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滕王閣的歷史
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他於滕州築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閣旅遊區被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B. 滕王閣什麼時候建成
滕王閣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由滕王李元嬰始建。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滕王閣是他在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別居。
滕王閣自唐初創建以來,迄今已有1300年,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迭遭廢興達28之多。
第29次興建奠基於1983年,竣工於1989年重陽節。也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滕王閣。
這是根據古建築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並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建築而成。滕王閣主體建築9層,凈高 57.5米,建築面積 1.5萬平方米。下部是象徵古城牆的約 11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之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其兩翼為對稱的一級高台,高台上部為游廊,游廊南端為「壓江亭」。北端為「挹翠」亭。主體建築丹柱碧瓦,畫棟飛檐,斗拱層疊,門窗剔透,其立面似一個倚天聳立的"山"字,而平面則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鯤鵬。
C. 滕王閣的由來有多少年的歷史經歷過幾次翻修
滕王閣是唐朝滕王建造的,因為王勃寫了一首《滕王閣序》成為天下名樓之一。
D. 滕王閣的歷史
滕王閣座落於南昌市西北,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為當時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據記載,李元嬰於永徽三年遷任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建此閣以為別居。由於李元嬰封號為「滕王」,故名滕王閣[1]。20多年後,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首次重修。竣工後,閻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記事,途經於此的王勃就是於此時寫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閣序》。並由此令滕王閣名揚四海。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贊道:「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清代詩人尚鎔《憶滕王閣》詩雲:「天下好山水,必有樓台收。山水與樓台,又須文字留。」
後來歷經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後修葺達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築規制也多有變化。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公重修此閣,王勃寫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貞元六年(790年)和元和十五年(820年),御史中丞洪都觀察使王仲舒兩次重修,韓愈為之作《重修滕王閣記》。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夏,滕王閣毀於大火,江西觀察使紇干於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2]。宋朝大觀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閣,丞相范致虛為之作《重建滕王閣記》曰:閣「崇三十有八尺,廣舊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為廡,夾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壓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元代姚遂《新修滕王閣記》稱宋閣「其基城為閣……大抵非唐屋矣」
元代滕王閣幾經戰亂而破敗不堪,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第一次重修滕王閣,閣高五丈六尺[3]。元統二年(1334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塔夫帖木兒游登滕王閣,下令重修,第二年七月竣工[4]。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在滕王閣上大宴文武群臣,正統初年,江西布政使吳潤重建,改閣名「迎恩館」。景泰三年(1452年),都御史韓雍巡撫江西,重建之,「堂高逾二十尺,而樓又逾其半,宏深富麗,……」;成化二年(1466年),布政使翁世資重建「西江第一樓」,同年十月落成,工部尚書謝一夔作《重修滕王閣記》。正德十四年(1519年)滕王閣亦毀於寧王朱宸濠兵亂。嘉靖五年(1526年),都御史陳洪謨重建,次年二月落成,吏部尚書羅欽順撰《重建滕王閣記》曰:「閣凡七間,高四十有二尺,視舊有加。」;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江西巡撫王佐重修。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又一次毀於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晉、大中丞王佐發起募資重建,再由王在晉撰《重建滕王閣碑記》,捐款人「皆得列名於右」。崇禎六年(1633年)江西巡撫解石帆捐款重修滕王閣,由鄒維璉撰《重造滕王閣記》。
清代順治五年(1648年)清軍圍攻南昌,滕王閣付之一炬,十一年(1654年),由巡撫蔡士英重建,康熙十八年(1679年),滕王閣毀於大火,由安世鼎重建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閣又遭火焚,由中丞宋犖重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閣又大火,江西巡撫張志棟重建滕王閣落成,立即飛奏朝廷,康熙大喜,親書董其昌之《滕王閣序》以贈。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被大火燒毀,惟「御碑亭」倖存,巡撫郎廷極隨即重建。雍正九年(1731年)閣毀於火,乾隆元年(1736年),由江西總督趙宏恩、巡撫俞兆岳重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江西巡撫何裕成重建;嘉慶年間,滕王閣年久失修,江西巡撫秦承恩、江西巡撫先福先後重修。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閣遭火毀,不久修復;道光二十八年,閣又遭火毀,江西巡撫傅繩勛重建。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賴漢英、胡以晃率軍進攻南昌,圍城三月,清軍方面由安徽巡撫江忠源穩守南昌,把總李光寬被太平軍亂槍轟斃,滕王閣燒成為一片灰燼。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撫劉坤一主持集資重建。光緒末年(1908年),閣又遭火焚,於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此時清廷內外交困,民窮財盡,修閣規模大不如前[5]。1926年滕王閣再度毀於軍閥混戰,贛軍師長岳思寅下令火燒南昌城外,大火延燒三日,街巷盡成焦土。1927年縱火者張風歧、岳思寅等被處以死刑。此後50多年裡一直沒有重修。
E. 滕王閣是什麼時候建的
永徽四年(653)。
滕王閣始建於唐高祖李淵之子元嬰於永徽四年(653)都督洪州(今南昌市)時,數百年間都是無以復加的仿中國古典建築的巔峰代表之作。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山東滕州,故為滕王,曾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
現今的滕王閣,極具宋代樓閣建築的窈窕多姿。1985年重建。自古至今,已是第29次重建之閣了。據說依照的是一代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經繪制的《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只有對《營造法式》研究精透的梁思成,才能使之承繼宋式建築的風格,並使這座新閣的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
(5)滕王閣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滕王閣的布局:
滕王閣凈高57.5米,共九層,典型的宋代樓閣「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層皆有迴廊可俯瞰贛江景色,南北有迴廊連接著「壓江」「挹翠」兩個輔亭。
滕王閣為何一再毀而再造,皆因在古代一直是被人們看作吉祥風水建築的。有一首著名的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在這里,「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
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南昌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
F. 誰知道滕王閣的歷史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讓其在三樓中最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迴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卧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大文學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雲:「求財萬壽宮,求福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敗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今天的滕王閣為宋式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這不僅僅給古城南昌增色添輝,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紛至沓來的中外遊人。
G. 滕王閣有怎樣的歷史
位於江西省南昌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代,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象徵著我國五千年積淀的文化、藝術和傳統。
H. 滕王閣的歷史介紹
南昌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為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讓其在三樓中最早天下揚名,故又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另有閬中滕王閣,是唐滕王閬中滕王閣頤神洞元嬰鎮守閬中時所建,同時建有玉台觀,清以來合稱滕王閣。建國後僅存部分台基及數間破屋,但岩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保存完好。洞內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
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山東省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又築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後來人所熟知的滕王閣。
「時來風送滕王閣」,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一篇駢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稱《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傳誦千秋。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後,王緒曾為滕王閣作《滕王閣賦》,王仲舒又作《滕王閣記》,傳為「三王記滕閣」的佳話。後大文學家韓愈又作《新修滕王閣記》。由此王勃、韓愈等人開創了「詩文傳閣」的先河,使之後來的文人學士登閣題詩作賦相沿成習。
滕王閣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吉祥風水建築,有古謠雲:「藤斷葫蘆剪,塔圮豫章殘」。「藤」諧「滕」音,指滕王閣;「葫蘆」,乃藏寶之物;「塔」,指繩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這首古謠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閣和繩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與寶藏都將流失,城市亦將敗落,不復繁榮昌盛。在我國古代習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風水建築,一般為當地最高標志性建築,聚集天地之靈氣,吸收日月之精華,俗稱:「文筆峰」。滕王閣坐落於贛水之濱,被古人譽為「水筆」,有古人亦雲:「求財萬壽宮,求福滕王閣」。可見滕王閣在世人心目中占據的神聖地位,歷朝歷代無不備受重視和保護。
同時,滕王閣也是古代儲藏經史典籍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古代的圖書館。而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也多喜歡在此,貴為天子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大敗陳友諒後,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今天的滕王閣為宋式建築。唐宋一脈相承,宋代建築是唐代建築的繼承和發展。宋代的樓閣建築極窈窕多姿,建築藝術造型達到極高成就。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在第29次重建之時,建築師們以此作為依據,並參照宋代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設計了這座仿宋式的雄偉樓閣。1983年10月1日舉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陽節正式開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這不僅僅給古城南昌增色添輝,而且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紛至沓來的中外遊人。
I. 現在的滕王閣是幾年修建的
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十九次重建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落成
J. 滕王閣是哪個朝代建的
滕王閣是唐永徽四年(653年)建的。
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後來重建高達29次,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創建的。李元嬰出生早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熏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
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名之。
(10)滕王閣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滕王閣的內部結構:
1、主閣:主閣的梁枋彩畫採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
2、大廳:大廳里的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是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恆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
3、主閣一層:主閣一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