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魏是哪個朝代:大魏在歷史上竟然如此強盛
我認為, 這樣看來, 一般來講,我們都必須務必慎重的考慮考慮。 現在,解決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 史美爾斯在不經意間這樣說過,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既然如此,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經過上述討論, 所謂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關鍵是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需要如何寫。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既然如此, 對我個人而言,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莫扎特說過一句著名的話,誰和我一樣用功,誰就會和我一樣成功。這不禁令我深思。 生活中,若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出現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它出現了的事實。 一般來說, 就我個人來說,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
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 對我個人而言,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史美爾斯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帶著這句話,我們還要更加慎重的審視這個問題: 可是,即使是這樣,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的出現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義。 塞涅卡曾經說過,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經過艱難卓絕的斗爭之後才能實現。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 從這個角度來看, 一般來說。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 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 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那就是, 要想清楚,大魏是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
B. 大魏是哪個朝代
大魏帝國即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又稱曹魏。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逝後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武皇帝。
魏朝,計曹操共6帝。占據北方。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戶六十六萬余,人口四百四十餘萬。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拓展資料:
魏國(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後魏」,故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中占據中原地區,國力遠勝於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兩晉南北朝的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在疆域上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將朝鮮半島北部並入了版圖,南部諸州大致以秦嶺淮河與蜀、吳為界。公元263年,攻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曹魏國土約達四百萬平方公里。
C. 錦綉未央大魏是哪個朝代
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結束。
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列入正史本紀者12位),享國148年。
(3)大魏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錦綉未央》中人物的歷史原型:
1、李未央的歷史原型:
文成文明馮太後(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不詳,漢族,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後,獻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並對孝文帝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馮太後出身於北燕皇族長樂馮氏。馮氏是馮朗之女,生於長安。北燕滅亡後,沒入太武帝拓跋燾後宮,充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選為文成帝的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冊封為皇後。
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政局動盪,馮太後臨朝聽政,定策誅殺了權臣乙渾,後依據北魏祖制歸政獻文帝。
延興六年(476年),獻文帝暴崩,時人稱馮太後毒殺。馮太後二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尊為太皇太後。
孝文帝太和十四年九月癸丑(490年10月17日),馮太皇太後去世,葬於永固陵,謚號文明太皇太後。
2、拓跋濬的歷史原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字烏雷直勤,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北魏王朝第五位皇帝(452~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燾長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 母為恭皇後閭氏。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出生於東宮。聰明敏達,風儀異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
同年十月,宗愛弒殺拓跋余後,在尚書陸麗、劉尼擁戴下,即位為帝,年號興安。即位之後,誅殺權臣宗愛。
在位期間,平定內亂,休養生息。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病逝,時年二十六,謚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雲中金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錦綉未央
D. 魏朝的歷史
北魏(386年—557年),也稱魏朝,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又稱拓跋魏,元魏。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歷史宣告結束。
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北魏歷經20帝,共148年。
北魏時期,佛教興起,佛教得到空前發展,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促進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後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號,同時含有續曹魏,對抗東晉政權。以其領土位於中國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個政權,故史稱「北魏」。為別於此前的曹魏政權,某些史書因此別稱為「後魏」,但由於史學界不稱曹魏為「前魏」,故「後魏」之稱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後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東魏和西魏雖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學家並不如此稱呼這兩個政權)、元魏。
E. 大魏是哪個朝代 www.b
大魏,就是魏國,中國歷史上至少有6個魏國。例如戰國時期有魏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屬戰國七雄之一。三國時期也有魏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故稱大魏帝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現在人們也把它叫「大魏」,尤小剛那部寫北魏的電視劇就叫《大魏王朝》。
F. 大魏一共經歷了幾任皇帝
曹魏皇帝一覽:
1.魏武帝曹操:(155-220)(追封)
2.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稱帝,在位7年
3.魏明帝曹睿:(204--239)226年即位,在位13年
4.魏少帝曹芳:(232-274),在位15年
5.魏高貴鄉公曹髦:(241-260),在位6年
6.魏元帝曹奐:(246-302),在位6年
不算追封的曹操總共五位皇帝。
戰國魏皇帝一覽:
1.魏文侯魏斯前445年—前396年50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稱魏侯
2.魏武侯魏擊前395年—前370年26
3.魏惠王魏罃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稱王,並於當年更元
4.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
5.魏昭王魏遫前295年—前277年19
6.魏安釐王魏圉前276年—前243年34
7.魏景湣王魏增前242年—前228年15
8.(魏王假)魏假前227年—前225年3
戰國魏總共八位王。
北魏皇帝一覽表:
1.宣武皇帝——拓跋圭,廟號太祖,在位時間386年——409年
2.明元皇帝——拓跋嗣,廟號太宗,在位時間409年——423年
3.太武皇帝——拓跋燾,廟號世祖,在位時間424年——452年
4.南安隱王——拓跋余,廟號熹祖,在位時間452年
5.景穆皇帝——拓跋晃,廟號恭宗,在位時間452年
6.文成皇帝——拓跋浚,廟號高宗,在位時間452年——465年
7.獻文皇帝——拓跋弘,廟號顯祖,在位時間466年——471年
8.孝文皇帝——拓跋宏,廟號高祖,在位時間471年——499年
9.宣武皇帝——元恪,廟號世宗,在位時間500年——515年
10.孝明皇帝——元詡,廟號肅宗,在位時間516年——527年
11.武懷皇帝——元子攸,廟號敬宗,在位時間528年——531年
12.節閔皇帝——元恭,廟號烈宗,在位時間531年——532年
13.孝武皇帝——元修,廟號顯宗,在位時間532年——534年
北魏皇帝總共十三位。
G. 魏朝(曹魏、北魏)共歷經多少年
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
北魏(386~557年),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
H. 北魏到現在到底有多少年了
公元2019-386=1633年,北魏到現在1633年。
北魏國號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稱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國」之故,同時也區別於三國的曹魏政權。 北魏還有後魏和拓跋魏 、元魏的稱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辮發的習俗,所以被南朝蔑稱為索頭虜,簡稱索虜,或稱魏虜。
據歷史學家田余慶考證,拓跋珪最初改稱代王,不久改號魏王,可能跟他與慕容永爭奪屬於魏地的河東地區有關,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應當由他統轄。
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取其美好偉大之意,並含有向江左東晉誇示自己是「神州正統」的意圖,盡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當多的人私下使用「代」為國號。
(8)大魏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結束。
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列入正史本紀者12位),享國148年。
I. 大魏統治多少年
三國——魏國
魏 三國時的魏國(公元220年-265年),始於魏文帝曹丕,至魏元帝曹奐,曹丕之父曹操雖未稱帝,但曹丕稱帝後追封他為魏太祖,魏朝,計曹操共6帝。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
魏國皇帝譜
1,魏武帝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後經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職不斷提升,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曹操頒布「屯田令」,大力發展生產,為以後的魏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任人唯賢,不斷壯大勢力,先後滅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於赤壁敗於孫劉聯軍,形成三國局面。曹操死於220年,時年66歲。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
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觀滄海》我想大家都讀過。曹操也是本人最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遠在劉備之上。
2,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庚子年十月稱帝,年號(黃初),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兒子。220年廢漢獻帝自立,國號「魏」。 他繼續推行曹操的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方針,確立了「九品中正制」。死於226年,時年40歲。
3,魏明帝曹睿(203-239) 227年丁未年即位,年號(太和),公元233年葵丑年二月改元(青龍),公元237年丁巳年三月改元(景初),共在位13年,曹睿,曹丕的兒子。即位後以司馬懿為大將軍,多次打敗蜀相諸葛亮的進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國政治開始衰落。他死於239年,時年36歲。
4,魏齊王曹芳(232-274)(239-254)在位,公元240年庚申年使用年號(正始),公元249年己巳年四月改元(嘉平),共在位15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曹楷的兒子。明帝無子,死後由曹芳即位。在位時被司馬懿篡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254年,曹芳被廢,274年死,時年43歲。
5,魏高貴鄉公曹髦(241-260)(254-260)在位,公元254年甲戌年十月年號(正元),公元256年丙子年六月改元(甘露),共在位6年,曹髦,曹丕孫,曹霖的兒子。十四歲即位,260年,被司馬昭殺死。時年19歲。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諺語。
6,魏元帝曹奐(246-302)(公元260年庚辰年六月年號(景元)-265)在位,公元264年甲申年五月改元(咸熙)在位6年,曹奐,曹操孫,燕王曹宇的兒子。265年被司馬炎所廢,被封為陳留王。死於302年,時年57歲。
南北朝——北魏
北魏共有15個帝王(包括幼主元釗,安定王元朗),其中病死的4帝,國亡而逃奔長安後被毒殺的1帝,內亂中被殺死的4帝,被沉殺的1帝,被毒殺的3帝,被廢黜後後事不明的1帝,被絞殺的1帝。所附的馮太後為病死,胡太後被沉殺於黃河中。
道武帝(拓跋珪)
道武帝,名拓跋珪(公元371—409年),字涉圭,鮮卑族拓跋部人,十六國時代王什翼犍孫(一說為什翼犍子),前秦衰落後復國稱帝,在位24年,被子拓跋紹刺殺,終年39歲,葬於金陵。(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古盛東城西北)
明元帝(拓跋嗣)
明元帝,名拓跋嗣(公元392—423年),北魏道武帝長子,道武帝被子拓跋紹殺死後,他繼位,在位15年,病死,終年32歲,葬於金陵。太武帝(拓跋燾)
太武帝,名拓跋燾(公元408—452年),小字佛狸,北魏明元帝長子,明元帝病死後繼位,在位29年,被宦官宗愛謀殺,終年45歲,葬於金陵。
南安王(拓跋余)
南安王,名拓跋余(公元?—452年),太武帝第6子,宦官宗愛弒太武帝後,迎他繼位,在位7月,又為宗愛謀殺,葬處不明。
文成帝(拓跋濬)
文成帝,名拓跋濬(公元440----465年),太武帝從孫,南安王侄,南安王被宗愛刺殺,眾大臣又殺宗愛,迎他為帝,在位14年,病死,終年26歲,葬於金陵。
獻文帝(拓跋弘)
獻文帝,名拓跋弘(公元454—476年),文成帝長子,文成帝病死後繼位,在位6年,為馮太後毒死,終年23歲,葬於金陵。
孝文帝(元宏)
孝文帝,名元宏(公元467—499年),獻文帝長子,獻文帝在位時就禪位給他,從此他開始改為漢姓,在位29年,於南征途中病死,終年33歲,葬於長陵。
宣武帝(元恪)
宣武帝,名元恪(公元483----515年),北魏孝文帝次子,孝文帝病死後繼位,在位16年,病死,終年33歲,葬於景陵。孝明帝(元詡)
孝明帝,名元詡(公元510—528年),宣武帝次子,宣武帝病死後繼位,在位14年,為胡太後毒殺,終年19歲,葬於定陵。
幼主(元釗)
幼主,名元釗(公元526—528年),孝文帝曾孫,胡太後毒殺孝明帝後,立他為帝,在位1月,被爾朱榮沉溺於黃河中,終年3歲,葬處不明。
孝庄帝(元子攸)
孝庄帝,名元子攸(公元507—530年),獻文帝孫,爾朱榮殺幼主後,立他為帝,在位3年,又被爾朱兆絞殺,終年24歲,葬於靜陵。
長廣王(元曄)
長廣王,名元曄。生卒年不詳,太武帝曾孫,爾朱兆殺孝庄帝後,扶他繼位,在位3月,又為爾朱世隆所廢,下落不明。
節閔帝(元恭)
節閔帝,名元恭(公元498—532年),字修業,文成帝孫,爾朱世隆廢元曄後,立他為帝,在位2年,被高歡廢黜後毒死,終年35歲,葬處不明。
安定王(元朗)
安定王,名元朗(公元513—532年),字仲哲,北魏皇族章武王第三子,節閔帝堂弟,被高歡擁立為帝,在位2年,又被高歡廢黜毒殺,終年20歲,葬於鄴效外。
孝武帝(元脩)
孝武帝,名元脩(公元510—534年),字孝則,孝文帝孫,高歡廢元朗後,立他為帝,在位3年,被宇文泰毒死,終年25歲,葬於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