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漢武帝時期,有個特別有名的人物叫蘇武。蘇武那時候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不過匈奴兵沒有按來使的禮節對待蘇武,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勸蘇武投降。
不過蘇武並沒有出賣漢武帝,這種態度惹得匈奴的首領非常氣憤,但是他又不敢殺了蘇武,就把蘇武安排在北海邊,讓蘇武放羊,有個非常出名的故事名字就叫「蘇武牧羊」。
在蘇武牧羊遭受威逼利誘期間,漢武帝和他的臣子們也是想盡各種辦法希望能把蘇武救回來。但是中原地帶距離匈奴何止千里,漢武帝幾次派使臣希望對方把蘇武放回來,但是匈奴一直回復的是蘇武已經死了。
使臣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告知他蘇武還沒有死,只是被流放到北海放羊。於是使臣便告訴匈奴首領,謊稱漢武帝在狩獵的時候射下來一隻鴻雁,這只鴻雁的腳上有蘇武寫給漢武帝的書信,蘇武肯定沒有死。匈奴首領至此才承認蘇武的事情,放蘇武回去。
B. 《鴻雁傳書》源自於什麼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
《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相關如下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C. 鴻鵠傳書出自那個典故
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
新年快樂,如果幫到你,請記得採納,O(∩_∩)O謝謝!
D. 「鴻鵠傳書」一詞,源於哪 個歷史故事
蘇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典故】 匈奴自從被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匈奴的單於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於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於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於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於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 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拚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律向單於報告。單於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於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蘇醒過來。 單於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癒了,單於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於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 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於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 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於報告。單於把蘇武關在地窖里,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 單於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於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於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於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於,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於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發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E. 鴻雁傳書源自於什麼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牧羊的典故。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5)鴻鵠傳書源自於歷史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另一種更為人所知所喜歡的是民間流傳的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王寶釧苦守寒窯十數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寶釧正挑野菜,忽聞空中鴻雁連聲呼喚,遂請求代為傳書於平貴夫郎,然一時難尋筆墨,情急之下,撕下羅裙,咬破指尖,寫下血淚書信,傾訴對愛情忠貞和盼望夫妻團圓的心情。前者是對國的忠心,後者是對感情的忠貞,這兩種故事的流傳,讓「鴻雁」成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讓這兩個故事本身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傳說漢高祖劉邦被楚霸王項羽所圍時,就是以信鴿傳書,引來援兵脫險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信息。清乾隆年間,我國廣東佛山地區每年5、6月份舉行放鴿會,每年都有幾千隻參加,賽距約400華里。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會。國外利用信鴿傳遞消息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公元前530年,當時利用信鴿傳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
F. 《鴻雁傳書》出自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牧羊的典故。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並押在北海苦寒地帶多年。後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於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並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隻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這樣,匈奴單於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的歷史有:
1、傳說漢高祖劉邦被王項羽所圍時,就是以信鴿傳書,引來援兵脫險的。
2、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信息。
3、清乾隆年間,我國廣東佛山地區每年5、6月份舉行放鴿會,每年都有幾千隻參加,賽距約400華里。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會。
4、國外利用信鴿傳遞消息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公元前530年,當時利用信鴿傳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
G. 鴻浩傳書一詞,源自於以下哪個歷史故事
樓主 你好
出自《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鴻雁:《漢書.蘇武傳》載有大雁傳書事,後因以之喻書信。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H. 我們常說的《鴻雁傳書》源自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源自於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漢代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流放北海去放羊。十幾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於仍不肯放蘇武回漢。
當時,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使用了一個小計謀讓漢使告訴單於;某日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
單於聽後無奈,只好讓蘇武回漢。此後,人們就用鴻雁喻指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鴻雁傳書具體解釋如下:
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是一個漢語成語。
鴻雁傳書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例句:你在網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一時間鴻雁傳書,玉照紛飛,我不該用報紙上的報道打擊你。
I. 鴻雁傳書源於哪個歷史故事
「鴻雁傳書」出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鴻雁傳書起源於漢代,最早記載於《漢書》中,說的是漢朝的使者派鴻雁來傳遞書信給蘇武。鴻雁指的就是信使,或者書信。這個故事流傳以後,人們就用鴻雁傳書來代指信使,或者傳遞書信,在不少詩歌中都會引用這個典故。
早期用鴻雁傳書典故的詩
最早寫鴻雁傳書的詩,來自南北朝齊梁時期,齊梁時期的詩人何遜有一首《學古詩》。
當年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博望侯張騫中途被匈奴扣留,在外共歷十三年。後又奉命出使烏孫,以功封博望侯。 詩的結尾處寫到: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這兩句明確地使用了漢書中鴻雁傳書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漢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帶著書信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漢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樹。
J. 「鴻鵠傳書」一詞,源自於以下哪個歷史故事
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
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單於(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範,單於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匈和好,結為姻親。
漢朝使節來匈,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於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於。單於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蘇武因此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外交官,而「鴻雁傳書」一時亦被傳為美談,這只虛擬的大雁就從此成為了中國郵政翩翩展翅的象徵的雛形。
(10)鴻鵠傳書源自於歷史哪個故事擴展閱讀
抄本《蘇武牧羊記》,全劇25出。《牧羊記》是一出歷史故事劇。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
19年的牧羊生活,蘇武吞氈嚙雪、歷盡艱辛。匈奴單於曾令蘇武的好友、降將李陵前去探望,動之以情;又派「姑娘」誘之以色。但蘇武正氣凜然,李陵羞愧而回,「姑娘」自刎身亡。後來,漢皇見到大雁帶回蘇武的血書,派兵擊敗匈奴,蘇武得以榮歸。戲劇情節較歷史記載有所增刪。
《漢書·蘇武傳》所載,漢朝使者為了要求匈奴單於釋放蘇武,才編造了漢武帝在上林射雁得見帛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