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淮安屬於江蘇哪個市
淮安本身就是地級市,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
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中國大運河淮安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淮安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長江三角洲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
水文
淮安市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廢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等9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
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湖泊面積佔11.39%,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鄉」。
㈡ 淮安是江蘇省哪個市管
淮安是地級市,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是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市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與揚州等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為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志的故鄉,也是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故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淮安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 的美譽。淮安地處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核心地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蘇北重要中心城市。 淮安是江蘇省的重要交通樞紐交通,也是長三角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
㈢ 淮安是古代的什麼地方
淮安,即淮水安瀾之意,得名於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據《南齊書·州郡志》記載:
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割直瀆、破釜塘以東淮陰鎮下流雜一百戶置淮安縣,
隸屬於東平郡。淮安之名始見。�今淮安市域地跨古淮河兩岸,夏、商、周時期為「淮夷」
、「徐夷」聚居地。春秋戰國時期,市境先後屬吳、越、楚國,秦時分屬泗水郡和東海郡,
西漢大體屬臨淮郡,東漢分屬下邳國和廣陵郡。魏晉南北朝時期處於南北對峙的前沿,建置
紊亂,隸屬多變。隋唐五代北宋時期,大抵淮北屬泗州,淮南屬楚州,楚、泗二州各據要津
。宋、金對峙時期,淮北隸屬多變,而淮南多屬楚州。�宋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撤楚州
,升山陽縣為淮安軍,旋改淮安軍為淮安州。元、明、清三朝,先後設淮安路、淮安府。民
國3年撤淮安府,以府名為原山陽縣名。旋置道,市境屬淮揚道,盱眙仍屬安徽。1927年撤
道,1932年設行政督察區,市境大部屬淮陰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政區多
變。1948年12月全境解放後,成立淮陰專區,經1955年3月、1971年4月幾次調整,今轄境始
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淮安縣更名淮安市,隸省轄淮陰市
,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4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省轄宿遷市,與淮陰市並
列。2002年2月,淮陰市更名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撤市建楚州區。這就是淮安市建置沿革
的大略。�淮安市位於淮河中下游地區,地處蘇北腹地,介於東經118°12′00〃~119°36
′30〃、北緯32°43′00〃~34°06′00〃之間,東接鹽城市,西鄰安徽省,南毗揚州市,
北與連雲港市、西北與宿遷市相連。其下轄清河、清浦、楚州、淮陰4區,漣水、洪澤、盱
眙、金湖4縣,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513萬人。京杭運河、淮沭新河、蘇
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廢黃河、鹽河、淮河幹流在境內縱貫橫穿,襟帶洪
澤湖、白馬湖、高寶湖。全境屬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西倚皖東丘陵,地形西高東低,河湖
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30�37%。境內不僅蘊藏著多種具有很高開采價值的非金屬礦產,而且
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今天淮安的地理環境,是漫長的自然力和人類活動
共同作用的結果。�早在新第三紀,淮安市西部丘崗地區還是海濱陸地,是古脊椎動物的樂
園。這里的古生物化石異常豐富,洪澤湖西岸的泗洪縣,被國內外考古學家譽為「化石寶庫
」。在該縣發現的古脊椎動物有納瑪象、無角犀、劍齒虎、長頸鹿、大河狸等,多達六七十
種。1981年春,在該縣松林庄又發現同時期生存的「江淮古猿」化石。這是繼雲南開遠古猿
和祿豐古猿之後,我國發現的第三處有古猿化石的地點。「江淮古猿」生存時代距今已有12
00萬年至1400萬年。�又經過不止一次的滄桑巨變,到距今1萬年至1�5萬年的全新世早期
,淮安大地在最近一次海浸以後,海岸線推進到今灌雲、灌南、漣水3縣城一線。漣水縣東
部五港和灌南縣東端灌河下游的「觸角」,則是公元12世紀黃河奪淮以後陸續淤墊成陸地的
。�古淮安地處淮、泗水尾閭,境內的古湖泊多由濱海窪地封閉演變而成,主要有:位於今
漣水西北境和古沂沭水下游的碩項湖,位於今楚州區、寶應縣、建湖縣境、古射水下游的射
陽湖,以及洪澤凹陷區的小湖群等。�古淮河由安徽五河縣迤邐入境,經盱眙縣城西,東北
流至龜山,斜穿洪澤凹陷區,達淮陰故城碼頭鎮西,又東北流經清江浦與王營鎮之間,轉而
東南流,經淮安城北東北流,經漣水城南,又東北流入海。古泗水由今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
東南流,大體沿今宿遷、泗陽、淮陰區境內的廢黃河東南流,至淮陰區碼頭鎮北古泗口入淮
河。古淮、泗水都是感潮河流,潮水上漲極限可分別達盱眙、宿遷以上。�最初作為人類活
動舞台的古淮安大地,不僅地勢低平,河流密布,而且土壤肥沃,草木豐盛,是宜漁獵、宜
農牧的好地方。淮安曲折而生動的文明史,就是在這樣的舞台上拉開帷幕,漸次演進的。
㈣ 淮安屬於江蘇省哪個市
淮安屬於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中北部。
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中心地域,淮河下游。北接連雲港市,東毗鹽城市,南連揚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鄰宿遷市。東西最大直線距離132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50千米,面積10030平方千米。
淮安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
歷史沿革:
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2012年2月,楚州區更名為淮安區。2016年,清河區、清浦區合並成立清江浦區,洪澤縣更名為洪澤區。2021年,淮安市轄清江浦、淮陰、淮安、洪澤4區和漣水、盱眙、金湖3縣,有57個鎮、38個街道(辦事處)。
㈤ 淮安原來叫什麼
淮安原名淮陰,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㈥ 淮安是哪個省
淮安屬於江蘇省。
淮安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全國文明城市。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秦時置縣,境內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曾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駐有漕運總督府、江南河道總督府。歷史上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曾經淮安「因運而興、因運而盛」。
淮安的位置境域:
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中心地域。位於北緯32°43ˊ00"~34°06ˊ00"。北接連雲港市,東毗鹽城市,南連揚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鄰宿遷市。東西最大直線距離132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50公里,面積10030平方公里。
淮安市地處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無崇山峻嶺,地勢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地勢較高。盱眙縣仇集鎮境內無名山最高231米,為全市最高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淮安
㈦ 江蘇淮安屬於哪個市
江蘇淮安屬於淮安市。
淮安古稱淮陰,江蘇省轄地級市,位於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
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淮安市的行政區劃
淮安市地處江蘇省北部中心地域,淮河下游。北接連雲港市,東毗鹽城市,南連揚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鄰宿遷市。東西最大直線距離132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50千米,面積10030平方千米。
下轄清江浦、淮陰、淮安、洪澤4區和漣水、盱眙、金湖3縣。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淮安工業園區計劃單列,統計單獨列統。全市有57個鎮、38個街道(辦事處)。
㈧ 江蘇淮安的歷史
江蘇淮安的歷史;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㈨ 淮安市以前叫什麼
淮安市以前是地級淮陰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因淮安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家鄉,西遊記誕生地,淮揚菜發源地,掌管清朝水運的漕運總督府駐地,韓信、關天培、、梁紅玉等眾多名人,比淮陰市名氣大,被淮陰市領導採用欺上瞞下的手段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