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雨果的歷史背景和簡介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
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0歲時因發表詩集的《頌歌與雜詩》,國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
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
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鍾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
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麵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裡來了一個叫芒汀的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裡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旅店老闆家中,老闆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
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准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Ⅱ 歷史上雨果是個怎樣的人
雨果是法國民族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政論家和文藝理論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創作活動長達60餘年,對整個19世紀的法國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用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的話來說,雨果是法國「極少數的真正受到民眾歡迎的作家之一,可能是惟一的一位」。
在漫長的創作歲月里,雨果寫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
他的作品描寫了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惡,反對貴族和教會的專制統治,歌頌人民群眾的斗爭精神,飽含著愛國主義的激情,在法國和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仍是世界文壇的一份寶貴遺產。
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的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和以愛制惡。
雨果是一位充滿戰斗精神的詩人,他曾以《處罰集》、《凶年論》等氣勢恢宏、感情奔放的動人詩篇,吹響了反對帝制、歌頌光明的斗爭號角。
雨果曾經用自己的著作和朗誦詩歌的報酬買了兩門大炮,並捐獻給國家用以抗戰,表現雨果自身的崇高愛國精神。
雨果繼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以來進步的思想傳統,是一位傑出的民主鬥士,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卓越代表。
羅曼·羅蘭曾如此贊揚過雨果:「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
Ⅲ 雨果的歷史是怎樣的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東部的貝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義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愛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愛斯梅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弗比斯救下了愛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鍾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嫌,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這一舉動使奇醜人十分感動。他乾枯的眼睛裡第一次流出了淚水。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愛斯梅拉達,也在後面的故事發展中報答了她。天真的愛斯梅拉達對弗比斯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了弗比斯,然後逃跑了。愛斯梅拉達卻因此被仇恨已久的教會冠以「女巫」「殺人犯」的罪名,愛斯梅拉達屈打成招,被判處死刑。卡西莫多把愛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詩人甘果瓦引誘救埃斯梅拉達的乞丐群眾與卡西莫多大戰,弗羅洛找到愛斯梅拉達後,實則重新向她表達自己的愛意,遭到拒絕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愛斯梅拉爾達被送上絞架。失去愛斯梅拉爾達而絕望的加西莫多,在無限憤怒之下,將副主教從高樓頂上推下,活活摔死。自己擁抱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直到風化。
記得採納啊
Ⅳ 雨果 電影影評3篇
雨果 電影影評1
中美班自體心理學取向的老師傑弗瑞帶領我們一起賞析電影《雨果》。
影片圍繞主人公雨果修復父親生前想要修復的機器人展開,從他開始偷盜火車站里玩具店的零件用於修復之用到相識玩具店老闆喬治,及其養女,發現自己要修復的機器人最後一道關口------打開機器人身上的心形鎖的這把鑰匙在其養女的脖子上掛著。由機器人被修復開始繪畫又由此發現了一系列和喬治有關的歷史。雨果找來喬治影片的知情人,在他和喬治太太,喬治的養女幫助下,使得喬治從對過去的塵封里走出來,和雨果彼此支持,開始各自煥發生命活力的人生。
“自體客體”進入我的思考里。《精神分析治癒之道》里說,精神分析治癒的本質是患者掌握了新的能夠發現和尋找恰當自體客體的能力,包括鏡像的和理想化的自體客體。只要它們存在於他的現實環境里並一直支持他。
整部影片似乎都是在以個體尋找自體客體給養自己為脈絡進行。雨果在完成父親生前未完成的事情----修復博物館里發現的一尊機器人,藉助對整個工作的全然投入來幻想著和父親的鏈接,幻想著和機器人之間情感的鏈接---自己將不再孤獨。機器人能夠在他手裡正常運作,象徵著有和他人的關繫上的鏈接從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有力量可以勝任。這是雨果在用自己的心力打造一個有著自體客體鏡映的環境。
在電影中一段,雨果在決定請一個喬治先生的過去電影的崇拜者進入喬治現在的生活,想要對喬治目前的狀態進行“修理”的時候,晚上做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噩夢,夢見自己在鐵軌上撿心形鑰匙險些被火車軋死,夢見自己變成了機器人被鍾樓里四面八方的機器擠壓而驚醒。第一個片段,老師的解讀是“火車出軌”,意味他對即將成為喬治的養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興奮,我看到的是,雨果在鐵軌上看到心形鑰匙,意味著將要以自己的心與喬治的心進行接觸,這是令自己感到非常驚心動魄的事情,雖然驚險但是顯然一切還能夠存在。而火車司機對自己的關照也意味著,在雨果的內心裡有一個支持自己的強大的自體客體存在。
後段,變成機器人的恐怖場景,老師的解讀是,他期待自己將和喬治進行心與心的對接,但是也同時非常恐懼自己在和喬治的接觸中被對方視同自己為機器人,失去人性自主的部分。
我以為這個夢境里閃耀的是,人對關系的渴望和恐懼,那和自體的存亡息息相關。
到了影片的最後,喬治教他玩撲克牌的魔術,他用這些技術獲得人們的驚嘆和贊賞,是雨果在喬治爸爸那裡尋找到一個新的自體客體環境,對雨果猶如父親般的教養。以及雨果通過魔術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歡,誇大自體部分得到進一步修繕。
其中還有一些其他人物經過雨果的生命,喬治的養女----她是第一個即父親去世之後對其友愛的人,她從開始對雨果的好奇到和雨果牽手到在雨果的臉上輕輕一吻,都無不是對雨果在關系中修復自體的良葯。還有克勞德叔叔,那個車站巡視員,圖書館理員,這些或冷漠或殘酷或慈愛的人們,巨大的冒著氣的鍾樓寄居地,每天維修鍾表的工作,飢餓的失學的生涯,都以真實的人性和現實的艱苦 營造雨果賴以生存的現實環境。
再來看從雨果修復機器人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的人物---喬治先生。
在他最初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是一個兇狠的冷酷的傢伙,他惡狠狠地拿走雨果遞過來的父親留下來的機器人修復圖紙,之後還將一包灰燼給雨果,告訴他那個筆記本已經付之一炬。看見雨果用沾滿灰燼的手抹臉上的淚,淚水黑灰把臉抹亂,我的心也碎了。一個孩子的夢,怎麼可以就這樣被打碎。
隨著故事情節的演繹,我發現那個被打碎夢的人,是喬治。他先後狂熱的投入到魔術和電影製作之中,並由此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幸福。在戰爭開始以後,人們不再熱衷於看他拍攝的影片,他發不起工人的工資,付不起稅費,他毀掉了所有的工具和膠片。
我想到的是,真的是因為那個時代不需要電影不需要他嗎,不是,是他仍舊沉醉在自己的夢幻世界裡,他為自己每一部完美圓滿的充滿夢幻色彩的電影沒有了喝彩和掌聲而近乎奔潰。他的失敗來自於他脫離了現實。我糾結於他怎麼這么不願意調整和改變自己,他的自體客體功能,何以這樣僵化。呵呵呵,看,一不留神,我的僵化的自戀就冒出來。
我也就此處,問了老師,老師說,這是一個好問題(呵呵呵,對每個人他都這么回應)他就是願意按照自己的夢想來拍攝電影,不願意做任何的改變。我對此的繼續的自由聯想是,他像一個從(觀眾)媽媽那裡獲得贊賞和認可的孩子變成了一個被媽媽拋棄冷落的孩子,自此之後變得鬱郁寡歡,用否認對待過去的一切,表現在不允許養女伊莎貝拉接觸電影、制止雨果修復機器人、摧毀自己之前的工作成果,但是似乎在他心靈深處,有個火種並未泯滅---他保留了他之前製作電影時候的畫作。這個並未泯滅的火種等待有一天被懂得他理解他的人點燃。這個人就是雨果。
這讓我想起心理治療,每個來訪者內心都有一顆未被殘酷的現實泯滅的火種,等待被點燃。
雨果找到了喬治以前作為電影人的知情人,並邀請他來喬治家裡,和喬治的太太一起觀看喬治過去拍攝的影片。喬治那份塵封了多年的對電影事業的愛,在被被人們關注被人們贊賞的時候重新喚醒,生命的力量迸發出來,開始他心靈復甦的晚年生活。
看到此處,我不禁心生悲憫,人這一生忙忙碌碌勤勤苦苦,都是在不斷建立自體客體中找尋自己啊。
雨果 電影影評2
讓我試著歸納一下本片的主題,或者說它的那些不同的場景在表述些什麼,傳達給我的又是什麼。
本片一開始的那個破損的機器人是雨果父親的遺物,當更確切的說它其實是一個遺願,親人甚至於陌生人的遺願總是每一部電影裡面最大的主,人一旦死去所殘留的一切都會成為極有能量與號召力的東西,總會有一個為此“赴湯蹈火”,這樣的文化古今中外無一不可找到實例。這樣我想到了我國古代皇太後的各種遺詔。為什麼說是皇太後的遺詔,是因為我們的太後娘娘實在是無限權力中的飄(~)無權力。兒子事事孝順,但是僅限於這事關皇帝老子屁事的時候,一旦太後涼涼被皇後涼涼攛掇著真真打了某個漂亮娘子板子的時候,皇帝大人一般也會“恭順”的把他老娘請回她待了大半輩子的“心愛”佛堂去了。事情的峰迴路轉,小人得志,我是說正牌的皇後涼涼不管是主叫還是配叫,總要有翻盤的時候,那麼上台叫板的是太後娘娘臨終遺詔什麼的,一般皇帝老兒也就只能默默換個漂亮娘子了,當然後面豬腳怎樣怎樣的尋回真愛,逆襲什麼的再說吧。好像有點扯遠了,總之我想表述的就是——這就是遺願的力量。故而,一般在各類影片中遺物也是主人公的法寶,什麼理由能比為父親完成遺願,抓住父親僅留下來的一點點訊息能更好的自勉呢。照這個寫法我非得寫諷刺劇不可了。這不是影片給人感受,讓我重啟一段再來。
從影片中的那個小姑娘第一次出現的第二句話“秘密?我喜歡秘密”就能清晰感受到這又是一個愛惹事不怕麻煩的“熱心”姑娘,一般這種機智勇敢聰明伶俐還有背景的姑娘會費勁心思幫執著又天然呆的男主角大多會慢慢發現自己原來有絕症,這個時候就可以遵循第二大原則,絕症病人願望最大原則。不過幸好《雨果》這個片子的這個姑娘沒有,她就是單純的小女孩看多了書中的花花世界,終於讓她逮著一個人能讓她來找點事了的油頭了。在自己內心狂喜的同時我們還能祝賀一下導演,因為你找到了順便就能當下整個影片的線索和各人物間的粘合劑和潤滑劑的人物。又因為是小女孩所以從愛找事到最後她還能將成長、歷練什麼的主題融進這部影片。這一點告訴我們愛找事的姑娘是無敵的,請珍惜你身邊愛找事大的姑娘,說不定她們就是某導演派過來輔助你的主角事業的。好吧,又偏了。待我重啟一下。
讓我們來說說喬治爸爸這一部分,說實在雖然又是一個古老的主題,夢想,但是我確實喜歡,所以這部分我絕不絕不貧嘴,‘喬治爸爸’看我這個給自己貼金的叫法就知道了。這個部分才是本片最大的亮點,電影之電影,它帶我們回顧了電影的誕生,重溫那些黑白電影的驚艷,那個時候的奇幻劇目,是夢的倒影,喬治爸爸最後說的:讓我們開始做夢。讓我感到十分動容,開啟一個夢,完成一個夢,破碎一個夢,又重拾一個夢,欣喜,滿足,悲痛,從容。我們還有多少夢可以做,不,應該問我們還要做夢多久?!這個問句是問堅持,你還要你的夢想嗎,還有夢想嗎?這個問句是問現實,夢夠了嗎,什麼時候去實現?
最後讓我說說那個蒸汽時代,從一個孩子在鍾樓里來回的穿梭中,我們可以看到真真的精工,那些環環相扣的齒輪才是最大的隱喻,輪轉不息的生命,環環相扣的命運,擰轉發條在咔咔的奮斗聲中開啟的夢想。在冰冷的工業時代那些蒸汽令人感到格外的溫柔。
雨果 電影影評3
長鏡頭。
長鏡頭的的復雜性在於空間調度,現在的電影拍攝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讓攝影機聽從導演的調度隨意升降推拉跟拍移動,導演們不用再費心費力地調度攝影車、起重機等等重型機械(奧遜.威爾斯《歷劫佳人》);也不用因為攝影只能平行移動不能上下升降而費盡心機地安排演員行進路線(黑澤明《七武士》);更不用利用人工吊索完成了攝影機垂直下降(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在《我是古巴》);利用CG動畫就可以完成外景或攝影棚中空間的不足,彌補電影畫面的不足,於是乎觀眾們可以看到諸如由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清楚的單細胞生物開始,鏡頭逐漸放大到水滴,水滴幻化為地球(史蒂芬.斯皮爾博格《世界大戰》)或是由街道快閃至地球全影再到太陽系再到銀河系最後成為了外星小朋友的彈球(巴里,索南菲爾德《黑衣人1》)。熱愛電影的人們總會提到亞歷山大.索科洛夫、小津安二郎、侯孝賢、奧遜.威爾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總能想到《奪魂索》、《歷劫佳人》、《贖罪》、《俄羅斯方舟》、《職業:記者》、《人類之子》、《迷一樣的雙眼》、《大事件》……就個人感覺而言,只要一提到“長鏡頭”這三個字,就算是平時話不多的人也能變成話澇。
剛看到這個題目時真不知道自己應該寫些什麼?
掉書袋?真的沒什麼意思。
鏡頭分析?真的沒那樣的實力。
還是按照老路子聊聊電影帶來的感受吧。
隨著小男孩上下跑動的身影,走過滑板樓梯,在另一座時鍾的前方,有一個小小的帶著奇幻色彩的玩具店。習慣了馬丁.斯科塞斯電影中饒舌的意式英語,習慣了黑白的人物在罪惡與救贖之間徘徊,習慣了黑幫爭斗陰謀痛苦以及死亡,習慣了在一大群男人當著小孩子的面談論槍支毒品搶地盤,在剛剛看到《雨果》的電影海報時不禁心頭一涼。巨大的時鍾,可愛的男孩,童話的色調,導演真的是那位拍出《計程車司機》、《再見愛麗斯》、《憤怒的公牛》、《好傢伙》、《恐怖角》、《禁閉島》的電影大師嗎?大師永遠都是大師,購票之前雖然有些忐忑卻依舊堅定地相信這會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坐在電影院中能夠聽到其它觀眾對電影的適時評論,在聽到贊美聲的同時也聽到了許多批評,例如:結局很容易被猜到、一個童話故事而已等等等等。對此,只能一笑了之,沒有辦法強求所有的電影觀眾都能夠對電影史爛熟悉於心,更沒有辦法強求所有的電影觀眾能夠體會到馬丁.斯科塞斯的用心良苦。畢竟大多數的觀眾完全是為了休閑與娛樂才走進電影院的,在某些觀眾開始打哈欠的時候被感動得哭成淚人是不是有些太過另類了呢?好在我已經習慣被身邊的人當成瘋子了。
不僅僅只是一部堪稱“偉大”的電影導演寫給電影的情書,而是由一位為電影事業執著一生的老人娓娓道來的神奇故事,故事中包含的濃濃愛意足以令人任由眼淚留下卻面帶微笑安靜地傾聽。在《雨果》中,馬丁.斯科塞斯的鏡頭運用已經不能夠再用出神入化來形容。已經上映的3D電影大多以長鏡頭開篇,往往是天空海洋森林瀑布等等壯麗景色的快速度推移再加上一些旋轉或是穿越,迅速將剛剛坐定的觀眾帶入電影所要表現的那個時空之中。《雨果》開篇鏡頭也不例外——伴隨巨大的齒輪的轉動與變幻,跟隨著導演的視線走進煙霧迷漫的車站,最後定格到一雙躲在時鍾背後美麗的藍色眼睛之上。
馬丁.斯科塞斯十分擅長使用長鏡頭去表現大縱深位置上的景物與人物,通過鏡頭的推拉搖移完成不同景別之間的時空轉換。這是一個觀眾們似曾相識卻又完全陌生的時空,這里是巴黎,這里是19世紀30年代某個冬日的車站的早晨,人們匆匆出行而並未發現巨大的時鍾背後還有一雙觀察著這個世界的眼睛。耳畔回響著嘀嗒作響的齒輪聲與火車進站的汽笛聲,看著漫天的雪花,鏡頭飛速穿越兩列火車之間的站台,在蒸汽彌漫中看到匆匆的旅客身影相互交織。旅客的身影中有平民、工人、淑女、紳士、貴婦、士兵、商人、朋友、情侶、夫妻、流浪漢……無論那個時代,火車站永遠都是時代社會各階層的縮影,各色人等紛紛登場亮相,在這里做短暫停留後再懷揣各自的夢想各奔東西。電影花絮中說這一鏡頭從開始拍攝到最後製作完成耗時一年,可以想像整個團隊為此花費了多少心血與激情,流暢的鏡頭銜接中觀眾已經不需要過多的旁白過多的特色,這就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交響樂那首渾然天成恢弘大器開場序曲。
序曲如此完美,轉瞬之間電影已到結尾,依舊是冬日的街道,透過窗戶能看到房間內擠滿了人群,鏡頭穿越玻璃窗戶,在每一位參加聚會的角色面前停留,梅里愛先生正准備向學生介紹電影史,書店老闆亦在侃侃而談,系著鮮艷圍巾的胖乎乎的胖先生再也不用擔心被狗狗咬到,車站警察擁有了不再咔咔作響的新支架,花店女老闆終於可以與心愛的男人肩並肩手挽手共舞,車站樂隊在演奏著動聽的音樂,小男孩向賓客們展示著新奇的魔術,善良的姑娘開始記錄一個帶有冒險色彩的故事……伴隨著歡樂的音樂每一個參加聚會的人的臉上都帶著欣喜的微笑,鏡頭在人群中穿梭,最後穿過走廊停留在機器人平靜的面容之上。走廊與房間中因為擠滿了人群而顯得十分狹窄,馬丁.斯科塞斯充分發揮了自己把握節奏善於調度的功力,無論如何拐彎抹角的轉換都是那樣順暢,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之間的節奏變幻,在關注主要人物的同時也能兼顧到次要人物的各種情緒,觀眾也不會因為人物眾多而眼花繚亂到不知道自己應該盯著哪裡看。雖然經過了後期CG畫面處理,這一鏡頭依舊自然清新,推進搖移360度旋轉中處處透露著大師的優雅,如此美麗的長鏡頭運用在短時間內是無法被超越的。
盧米埃爾兄弟並未發現自己發明的小小機器會給人類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他們用鏡頭記錄下身邊的人物或景色,動態的畫面不過是馬戲團中吸引眼球的小小玩具而已。幸好,我們還有一位為電影世界打開了一扇幻想大門的喬治.梅里愛。在電影已經過度商業化的今天,幸好我們還有擁有如馬丁.斯科塞斯一樣的電影大師在執著地堅持著。
Ⅳ 歷史是什麼名言雨果
1、一個獨眼人和完全的瞎子比起來缺點更嚴重,因為他知道缺什麼。
2、把全世界縮減到唯一的一個人,把唯一的一個人擴大到像上帝那樣,這才是愛。
3、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
4、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
5、衰老是從眼睛開始的。
6、愛情是一條規律,肉慾是一個陷阱,醉和嗜酒成癮是不同的,醉是要某一個女人,嗜酒成癮是要所有的女人。
7、這塊石板光禿禿的,鑿石的人只想到這是築墓石所需,除了使它夠長夠寬能蓋住一個人之外,就沒有考慮其他方面。上面沒有名字。
8、盡量少犯錯誤,這是人的准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
9、人類進步克服迷信、偏見和物質的三種形式的阻礙。三種沉重的枷鎖套在我們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條、法律和自然的桎梏。
10、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11、失敗將失敗者變得更為崇高。倒下的拿破崙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更為高。
12、極端的痛苦,像極端的歡樂一樣不能經久,因為它過於猛烈。
13、人類的智慧是不可能戰勝的,可是自然也是難於攻破的。
14、巨富並不是用漂亮文章取得的,最有學問的人冬天還生不起一爐好火呢。
15、一個僕人,只是低賤的經過挑選的泥土做成的瓦罐。
16、天才的特徵之一,就是把相距最遠的一些才能結合在一起。
17、在道德的領域里,跌倒並不排除飛翔。上升出於下降。庸人才在似是而非的障礙面前低頭;強者就兩樣了。
18、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Ⅵ 歷史分析 雨果說的有兩個賊進到圓明園這話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干,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盪然無存。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額爾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國殖民主義者。小額爾金曾任英國駐加拿大總督,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之一。老額爾金曾任外交官員,參加毀壞希臘雅典巴特農神廟的行動,並掠走該神廟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節選
維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於高城居
全文如下: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您徵求我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您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多謝您對我的想法予以重視。在您看來,打著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崙皇帝雙重旗號對中國的遠征,是由法國和英國共同分享的光榮,而您想知道,我對英法的這個勝利會給予多少贊譽。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請往下讀吧: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於此。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如果幻想能有一個典範的話。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造城樓,裡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琅,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您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其實是一個世間獨一無二的奇跡,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築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干,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盪然無存。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額爾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國殖民主義者。小額爾金曾任英國駐加拿大總督,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之一。老額爾金曾任外交官員,參加毀壞希臘雅典巴特農神廟的行動,並掠走該神廟的精美大理石雕像。)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現在,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尊敬的巴特勒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維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於高城居
Ⅶ 雨果怒斥火燒圓明園中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歷史歷史指的是什麼意思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佔領了北京。洗劫了北京城並火燒了圓明園。雨果憤怒的斥責了這兩個強盜的罪行。雨果說在我們歐洲人眼中東方人是野蠻人我們是文明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做的事情。
Ⅷ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後面記不得了
歷史(希臘語 ἱστορία,通過調查獲得的知識 ")是書面文件中描述的過去及其研究。在書面記錄之前發生的事件被視為史前史。
"歷史"是一個總稱,涉及到過去的事件以及記憶,發現,收集,組織,介紹,以及關於這些事件的信息解讀。寫歷史的學者稱為歷史學家。
歷史還包括使用敘事來檢查和分析一系列過去事件並客觀地確定造成這些事件的因果關系的學科。歷史學家有時會通過討論該學科的研究本身,並以此作為對當前問題的"視角",來討論歷史的本質及其有用性。
特定文化共有的故事,但沒有外部來源的支持(例如亞瑟王周圍的故事),通常被歸為文化遺產或傳說,因為它們沒有顯示出對歷史學科的"無私調查"。 Herodotus,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在西方傳統中通常被視為"歷史之父",或者被某些人稱為"謊言之父",以及他的當代修昔底德主義者,為現代人類歷史研究奠定了基礎。今天他們的作品繼續被閱讀,以文化為重點的希羅多德與以軍事為重點的修昔底德之間的差距仍然是現代歷史寫作中的一個爭論點或方法。在東亞,一個州紀事《春秋志》早在公元前722年就被編纂,盡管僅公元前2世紀的文本才得以保存。
古老的影響力促成人們對歷史本質的不同詮釋,這些詮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不斷演變,並在今天不斷變化。對歷史的現代研究是廣泛的,包括對特定地區的研究以及對歷史調查的某些主題或主題要素的研究。通常,歷史是小學和中學教育的一部分,歷史學研究是大學研究的一門主要學科。