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是唐朝詩人的一首詩,其中講述了什麼歷史故事
《詠漢高祖》是唐朝詩人王珪和於季子的詩作,分別見於《全唐詩》卷30和卷80。漢高祖即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今徐州市豐縣)人,性情豁達大度,曾為泗水亭長,起初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後楚懷王的陣營,公元前207年,率軍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後),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劉邦即皇帝位後,王後呂雉改稱皇後,太子劉盈稱皇太子。劉邦最初定都洛陽,後根據戍卒婁敬的建議,定都咸陽以東的長安(今陝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開基肇始,史稱西漢。
『貳』 三尺劍六鈞弓典故
1、三尺劍
古劍長凡三尺,故稱三尺劍。《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釋義為我以百姓的身份提著三尺長劍取得了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嗎?
2、六鈞弓
六鈞弓是強弓。唐 羅隱 《登夏州城樓》詩:「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枝長戟六鈞弓。」 釋義為褪去學儒的身份從軍去做校尉,拿著一隻長戟和一把強弓。
(2)三尺劍喝什麼歷史故事有關系擴展閱讀
現代的弓箭可分為三種:
1、牛角弓。
2、復合弓。
3、滑輪弓。
復合弓、滑輪弓都是現代材料製成,一般是作為比賽用器具。牛角弓是中國古代弓箭的巔峰之作,到目前為止也不亞於現代材料製作的弓。牛角弓由牛角,竹木胎,牛筋,動物膠等材料經過百十道工序加工而成,技術難度高,製作周期長,卻不能長期保存,最長也就能保存百十年。
弓箭作為古代戰上的重要武器,最終被槍炮所淘汰,傳統弓箭文化從此成為歷史,現如今會製作傳統弓箭的人寥寥無幾,可能就只有北京聚元號和曲阜徐弓坊的幾位師傅會做了。
英國人皮特·里費斯(Pitt-Rivers)按弓體構造,將世界各民族的弓區分為單體弓、加強弓(又稱合成弓、背襯弓或疊片弓)、復合弓三種。制弓術的一般演進道路是由單體而加強而復合。在東亞、西亞和歐亞草原地區,都是按照這個順序發展的,當然也有例外,歐洲大部分地區就長期使用單體弓。
單體弓以英國長弓為其代表。復合弓的代表有西亞三角弓和雙曲反彎復合弓,後者因為由古代斯基泰人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傳入歐洲,古羅馬人稱之為「斯基泰弓」(Scythicus bow),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
中國最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即商代晚期,在大量使用加強弓的基礎上,就已經發明了雙曲反彎復合弓,到了戰國時期,開始成為軍隊裝備弓具的主體。
『叄』 壯士腰間三尺劍出自什麼典故
出自《笠翁對韻》,壯士腰懸三尺劍講的是在春秋戰果時期,原楚國大夫伍奢遭小人費無及陷害,和他的長子伍尚雙雙被殺,只有幼子伍員(字子胥)逃門在外,並且遭到楚平王的通緝。
伍子胥一路逃亡到鄭國的邊境城市昭關,這是通往吳國的交通要道。
在這時充分反映出當時的伍子胥急於投奔吳國,為父兄報仇雪恨的心情,當天夜裡,他在油燈下照著鏡子,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烏發斑白,可謂是一夜愁,白了頭。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今蘇州)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
『肆』 古代男子手握三尺是什麼
古代男子手握三尺「指的是劍。
根據周朝劍制,長度、重量有三種,分別供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種身份的人佩帶,分稱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上制之劍,長約三尺,故劍又別名為 「三尺」。
東漢歷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高帝記》有「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意為劉邦自述:」我憑借平民的身份,提劍奪取天下」。
古代男子手握三尺劍的發展歷史:
劍(英文:Sword,三尺: 劍的別稱,因通體長三尺,故以之為劍的代稱。三尺劍: 劍的泛稱。七尺: 古代長劍的代稱。利劍: 名劍的泛稱。寶劍: 劍的泛稱)是一種兵器。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凶險異常,生而為殺。
漢劍,顧名思義就是興盛於漢代的鋼鐵劍。由於漢代冶鐵業的發展突破了青銅劍的長度限制,漢劍劍體日益輕薄窄長且劍鋒更尖銳,東漢時期鋼鐵劍徹底取代青銅劍。作為最後的戰場使用劍,漢劍在中國刀劍歷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伍』 壯士腰間三尺劍出自什麼典故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
出自:《笠翁對韻》
羹對飯,柳對榆。短袖對長裾。雞冠對鳳尾,芍葯對芙蕖。周有若,漢相如。玉屋對匡廬。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
『陸』 三尺劍講的是誰斬白蛇是漢什麼帝
劉邦斬白蛇用的什麼劍,劉邦斬殺白蛇劍叫什麼。
日期:2020-02-25 13:18:09編輯:清朝歷史
劉邦斬殺白蛇劍叫什麼。
赤霄,十大名劍之一,是帝道之劍。漢高祖劉邦所得,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長三尺,劉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
漢高祖劉邦憑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始其帝王一生。起義時由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
(6)三尺劍喝什麼歷史故事有關系擴展閱讀
劉邦斬白蛇的傳說:
劉邦以亭長的身份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驪山,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也就會都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就停下來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走。劉邦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在前邊先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
劉邦已醉,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於是趕到前面,拔劍去斬大蛇。大蛇被斬成兩截,道路打開了,繼續往前走了幾里,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兒,我在哭他。」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兒是白帝之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之子殺了,故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赤霄劍
劉邦斬殺白蛇成傳言,劉邦斬殺白蛇劍叫什麼?
這把劍的名字其實並沒有流傳後世,《廣雅》記載過一把叫「斷蛇」的劍,王念孫在《疏證》考證「《西京雜記》雲:『漢高帝斬蛇劍,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以為飾,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蓋即《廣雅》所謂斷蛇也』。」他是認為這把「斷蛇」就是高祖斬白蛇的「三尺劍」,而《西京雜記》裡面僅僅稱之為「高祖斬白蛇劍」,並稱其「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
劉邦斬白蛇的傳說:
秦朝末年,劉邦帶領一班貧苦農民,舉起反秦的義旗,來到芒碭山,那身如大梁的白蛇,一見劉邦「嘰溜」一聲,變得像筷子一樣大小,劉邦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段。夜裡白蛇給劉邦托夢說:「主公,你今天殺了我,何時還命呢」劉邦隨口推說:「這里高山陡嶺哪有命還?平地(帝)還命罷。」白蛇說:「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現在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在中間平帝時,篡你的朝。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為王莽,殺了漢平帝,篡了漢朝。後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這都是因為劉邦做事虧心引起的。
劉邦當初斬白蛇是什麼典故啊?
秦朝末年,劉邦帶領一班貧苦農民,舉起反秦的義旗,來到芒湯山,那身如大梁的白蛇,一見劉邦「嘰溜」一聲,得象筷子一樣大小,劉邦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段。夜裡白蛇給劉邦托夢說:「主公,你今天殺了我,何時還命呢」劉邦隨口推說:「這里高山陡嶺哪有命還?平地(帝)還命罷。」白蛇說:「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現在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在中間平帝時,篡你的朝。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為王莽,殺了漢平帝,篡了漢朝。後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這都是因為劉邦做事虧心引起的
三尺劍講的是誰斬白蛇是漢什麼帝
漢高祖醉斬白蛇,是關於漢高祖劉邦的典故。秦末,劉邦在芒碭山時,有一天夜裡喝醉了酒,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了去路,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不怕,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兩段。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高帝手持三尺劍,斬白蛇起義「 是啥意思?
秦朝時,有這樣一個沒有出息,渾身都是毛病的青年。他懶,從來不幹家裡的農活。
他好酒,常常醉成一灘爛泥。他好色,見著漂亮姑娘就邁不開腿。他沒有禮貌,對官對民都大大咧咧。最可氣的是他好撒謊,好吹牛。他經常讓人看他左腿上的七十二個黑痣,他不說這是皮膚病,而是說是天相圖。他經常遙望咸陽,搖頭嘆氣:"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他撒謊越來越離譜。他不知從哪兒弄來一根生銹的鐵棍,告訴鄉里人說,這是一把從南山仙人那裡得來的寶劍,名字叫:赤霄。他把它奉若至寶,整日"劍"不離身。他還說自己不是人,而是天上的一條赤龍。他的牛越吹越大。他說他早就認識始皇帝,始皇帝是白龍,他還說始皇帝不如他,因為他是法力更高的赤龍,他將來要取而代之也做皇帝。他還說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氣已化為一條白蛇,最近一段時間正在豐西澤附近游。他說他要斬去這條白蛇,他邊說還邊用撿來的鐵棍比劃了一下。人們都把他的話當笑話、大話、沒有人相信。可是,在一個晚上,一切都變了。這天晚上,鄉里幾十個結伴去縣里學徒做工的青年走到了豐西澤,這個青年也在其中,但他不是去做而是湊熱鬧,他一邊走一邊掏出酒壺喝酒。這幫人走到豐西澤時停住了腳步,說來也怪,最近,去縣城學徒做工的人中經常有人莫名其妙地消失在豐西澤附近,所以,為保險起見,大家派一個身手敏捷的青年先走幾步前去打探。過了一會兒,探子嚇得面無人色逃了回來,他說他走一段路聞到前面隱隱有腥氣,於是爬上一棵大樹瞭望,看見一條碩大而凶惡的白蛇正擋在道路中間,象在等待什麼。人群大驚失色,再也不敢向前。他一邊說一邊拔出鐵棍。腳步踉踉蹌蹌,看來他喝了一上路,到現在已經喝醉了。人們屏住呼吸看著他歪歪扭扭遠去的背影,心裡都在說:這個傻小子……一夜過去,這個青年也沒有回來,人們知道他一定成了蛇的美餐。去開霧散,大家繼續前行。故事後續走了一段路,突然,他們看見一條碩大的白蛇被斬為兩截,死在路邊。再向前走了幾里地,發現這個青年正躺在路邊呼呼大睡,他的身體上方被一團運雲氣籠罩,雲中有條赤龍正在懶洋洋地飛來飛去。而他手中的那根鐵棍不見了,代之的是一把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上清晰鐫刻著兩個篆字:赤霄。這一刻,人們都知道了這個青年原來說的話都是真的。這個青年就是劉邦。
劉邦(109)白蛇(8)
『柒』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麟.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是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漢高祖在沛縣豐邑起義,乘機運如躍過龍門之鱗。他奮起舉三尺劍取天下,向西消滅暴虐無道之秦。
出處:唐·王珪《詠漢高祖》
原詩: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賓。高抗威宇宙,貴有天下人。
譯文:
漢高祖在沛縣豐邑起義,乘機運如躍過龍門之鱗。
他奮起舉三尺劍取天下,向西消滅暴虐無道之秦。
十月里眾賢如五星相聚,七年內定天下四海從賓。
強大的勢力威震著天地,身居皇位統治天下人民。
(7)三尺劍喝什麼歷史故事有關系擴展閱讀:
全詩用傳體將漢高祖一生重大經歷濃縮入詩,以創業之艱難烘托其建立西漢王朝的偉大功績,同先唐其他詩作感情基調一致,而全用史事,選材典型,簡練概括,寓慨良深。
王珪善寫詩文,《詠漢高祖》歌頌了劉邦「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的偉業。《詠淮陰侯》,既歌頌了韓信的赫赫戰功,又表示了對韓信的深切同情。其詩與當時在詩壇上佔主導地位的梁陳宮體迥然不同,質朴沉健,耐人尋味。
『捌』 壯士腰間三尺劍出自什麼典故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
出自:《笠翁對韻》
羹對飯,柳對榆.短袖對長裾.雞冠對鳳尾,芍葯對芙蕖.周有若,漢相如.玉屋對匡廬.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內五車書.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
『玖』 三尺劍六鈞弓指的哪兩位古人
三尺劍是指漢高祖劉邦,六鈞弓魯國人顏高
三尺劍,漢語詞語,古劍長凡三尺,故稱。
尺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於十寸。西漢時一尺等於0.231米,今三尺等於一米)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意為我以平民之身手提三尺長劍奪取了天下,這難道不是天命嗎?
六鈞弓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是一鈞。
出處:
《左傳·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 顏高 之弓六鈞。』皆取而傳觀之。」 杜預 註:「 顏高 、 魯 人。三十斤為鈞,六鈞共有一百八十斤。古稱重,故以為異強。」謂張滿弓用力六鈞,後因以指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