯一極地白鯨水下表演秀,中國第一美女馴養師與白鯨米拉共同演繹了感動世界的夢幻傳奇——「海洋之心」,入選美國赫芬頓郵報「全球50個歷史時刻」!
⑺ 哈爾濱的歷史多少年
110年,從1898年哈爾濱開埠到今年正好110年
⑻ 哈爾濱市哪年建立的
哈爾濱這個城市約有100年的歷史,哈爾濱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已不太容易考證。幾百年前它是一個村子,隨著它在中國與歐洲通商貿易中地位的日趨重要,逐步的形成了一個城市。
⑼ 哈爾濱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東鐵路1897年開始建設之前,哈拉濱就是個村子,鐵路運行之後,各國領事館在這里落成,僑民遷入,1905年中央政府設治機構,哈爾濱這才有了正式的行政狀態,也就是說,哈爾濱的城市歷史應該從1905年算起,現今是2019年,哈爾濱的城市歷史114年了。作為一個受本地文化西化影響的哈爾濱人,我愛這座城市的風貌文化,厭倦它市民工資水平全國倒數貧富懸殊的狀況,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真的發展富裕起來。
⑽ 哈爾濱的歷史沿革
①天鵝論:主張哈爾濱的原始語音是「galouwen」,即「哈爾溫」,本意是「天鵝」之意,認定其為現今哈爾濱地名由來的「通說」。
② 滿語「打魚泡」或「曬漁網」說:這一說法1898年出自一個俄國采礦工程師之口,1922年《哈爾濱指南》和1929年《濱江塵囂錄》都沿用了此說。
③蒙語「平地」說:這是191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誌》中提出的,從發音角度跟蒙語相碰得出的結論。
④俄國「大墳墓」之俄語「大墳墓」說:見於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書,說明俄國人一開始就有永久佔有此地之意。
⑤「人名」說: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猜測,《東省鐵路沿革史》中認為這個詞可能是從前某個強大的統治者的名字,無從考證。
⑥滿語「鎖骨」說:完全的音譯,因滿語「哈拉吧」是鎖骨之意,由此推論。
⑦滿語「哈勒費延」及「扁」說:這個譯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費延」在滿語中是「扁」的意思,引申為「狹長」,象形之意。
⑧ 通古斯語「渡口」說與「船渡場」說:俄國人的研究成果,認為哈爾濱一詞源於通古斯語,含義為船隻停泊之地。
⑨女真語「阿勒錦」說:「阿勒錦」譯為漢語有名譽、榮譽、聲譽等含義。此說依據在《金史·本紀·卷二》中。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後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後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並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