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州的前身是什麼
東城河畔芳菲地,鳳凰墩上梅魂飛。泰州史稱鳳凰城,源於宋時,「城峻而堅,壕深而廣,城翔壕上,若鳳凰展翅」。說古代海陵城的布局就是一隻騰飛的鳳凰。另有詩詠曰:「泰州又號鳳凰城,頭在南門尾北門。膽乃西山寺木塔,稿子雙翼兩高墩。」
但是著歷史演變,昔日形似鳳凰的城市形態雖已難覓蹤跡。
在宋朝的時候,就有專門研究風水的人說過,古海陵是一塊寶地,形似一隻色彩斑瀾的金鳳凰,頭南尾北,左翼在東,右翼在西,鳳膽是十三層寶塔不露天,也有人說是鍾樓巷的一口銅鍾。
到了明、清,這種美麗的傳說已經是家喻戶曉,更加美妙動人。人們把
2. 江蘇泰州歷史上都出過哪些名人
1、季應召,字葵藏,江蘇泰興人。清代畫家,擅長畫貓,「季貓」的美譽,著有《畊硯田齋筆記》。其父為清代著名藏書家季振宜。
季應召出身於清代一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季家原先在泰興縣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鎮),後來遷到泰興縣城。
清代康熙時期,當時全國的富豪有「北亢南季」之稱,鄧之誠的《骨董瑣記全編》卷三中說:「乾嘉間海內富室,推宛平祝氏、査氏、盛氏,懷柔郝氏。康熙時平陽亢氏,泰興季氏,皆富可敵國,享用奢靡,埒於王侯。祝米商也,郝起農田,余皆業鹺典」。
「北亢」是指山西平陽府的亢氏,人稱「亢百萬」。南季指的就是泰興季氏。這個家族從明代季三卿開始,歷經數代,在康熙時因為經營鹽業積累下巨額的財富。與此同時,季氏家族還出了許多進士,尤其是季應召的父親季振宜,十八歲就中了進士,為清代著名的大藏書家,所藏之書富甲天下。
季應召就生長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雖然沒有取得多大的功名,只是一個歲貢生,就是從州學中被選送到國子監讀書取得的功名,但是練就了一手畫貓的絕技。
因為他的家中藏有名畫無數,從他的祖父季寓庸開始,家中不但藏書,還收藏字畫,比如東晉王羲之的摹本《神龍蘭亭》和元朝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就都曾經被他收藏。每天耳濡目染,讓他成為一個擅長畫貓的大家。
2、陳厚耀(1648~1722)字泗源,號曙峰,清泰州人。早年師從梅文鼎研究天文歷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進士。歷任蘇州府學教授、內閣中書、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翰林院修撰等職,曾任康熙五十七年會試同考官。
陳厚耀在算學、天文外,還著有《借根方演算法》8卷、《演算法纂法總綱》3卷、《八線根表》1卷等。對《春秋》也深有研究,著《春秋世族譜》、《春秋戰國異辭》、《通表》、《摭遺》等。
史書還有記載,康熙皇帝在位時,經常請懂數學的外國人給他講西洋數學,當時給康熙當陪讀的二人中,就有一個是陳厚耀。
在史書所載康熙與數學有關的活動中,多有陳厚耀的名字被提起,由兩人的密切關系分析,《積求勾股法》一文很可能是由康熙「口授」、陳厚耀記錄的。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主動學習數學的就很少,而有著述者更是鳳毛麟角。從迄今數學史研究的情況看,康熙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惟一留有數學著作的人。
目前,北京圖書館藏有康熙時期所著的《三角形論》一書,書上標有「御纂」二字,表明康熙當時曾親自參與了這本書的編輯。此次備受關注的康熙「欽授」著作,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部康熙數學著述。
3、陳潮(1801-1835)字東之,江蘇泰興人霞幕圩(今曲霞鎮)人。道光十一年(1831)(一作1835)舉人。工書,尤工篆書,用筆斬截,非描畫者此。
陳潮治學嚴謹,研究精審。為研究《周髀算經》,曾夜登高台觀察星象,達旦不寐。
為研究《綴術》(算經十書之一,祖沖之撰,久佚),從唐代以明算科取士對綴術考試的重視,以及《唐六典》、《隋書律歷志》、唐李淳風注劉徽《九章算術》、王孝通輯《古算表》、宋秦九韶《數學九章》序、沈括《夢溪筆談》等各種古籍無不一一仔細探究。
認為綴術中可能有精密的圓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確的球體積計算等成就,於是准備結合當代人的研究成果,寫成《綴術輯補》一書。由於刓精敝神,勞瘁成疾,他過早地在京師寓所離開了人世,時年35歲。
陳潮的英年早逝,人們無不為之痛惜。徐松為之殯殮。友人楊亮,因同時客於徐松家,在共同治學中結下深厚友誼,千里歸故友之喪,到泰興陳潮老家升堂拜母,痛哭而去。這樣,陳潮才得以魂歸故里。
4、季嫻(1644~1661),江南泰興縣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鎮)人。字靜棨,一字扆月,號元衣女子,清初才女。江南富商季寓庸之女,清初直臣季開生與藏書家季振宜之妹,李長昂之妻。
季嫻出生於一個詩禮傳家的富裕家族,幼年有機會得到良好的教育;又隨家人宦遊驅馳,見多識廣;其夫李長昂開明博雅,「不以俗轍相羈限」。這些都給予了她得天獨厚的創造條件。
季嫻喜為詩,兼工長短句,著述極豐,計有《學古餘論》、《前因紀》、《學禪諢語》、《百吟窗》、《近存集》、《季靜姎詩》、《雨泉龕詩選》,《雨泉龕合刻》、《閨秀集》等。其中《閨秀集》為詩集,女子出詩集在當時非常少見。
季嫻一生篤信佛教,對父母更是克盡孝道,曾多次為母親與弟弟治病而割股祝佛。其兄季開生流戍,迎雙親於家侍奉至孝,又督侄讀書,時得稱頌。
季嫻生有一子李霖,一女李妍。
5、王艮(公元1483——公元1541),字汝止,號心齋,明代哲學家,江蘇省東台市安豐鎮人。起初投入王守仁門下只為求生,後經王守仁點化轉而治學,並創立傳承陽明心學的泰州學派,初名銀,王守仁替他改名為艮。
王艮創立的學派,因地而名,稱「泰州學派」。地以人聞,「派」以地名,這是人傑地靈、人地底蘊深厚的體現。
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一生勤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的學識博大淵深、包涵很廣,在哲學、倫理、社會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豐富詳實的論述,構成了泰州學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王艮與泰州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具體如下:
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百姓日用之學」,是王艮思想的閃光點和泰州學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進步命題,具有鮮明的人民性。
3. 歷史上的泰州.你了解泰州的歷史嗎
泰州,古稱海陵。據馬令《南唐書》中記載,南唐開國之初「供億公費,不知限極,烈主喜之,以海陵為泰州」。即由於泰州上繳國家的鹽稅很多,又是蘇北地區的水陸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將海陵由縣升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來。
4. 泰州市是哪年成立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設立泰州市,屬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5月,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改稱蘇北泰州行政區,轄泰州市及泰興、靖江、泰縣、海安、如皋、東台、台北(今鹽城大豐)7個縣。
1996年8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調整揚州市行政區劃,「揚泰分設」: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劃出,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海陵區、靖江市、泰興市、姜堰市、興化市。
(4)泰州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解放戰爭時期,泰州地區國共兩個政權並存,行政區劃交錯復雜。國民政府設有4個縣:靖江縣、泰興縣、泰縣、興化縣,治所分別為今靖城街道、濟川街道、海陵區、昭陽街道,區劃除泰縣轄今海陵區、姜堰區全境及海安市部分地區,今新設的高港區外,其他大致與今一致。
人民民主政權設有5個縣,其中靖泰縣、泰興縣、泰縣隸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溱潼縣、興化縣隸屬第二行政區,另有局部區域隸屬如皋縣、海安縣、高郵縣、江都縣。
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民主政權區劃根據革命斗爭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為保持相對穩定,集中精力支援渡江戰役、建立健全新生的人民政權,各地解放至大軍過江期間,除增設泰州市外,其他區劃暫時沿襲了解放前夕民主政權的區劃。
5. 泰州有多少年歷史
自公元937年稱泰州至今有1071年的歷史。
泰州,古稱海陵。據馬令《南唐書》中記載,南唐開國之初「供億公費,不知限極,烈主喜之,以海陵為泰州」。即由於泰州上繳國家的鹽稅很多,又是蘇北地區的水陸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將海陵由縣升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來。
西漢,海陵縣屬臨淮。海陵縣始置時間史無明載。《漢書.地理志》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設置臨淮郡,下轄29個縣,其中有海陵縣。海陵縣命名由來,《大清一統志》卷六十七雲:"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漢代海陵縣治所在地不詳,唐以後縣治位於今泰州市市區。
新莽,海陵縣改稱亭間,屬淮平郡。 東漢,海陵縣屬廣陵郡 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場,海陵縣廢。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縣復立,屬廣陵郡。
東晉,海陵縣屬廣陵郡。
劉宋,海陵縣屬廣陵郡。
南齊,海陵縣屬廣陵郡。
梁,海陵縣改屬海陵郡。海陵郡設置於東晉義熙七年(411),下轄建陵、臨江、如皋、寧海、蒲濤5個縣,郡治所在地不詳。
劉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轄臨澤縣。武帝永明 元年(483)、五年先後增設齊昌、海安2個縣。
梁時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縣,下轄海陵、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臨澤7個縣。海陵郡屬南兗州。
北齊,南兗州改稱東廣州,海陵郡屬東廣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陳,宣帝太建五年(573),東廣州復稱南兗州,海陵郡屬南兗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
北周,南兗州改稱吳州,海陵郡屬吳州,轄海陵、建陵、如皋、寧海、臨澤5個縣。 蒲濤縣省,臨江縣並入寧海縣。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海陵郡廢。建陵縣並入海陵縣,如皋縣並入寧海縣,臨澤縣並入高郵縣。不久,海陵縣分出江浦縣。海陵縣屬吳州。
開皇九年,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煬帝大業初年,揚州改為江都郡,海陵縣屬江都郡。江浦縣又並入海陵縣。唐,高祖武德三年,海陵縣改稱吳陵縣,以縣設置吳州。武德七年吳州廢,復稱海陵縣,屬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寧海縣並入海陵縣。中宗景龍二年,分海陵縣東境設置海安縣,玄宗開元十年,海安縣又並入海陵縣。
楊吳,海陵縣屬江都府。高祖武義二年,分海陵北境招遠場設置興化縣。睿帝乾貞中,於海陵縣設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設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個鄉設置泰興縣。泰州下轄海陵、泰興、鹽城、興化4個縣。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縣如皋場設置如皋縣,泰州增轄如皋縣。同年又於海陵縣東境設置靜海制置院。馬令《南唐書》卷一:"改元升元,……以揚州海陵縣為泰州。"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四十:"相傳以為取通泰之義。"海陵縣為泰州州治所在地。後周,以泰州為團練州,屬揚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團練州降為軍事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國為15路,泰州屬淮南路。神宗熙寧五年淮南路分為東西兩路,泰州屬淮南東路。太宗太平興國前,泰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太平興國二年鹽城改屬楚州後,泰州轄海陵、興化、泰興、如皋4個縣。
南宋,泰州為軍事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四年,興化縣改屬承州,泰州轄海陵、如皋、泰興3個縣。紹興五年,泰興縣改屬揚州,興化縣廢為鎮並附入海陵縣,泰州轄2個縣。紹興十年,泰興縣改屬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興沙上。紹興十二年,泰興縣再次改屬揚州。紹興十九年復設興化縣,仍屬泰州。孝宗乾道二年,興化縣改屬高郵軍,不久又屬泰州。淳熙四年,興化縣再次改屬高郵軍,泰州僅轄海陵、如皋2個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設置泰州路,屬淮東道,至元十九年屬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為泰州,屬揚州路。泰州轄海陵、如皋2個縣。
明,太祖洪武初年,海陵縣省入泰州。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
清,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世宗雍正三年,如皋縣改屬通州,從此泰州不再轄縣,成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東北境設置東台縣。
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裁府廢州,泰州改稱泰縣。3年,江蘇省分為5道,泰縣屬淮揚道。16年道廢,泰縣屬江蘇省。21年,江蘇省劃為15個行政區,泰縣屬泰縣行政區,泰縣行政區轄泰縣、泰興、靖江、東台。23年,江蘇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江都行政督察區。
24年,江蘇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29年10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在泰縣東部建立民主政權泰縣縣政府,隸屬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委員會撤銷後,先後隸屬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蘇中區行政委員會第三行政區、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直到38年1月泰縣全境解放。
民國30年2月至34年8月,日軍侵佔泰縣,成立偽政府,先後隸屬偽蘇北行營與蘇北綏靖主任公署。民國38年1月22日設立泰州市,屬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5月,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改稱蘇北泰州行政區,轄泰州市及泰興、靖江、泰縣、海安、如皋、東台、台北7個縣。
1950年1月,蘇北泰州行政區與蘇北揚州行政區合並為蘇北泰州行政區,專員公署駐 泰州,下轄2市9縣:泰州市、揚州市、泰縣、泰興、靖江、江都、高郵、寶應、興化、六合、儀征。原所轄如皋、海安2縣劃屬南通行政區,東台、台北兩縣劃屬鹽城行政區。泰州行政區屬蘇北行政區,揚州市直屬蘇北行政區後,泰州行政區轄1市9縣。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縣合並,稱泰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泰州行政區。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復,仍屬泰州行政區。1953年1月,泰州行政區撤銷。泰州市劃歸揚州行政區。1954年11月,泰州市改為省轄市,並受揚州專署督導。
1958年7月,又改為專署轄市。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縣再度合並,稱泰州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揚州專區。1962年5月24日,泰州縣撤銷,泰州市建制恢復,泰州市政府駐泰州,仍屬揚州專區。1971年5月,揚州專區改稱揚州地區,泰州市屬揚州地區,為地轄市。1983年1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泰州市屬揚州市。
1996年8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揚州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劃出,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海陵區、靖江市、泰興市、姜堰市、興化市。1997年,海陵區、姜堰市、泰興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組建高港區。目前,泰州下轄四市兩區和泰州經濟開發區。
6. 泰州在歷史上是屬於揚州地區的嗎
是啊,以前屬於揚州,後來變成市了。
7. 泰州古稱什麼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006-01-27 10:10:44選出
泰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北岸。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市和海陵、高港兩區,總面積5793平方公里,總人口503萬。
泰州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歷史。古稱海陽、海陵,漢初置縣,東晉設郡,南唐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從此而始。古代泰州與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應,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泰州歷史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泰州學派」創始人哲學家王艮、「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地質學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歷代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代表。抗金英雄岳飛、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書畫大師齊白石等曾在泰州或主政或從業,為泰州歷史留下了璀璨的一頁。泰州境內名勝古跡眾多。現存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全市建有5座博物館,珍藏文物萬余件,不少為稀世珍品。千年古剎光孝律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園、崇儒祠、岳王廟、安定書院、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梅蘭芳紀念館等人文景觀俱是泰州歷史文化的瑰寶。泰州又是一個有著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沈毅在這里發動了「五一起義」;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率部挺進蘇中,三進泰州,決戰黃橋;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戰役。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白馬廟誕生。
8. 泰州歷史文化
泰州,古稱海陵。據馬令《南唐書》中記載,南唐開國之初「供億公費,不知限極,烈主喜之,以海陵為泰州」。即由於泰州上繳國家的鹽稅很多,又是蘇北地區的水陸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將海陵由縣升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來。
西漢,海陵縣屬臨淮。海陵縣始置時間史無明載。《漢書.地理志》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設置臨淮郡,下轄29個縣,其中有海陵縣。海陵縣命名由來,《大清一統志》卷六十七雲:"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漢代海陵縣治所在地不詳,唐以後縣治位於今泰州市市區。 新莽,海陵縣改稱亭間,屬淮平郡。 東漢,海陵縣屬廣陵郡 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場,海陵縣廢。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縣復立,屬廣陵郡。 東晉,海陵縣屬廣陵郡。 劉宋,海陵縣屬廣陵郡。 南齊,海陵縣屬廣陵郡。 梁,海陵縣改屬海陵郡。海陵郡設置於東晉義熙七年(411),下轄建陵、臨江、如皋、寧海、蒲濤5個縣,郡治所在地不詳。 劉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轄臨澤縣。武帝永明 元年(483)、五年先後增設齊昌、海安2個縣。 梁時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縣,下轄海陵、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臨澤7個縣。海陵郡屬南兗州。 北齊,南兗州改稱東廣州,海陵郡屬東廣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陳,宣帝太建五年(573),東廣州復稱南兗州,海陵郡屬南兗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 北周,南兗州改稱吳州,海陵郡屬吳州,轄海陵、建陵、如皋、寧海、臨澤5個縣。 蒲濤縣省,臨江縣並入寧海縣。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海陵郡廢。建陵縣並入海陵縣,如皋縣並入寧海縣,臨澤縣並入高郵縣。不久,海陵縣分出江浦縣。海陵縣屬吳州。 開皇九年,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煬帝大業初年,揚州改為江都郡,海陵縣屬江都郡。江浦縣又並入海陵縣。唐,高祖武德三年,海陵縣改稱吳陵縣,以縣設置吳州。武德七年吳州廢,復稱海陵縣,屬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寧海縣並入海陵縣。中宗景龍二年,分海陵縣東境設置海安縣,玄宗開元十年,海安縣又並入海陵縣。 楊吳,海陵縣屬江都府。高祖武義二年,分海陵北境招遠場設置興化縣。睿帝乾貞中,於海陵縣設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設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個鄉設置泰興縣。泰州下轄海陵、泰興、鹽城、興化4個縣。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縣如皋場設置如皋縣,泰州增轄如皋縣。同年又於海陵縣東境設置靜海制置院。馬令《南唐書》卷一:"改元升元,……以揚州海陵縣為泰州。"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四十:"相傳以為取通泰之義。"海陵縣為泰州州治所在地。後周,以泰州為團練州,屬揚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團練州降為軍事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國為15路,泰州屬淮南路。神宗熙寧五年淮南路分為東西兩路,泰州屬淮南東路。太宗太平興國前,泰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太平興國二年鹽城改屬楚州後,泰州轄海陵、興化、泰興、如皋4個縣。 南宋,泰州為軍事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四年,興化縣改屬承州,泰州轄海陵、如皋、泰興3個縣。紹興五年,泰興縣改屬揚州,興化縣廢為鎮並附入海陵縣,泰州轄2個縣。紹興十年,泰興縣改屬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興沙上。紹興十二年,泰興縣再次改屬揚州。紹興十九年復設興化縣,仍屬泰州。孝宗乾道二年,興化縣改屬高郵軍,不久又屬泰州。淳熙四年,興化縣再次改屬高郵軍,泰州僅轄海陵、如皋2個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設置泰州路,屬淮東道,至元十九年屬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為泰州,屬揚州路。泰州轄海陵、如皋2個縣。 明,太祖洪武初年,海陵縣省入泰州。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 清,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世宗雍正三年,如皋縣改屬通州,從此泰州不再轄縣,成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東北境設置東台縣。
泰縣(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裁府廢州,泰州改稱泰縣。3年,江蘇省分為5道,泰縣屬淮揚道。16年道廢,泰縣屬江蘇省。21年,江蘇省劃為15個行政區,泰縣屬泰縣行政區,泰縣行政區轄泰縣、泰興、靖江、東台。23年,江蘇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江都行政督察區。 24年,江蘇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29年10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在泰縣東部建立民主政權泰縣縣政府,隸屬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委員會撤銷後,先後隸屬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蘇中區行政委員會第三行政區、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直到38年1月泰縣全境解放。 民國30年2月至34年8月,日軍侵佔泰縣,成立偽政府,先後隸屬偽蘇北行營與蘇北綏靖主任公署。
泰州(1949年-今)
民國38年1月22日設立泰州市,屬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5月,華中行政辦事處第一行政區改稱蘇北泰州行政區,轄泰州市及泰興、靖江、泰縣、海安、如皋、東台(舊稱東泰)、台北(今鹽城大豐)7個縣。 1950年1月,蘇北泰州行政區與蘇北揚州行政區合並為蘇北泰州行政區,專員公署駐 泰州,下轄2市9縣:泰州市、揚州市、泰縣、泰興、靖江、江都、高郵、寶應、興化、六合、儀征。原所轄如皋、海安2縣劃屬南通行政區,東台、台北兩縣劃屬鹽城行政區。泰州行政區屬蘇北行政區,揚州市直屬蘇北行政區後,泰州行政區轄1市9縣。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縣合並,稱泰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泰州行政區。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復,仍屬泰州行政區。1953年1月,泰州行政區撤銷。泰州市劃歸揚州行政區。1954年11月,泰州市改為省轄市,並受揚州專署督導。 1958年7月,又改為專署轄市。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縣再度合並,稱泰州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揚州專區。1962年5月24日,泰州縣撤銷,泰州市建制恢復,泰州市政府駐泰州,仍屬揚州專區。1971年5月,揚州專區改稱揚州地區,泰州市屬揚州地區,為地轄市。1983年1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泰州市屬揚州市。 1996年8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揚州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縣級泰州市從揚州市劃出,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海陵區、靖江市、泰興市、姜堰市、興化市。1997年,海陵區、姜堰市、泰興市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組建高港區。目前,泰州下轄四市兩區和泰州經濟開發區。
9. 泰州於哪一年被命名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泰州榮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國第120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2月27日,國家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名城處處長鄭文良在泰州市文化名城推進大會暨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宣讀了國務院關於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標志著泰州正式進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行列。
10. 泰州哪一年成為地級市
鹽城:1983年撤銷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
宿遷: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城區和宿豫區。
宿遷所轄的縣區部分屬於徐州、部分屬於連雲港、部分屬於淮陰市(現淮安市)。以前經常開玩笑說宿遷市就是將江蘇幾個貧困縣並起來,省裡面重點扶持的。但是想想宿遷的確是江蘇省里地級市中最差的一個。不過潛力還是相當的大的。
泰州:1996年8月,泰州發展的歷史篇章掀開新的一頁,經國務院批准,地級泰州市組建,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市和海陵、高港兩區。
泰州在成立前都屬於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